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09

第9章 里仁第四(2)

【解读】孔子认为,“礼”是建立道德伦常和正常秩序的规范、准则,“让”是克制个人情绪、欲望的品德。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才能以谦让、谨慎的态度对待民众,处理问题,才能做到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从而避免以上欺下、以强凌弱的暴政。对个人而言,以谦让、恭谨的态度待人和处世,自然就体现了礼。孔子所推崇的礼让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华民族在礼让之风的熏陶下成为了礼仪之邦。

4.14子曰:“不患无位①,患所以立②。不患莫己知③,求为可知也④。”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自己没有职位,只担心凭什么去任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别人就会了解。”

【注释】①患:忧虑,担心。②所以立:朱熹《论语集注》:“谓所以立乎其位者。”以:介词。表凭借。③莫己知:“莫知己”的倒装句。④求:追求。这里意思是努力。为:做。

【解读】孔子认为,职位和名声对一个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重品德修养,有真才实学。一个品德低劣、贪财好利的人,即使采取各种手段求得了一官半职,也是不可能长久的;一个没有真才实学、靠哗众取宠的人,即使成了所谓“名人”,也是沽名钓誉,终究会昙花一现。因此,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淡泊名利,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学识的积累、才干的历练,立志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

4.15子曰:“参乎①!吾道一以贯之②。”曾子曰:“唯③。”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④。”

【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思想以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其中。”曾参说:“对。”孔子出去后,其他学生问曾参:“先生说的什么意思?”曾参说:“先生的思想,不过是忠与恕罢了。”

【注释】①参: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的学生。②道:学说,思想。贯:贯穿。③唯:答应声。是,对。④而已:语末助词。罢了。

【解读】孔子对学生强调自己的思想中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是什么观念他没有说明,而是留下问题或悬念,让学生们去理解,这体现了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学艺术。按照曾参的理解,贯穿孔子思想的基本观念是“忠”和“恕”。朱熹《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可见,“忠”和“恕”是一个人为人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是“礼”在一个人立身处世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贯穿孔子思想的基本观念,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曾参理解为“忠恕”,战国时期的孟子理解为“孝悌”,未免失之偏颇;如果理解为“仁”或者“礼”,恐怕更为符合孔子的本意。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伸张道义,小人只知道个人利益。”

【注释】①喻:懂得,知道。义:道义。②利:利益。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的关注点在“义”,小人的关注点是“利”,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如果他在这里说的君子指君主、官员,小人指普通百姓,那么他们的关注点分别是“义”和“利”就无可厚非;如果他说的君子指贤德的人,小人指卑劣的人,则君子懂得伸张道义值得赞赏,小人只知道个人私利应予鄙视。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是非观、善恶观,以及他推崇礼制、伸张道义的思想。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应该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从内心自我反省。”

【注释】①齐:相等,相同。意思是看齐。②内:内心。省(xǐng):检查自己,反省。

【解读】这是孔子谈品德和人性修养的言论,体现了他要求君子注重“进德修业”、“三省吾身”的思想,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其中,有德才兼备的人,有品行卑劣的人,有平常朴实的人,也有庸俗无聊的人。按照孔子的观点,对贤德的人,对今人所说的好人,应该学习,应该看齐;对不贤的人,对今人所说的不好的人,应该从自身进行反省,看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行为。这种坦荡的胸怀、谦虚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③,劳而不怨④。”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婉言规劝,看到心意不被接受,仍然要恭敬而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却不要抱怨。”

【注释】①几谏:对尊长婉言规劝。②志:心意,意见。从:听从。这里指接受。③违:违背。这里指触犯。④劳:忧愁。《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解读】这是孔子谈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和方式的言论,体现了孔子孝顺父母、严于律己的思想。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子女应该坚持的原则,婉言规劝父母的过错,这也是“孝”的表现。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子女不讲方式,简单粗暴地对待,必然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当意见不被采纳时,孔子所讲的方法,就是今人所说的讲究策略,其目的仍然是关心父母,孝顺父母。这段言论,体现了孔子一贯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说理风格,通过日常小事阐述了“孝”的思想。

4.19子曰:“父母在①,不远游②。游必有方③。”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尽量不出远门。如果需要出远门,也要有一定的去处。”

【注释】①在:指活着,在世。②远游:出远门。指去外地求学或工作。③方:地方。这里指去处。

【解读】孔子所讲的“孝”,表现在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章,孔子要求子女尽量不出远门,即使有事必须出远门,也要明确去处,目的是避免父母的担心和忧虑,这是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孝”。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这样具体地培育儿女对父母的爱心,即孝,即仁,它是人性情感的具体培育,不是什么‘处世格言’。它是情感的具体塑造而非抽象的理论概念,重要的仍是作为人子的这种情感态度。”(《论语今读》)当今社会,出远门而不在父母身边的人恐怕占了多数,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家书,免去了父母的许多担忧,许多挂念。而“常回家看看”的具体行动,更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爱心和一片深情。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子女能长时间不改变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就可以说是孝了。”

【注释】①道:思想。这里指做人处世的原则。

【解读】此章孔子从做人处世的角度讲子女的孝。孔子认为,子女对父亲的孝,在做人处世方面,应坚持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孔子把这种原则称为“道”,就应该理解为正面的、合理的。对于这样的“道”或原则,作为子女理所当然应该坚持。推而广之,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又不能盲从,而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正确的,应该坚持;不妥的,不能坚持;错误的,应婉言规劝,不予采纳。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这才是对父亲真正的孝顺。

4.21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也②。一则以喜③,一则以惧④。”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记得。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因他们衰老而忧虑。”

【注释】①年:指年龄。②知:知道。这里意思是记得。③以:以之。省略了代词“之”。④惧:恐惧。引申为忧虑。

【解读】孔子要求子女记得父母的年龄,仍然是通过人性情感的培育,让子女树立对父母孝顺的人伦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子女才会从心灵深处关心父母,不但记得父母的年龄,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还能时时、处处从细微之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季羡林先生晚年为别人题字,在题写“爱国、尊师”之后,总要写上“孝亲”两个字,既体现了他对父母、长辈的“孝”,又对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一代提出了“孝亲”的要求。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①,耻躬之不逮也②。”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轻易说话,是因为他以自己做不到为耻辱。”

【注释】①古者:古代的人。言之不出:话不轻易说出。②耻:这里作动词。以……为耻。躬:亲自。引申为自身。逮:及,追上。不逮:追不上,赶不上。意思是做不到。

【解读】谨言慎行、言行一致,这是孔子倡导和推崇的美德。对个人而言,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是个体私德。对社会而言,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商业广告,做到言而必行、名副其实,这是社会公德。当今社会,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人,大有人在;有令不行、朝令夕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进入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社会,倡导和弘扬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美德,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①。”

【译文】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这种情况是少有的。”

【注释】①约:约束,节制。失:过失。鲜(xiǎn):少。

【解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的观点。约束自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律。凡是严于律己的人,对名誉、地位、金钱等等,都不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占有。放纵自己的人,对名誉、地位、金钱等东西,都会拼命去追逐,不择手段地获取。这种人利欲熏心,毫无廉耻,其结局是臭名昭著,遗恨终身。古今中外,这种放纵自己、不顾廉耻的人,不乏其人。那么,应该以什么来约束自己呢?按照孔子一贯的主张,应该以“礼”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义、道德的事就做,违反礼义、道德的事就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做到说话谨慎,行动敏捷。”

【注释】①欲:要。讷(nè):语言迟钝。意思是说话谨慎。敏:敏捷。

【解读】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是孔子对贤德的人的要求,目的在于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性。说话谨慎,体现的是信守承诺,因此在说话或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深思熟虑,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见或决定。一旦说出自己的意见或决定,如果没有重大或特殊的原因,就必须付诸实施。否则,就是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对待工作或所做的事情,应该尽心竭力,敏捷务实,而不能拖拉应付,敷衍了事。让我们牢记“讷于言,敏于行”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做一个言而有信、勤勉务实的人。

4.25子曰:“德不孤①,必有邻②。”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亲近。”

【注释】①德:道德,德行。②邻:亲,近。

【解读】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人格、胸襟以及待人处世的原则。试想,一个人格卑劣、利欲熏心、斤斤计较、行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怎么会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赞赏?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处理好同事关系、上下关系、长幼关系、邻里关系,不能靠刻意追求,不能靠小恩小惠,最根本的仍然在于道德修养。有了高尚的人格、品德,又善于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待人处世之道,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赞赏,甚至远方的人也会敬慕他的德行。

4.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辱矣②;朋友数,斯疏矣③。”

【译文】子游说:“侍奉国君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受到疏远。”

【注释】①数: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②斯:连词。则,乃,就会。③疏:疏远。

【解读】子游认为,一个人无论侍奉国君,还是对待朋友,都应该出自忠诚,但在形式上应把握好“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烦琐,就会令人生厌,使人产生反感。中、外历史上这种忠心事主反遭侮辱,诚心待人反被疏远的事还少吗?事君、待友应把握的“度”,从根本上说就是“礼”。在待人处世中注重礼仪,遵循礼节,懂得礼貌,就不会因过于烦琐而招致侮辱或受到疏远。

同类推荐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热门推荐
  • 邪皇妖后

    邪皇妖后

    当邪恶撞到腹黑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火花呢?宠,我就要宠你!究竟是谁宠谁?又或者是互宠?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女主慕若依:重生后有些腹黑~也有些邪恶~男主司徒殇:妖孽男子一枚~~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是干净的男人一枚~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为什么?”“她已经有我了,最主要的是我够干净。”只见那只大手和小手十指相扣紧紧相握。喜欢的亲们就收藏吧~~嘻嘻推荐完结文文——【一品寒妃】简介: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葬天至尊

    葬天至尊

    楚鸣,原来是一无是处的乡野子弟,却因为融合先祖遗留灵魂,吞噬先祖之传承神通,以微弱光辉,拯救族人与危难。破灵脉,渡根骨,武动苍河大地,身渡轮回万劫,坐拥美女,鏖战天下!宿命不断,轮回不止,穷一生之力,只为葬天!欲葬天,先葬己……
  •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这年头穿越自然是好事,可是像她这样穿成个宫女……什么,不是宫女,是太监?<br/>泪奔,她穿成个太监能过来干什么,宣传计划生育吗?<br/>咦,她不是太监?还好还好,她不求大富大贵,就每天看看遍地的帅哥,顺顺当当地过完她的穿越日子就好了……咦?<br/>原来她还有一个身份,她就是传说中的未来皇后,而且……这皇上的人选也可以由她来定?<br/>这个……她是不是可以说现在天大地大她最大,她在宫里横着走也没关系了?<br/>嗯哼,低调低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教你打网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网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恶质冷少:坏男请自重

    恶质冷少:坏男请自重

    (正文已完结,番外连载中)他,商界王国的继承人。她,一枚受尽欺辱的私生女。他说;“嫁给我,你就拥有了一切,包括所有遗失的骄傲与自尊,条件是,你不能爱上我。”她说;“放心,我的心早已给了另一个人,绝对不会爱上你!”然而婚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狐狸相公缠不休

    狐狸相公缠不休

    你美,就可以男扮女装嫁到她家当她老婆吗?你坏,你就可以二话不说的走人家屁股吗?谢梦萱心里无限的愤慨,凤琉璃,你不能因为咱俩有过节,你就把我当节过!“你你你……你不要脸!”“要脸干什么?有你就行了。”
  • 30岁女人身体使用手册

    30岁女人身体使用手册

    女人的健康影响着一个家庭。女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在身体出现状况时,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不让小病变大病。如果你要很久才能适应黑暗,常常感到眼睛疲劳,容易患感冒,皮肤干燥,那么你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如果你平均每周三次在外吃晚餐,容易起小脓包和湿疹,站立时曾感到眩晕,身体时常感到疲劳,经常饮用清凉饮料,容易引起口腔炎,最爱油腻食物和甜食,那么意味着你可能缺乏B族维生素。如果你刷牙时牙龈处有出血现象,轻微撞伤而导致出血过多,应酬时喝酒的机会多,初春时易患花粉症,长期服用抗生素,经常情绪急躁,最近斑点增加,容易便秘,那么意味着你可能缺乏维生素C。
  •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前世,她温婉柔顺,以丈夫为天,孝顺公婆,对父亲后妈言听计从。却不料,他们杀母亲,骗股权,弑祖父,合谋让自己尸沉海底,那年她23.重生七年前,她回十六年华。回学堂,她是倒数第一全校差等生;回家里,她是刁蛮任性,胆大妄为的大小姐;在外面,她是天真无邪,惹人怜爱的柔弱少女。却不知,她扮猪吃老虎,考名大,斗恶人,战商场,谋夺股权。但是她的微弱小心计,却逃不过某人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