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晃头部时,说话者正在说谎,而且试图压抑住要表示否定的摇头动作,但又不能彻底。
晃动头部,一般被用来表达特别惊讶的意思。其中隐含刚得知的消息是那么不寻常,以至于必须晃动头部才能确信这不是做梦。
摇头晃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用“摇头”或“点头”,以表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经常摇头晃脑的,那么你或许就会猜测他不是得了“摇头病”就是神经病了。
不过,如果我们撇开这种看法而从身体语言的角度来看的话,这种人特别自信,以致于经常唯我独尊。他们也会请你帮他(她)办事情,但很多时候,你做得再好他(她)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她)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他(她)只是想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获取某种启发而已。
这种人,一般在社交场合中很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他们对事业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赏。
探头
颈部驱使头部向前伸并朝向感兴趣的方向。这种动作比较复杂,因为它既可以表达浓烈的爱,也可以表达深刻的恨。前一种情况是两个相爱的人,伸长脖子深情专注地凝视对方的眼睛;后一种情况则像两个冤家伸长脖子,探出头部以表示他们都瞧不起对方,而且瞪视对方如同洞察对方的眼睛;第三种情况则出现在某人渴望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之时,因此他会把自己的脸探出来,以阻挡其他任何可能吸引你的东西。
头部从兴趣之源缩回,这是回避的动作。
头部后仰
头部后仰,这是势利小人或非常自信之人鼻子朝天的姿态。当一个人把头向后仰的时候,其情绪变化包括:从沾沾自喜、桀骜不驯到自认优越而存心违抗。基本上,这种姿态是挑衅的仰视而不是温顺的仰视。
侧头
头部轻轻地歪在一边,这个动作源自幼时舒适的依偎——小孩把他的头部依靠在父母的身上,当成年人(通常是女性)把头歪斜一侧时,此情此景就像倚在想像中的保护者身上一样。
歪着脑袋倾听
歪着脑袋聚精会神倾听的姿态,不仅仅出现在人类身上。动物也有相同的表现,例如刚满三个月的小狗听到或看到吸引它注意力的新事物(如新的狗屋、第一次见面的其他动物等)时,头也会歪一边。
头部僵直不动
头部僵直,表示一个人特别有魄力而且无所畏惧,所以甚至什么东西在身侧摔破,都不屑一顾,或者是心里觉得无聊的表现。
颈部使头部从感兴趣之点往侧面方向移开,通常来讲,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动作;或把脸部移开以回避对身体有威胁的事物,在特殊情况下,这个动作可借着掩饰脸部而隐藏自己的身份。
拍打头部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多数时候的意义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他(她)肯定没把你上次交待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你正在问他“我的事情你办了没有”,见他(她)有这个动作的话,你不用再问也不用他(她)再回答了。
倘若你的朋友中有人有这样的动作,而拍打的部位又是脑后部的人,则不太注重感情,对人苛刻,他(她)选择你作为他(她)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某个方面可以供他(她)利用。当然,他(她)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认识,诸如对事业的执著和开拓等,尤其是他(她)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你不由得从心底真心地佩服他(她)。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会他(她)。因此,如果你想从某人那儿了解什么秘密的话,这种人是最佳人选。不过这并不是说明他(她)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朋友;相反,他(她)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这种人如果对你有什么得罪的话,请记住:他们不是有意的。
心理暗示的力量:
因而有些微表情可能难以捉摸,不为人知。目前,微表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建立起使用有利微表情的习惯。尤其是那些情绪较难控制的人群,更要多花一些时间在控制情绪上,适当做一些锻炼。诸如,跑步、打球、唱歌等等,都对平复心绪有很大的功效。还可在面试前嚼一嚼口香糖,或深呼吸几口,幻想紧张情绪都被嚼掉或呼出去了,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
■追求“完美主义”的心理暗示
■一个朋友从日本回来,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我帮他选择地点。我们跑遍了整个城市,看了无数的房子,最后他从中挑选出十个,把它们在位置、环境、 布局等方面的优劣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三个,然后把这三个店的位置、环境、布局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列成一个更为详细的调查表,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根据调查回馈,最后确定其中一个,接下来开始装修。朋友请来装修公司,详细地讲述他的意图,对方耐心地听着,我也在一旁听着。开始还为他的认真感动,到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他也真是太详细了,不仅店内所有的空间包括门厅、厨房、卫生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而且,店外远至百米的路段也做了精心布置,简直精细到极点。我看着他,突然感觉有些陌生,原来挺豪爽大气的一个人,几年不见,怎么竟变得婆婆妈妈,心细如针?
店终于按照朋友的要求装修好了,进到里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舒服,第二感觉还是舒服,你能想到的他全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可他还不放心,让我们帮他挑毛病,看看还有什么没想到的地方。我看着他,越发觉得他陌生了,从选店到装修,不仅多跑了许多路,多花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花了许多时间,如果换成我,现在早营业赚钱了,可他还在这儿挑毛病。我说:“挺好的, 赶快开业吧,早开一天早收入一天。”
朋友看着我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个星期,从明天开始,我请你带朋友来吃饭,全部免费,但有一条,每吃一次,至少要提一条意见。” “为什么?” “因为在日本,不能让客人等候超过五分钟,不能让他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开业,我没有把握,所以我付费请咨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顾客来,如果你方便也请你来,多挑毛病,拜托了”。“你也太认真了,这是在中国,不用这样,要我说, 先开业,发现问题再说,现改也来得及。” “不,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在日本,我做过调查,开业最初十天进店的顾客,基本上就是你店里长期的顾客,如果你在这十天留不住顾客,你就得关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一个新开的店,有点不足是难免的。客人也会谅解的,下次改正就行了。”“不,在日本,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我刚到日本和日本人初交往时,觉得他们很傻,你说什么他都信,你如果想骗他其实很容易,但是他只给你骗一次,以后他永远不会和你来往。在日本,只要是你本人的原因犯错,你就得走,你不能说:对不起,这次我错了,给我机会,我保证下次改。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我看着朋友,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天来,他如此认真,如此精细,这个在我看来没什么了不起的料理店,在他看来,仅次于他的生命,因为他深深知道,这既是他的第一个店,也是他最后一个店,成败只此一次,没有再一,更无再二。
追求完美即是做事的态度,同时也应该成为做人的态度。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不久前,在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因为筑堤工程没有照着设计去筑石基,结果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无数人死于非命。像这种因工作疏忽而引起悲剧的事实,在我们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还听说过医生把剪子忘在病人肚子里、拔错牙、摘错器官的惨剧,想一想,如果我们成为这种事故中的受害者该有多么可怕!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已是企业界巨擘。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海尔制定出的第一条制度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一切工作都力争做到位。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有一位经理说过:“做过我下属的人,大多数都觉得我要求甚严,因为我有两个要求是必须做到的。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释我都不听;第二,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我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
做事时,应该以“完美主义”的标准自我暗示。这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一方面对自己提出高期望值,另一方面则提高标准,更有利于激发我们的最大潜能。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过去的工作是否真正地做到了完美?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是否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得周全?每完成一件交办的任务,是否都是尽全力地去把它办好?认真用心地做事,你才会充分享受到成功的结果所带来的成就感。一个人用心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皆用心。这就要求我们,将追求高标准作为一种习惯,提高能力素质,磨砺奋斗意志。
心理暗示的力量:
追求完美是为了将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不过,如果超过了一个度,就不是为了做事本身。再说,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西方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