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900000046

第46章 李文斯敦与传教运动

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是一位非常特别的人物,他是传教土、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种学家、民俗学家、医生。事实上,他并非因传教士的身分惹人注意,反而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种学家、民俗学家等身分,最为人所熟悉。

李文斯敦於1813年3月19日在苏格兰的布兰泰尔(Blantyre)出生,父亲是棉纺工人,童年生活艰苦。童年时,他足有十三年之久要在日间到棉纺厂工作维生,晚上到夜校上课,并利用往返的车程来温习。由於意志坚强,坚持读书不辍,最後在二十七岁那年,於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取得医学学位。

他在十六岁那年读到来华传教士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的传记,深受感动,立志投身传教工作。在念医科时,他决定充当医疗传教士,与伦敦传道会联络,同时亦在一所独立的神学院修读神学。刚巧中国在英国的侵略下,爆发鸦片战争,前赴中国的计划无法即时兑现。适时一位在非洲传教已二十年的伦敦传道会传教土莫非罗拔(Robert MOffatt,1795-1883)到了伦敦,计划将《圣经》译成一种非洲语文。李氏在他的引导下,萌生了向非洲传教的兴趣。1840年,李氏由伦敦传道会差派到非洲传教。

起初李氏跟从莫非在库鲁曼(Kuruman)工作,且娶了莫非的女儿为妻。而在非洲头数年时间,如其他传教士般,他主要负责数个传教站的工作,包括医疗、牧养,在生活上帮助当地土著等。不过,李氏对这样重复而沉闷的工作不大感兴趣,却对整个非洲大陆极为好奇,他极希望探知非洲的内陆,特别是那片尚未为白人政权占据,也尚未被西方文化洗礼的所谓[黑色非洲] (darkestAfrica);他不甘心猷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过久,乃决定开始几个重要的传教行程,深入鲜有白人足迹的蛮荒地区。

李氏在旅程中大量绘制地图,搜集有关植物的资料,他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兴趣,远超过他对传福音的热情。他在旅程的途中,也把握机会向所遇见的土著传教,但他却多次拒绝对方要求长期留驻的邀请,即使这个吁请是由酋长提出。虽然有人说他所做的这些传教行程乃旨在寻找可以建立福音据点的地方,但事实上行程没有达到以上的效果,他在非洲的日子,从未停止到处探勘历险,但所曾做的福音工作却极其稀少。他在非洲的传教事工,似乎称为历险之旅更为恰当。

1.第一次非洲之旅。

李文斯敦专门前往从未有人到过的地方,包括在1848和1849年两度组成探险队,穿越卡拉哈里沙漠,直到纳密湖(LakeNgami);又在1851年,发现非洲中部的赞比西河(ZambesiRiver)。他称赞比西河为上帝往非洲内陆的高速公路,并沿此河往北走,页到葡萄牙属地的首府卢安达(Loanda)。而他最伟大的一次历险,则是在 1854年出发,从大西洋的海岸通往印度洋的海岸,整个行程要到 1856年才完成,历时两年之久,在途中他发现了维多利亚瀑布(Victoria Falls)。据说他以徒步和骑牛的方法,在非洲大陆完成了一万一千哩的旅程。在完成了这些行程後,他决定返回英国,结束所谓传教生涯。

这次壮举式的行程使李氏声名大噪,成为伟大的探险家。回国後,李氏受到各方面英雄式的款待,报刊大幅报道,各名牌大学竞相颁赠荣誉学位给他,许多城市封授他荣誉市民的名衔,而皇家地理学会更颁赠一枚维多利亚纪念章给他。他获得英女皇多次接见,政府亦要求李氏就他对非洲的了解,写一份报告呈送查阅。他将行程的所见所闻记述下来,付梓成书,题为《南非的传教之旅和考察》( Missionary Travels and Researches in South Africa),轰动英国。书中详细记载了当地的自然地理、土著的风俗习惯。由於全书的内容与传教工作无甚关连,而他花上如此多的时间精力搜集这些资料,乃遭到教会人士的抨击;对此他辩称,他在从事自然地理的研究时,也是在事奉基督。不过,因著李氏确实没有为传教工作付出过太多时间,在各方压力下,他被迫辞去伦敦传道会的职位。

对李氏而言,不再充任传教士只能说是一个解脱,他可以更自由地做他的历险工作,当然,他仍一口咬定这是为上帝而作的传教。

2.第二次非洲之旅。

1858年,李文斯敦利用他售书所得的版税,购买了一条船,重返非洲,继续历险之旅。这次行程获得英国政府高度重视,除正式委任李氏为女皇特派领事,代表政府从事勘察工作外,甚至派出官员随行,政府亦出资赞助他的传教历险。由於此行的目的在深入探索赞比西河,他们惟恐有土著来袭,故配备了强大的军火力量。李氏获得这丰厚的支持後,仍以传教士身分重返非洲,多番深入非洲大陆腹地。

英国政府委任李氏勘察非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开拓这个葡萄牙长期占据的商业市场。在他写给外交部的报告里,有不少篇幅是提到如何开发赞比西河,包括种植棉花、生产蔗糖、开挖矿藏等。

当时,葡萄牙在非洲一直从事大规模的奴隶贸易,捕捉土著运往美国,成论南方耕作者的奴隶。李氏对奴隶贸易极其厌恶,攻击不遗馀力,一方面是出於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观,他无法接纳以人为奴隶的做法:另方面也是为了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果断手段,打击葡萄牙人在非洲的经济命脉,从而扩张英国在非洲的势力。英国早在1811年便立法通过废止奴隶贸易,而各殖民地亦在 1833年禁止贩卖奴隶,惟是在非洲,仍有英国商人参与这个利钱甚丰的非法活动。李氏向英国政府提出建议:要结束非洲的奴隶贸易,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展农业及商业,使英国参与奴隶贸易的商人有其他收入来源,毋须依赖这桩生意。

由於李氏的活动妨害了葡萄牙的利益,故葡萄牙乃展开外交交涉,指摘李氏的活动是敌对性的,要求英国外交部革去他的职务;英国政府在外交压力下,於1862年12月终止聘任李氏为领事。

1864年,李氏完成了第二次非洲之旅,返回英国。他把此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赞比西河的勘察,写成他的第二本书:《赞比西河的叙述》( Zambesi Narrative),并於 1865年出版。

3. 三次非洲之旅。

在英国逗留才一年时间,李文斯敦又开始筹划第三次非洲探险旅程,在得到包括英国政府和皇家地理学会等的经济支援下,他在1865年出发,取道法国和印度前赴非洲。虽然他所卫的使命和实际活动与传教无关,但他仍坚持以传教士的身分出发,并且被封立为牧师。这次行程主要是深入由葡萄牙所管辖的北部内陆地区。李氏在印度徵召了一队士兵随行;他们在旅程中多次与来袭的土著开战,杀戮来犯者。。

途中,李氏的一些随员叛变,离他而去,并且发放消息,指李氏已逝世。由於李氏深入非洲内陆达两年之久,音讯杳然:英国政府大为恐慌,遂派了另一位著名的探险家亨利士丹利(Henry M.Stanley)组成搜索队,寻访李氏。士丹利的随从将每日的见闻投稿《每日电讯》(Daily Telegraph)刊登,使整个西方世界大为关注。他们在1871年终於找到李氏,证实他仍然生存。这个故事後来被写成小说,非常受欢迎。

土丹利在遇上李氏後,发现他已骨瘦如柴,精力枯竭,乃劝他随同他们回去,但李氏不从,坚持要在北罗得西亚继续旅程。十二个月後,土丹利再去,却发现李氏终於离开人世了,逝世日期是1873年5月1日,地点是北罗得西亚的衣拉拉(Ilala,NorthernRhodesia)。据说,李氏死时维持一个祈祷姿势。他们将李氏的心脏挖出,埋在一棵树下,然後把他的尸身运回英国,以国家英雄的。身分,葬於威斯敏斯特修院(Westmlnster Abbey)。

这是李文斯敦非洲“传教”的一生。

李文斯敦无疑是一位传教士医生,但终其一生,他没有拯救几个灵魂,这并非因著传教果效不佳,而是他根本没有花上多少时间在传教工作。他在非洲三十年漫长的日子里,几乎所有精力都投资在一个紧接一个的探险历程里,从而让西方的学术世界增添了覆盖今天八个非洲国家版图内的地理资料:南非、贝专纳[Bechuanaland Protectorate,今称博茨瓦纳(Botswana)]、北罗得西亚、安哥拉、比属刚果、坦噶尼诺(Tanganyika,今属坦桑尼亚)、尼亚萨兰〔Nyasaland,马拉维(Malawi)的旧称]及莫三鼻(Mozambique)。这些地区在天然气候上较为乾燥与凉快,与西非洲不一样,较适合欧洲人定居与发展。李氏对自然地理、风土人情非常关注。他写了大量的勘测记录,写成两本重要著述,其开创性的研究地位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所赞誉,而他也被学术界公认为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和自然学家( naturalist)。

按著李文斯敦个人的信念,他所从事的一切探险活动都是在服侍上帝,也在履践他的传教召命——不是广义而是狭义上的[传教] 。他认定非洲所需要的不单是基督教的福音,也是商业的开发;惟有是基督教加上商业(connerce and Christianity),才能拯救非洲黎民於水火。他孜孜不倦地探勘非洲内陆的自然景观,将资料传送到英国,呼吁政府在政治与商业上作更多的介入和参与,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那个拯救非洲的计划,而这是一个广义的[传教]计划。

毫无疑问,李氏完全相信他的母国对於弱小民族的善意,也认乌她在国际事务上会秉持公义,认定英国愿意承担拯救非洲的计划。他咬定为祸非洲人民的,只有积极从事奴隶贸易的葡萄牙人和阿拉伯人,只有他们才是罪恶的化身;为此,他希望英国能更多以政治和军事力量介入非洲事务,改变当地存在著的众多问题,并视之为拯救非洲的不二法门。李氏也许没有协助英国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企图,但他肯定相信若无英国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参与,非洲人将永远无法自主自立。

这个民族主义的信念对李氏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合理化了他所做的一切自然地理的勘察工作。起初,李氏为他的勘察工作赋予直接的福音意义,认定他所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将有助於差会开拓新的福音据点;但在伦敦传道会表明拒绝按照他的建议在内陆开拓新据点以後,他已甚难理亘气壮地宣称所作的一切无非为了传教工作。而当他返英脱离差会,自组赞比西探险队(ZambesiExpedition),继续非洲之旅时,他更无法掩盖此行的世俗目的。虽然他个人仍然相信教会有天会用得著他的资料,但他的第二及第三次非洲之旅所搜集的资料,确实是受英国学界及政府赞助,且直接为他们服务——为英国政府在非洲的扩张搜集情报资料。李氏深信英国的扩张对非洲人民有利。

李文斯敦是传教土,但同时却被委任为英国派驻非洲的领事,这个情况在十九世纪是相当普遍的,毫不教人意外。

传教士这样的身分转换,参与政治和军事的事务,为日後工场发展出来的教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当然每个人都有权转换职业,而在他转变了身分以後,他在後职所做的一切使与前职再无关系。但是,要是他的前职是为後职创造了条件,并且设若两个职务无论在伦理与实践上都是激烈地不相容的话,那样的转变总令人感到极其困惑的。对李氏乃至当时绝大多数欧美传教士而言,基於时代及民族的盲点,他们确实相信他们母国所做的一切侵略行动,都是怀有崇高动机的,并且认定惟有在欧美的领导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落後国家的人民方有突破困境的希望,故传教和政治行动两者不仅不相冲突,反而是同一拯救计划的一体两面。但要今天的史学界或被侵略国的人民接受他们这想法,恐怕是难於登天吧。结果,传教士便被指摘为与帝国主义者同属一丘之貉。

公允地说,我们不能认为李文斯敦怀有侵略非洲的动机。从他开始传教或历险旅程,直到他死在非洲为止,他都没有隐藏的政治动机,纯粹出於宗教或文化上的关注而踏上征途。李氏对非洲人的关爱是昭显的,终其一生,他没有发表过任何主张英国侵略非洲的言论,做过任何直接伤害非洲人民的行动。不过,他为白种人[发现] 非洲,却产生重要的政治作用,帮助欧洲在非洲扩张势力;这解释了他在首次返国,便先後获得英女皇和政府官员多番接见,政府且愿意在人力和财力上资助他日後的探险旅程。

早期的传教士富有强烈的冒险精神,这是他们敢於舍弃家园,只身闯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和文化的动力所在,李氏可说是其中一位表表者。问题是,在帝国主义全球扩张势力之际,在白人文化进占压倒性的主宰位置之时,要清楚分出甚麽是传教工作,甚麽是与传教无关的政治与文化活动,可说是一桩极其困难的任务呢!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精神光芒

    精神光芒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穿越時空de愛

    穿越時空de愛

    我一个21世纪的少女,居然莫名其妙地穿越了?光穿越就算了,天啊,我的清白啊!QQ群:44981483MSN:jiaer-baobei@m.pgsk.com喜欢我文的,欢迎你来加我!http://m.pgsk.com/a/58025/我的新书!穿越文!拜金女之乌龙穿越计!才刚开始希望大家多去捧场!
  • 重生豪门贵女

    重生豪门贵女

    她们是双生子,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妹妹因为从小体弱,得到了所有宠爱和目光,而她却只能生活在那光环的阴影之下妹妹,漂亮高贵如同最纯洁的百合,她,平凡自卑譬如野草豪门之下,她永远是被放弃的那一个…【小片段】“爸,妈,求求你们,不要赶我走,我是你们的女儿。”“哼,你不是我们的女儿,从今以后你再不是我们安家的人,就算死了也和我们安家再无任何关系。”安爸坐在沙发上冷冷说着,仿佛那个跪在地上求他的人只是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人。“妹妹,求你跟爸妈说不要赶我走…”安然向自己的妹妹求着,爸妈最听妹妹的话,只要妹妹开口,一定会同意的。从来都是一副柔弱静美的妹妹,却凑着她耳朵,说出来的话比父亲的更冷,“安然,你怎么不去死!”★★★再次睁眼醒来,人生竟然重来一次,这次,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绝不再任人践踏!!!★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网游之剑侠世界

    网游之剑侠世界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但是他却不小心成了隐藏职业——爆破师!从此,他学会了做各种炸弹,还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驾御仙剑。后来,他历经了艰辛万苦,带领玩家打败了冥界,击退了魔界,粉碎了妖界的阴谋!创立了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帮会。但是,他却身陷让人无法想象的险境,几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缠绵悱恻的爱情,危险奇异的人生,凄凉悲惨的命运,他又将怎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活下去呢?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剑侠——世界。
  •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常常很简单、很俗气”。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 藏地密码10

    藏地密码10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抵达藏传佛教精神内核。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8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厚爱晚成

    厚爱晚成

    岳然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十点了,昨天凌晨一点才回到家,洗了澡就睡下了,做空姐这一行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睡觉睡到自然醒。昨晚回来,当她打开了卧室的灯后看到的却是一张冷冰冰的大床,应该在家的老公齐子阳却不在家里。老公深夜不归,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什么?可是岳然却一点都不担心,如果有人告诉她齐子阳和别的女人在一起风流快活,那么她一定会一笑置之。她为什么这么自信呢?当然因为齐……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
  •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