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46

第46章 家在哪里

说到“家在哪里”,与其相对应的可以是“魂归何处”,也就是说,提到家的时候,可以包括几层意思:第一是物质的家。指的是居住的空间,主要指的是住房。本书列举了很多关于住房和居住条件的调研,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第二是情感归属的家。这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对家乡和父母的情感牵挂和依恋;另一个是小家庭中夫妻、情侣的情感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状态。本书列举了很多关于家庭团圆状况的调研结果,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第三是精神诉求。一个人也许有住房、有家庭,但是他/她仍然觉得迷茫,因为他/她也许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或者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对于打工群体来讲,尤其是新生代打工群体,在物质、情感和精神三个层次都存在很大的缺失和问题。也正是由于看到了这样严重的社会现象,所以才进行了这个研究,才写了这本书。

“家在哪里”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不同人的能力、特长和特点不同,他/她对“家”的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会有不同。但是,当一个人数巨大的群体同时面对着“家在哪里?”的迷失和“无家可归”的惨状的时候,“家在哪里”的问题就不再是个体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中国现在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就是人数庞大的打工群体面临“在城市待不下”和“回农村回不去”的迷失状态。本书的主旨倡导就是:当打工群体已经做了主体性选择以后,社会和政府应该本着公平和道德的原则和打工群体一起建设转型社会、和谐社会。

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导致割裂是移民的特点。对于中国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工来讲,这种割裂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家庭不能团圆

(2)生存、发展所依靠的地点不能给移民以安全感,导致生存地、发展地和安全地的物理断裂,同时导致移民精神归属的臆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表8(见第一编第三章“家庭团圆”一节)所反映的情况。表8是深圳某厂某车间工人家庭团圆的情况。丈夫、妻子和孩子全家团圆的比例只占21%,其他家庭都处于被割裂的状态,割裂的方式不同,主要是孩子和父母分离。

让我们回顾一下表3(见第一编第二章“下班之后不能回家”一节)所反映的情况。表3是东莞某厂某车间工人买房和盖房的情况。34名工人中有20人(占59%)有房子。有房子的工人中,除了一人在打工地深圳买房子了以外,其他人都在在老家的镇上/市里买房,或者在老家的村子里盖房。这样的现象就是我所说的“生存地、发展地和安全地的物理断裂”。打工群体从农村到城市打工已经持续了30多年了。第一代打工者和新生代打工者的打工动机和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农村和农业不能给人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打工者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但是由于城市房价高、生活消费高、对打工者子女教育区别对待等原因,打工者在城市无法安居、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就导致了打工者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在老家买房和盖房这样的一种精神臆化。

在老家有房子所带来的安全感也许只是一种想象。一些打工者的确在老家买了房子或者盖了房子,但是这就真的能实现老有所居和老有所养吗?不一定,因为:(1)如果农村和农业进一步溃败,如果小城镇的发展举步不前,那么打工者即使在老家有住的地方也难以维持生计;(2)当老人没有自理能力以后,哪个在外打工的子女可以长期回老家照顾父母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会首先考虑建设物质的家。精神是在物质的基础上发育出来了,所以,如果一个人可以建设物质的家,那么精神的家就会与之相统一地发育出来。但是,当一个人物质的家处于割裂状态的时候,那么一个人的精神必然臆化。

“我就是要在(苏州)这边上班,不想回家”-工友谢永涛的看法

2011年6月5日,我在苏州访谈了工友谢永涛。我们交流了对“家在哪里”的看法,谢永涛1986年出生,湖南邵阳人。他初中没有毕业就出来打工了。下面是他的话:

“我就是要在这边上班,不想回家。

“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我们一家7口人,只有一亩五分田,一个人吃都不够,哪能养这么多人。我还没有娶老婆,我弟弟还没有娶老婆,等都娶了老婆就更没有办法了,怎么吃!怎么住!不可能的事情。

“我已经定亲了。等生了孩子以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在老家带着,但是要出来到城市读书。为了小孩,为了下一辈,我必须在外面打工。就是说,希望孩子在外面长大,哪怕自己苦一点,也不希望放在家里。

“我们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长了,根本没用,现阶段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你说我想在苏州买房子或者安家,我肯定有这个想法,但是我办不到呀。最便宜的房子要三四十万,好一点七八十万,打一辈子的工也没有这么多钱呀。”

谢永涛的话给我的体会是:

*从生存角度来讲,谢永涛全家7口人在农村家里一共才1亩5分田,根本无法生存。这就是本书第二编的题目:回不去的农村。

*从安全角度来讲,打工一辈子也无法在苏州买得起房子。这就是本书第一编的题目:待不下的城市。

*从发展角度来讲,谢永涛想得更多的是下一代的发展,所以他说:“希望孩子在外面长大,哪怕自己苦一点,也不希望放在家里。”这就是本书第三编的题目:迷失在城乡之间。

“体面的生活的第一步是有自己的地方住”-工友叶子的看法

2011年6月1日,我在苏州访谈了工友叶子(简介同前)。我们交流了对“家在哪里”的看法:

“至少应该让我们有体面的生活,至少应该是有吃有穿。低保是一个方面,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还应该给我们长远一些的东西。有一次和一个工人聊天,他也说:‘我自己的要求很低,只要求能给我提供房子住,其他的我都能接受。但是现实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我想有一个安定的住的地方。

“如果你问我,怎么样算是安定的住的地方,我似乎也挺模糊的,就是始终想找这样一个地方。这五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地方,但是现在发现根本没有的,找不到。这么多年了,就想在城市里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不是住别人的,那种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肯定不会回农村。农村不属于我们,城市也不属于我们。我有时候会想,去找一个小院吧,去城市的边缘找一个小院。但是我知道这是幻象。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要改变,不改变就没有办法生活。真的逼得人没有办法了。”

叶子的话给我的体会是:

*一个稳定的属于自己的住的地方是家的基础,也是体面生活的基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很多打工者不能在打工地拥有自己的房子,也一定要在老家拥有自己的房子。

*认识到“农村不属于我们,城市也不属于我们”,发现打工多年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住的地方,叶子的结论是“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要改变,不改变就没有办法生活”。这样一个结论是建设性的。

“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工人,我就该有能力创造一个稳定的物质的家”-和工友杨春明的交流

2011年6月16日,在武汉采访了工友杨春明。杨春明1990年出生,老家是河南商丘的。他当初高考成绩非常好,大大高出一本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因为没有考上第一志愿,就放弃了上大学。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问:刚才你说了,你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走向成功的机会。那是一个什么机会呐?

答:我也不知道在等什么机会,就是在等。以前想过,但是现在都不想了。那个时候想着好好干,只要干得好,就会更上一层楼怎么怎么样。但是时间长了,就知道了。社会太复杂了,没有用的。

问:那你觉得什么是你认为的成功啊?

答:自己做的事情得到老板的认同,就目前来说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以后再怎么想现在就不知道了。

问:你不已经成功了吗?都当班长了

答:我现在这样不是成功。

问:那你的成功是什么,当经理?

答:不是当经理,是能够参与企业,意思就是说我的想法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即使我做个出力的我也愿意。

问:就是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里、决策里,就是说你的想法对这个企业的运作得到一定的作用,是吗?

答:对。哪怕我当一个最底层的,只要我的想法能够得到上面的参考,我也愿意。什么官啊,都不想,就是官也是闲官,看着还不够烦人的。我想着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坐到办公室我迟早有一天也会和他们一样,不是聊天就是上网,我还太年轻了,不想那样,太懒了。

问:你现在觉得你的家在哪里?

答:在我老家。

问:为什么觉得那是家呢?

答:因为那是我的根本。

问:怎么叫根本?

答:不能说在哪个地方落脚哪个地方就是家,真正的家只有一个,就是你的根-家乡。

问:你将来会回去吗?

答:不会回去的。

问:你觉得你将来会在哪里?

答:说不准。

问:在武汉?

答:也有可能在武汉,也有可能我干一段时间就去其他的地方了,这都是说不准的。

问:那就是说,在你看来,家和根是一个情感上的东西,不是现实中、物质中的东西,是吗?

答:在物质中,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家。但是从情感上来说真正的家只有那一个,有一句关于爱情的话可以用在这里:你的一生可以爱很多的人,但是真正让你心疼的只有一个人。家也是,走到哪里,处处是家,但是真正的家只有一个。

问:你刚才说我们要是有能力创造一个家?

答:创造一个物质上的家太难了。因此我希望的是,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工人,我的收入就应该有条件让我为我自己的家庭创造一个稳定的物质的家,这是我们需要去争取的。

和杨春明的交流给了我下面的体会:

*杨春明的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工人的精神实质。他说,他不需要做官,也不想做办公室,他可以在最底层,只做出力的,但是他现在的成功标准是:自己得到企业的认可,也就是自己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从他的话里,我体会到了工人的劳动价值观。

*在谈到“家在哪里”的时候,杨春明说:“创造一个物质上的家太难了。因此我希望的是,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工人,我的收入就应该有条件让我为我自己的家庭创造一个稳定的物质的家,这是我们需要去争取的。”他的话代表了工人的诉求。

2010年8月,我听了李昌平老师做的关于“全球化、中国拐点、中国道路与中国工人的使命”的讲座。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未来30年,中国走什么道路?还是不是像前30年一样的走?中国的工人阶级有没有前途?中国工人阶级的命运如何和我们中国所走的道路有关。中国能否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中国走什么路是由邓小平决定的吗?不是的,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来决定的。这个世界总体上是资本主义的天堂,是工人阶级的地狱。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靠我们工人阶级自己。有什么样的工人阶级就有什么样的政治,所以我说工人阶级先进性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

对于打工者的前途和命运我有很多观察和思考,很多同行和学者也有很多研究和思考,但是决定打工者命运的是打工者自身,这里说的不是打工者中的个人是否可以改变自己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打工者群体是否可以改变这个群体的命运。但是群体再大也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所以说,打工者个体的思想和认识决定了自身和群体的命运,并且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我们的家在哪里?物质的家、情感的家、精神的家都在哪里?迷失状态是痛苦的状态,但是希望这痛苦带给我们的是思考和觉醒,希望思考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主体性。让我们先找到“我是谁”,然后再我们我们找到我们的家。

在本书的结尾跟大家分享新工人艺术团2011年出品的第5张专辑《就这么办》中的一首歌曲:

回家

词曲:姜国良

每个寂寞疲惫的夜,

总有一盏灯在为你亮着;

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

总有一扇门为你守候着。

因为听过许多无奈的叹息,

所以我们不再唱别人歌;

因为看见太多流泪的眼,

所以我们不再追逐繁华的梦。

手牵着手,一起朝前走;

手牵着手,一起回家;

手牵着手,风雨同舟;

手牵着手,一起回家……

同类推荐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热门推荐
  •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两个全国最大的调查机构,调查过老百姓最关心什么问题?得出的是同样的结果——教育孩子问题。所以说,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又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教育工作中,基础的基础是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已经得到人们相当普遍的共识
  •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老婆请负责

    老婆请负责

    重生前,她是楚公子同居了四年的临时情人,唯一的妹妹横刀夺爱,红玫瑰转眼成蚊子血,她愤然坐上飞往洛杉矶的班机,不料却发生了空难。重生后,她拿了李家小姐的身份,成了杜家大少规规矩矩的少年妻子,偏偏明月光却是那男人眼里食之无味的白米饭,忍气吞声只有被欺负的份。可惜,她不是懦弱无能的李家小姐,施施然签下杜家副总杜北扬送来了离婚协议书,新的生活在招手,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莫名其妙的饥渴症开始纠缠她,五脏庙一个劲儿地叫嚣着,吃吃吃!白白的米饭她不爱,香香的肉肉不够味,为什么她想要扑倒吃掉的会是——臭烘烘的男人?她想要吃男人也就罢了,为什么男人们一个个洗干净了就等着被吃?红杏出墙还敢跑来深情忏悔的前同居人?风流薄幸还敢跑来继续纠缠的总裁前夫?通通的倒胃口有没有?还不如做了杜北扬的临时夫妻,吃干抹净不留渣外加不用负责!什么,临时夫妻要转永久关系?这个么。。。再考虑考虑吧。。。本文是综合狗血,甜蜜,外加小虐的现代言情,女主纪微然将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战胜所有小三情妇,放弃众多的美味佳肴,最终抱得美食归~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 殿下早安:我的南瓜王子

    殿下早安:我的南瓜王子

    厚脸皮快步跟上来:“朱丽叶,等等我!”我停下来,体内一股热气一路飙升!我一个转身,向身后飞起一脚,吼道:“罗密奥!你有完没有完啊!话剧早就在半个月前就表演完毕!请从我的视线里滚开!”“怎么可能结束呢?无论前世抑或今生,你都是我的朱丽叶!”他嬉笑着。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识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识人术

    本书内容有:现代人更需要识人;容貌识人;衣着打扮识人;行为动作识人;情态识人;谈笑识人;笔记识人;习惯、癖好识人等。
  • 总裁之剩女候嫁

    总裁之剩女候嫁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叫人感觉到越来越快,冯洁下意识抬头看了看挂钟,8点20分了,深深长叹了口气,紧张的一天游快结束,还有40分钟就熬出头了,这个时间几乎没有几个顾客了,合计小票准备对账,一会来顾客在在加上就好了,心里想着便在柜台上开始合计金额。“服务员,麻烦你帮我拿一盒藿香正气水。”冯洁抬起头看见一个中年男子边走边说着向她这走来,一只手捂着肚子,脸……
  •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