“权威”一词,词典上解释为: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只要有群体,就会有权威。权威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实际存在的现象,在家我们听父母的话,在学校我们听老师的话,在公司我们听上司的话,在社会上我们听专家的话……久而久之,没有了权威的指导,我们似乎寸步难行。
权威的渊博学识和不容置疑的地位对维持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专业领域,专家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按照专家的意见办事,总能得到预想中的成功。权威为我们节省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必再从头研究几何学,只需学一学阿基米得的理论就行了;我们不必等几百年后看资本主义是怎样灭亡的,只需读一读马克思的著作就行了;我们不必亲自去“看云识天气”,只需听一听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就行了……所有这些都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必须有权威存在。但权威所说的话,并非句句都是真理,权威也会说错话、做错事;世上没有永远权威,再权威的人,他的学说也会陈旧,他的力量也会消逝。我们不能迷信权威,被权威牵着鼻子走,否则人类社会便不会向前迈进。
对权威的尊崇、膜拜,常常会演变为迷信和神化,同时,我们大脑中的“自我思考、冲破权威、勇于创新”也将日渐匮乏。
有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可过了好几天,连一个问价的都没有。
有一天,伯乐来到集市朝这匹马看了几眼,在马颈上拍了两下,赞叹道:“好马,好马!”
于是,人们纷纷抢购,马的价格一下抬高了10余倍。
故事中的人们盲目迷信权威,连好马孬马都没区分清,就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了。
当我们面对新事物、新问题,需要开拓创新时,“权威定式”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理论的产生,不但会影响我们进步,甚至会将人引入歧途。
只有思维活跃、富有胆识,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不为过时的老观念、老框框所束缚,敢想、敢说、敢改革,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奥秘,我们才可能走出新路子。
IBM公司从不录用恭顺的人,只任用实事求是的人。实事求是的员工不迷信权威,敢于讲真话,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很好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进展。IBM第二代领导人沃森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经营者,他深有体会地说:“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那些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些脾气不太好,但是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者,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能够办成的事情也就越多。”
然而很多人往往很难突破旧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习惯于跟随权威。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失去了权威,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在西方,当《圣经》和教会的权威势微以后,很多人感到惶惶不安:“失去了上帝的引领,人类将走向哪里?”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创新常常是从推翻权威开始的。或者说,敢于质疑权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
职场中,我们总是羡慕那些敢于创新的成功者,实际上,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创新机会,就看我们是否善于捕捉它。能否捕捉到机遇,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捕捉问题的敏锐头脑,有没有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疑点的慧眼,有没有在权威下过“结论”、做过“论断”的所谓“终极真理”面前敢于质疑的勇气。
大量事例证明,敢于合理质疑、敢于率先提出问题的人,能最先开辟一条全新的创造之路。敢于质疑,能使大脑处于一种探索求知的主动进取状态,使大脑的思维处于朝气蓬勃的创新状态。疑处有奇迹,疑处出真知,疑处有突破。
在接受别人所谓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或者所谓的“板上钉钉”的道理时,要敢于提出相反的思路;要挑战一切,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记住:永远不要被权威人士吓倒。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有勇敢地向权威说“不”,冲出思想的重围与禁锢,才能开创不寻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