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29

第29章 生活在别处(3)

“2005年生小孩,不过小孩一岁多的时候才办结婚证,主要是因为小孩要上户口。怀孕之后有一年没有上班,小孩在东莞生的。生小孩的时候没有花太多钱,找了一个接生婆在家里生的,那个接生婆是老乡介绍的,大家都找她。本来讲好是三百元钱的,但是后来接生婆看到是男孩,就要收600元,只好给了六百元钱。在家里生的原因主要是花钱少,如果去医院的话生个小孩就要花几千元,如果是剖腹产的话就更多了,需要七八千元钱。生小孩的时候婆婆在这里侍候,小孩三个月的时候就由婆婆带回老家去了。现在有两年多没见过小孩了,一是因为路费贵,来回至少就要花一千多元,二是厂里也不好请假。

“打算镇上房子装修好之后,一个人回去带小孩,让小孩在镇上上小学。小孩现在在村里上幼儿园,一学期275元。现在经常会给小孩和老人打电话,一个星期都要打好几次,我喜欢打电话。家里老人和小孩都经常生病。也想过把孩子接到这里来上学,但是这里的生活费用实在太高了,小孩在这里上学也很贵。老人不愿意在到这里来,一个是不习惯,还有就是她担心她来广东老房子就倒了。老家的房子很旧很旧的,是土房子,有五十年左右了,都快要倒了。

“如果现在有钱的话,现在就可以回去了,主要是想有一些本钱,这样就可以在家里做生意。房子底下是门市,楼上就是套房。开发商和政府合作搞的。房子的产权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政府让开发商做一些公共设施,所以到时候产权应该没有太大问题。现在听说在镇上买房办房产证之后,农村的地就要收走。不过现在具体情况还不知道,等以后才知道。我们镇子很小,主要是农业,没有任何工业,到县城都需要三个小时左右。”

宋金英想继续住在村子里种地

王福连的母亲宋婆婆54岁了,没上过学。她是这样描述她的生活的:

“孙子才5岁,每天上村里的幼儿园。早上七点左右我送他去学校,等老师到了之后就回来,下午一点多又去学校接。周末在家的时候如果要到地里干活就带孙子一起去地里。

“小孩不想妈妈,只想爸爸,因为妈妈打电话比较少,爸爸经常会打电话。小儿子本来想让我去广东,这样小孩也可以在那里读书。我主要担心和儿媳妇的关系处不好,所以怕麻烦,自己待在村里还好些。不知道明年小儿子要不要回来装修房子,如果装修好了,自己也不想去镇上带小孩。让小孩的妈妈自己回来带小孩。自己在村子里还可以种一些菜或者是粮食,这样他们吃的就不用钱去买。

“现在住的土房子还是父辈留下的。其实砖墙要比土墙热一些,现在没有人建土墙了。房子以前会漏雨,去年大修了一次,将很多坏的瓦换掉了。一共花了三百元钱左右。”

附录:打工者买房和盖房情况的统计

二、生活是不确定的

一般来讲,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变化,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中国社会快速变化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潮,在“城市待不下,农村回不去”的情况下,打工者的生活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工作不稳定;居住地点不稳定;孩子何去何从不确定;年轻的母亲要选择陪伴年幼的孩子还是外出打工;看不到发展前途但是仍然在迷茫中挣扎;等等。

1、重要的不是首要的

在聊天中,很多工友会告诉我:孩子最重要、自己辛苦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但是从打工者的现实生活状况来看,很多打工夫妻把孩子留在老家常年不能和孩子团聚和照顾孩子,很多打工夫妻即使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这是很矛盾和纠结的,打工者不能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结果是,孩子是打工者思想和情感上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行动上打工者给予孩子的时间却是最少的,对大多数打工者家庭来讲,打工挣钱养家和盖房是首要的。

2010年11月10日,我在东莞访谈了在那里打工的刘珍兰。她1984年出生,老家在贵州省遵义县新民镇。丈夫29岁。他/她们有一个儿子,4岁,在新民镇由珍兰的爸妈照顾。下面是我们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纠结和不确定:

问:你觉得现在什么对你最重要?

答:现在就是孩子最重要,我现在心里面想的都是孩子,等他大一点了,应该会好一点。

问:听你嫂子说,你准备打工到春节前然后回去,这次回去之后想在当地找工作,主要是在家里照顾孩子,就不再出来了,是这样吗?

答:对。但是如果想把房子修起来了,就还是要出来的,因为外面的工资高一点。

问:如果是一个月存一千,一年一万,十年十万。是不是需要再出来打工十年,最后就可以安心的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了?

答:看现在这个情况是要不了十年的,不可能是我一个人挣钱的,我老公也会的。

2011年初,我对珍兰的情况进行了后续跟踪,得知,珍兰春节过后没有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又来东莞打工了。

2、计划赶不上变化

工友心里对生活和工作都是有想法和期望的,但是现实条件很难满足这些愿望的实现,甚至相去甚远。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即使有想法和计划,那也是在将来;眼前有计划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自己无法逾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2010年11月11日我在东莞访谈了程云。她老家是贵州的,37岁,高中毕业,打工15年了。丈夫32岁,老家在贵州省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他们有一个5岁的儿子。现在一家人都在东莞,丈夫在工厂打工,程云带小孩同时帮助房东做房管挣点儿钱。下面是我们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未来的种种矛盾和不确定性:

问:你们对将来是怎么打算的呢?

答:我的生活向来都是计划不如变化,每次都有计划,但是……

问:就是可能会变,但现在有什么计划呢?

答:计划没有什么了。现在就是说如果能继续打工就继续,如果打工不下去的话,就回去种田。

问:你会种田吗?

答:谁说我不会的,可以说只要我愿意去做的话,我就可以去做。

问:你觉得二十年以后,你会住在哪里呢?

答: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啊!如果顺利的话,我会住在城市,如果不顺利的话,我觉得可能还是住在农村了。

问:什么地方的城市?在哪里?

答:就是我的老家,遵义。我个人认为还是不想回到山区农村的。首先就是从教育的方面,偏远山区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3、城乡之间进退两难

打工者在城市很难落脚很难扎根,但是需要在城市谋求发展和需要打工挣钱来维持生计。打工者的工作、思想、消费观念城市化了,但是打工者的工资待遇、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没有城市化。一方面一些打工者抱着终归要返乡的想法不放,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企业和社会政策不想承担打工者的社会成本。打工者现在在城乡之间进退两难。

下面要讲的三个故事各不相同。在东莞打工的陈满贤刚在重庆老家的镇上买了房子,为了买房子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多元钱,所以她必须继续在城市打工。在重庆打工的喻格说她既不打算在村里盖房也不打算在镇上买房,因为她不会回去住,她也不认为自己的女儿们有一天会回去住,虽然她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打工一辈子在城市也买不起房子,但是她还是要在城市立足。在东莞打工的熊大义在重庆老家已经买了房子了,他在外打工多年也一直买了社会保险,他希望能够继续在城市生活,但是如果不行,回老家也得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住。

陈满贤的故事

2010年11月14日,我访谈了在东莞打工的陈满贤,她是重庆奉节县吐祥镇齐岭村人,1976年出生,1996年20岁的时候开始出来打工。她告诉我:“今年(2010年)10月份刚买了房,在吐祥镇买的,一共花了二十二万元左右,除了自己的钱之外,都是找亲戚朋友借的,自己有十几万,其余的都是向别人借的。以前我妈不想我嫁到外面,所以不让我出来打工,直到订好婆家之后才让出来打工。现在虽然嫁得很近,离婆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可也是十来年没有见过妈妈了,因为一直没有回去过。直到今年才回家见到自己的妈妈。嫁到婆家已经十三年了,只回家里过了两次春节。如果有条件的话,我想现在就回去,只是不知道回去以后干什么。现在新房旁边有很多人在卖小吃,做生意的人太多了,所以小生意也不好做。”

喻格的故事

2010年9月6日,我访谈了在重庆打工的喻格。她是重庆洪湖人,1975年出生,丈夫也是重庆人。她们有两个女儿,一个10岁,一个8岁。夫妻在重庆市打工,和另一户人家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两个女儿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她说:“重庆这地方消费很高,如果想有自己的房子,对我们打工族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期望。我现在租的这个公寓是旧房,如果买下来差不多要35万左右。35万!我们可能一生都赚不了这么多钱。有一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你怎么计划?!变化来了还不是一场空!像现在的房价,本来计划一年存一万,或者一年存五千,多少年之后可以买一个房子,到时候房价一涨,什么都泡汤了。我们还没有想过在老家盖房子,盖了也是我们老了以后才去住,现在没什么用处。我不羡慕盖了房子的人。不要说在农村老家盖房,就是在镇里面买房我都要考虑一下。不要说我手头上没有那么多钱,就是手里面有那么多钱,现在叫我用十万二十万在镇上买一套房子,我也不会买。买了有什么用?!在那里什么东西什么工作都没有。在这里,不管环境好还是不好,我要在这里立足。”

熊大义的故事

我们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城乡之间进退两难的故事。下面熊大义的故事给人的初步感觉是他城乡之间可进可退,但是如果仔细看就可以发现,这并不是游刃有余主动选择的可进可退,而是无奈之下的两手准备。但是,这毕竟比进退维谷要强很多。

熊大义(男)36岁,小学毕业。有两个女儿,在老家县城里由爷爷奶奶照顾。他妻子和他一起在东莞打工。他们2005年在县城买了房子,孩子和老人就住在那里。提到未来的打算,熊大义说道:“我们打算先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让她们自己可以挣钱了,我现在养老保险也买了这么多年了,到时我可以回村子里种地。要说问想待在哪里的话,还是老家比城市好,在这里我们始终是外地人。不过现在这里的本地人没有以前那么歧视外地人了。对于未来的打算,也不是很担心,反正现在养老保险也买了这么多年了。加上我们村子里也还有房子和地,所以到时实在没办法也可以回村子里。”

同类推荐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畅销100万册,公务员责任意识与职业精神养成的第一读本。立党为公,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贯穿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务员,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民与社会。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热门推荐
  • 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

    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

    一位睿智而豁达的小女人,用其真实的生活体验,跟你分享幸福的真谛:幸福,不是去追问到底谁才是你的m.pgsk.com,而是要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你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八年的点点滴滴,有感动,有温馨,有豁然开朗……还有未完待续的幸福,留待白发苍苍的时候,坐在摇椅里慢慢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贺卡题辞(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贺卡题辞(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高考零分作文精选大全

    高考零分作文精选大全

    从这些年流传出的零分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愤世嫉俗型。此类作文切合题意,但是思想消极、偏激。它常常以激烈的言辞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二是玩世不恭、恶搞型。这些作者才华横溢,但却违背了出题人的意愿,它常常以调侃社会、调侃高考为乐,本着娱乐至上的大无畏精神将“严肃”的高考活动戏弄一番。三是挑战高考型。四是严重跑题型。此类作文文采飞扬,言辞犀利,但却严重地跑题。无论是以上四类中哪一种类型的零分作文,都普遍反映出现在的学生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的逃避态度和抵触情绪,并致使他们不能从容应战。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完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美人泪破茧王妃(结局)

    美人泪破茧王妃(结局)

    没身材,没长相,没三围,好不容易有人追了,却是别人的一场赌。莫名其妙地跳楼,莫名其妙地穿越了。成了倾国倾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大美女。要命的是,却被老爹五花大绑起来,嫁给了帅得一塌糊涂的王爷。晕,这么帅的王爷,就算你不绑起来,我也会嫁啊,这完完全全就是父母做主包办婚姻啊!一场权与利,谋与势为主的婚姻,一个又帅又酷的王爷夫君,是她的幸运,仰或是她的不幸。
  • 穿越网王之叶飘零

    穿越网王之叶飘零

    手术室外,她看着玻璃门外的老人,老人的脸上老泪纵横,口中似乎还在说着什么,依稀间,她听到那是在叫着她的名子,她的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而她知道,今天,她会失去自己的。。。佛像前,老人重重的磕着头,如果有来世。我希望她可以有着多众多爱她的人,希望可以有疼她的家人,或许她的生命中仍然是有着未知的苦难,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坚持的走下去。音飘零虐心,叶飘零虐身虐心,慎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

    一群刚刚毕业的学生,为了预知自己的未来,玩起了传说中的灵异游戏——笔仙。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手中的笔竟惹来凶灵诅咒。紧接着,参与游戏的几个人相继死去。他们的尸体个个惊悚怪异,死亡现场却像是一场场毫无预兆的意外……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