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23

第23章 有家难回(2)

冉明艳的老家在重庆奉节县的红阳村。冉明艳40岁,没上过学;丈夫46岁,念过四年书。他们有一个儿子,1991年出生,19岁。现在一家三口都在东莞。她告诉我:“我丈夫从1994年开始就一直在煤矿里上班,一共做了将近11年的时间。2004年的时候,煤矿倒闭才没有做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去了江苏拆房子,因为买房欠债必须出外挣钱还债。去年来到东莞。我丈夫现在一个月可以挣一千三四百元,灰尘很重,每天上班需要戴口罩和耳塞。我丈夫在外面上班,我拿货在家里做点儿手工。

“我的身体一直都很不好,是当年生孩子留下的病。我现在坐久了或者是站久了都不行,包括睡久了也不行。我现在也没有进厂,主要就是拿一点手工活在家里做,帮家里人做饭。我现在做手工也做不了多少钱,做手机上面的挂件,一天如果做2000个才可以挣14元,一个月大约可以挣500~600元

“2004年在村里买了同村的人的房子,花了两万元。原来家里就只有一间房,实在住不下,所以就买了同村的房子。是同村的人刚建好的房子。他建好之后因为欠债就出去打工了,就把那房子卖给我们,我们又花了一万六装修。不过买了现在也后悔,因为现在也没人在家住,现在就是用锁锁着的。

“我们现在还欠了一两万元的债没还。那年我们本来存了一万七千多元,当时儿子在家读书拿了七千元,剩下的一万元就全部被我在江苏做手术用光了。

以后应该不会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的房子根本买不起,迟早还是会回老家。”

2、没有时间回家也没有钱回家

打工期间没有假期所以很难回家探亲。即使有了假期,如果旅途遥远路费太贵,打工者也会选择不回家。下面三个工友的故事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情况:一个是丈夫外出打工难得回家,留妻子在家,夫妻长期难得相见;一个是儿子在外打工无法请假,老父亲病重也无法前去照顾;一个是女儿在外打工,旅途遥远车费昂贵,所以多年不曾看望在农村的母亲。

我已经成了木头人-和海兰交流

海兰家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北大段村。她42岁了,小学毕业,丈夫40岁,高中毕业。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正在复读高三,二儿子10岁在上学,刚收养了一个小女儿,三岁半了。她告诉我:“我们1990年结婚,从结了婚我丈夫就开始打工了。

“他最开始在焦作做建筑,焦作离家近,两三个季度就回来一次。结婚的第四年我们也喂过猪,结果赔了。然后又去包窑,包了两年,又赔了。只好又出去做建筑,又把腿砸折了。后来在附近的新乡饭店待过一年多,洗碗什么的,不挣钱。只好又出去做建筑。去过陕西,在陕西的时候有时间就回来,有的时候是半年来一回。后来又去东北几年,在东北就不一样了,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一次。他现在在石家庄,今年就没有回来过。

“我和丈夫打电话,有的时候说着说着就挂了。他在家时间太少了,两个人见面的时间也少。两个人都成木头人了,在一起也不说话。”

爷爷得病爸爸也不能回家照顾-和赵恒平的交流

赵恒平(男)24岁,四川重庆人,兽医大专毕业,现在在北京一家公益组织工作,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告诉我:“我爸爸在重庆一个建筑工地做厨师,一个月工资一千八,没有休息,不能请假。因为这个事情我们家也闹了矛盾。我爷爷突然得了大病,动手术,我爸爸作为长子没有回去,因为工作不能请假。矛盾就在这,不能请假,请假就没有工作。我说:‘爸爸你不要把钱看得很重要,家庭更重要。现在也不是很缺钱,因为现在我没有在读书了,不需要家里的钱了。’我爸爸知道家里生病的人太多了,必须要挣钱。”

十多年没有见到妈妈-和陈满贤交流

陈满贤(女),重庆奉节县吐祥镇齐岭村人,1976年出生,小学毕业,丈夫37岁,高中未毕业。1996年20岁的时候开始出来打工了。她告诉我:“我们刚在镇上买了房子,原因就是因为老家太偏僻了,到镇上走路需要几个小时,很多地方都不方便。上次买房的时候我回去了一次。现在也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不再出来打工了,因为现在很难说。以前我妈不想我嫁到外面,所以不让我出来打工,直到订好婆家之后才让出来打工。现在虽然嫁得很近,离婆家只有几分钟路程,但是却十来年没有和妈妈见过面了,因为一直没有回去过。直到今年才回家见到自己的妈妈。现在回家路费也很贵,为了节约所以就尽量少回家。嫁到婆家已经十三年了,也只回去过了两次春节。”

3、有家不回

在访谈中遇到的多数人还是认为总有一天是要回老家的,很多人都说等干不动的时候就回老家了。但是,访谈中也有打工者强调,即使在老家盖了房子也不想回去,因为自己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已经不再习惯老家农村的生活。

我回家已经不习惯了-和陈若水交流

陈若水告诉我:“我现在回家已经不习惯了,横岗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陈若水1980年出生,湖南株洲人。他告诉我:“我们家5口人,爸爸妈妈在老家。我姐比我大5岁,小学没有上完,然后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哥比我大3岁,哥哥中专毕业,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就出来打工了,也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从普工做起。

“爸爸妈妈在老家种着家里的田地。我家是六口人的田,就是六亩左右。地是自己开荒的,在山上或河滩上,种一些菜、花生、红薯、玉米之类的,但我不知道面积有多少,因为是东一块西一块的。

“我初中毕业时,没考上一中,就是我们县最好的学校,只考上了农校。本来是想读农校的,也是属于高中,但是后来没读。那天我姐陪我到那个农校准备报到,但是看了学校的现状以后就没报,觉得那个学校挺破烂的,加上我爸妈也不支持我再读,他们觉得读农校是浪费钱,像我哥一样,读了二年中专,钱花了很多,一点用都没有。

“我1997年开始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一共换了10多个工作,最短的只做了半天,最长的做了3年。在广州、番禺、东莞和深圳都干过。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在旅行箱厂、玩具厂、运动器材厂干过,当过保安,也自己干过生豆芽的生意。

“我老家的村子刚好在湖南和江西交界那个地方,我们那里是一个比较偏的地方,我们回家的话先坐到我们县城,是终点站;然后从县城坐到我们镇,也是终点站,从县里到我们镇里面坐车大概是一个小时多一点,70分钟左右;到我们镇上后要走路到我们山里面,就是40分钟左右。”

“2002年的时候,我自己盖了新房子。那个时候光盖没有装修,是后来装修的,盖的时候花了五万多。盖房子的钱,爸爸妈妈给了些,大部分是我自己赚的。然后装修房子时花了一万多。我去年(2009年)还在继续修,因为一直没建厨房,去年就在后面建了一个厨房,把院子围了一下,这些大概一共花了6000块钱。我建了冲水的厕所。我们的自来水是从山上接的,是真正的自来水,就是一跟管子从山上接下来的,山上的水位置高,有压力就自己下来了,都不用抽水机。

“我记得我头几年出来打工的时候会很想家,但是现在好像已经没有那个概念了,反而我在外面漂习惯了,我已经把横岗当成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了,因为在那里待的时间特别长。从我1997年出来打工到现在将近十二三年了,我在横岗那里待了差不多有七八年,对那里每一个街道都非常熟悉,到那里之后我感觉回到我的故乡一样。现在回到家里反而会不习惯。回到家以后我就是看电视,也去邻居家串串门。现在已经跟家里人不熟悉了,像跟我父母那一辈的人在一起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客套几句,见了面打个招呼,就是那样。回家一般就是看看电视,很少出去走,因为现在农村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

4、无家可归

根据北京工友之家在2009年做的《打工者居住现状和未来发展调查报告》48,在北京皮村工友中的调查发现,第一代打工者中73%在老家有自己的房子,而新生代打工者中只有37%在老家有自己的房子。

在工友的帮助下,我调查了东莞某工厂的一个车间,车间一共34名工人,平均年龄30岁,最大的38岁,最小的22岁。有24名80后工人,平均年龄28岁。这24名工人中有13名(占54%)已经盖房或者买房了。这个比例在新生代打工者中应该说是偏高的,因为这个车间的新生代工人中没有90后,年龄都接近30岁。

上面的调查给我们的提示是,很多打工的人,在城市无法安家,在老家也没有一个“空巢”,真的是无家可归。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可悲,是“有家难回”还是“无家可归”?

家里的房子已经垮掉了-冉石峰的故事

冉石峰(男)是重庆人,1990年出生,家里还有爸爸、继母和一个妹妹。2010年9月,我在重庆和在那里工作的小冉聊天,他告诉我:“我高一的时候住在我姑姑家里,因为被姑姑说了几句就赌气不上学了。然后就出来打工了。出来打工的三年中已经换了7份工作,最短的一份工作是做电话推销员,只做了一天;最长的一份工作了一年。

“我爸呢,因为家里没钱,他得出去找钱回来,因为工资低,而且我妈妈去世前一直生病,所以家里一直很穷。我们家的房子98年的时候已经垮掉了,就这么一间房子,那个墙还是斜的。一直也没有钱盖。我们每次回家,都住我叔叔家里面。”

同类推荐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亲贵女

    重生之嫡亲贵女

    前世的丁紫,是文武双全的嫡亲大公主,惊才绝艳不输男儿,和亲路上被刺而亡。今世的丁紫,身为侍郎府嫡长女,被姨娘设计气死。于是她在一群吵闹谩骂指责中重生而来,她,誓要改变现状!!!姨娘各个心肠狠毒想谋害,她见招拆招,手段更为狠毒高超。庶妹虚荣,挑拨离间中想害她清白,她淡手一扬,反击开始。父亲优柔寡断色心不减,她暗中送人,一个个眼线无声置入府内。祖母心思深沉,她小心经营,植下掩人耳目温顺的种子。本以为今生护好嫡亲的弟弟,让他茁壮成长,便知足了,可谁知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她的计划与命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巫医邪妃

    巫医邪妃

    狡诈叔婶抢了她爹的侯位?她握着一纸圣旨,冒天下大不讳抛头露面,招婿入赘。恶毒堂姐抢了她的未婚夫?就算是她不屑要的渣男,她也不会留给仇人。世人都知晓她寄人篱下,臭名昭著,蠢笨痴傻不堪,更被人在及笄之前退婚。世人都只知晓他地位尊贵,冷峻无双,杀伐铁血,是当今皇上唯一的侄子,大晏百姓心中歌颂的常胜战神。可谁知,她一笑倾城,勾魂夺魄,人前是无人问津的侯府嫡女,背后却是行踪诡秘巫宫之主,一手巫术可起死回生。他背负仇恨,面冷心冷,掌控着整国家的命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怎样一眼把人看透

    怎样一眼把人看透

    从别人的举手投足之间看透其心意,从别人的小习惯、小细节中识别其才干和为人,从眼神和话语中判断出隐含的动机。本书教会你如何看人、识人,还告诉你如何随机应变,相机行事,让有才能的人为你所用,并可轻松绕过人生路上的陷阱。
  • 失忆侠女养成记

    失忆侠女养成记

    她却从未想过为何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满是美好幸福,桃疆知道自己忘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幸福得有一种诡谲的气息。她不知道自己那些大段大段的空白里是不是有很重要的东西,更没想到有一天会循着仇人的回忆去找寻自己丢失的时光。当真相随着记忆的推移一点点揭开,到最后才明白,一切恩怨纠葛,或许皆是命中注定,无关爱恨,无关风月。而她和楚凉之间,究竟是爱情,是亲情抑或只是依赖,谁能说得清呢。也许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千言万语实不足为外人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本书内容真实鲜活,围绕用餐、住宿、聊天、逛街、学习、理财、娱乐、爱情和情感等9个主题,提炼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61个话题,每个话题下又包含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5个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旨在使读者开心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口语。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面具人生

    面具人生

    去经历,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心怀登上舞台成为主持人梦想的穷困乡村少年,真挚的热爱着舞台,热爱着主持事业,为了他心目中不变的理想,去改变的未来!,承受了重重生活现实的考验和磨难,从善良单纯到戴上舞台面具的演变过程,而后却因为一场意外的情感波澜,陷入了是是非非的纠葛之中,复苏了美好的人性,卸下了舞台面具,回到了真实的自我,书中将生活的多面与复杂,人性的虚伪与善良,社会的现实与矛盾刻画的淋漓尽致,在这部小说中,你看到的不仅仅只是故事,而是你正在经历的生活本身!生活就像舞台,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面对,一路艰辛不堪
  •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