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也许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这就是孤独,远离了人群的孤独。很多时候,我们都害怕与人交往,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自我封闭。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被称为闭锁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会产生一种感到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
心理专家认为,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主要是独立意识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造成的。我们在慢慢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大多数都积极投入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但也有少部分人站在人群外观望,也许是对他人的行为不屑一顾,也许是害怕不安全,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看扁。于是,持有封闭想法的人就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屏障,闭锁了内心的秘密。
虽然不愿投入到人群中的举动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但这并不能抹煞孤独的感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随着我们脚步而越来越深。长时间的封闭、孤独的生活会让人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作为我们青少年来说,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内心的孤独感。
首先,必须要正确地评价自我。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自我评价与孤独状态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因为,一个自我评价过低的人,必然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害怕遭到拒绝,日久天长从而陷入了孤独。不幸的是,孤独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低的自我评价,在这样一个重视社会交往的现代社会里,一个自我评价过低的人,通常会因此进入孤独的恶性循环中,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越是习惯于孤独、封闭的人,越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评价,注意发现自身的一些长处,以增强自己的自信。
其次,主动关心他人。
我们要学着主动亲近别人、关心别人。因为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只要我们用真心对待他人,他人也一定会真诚地对待我们。如果我们能做到主动去关心他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社交面,也定会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会消退。
第三,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们要想改变封闭的状态,就要着手去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可以多参与些集体活动、体育活动,并经常抽出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也许会令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群体。?
第四,不能太过清高。
我们虽然不能自卑多虑,但是也不要自恃清高。一个处处以为自己别人高出一等的人,同样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通过与人交往,我们要学着去学习他人的优点,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这样的话,我们很难取得进步。
最后,要辩证的看待“孤独”。
我们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孤独”。研究表明,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轻微孤独并不是坏事,这能让我们沉浸于某一项兴趣中,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正如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们就是在孤独中去进行自己伟大的事业,是孤独保证了他们专心致志于一方天地,最后获得成功。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孤独”,一个人可以主动地选择“孤独”。最重要的是,要有掌控“孤独”的能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孤独的体验。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够迅速融入新的人群中,孤独心理能够及时消除,从而获得新的生活。而有的人则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孤独心理可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回影响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造成抑郁症。
我们青少年要想获得幸福的生活,就一定要培养摆脱孤独、掌控孤独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与社会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小贴士:
人是社会的人,人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可以说,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他的一生都将会在孤独、郁闷中挣扎度过。我们青少年要修正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如自卑胆怯、狂妄自大等弱点,真诚自信地与人交往,这样就会摆脱孤独的恐惧,收获珍贵的友谊。
消除交往的恐惧心
我认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理应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
——(美国)罗斯福
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正常、有效交往也是我们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交往经验、技巧的缺乏,加上我们心理不成熟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就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现实中交往的恶性循环,甚至一提起人际交往,就有很多青少年显得十分排斥和恐惧。
16岁的雷蕾是个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平时除了上学,大部分时间都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也没有特别亲近的好朋友。一次,他非常郑重地对父母说,长大以后,他要找一个少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当个电脑程序设计师或是自由职业者,省得总和其他人纠缠,怪烦人的……
与他人相处,是现代社会一个正常发展的人最重要的行为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雷蕾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在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挫折的时候,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之所以我们会出现交往恐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长期在群体交往中无法找到自信,是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症结所在。所以,与其说我们表现出来的是社交恐惧,不如说是惧怕失败。对于我们来说,适当的训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消除“社交恐惧”呢?
首先,主动与最亲密的人交谈。
如果我们觉得主动与陌生人谈话需要太大的勇气,就先试着主动与亲人和较亲密的朋友交谈吧!先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交谈,这样可以放松我们的神经,习惯与身边人主动交谈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与人交谈并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其次,加强知识的学习。
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不愿与人交流,对交流抱有恐惧心理,主要是自己与别人的谈话不能有效进行下去。出现这种情形,一方面是精神过分紧张,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知识面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因此,作为青少年,我们要积极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常识,有了知识会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第三,模拟想象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突然出现的状况感到无从应对。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我们心理上的压力,从此害怕与人交往。比如,人人都会有一些感到畏惧的人,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体会自己突然与他们相遇进行交流的场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体验紧张的情绪,给自己的情绪一个缓冲空间,反复训练后,便可把这种适应扩展到现实中去。
第四,自我调适法。
我们要明白,一个人没有可能也没必要把事事处理得特别完美,一时的失误并不能证明自己差。要学会自我调适,不要认为自己的每个失误都被别人尽收眼底,自己的错误总是“比天还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会整天都记得你的失误。所以,我们根本就没必要为了与人交往上的一点瑕疵,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五,运动帮助克服恐惧。
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出现害怕、紧张等状况时,可以强迫自己多做几次深而长的有节奏的呼吸,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有效缓解。除此之外,也可做一些运动来帮助自己稳定情绪。例如,将两脚平稳站立,然后把脚跟轻轻地提起,坚持6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50次,每日做3次,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第六,学会放松自己。
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行为畏缩的青少年来说,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放、爽朗的个性特征,要创造一些时间和空间,试着丢弃各方面的烦恼,彻底放松自己,和大自然、亲人、同伴、小动物等建立亲近、密切又毫无压力的关系。
最后,求助于心理医生。
如果我们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交恐惧,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身心发展,就需要求助于心理门诊。我们要端正看待心理诊疗的意识,正视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总之,我们青少年要学会与别人交往,并努力培养自己与人相处的品质和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当代青少年的必修课。如果我们能在平日里注意改正自己的交往恐惧心理,就一定会发现自己也能抛开恐惧,与人亲密相处,愉快交往!
小贴士:
生活在现代社会,社交恐惧已经成为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其实,社交恐惧犹如纸老虎一般,越躲着它,避着它,它越欺人太甚,只有蔑视它,挑战它,才有可能战胜它。我们青少年一定要摒弃害怕、畏惧的心理,端正交往心态,用一颗端正有力的心去面对生活,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我们的成长才会有更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