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00000036

第36章 宋人的极致穿着

赵炎

常言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有条件的穿名牌,玩混搭,尽显时尚尊贵;没条件的随便穿,工作装,休闲服,感觉舒服就行。

但在古代,着装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是“礼”的一部分,不仅要遵从身份、场合、程序,甚至在佩饰品上也有严格的规范,比如父母健在,儿女不得穿纯白色衣服(父母在,冠衣不纯素)等等。和前代一样,宋朝在立国之初也建立了服饰制度,对官民士庶着装提出了种种要求,三百余年尚文尚质,以期维护上下等级和长上尊严。但事与愿违,作为物质与精神文明综合反映的衣冠服饰,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变化,用一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极致”。

一、极致的乱

有个口头禅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喻政令之乱。宋代人的穿着,大致情形也是怎一个乱字了得。朝廷下大力气搞出来的服制,在宋初就基本沦为一纸空文。本来,宋代服制对官服与民服设置了许多甲鱼的臀部(规定)。

如官服分朝服和公服,朝服只在朝会及祭祀时穿戴,朱衣朱裳加相应冠冕;公服是官员常服,按级别高低区分出各种颜色:三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等等(《宋史·舆服志》)。公服是圆领大袖,腰间束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穿革履或丝麻鞋子。依照规定,凡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高级官员,都必须佩带用金、银装饰为鱼形的“鱼袋”。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此处有违古代礼制,不知何故),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根本不把朝廷的服制当回事。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有诏说:“士庶之间,车服之制,至于丧葬,各有等差。近年以来,颇成逾僭。”(官民之间的着装、车驾、丧葬等,本来都有等级规定,但今年来都乱了。逾僭,即超标准、超规格之意)元佑时,文彦博指出:“数十年风俗僭侈,车服器玩多逾制度。”(僭侈,因追求奢侈而超等级)(《宋史·舆服志》)

其后张耒也指出,胥徒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技术官的衣冠基本雷同,且言:“自陛下即位以至于今,……衣冠车服之制独未为之别,以明辨上下等威而消去天下奢侈僭上之心。”(皇帝即位至今,服制未变,目的就是为区分等级尊长,让士庶各按本分,消除其奢侈违制之心)(《衣冠篇》)

南宋人的着装更乱,由于大批北民南迁,多民族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几乎乱成了一锅粥。赵彦卫说:“至渡江,方着紫衫,号为穿衫尺巾,公卿皂隶,下至闾阎贱夫,皆一律矣。”(南渡后,服制基本全乱套了,高级官员穿一种紫色的衣衫,没想到,普通胥吏、小民也纷纷穿紫衫)

秦桧的小儿子秦僖曾穿“黄葛衫”,说这是“贵贱所通用”的。朱熹也说:“今衣服无章,上下混淆。”(如今朝野上下着装完全没有章法,分不清是官是民,更分不清士大夫的品级高低了)

除了“上下混淆”外,各行业原有的服饰区别也已不再严格区分。《东京梦华录》载:“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按照规定,民间各行各业都有着装的要求,不能乱了。比如香铺裹香的伙计,应戴一种有长披背的帽子,典押行掌柜的,得穿特制的马甲,系角带,不准戴帽子等等,这样一来,外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了)

而《梦粱录》记杭城风俗,谈到上述各行服色之后接着说:“自淳佑(1241-1252年)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

生,不体旧规……”(淳佑,宋理宗的年号,晚年后生指的是年轻人,不体旧规,即着装爱标新立异,不依照朝廷的服制要求穿衣服)

二、极致的奢

服饰文化的发展,是各种信息继承、传播、接受和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纺织技术的进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平定西蜀、南唐、吴越时,得以百千万匹计的大量丝绸、彩锦、异绫收入政府库藏,并设置织锦院、染院、文绣院、裁造院等机构,为着装的奢侈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时至南宋,北地尽失,汴京的这些机构也迁至杭州,宫廷高级工匠们带来了精湛的纺织技艺,民间包括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和艺人也随移民传入,促进了南北技术交流,使两浙成为全国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南宋绫锦院有织机三百架,人数也过千人(《宋会要辑稿》)。庄绰《鸡肋编》卷上载:“越州尼皆善织,谓之寺绫者乃北方隔织耳,名著天下,婺州红边贡罗、东阳花罗皆不减东北。”(越州尼,指浙江的尼姑,她们说,寺庙里那些织布的人都是北方来的著名工匠“隔织”。婺州即金华,东阳属金华治下。此两地出产的丝织品,质量不输于原开封和大名府的高档丝织品)

由于随皇室南迁的大多是开封显贵,使得江南人口激增,奢侈之风亦渐成,他们有对高级纺织的品位需求,不但刺激了技术的进步,也为着装的极致奢华,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宋人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中记南宋临安:“名家彩帛铺上细匹段,而锦绮缣素,皆诸处所无者”。(知名的店铺一般不进粗布,只进那些华丽的质地优良的绮和缣,属于独家经销,你在其他地方买不到)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界身,巷名,南宋著名的高档丝织品交易场所,相当于如今的批发一条街)彩帛、生帛交易额之巨大,充分反映出官民士庶对服饰奢华的需求。

南宋人在着装上追赶时髦、追求新颖稀奇,装束常变幻,极尽奢华与标新立异之能事,甚至由此招来服妖非议。“都民士女,罗绮如云”,“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都民,特指杭州市民。元夕节又称上元夜,即元宵节。闹蛾等皆是女人头上的饰品)(周密《武林旧事》)。

贵族女人更是珠光宝气,相互斗美攀艳。咸淳年间,“都人以碾玉为首饰,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咸淳,宋度宗年号,无遗,即没有剩下的,类似于抢手货)(《宋史·五行志三》)。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每年七月立秋这一天杭城内外“侵晨(天蒙蒙亮)满街叫卖楸叶(一种乔木,产于热带雨林,叶子可入药),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鹿胎皮和翠羽等饰品都相当难得,宋仁宗景祜三年(1036年)曾下令“臣庶之家,毋得采捕鹿胎制造冠子(头饰)”(《宋史·舆服志五》)。不惟妇女,男子服饰也争相斗艳,“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粱录》)。

孝宗时,李椿曾上奏:“三十年来……农贩细民至用道服(礼服,指官员的常服)、背子(印有行业记号的马甲)、紫衫(官服)者,其妇女至用背子霞帔。”什么叫“霞帔”?古装剧里常有“凤冠霞帔”的说法,是一种名贵的五彩斑斓的披风,多见于宫廷嫔妃和贵族女子穿戴。而南宋的“农贩细民”妇女也这么穿,算是把奢侈穿出极致了。

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促使了杭州服饰奢侈风气的生成,而古代都城效应也使这种极致的奢侈风气超越地域之限,波及周边甚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从而对整个社会风尚产生重要影响。

三、极致的争

早在北宋中期,朝野就有“衣服变古”之争议,甚者则有“服妖”(奇装异服)之责,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逮至南宋,这种争,更趋明显且激烈。

南宋统治的百余年间,政治移民和战争移民延绵不断,其中以北方移民为主,还包括一个东北民族内迁中原、渐滋南下的过程。移民带来的北方服饰文化和南方服饰文化发生剧烈冲撞之后,形成了以南方服饰文化为主,同时带有一定北方遗留的新南方服饰文化。这就是极致之争的结果。

士大夫曾固守:“中兴,士大夫之服大抵因东都之旧。”(东都指开封)这一方面是生活习惯所致,另一方面也必然和南宋上层恢复故国的政治企图有关(《宋史·舆服志》)。但仍有许多官民士庶爱穿“胡服”和“仿效蕃装”。

孝宗乾道年间,有臣僚上言:“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同胡服)”(《宋史全文》)。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袁说友上奏:“今来都下一切衣冠服制习外国(指北方少数民族)俗,官民士庶浸相效习,恬不知耻”,“紫袍紫衫,必欲为红赤紫(紫中带红)色,谓之顺圣紫(借口,表示对皇帝效忠)。靴鞋常履必欲前尖后高(牧民常穿),用皂革(牛皮的一种),谓之不到头。巾制,则辫发低髻,为短统塌顶巾、棹篦(女真发型),则虽武夫力士,皆插巾侧。如此等类,不一而足”(杨士奇、黄淮《历代名臣奏议》)。

最为严重的是中原汉人着装的“胡化”对南宋服制的冲击。因为南迁移民中确有一定数量的女真人、契丹人等少数民族人口。南宋人对绍兴末年以后迁入的北方新移民和东北移民颇有微词,纷纷上奏,要求政府严加防范。

范成大亲眼所见“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河)已北皆然,而京师(开封)尤甚”(《揽辔录》)。楼钥曾记乐人:“皆幞头红锦帕首,鹅黄衣,紫裳,装束甚异”(《攻婉集》)。韩元吉也说:“舞女不记宣和(宋徽宗年号)妆,庐儿尽能女真语”(《宋诗钞》)。可见一般汉族百姓服装胡化已相当普遍,艺人在表演服装也同样出现胡化现象。南北服饰上的这种差异,带来的结果就是老移民对新移民在文化上的疏远感,并引发文化之争。

南宋丞相谢深甫曾制定严格的服饰禁令:“诸服饰不得效四夷(代指少数民族),其蕃商(异族商人)住中国者准此,若暂住往来者听身从本俗。”即本朝人不得仿用外朝服饰,即使是长期住在宋的外藩商人也要穿宋朝衣服,并规定“诸服效四夷者杖一百”。发现违禁现象,准许人告发,并给与奖赏,“告获服饰辄效四夷者”,赏“钱五十贯”(《庆元条法事类》)。

透过上述三种“极致”,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两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民族战争不断,但民族间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交流并未中断。政治从来就不是服饰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障碍,在很多时候还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赵炎,原名赵永奎,1968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文史学者,曾任职于《华声》杂志、《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出版过《Q版三国》、《零碎的历史风情》、《就在历史拐弯处》等著作。)

同类推荐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大宋海贼

    大宋海贼

    海盗?那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何况是在大宋时代!当然,前提是别被官府抓住!想纵横天下,想啸聚大海吗?想不要官府的束缚?不成问题,当海盗好了!加入这个一片光明的职业吧!这是一本波澜壮阔的大宋海盗奋斗史,一个小船员到了大宋落为海盗,他能带给这个时代什么改变呢?东进袭扰扶桑,北上直击高丽,南下占据台湾,横扫整个海上,当金兵铁蹄踏入中原之后,他又该如何选择?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写下这首诗词的那位忠烈又该有何命运?所有全在此书之中!海贼群:68155719疙瘩群:85300589
  • 强兵

    强兵

    喜欢铁血军史的兄弟请捧场!
热门推荐
  • 顶级杀手异界行

    顶级杀手异界行

    据说明湖上两大武帝级强者大战一个月,最后两位超级强者的最强一击让整个明湖消失在大陆上,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人的身影。有人自称看到了明湖消失的地方,在安静下来前,电闪雷鸣,两人战斗所在的天空突然撕开了一个口子,那人信誓旦旦的称从那个口子里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因为两位当事人都没有再出现过,只是那惊天的一战和那被称为传说的留言在真武大陆四处流传,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 这样做就会有钱

    这样做就会有钱

    本书阐释的是一种赚钱的心态,一种支配和驾驭财富的智慧,一个可行的致富秘经。但愿通过阅读《这样做就会有钱》,你能够成为创造财富的佼佼者,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思路决定贫富,人的贫穷主要是在于思想的贫穷,所以,要想富起来,就要让你的头脑灵活起来,靠智慧和头脑赚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功和财富离你并不遥远,也许这样做你就会有钱——要保持致富心态。不同的心态会演绎不同的命运,导致不同的结果。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人生的活力,为创造财富带来巨大的动力源泉。要有良好的人品。良好的品德不仅是每个人立足社会、创造财富的基础,更是让他人与你合作、赢得财富的前提,财富必然会跟着美德来。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穿越之农女要翻身

    穿越之农女要翻身

    未婚先孕,火台高架。一朝睁眼,江卿月懵了,五花大绑是几个意思?好歹老天爷怜悯,没有让她一穿越就死翘翘,独自撑着小蛮腰走进了山沟里。家里不容,村人不喜。穿越前万人追捧香饽饽,穿越后世人唾弃避瘟神。艾玛,这落差难以想象!啃草根,偷红薯,暗敛锋芒养身子。采百草,集雨露,一朝出世潋芳华。世人道:百花楼里莺燕语,千金坊里千金方,万亿金子都不换,只问一声老板娘。一双活色生香的手,一颗睿智勇敢的心,在这乱世里卷起阵阵风尘,仅为护自己与娃儿周全。小日子倒是舒坦了,这攀上来认亲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还有那自称是娃儿爹的男人。--一身白衣倜傥的男子坐在紫檀木雕的椅子里手上拿着一根如意腰带含笑看着她:“凤娘若是对我没有意思,这等贴身之物又如何会日日夜夜的揣在怀中?”江卿月默,她根本就不知道这腰带是这个祸害的,要知道,早八百年一把火烧没了才好。“现如今,本人就在眼前,凤娘却能如此按捺得住,唉,不知道是不是借物思人久了连真人都辨不出来了……”江卿月太阳穴跳了跳。“娘亲!”一对粉雕玉琢的娃娃走了出来,小女娃眨巴着眼睛,看了看男人,又回过头去看了看自家哥哥,“咦,为什么大美人跟哥哥长得这么像?”……
  • 最强商女

    最强商女

    一入战场三载,绣针换大刀。她以面具掩饰恐惧,以沉默咽下痛苦,以鲜血换来安宁,以生死置之度外换来名扬天下。她悔过,怨过,最后却只能抽出大刀挡住敌人的侵犯,护住她身后的五十万百姓,护住她的亲人。可当敌国求和,在她以为一切结束之时,却迷茫了。她是敌人畏惧的哑将军,还是弱质女流商家长女?神秘的杨瑾瑜几番相助是否有何用意?双生之子两不知,是别有用心还是巧合,出言求娶是何居心?谁又是她的良人?王后之弟?商人之子?靖世子?又或者,她要孤老一生,惨死战场?片段一。“你这人心中有魔,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若今个不是我心里不安来瞧瞧你……”杀了我吧。商幼薇一饮而尽,杯子随手一撇,躺回了床上,面朝里,死死盯着黑暗中的虚无,“我杀了他。”杨瑾瑜一愣,下意识问道:“谁?”商幼薇没有说话,闭上了眼睛。杨瑾瑜叹气,眼中皆是怜惜,他凑近,轻轻地吻了一下商幼薇的发丝上一吻,“今个的罪让你背,明个的罪让你背,那不得累死?那男人手没比你干净到哪去,死了倒是除了祸害。”商幼薇默默地流着眼泪,没发出一点声音,可那男人偏偏又是知晓了,搂上商幼薇,轻声的哄着,“人这一辈子,眼泪就那些,可变数何其多,你若为那人流干了眼泪,回头如何和我交代?别去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你且安睡,万事有我,反正我比你高,天塌下,我顶着。”片段二闫子悠慢悠悠的走上长廊,一脸的从容不迫,言语中带着调笑的意味,“若是我死了,谁还与你谈婚论嫁?”他瞧见商幼薇渐有冰山便冰川的架势,连忙道:“我现在好歹也是个举人,在加上先前的传言……”还未说完,就被商幼薇打断,“那传言你也有份?”闫子悠笑眯眯道:“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又不是只有我一人。”商幼薇若有所感,“说交易。”闫子悠立刻收起漫不经心的样子,正色道:“我们来做一个交易,我在考上进士之后向你家提亲,别误会,假成亲而已,之后你所做之事我全不干涉。”商幼薇眼皮子都不抬,倒是有自信,这么有自信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还是有人相护。“听起来我占了很大的便宜。”“自然,我也不是全无所图,只是,现在并非说话的时间,你若有兴趣,日后详谈。”说着,闫子悠用眼神示意那边来人了。
  • 画皮皇后:一场江山梦

    画皮皇后:一场江山梦

    他秦东陵晋国新皇,不被世人看好皇帝,是否让晋国更为繁荣?还是儿女情长毁于晋国?〈宫斗复仇剧情,她家破人亡,却惨遭毁容。却频频意料令人心服口服,〈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他采取一国两将之法,天出异相,日月同出。为报仇,不喜勿进〉,纯属巧合〉她问君出生之时,后来她听信谗言。她误信奸人,险些被害,亲人不持,她索性画皮,蒙上美丽面容,他坚持己见,误杀所爱。一封圣旨,遭遇众臣反对,孤苦伶丁,无依无靠
  • 财富始于野心

    财富始于野心

    本书通过对卡内基生平精彩故事的讲述和经典案例的引用,为正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总结出27条忠告,虽然不是什么秘诀,但绝对是获得成功的有益经验。
  • 净土

    净土

    小说以近百年前的武汉为背景,讲述古琴世家的莫氏三兄妹失散多年,流落市井,分别为弘扬佛法,传承琴技而引发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小说塑造了两代弄琴人的丰满形象,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哀怨悲切的情以及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国仇家恨,与博大深宏的佛法融汇成一曲沧桑的时代悲歌。以武汉为缩影,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与抗争。小说文笔优美,情节感人。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