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06

第6章 八佾第三(1)

本篇共二十六章,全篇围绕“礼乐”这个中心,阐述“礼乐”在治国、修身中的作用。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仁”,“礼乐”则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执政者治理国家、教化民众,必须遵行“礼乐”,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离不开“礼乐”。“为政之善,莫善礼乐,礼以安上治民,乐以移风易俗,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故此篇论礼乐得失也。”(北宋邢昺《论语注疏》)

在本篇第三章,孔子强调一个人首先要有仁德之心,然后才能正确对待礼制和音乐。在孔子看来,“仁”是人性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就谈不上遵行礼制,谈不上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在本篇第八章,孔子赞同子夏“礼是在仁德之后才产生的”这一说法,进一步强调了“仁”是立身处世之本的观点。

本篇的大部分章节,通过谈不违礼、传承礼、祭礼、射礼和谈音乐,揭示了礼、乐与“仁”的内在联系,记述了礼、乐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表现。

在本篇的第十四章,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短短的十三个字,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孔子重视优秀文化遗产传承的历史观。

3.1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他在庭院中使用天子享用的八佾乐舞,如果这样的事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注释】①谓:说,评论。季氏:指季平子,名季孙易如,鲁国大夫。是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曾逐放鲁昭公,立昭公之弟为定公。一说为季康子、季桓子,皆不确。②八佾(yì):古代乐舞八人一行,称一佾,八佾为六十四人的乐舞。按周代礼制,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超过这个标准,就是违礼。③忍:忍耐,容忍。

【解读】我国春秋末期,处于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时代,礼崩乐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新兴阶级犯上作乱、违背礼制的事时有发生。季氏敢于更换国君,当然能违礼使用八佾乐舞。孔子对此不能容忍,所以说出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话。季氏“违礼”,是时代转型的必然;孔子“维礼”,在所处时代不合时宜。但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正常、合理的人际关系,任何社会都应该倡导和遵循礼仪制度、人伦准则。有鉴于此,孔子的观点有其合理的成分。

3.2三家者以《雍》彻①。子曰:“‘相维辟公②,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

【译文】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诗来撤去祭品。孔子说:“《雍》诗里说:‘四方诸侯,恭敬助祭;天子端庄,肃穆主祭。’这种诗句怎么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上呢?”

【注释】①三家:指鲁国当政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卿。《雍》:《诗·周颂》的一篇。彻:指撤去祭品。②相:辅助。指助祭。维:《中华大字典》:“维,四角也。”这里指四方。辟公:诸侯。③穆穆:庄严肃穆。④奚:怎么,如何。堂:指庙堂。

【解读】针对鲁国三个大夫的“违礼”行为,孔子表达了愤慨之情。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规范、准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如果容忍甚至纵容“违礼”的行为,就会导致社会混乱,人伦丧失。但是,“礼”的具体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处理上下级关系、人与人关系的需要。孔子维护周代礼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对某些过时的要求和规范不容变通或更改,就是拘泥陈规,不合时宜。

3.3子曰:“人而不仁①,如礼何②?人而不仁,如乐何③?”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礼仪?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音乐?”

【注释】①仁:仁德,仁爱。②礼:礼仪。③乐:音乐。相传孔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其中乐经就是音乐方面的著作。乐经亡于秦始皇焚书时。

【解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有仁爱善良之心,才能在待人处世中遵循礼仪,才会去欣赏高雅纯正的音乐,并进而提升和塑造自己的品德情操。孔子认为,遵循礼仪、欣赏雅乐是仁爱、仁德的外在表现,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试想,一个不遵礼仪、行为粗野的人,怎么可能有仁爱之心呢?同样,一个乐于声色、喜好淫靡之音的人,怎么可能是仁德之人呢?因此,要成为一个举止高雅、文明守礼的人,就必须加强品德的修养,促进人性的完善。

3.4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②!礼,与其奢也③,宁俭;丧④,与其易也⑤,宁戚⑥。”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一般礼仪,与其奢华浪费,不如朴素节俭;丧事礼仪,与其周全隆重,不如内心悲伤。”

【注释】①林放:鲁国人,身份不详。本:根本。②大:重大。③奢:奢侈,浪费。④丧:指办丧事时的礼仪。⑤易:安稳。这里指周全隆重。⑥戚:悲伤。

【解读】林放的问题涉及哲学上“内容和形式”、“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问题。因此孔子认为意义重大。一般礼仪,讲究排场,奢华浪费;丧事礼仪,仪节周全,仪式隆重,这些都是表面形式。日常礼仪中朴素节俭,丧礼中对逝去的亲人由衷悲伤,这才体现了礼的根本。傅佩荣先生说:“易、戚有重外与重内之分。丧礼对真诚心意的强调,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另外,奢与俭无法并取,易与戚却可以兼顾,只是须分本末……这段话显示了孔子‘承礼启仁’的基本观点。”(《解读论语》)

3.5子曰:“夷狄之有君①,不如诸夏之亡也②。”

【译文】孔子说:“落后偏远的部族有君主,不如中原地区没有君主。”

【注释】①夷:指我国古代住在东方的少数民族。狄:指我国古代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

②诸夏:中原地区,即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所在地区。亡:通“无”,没有。

【解读】历来学者对此章的理解分歧较大。一说偏远落后部族还有国君,而中原各诸侯国却无视天子,违礼僭越;一说偏远落后部族虽然有国君,却不如中原没有国君的国家民众文明守礼。从后说。此章体现了孔子以文化为中心的思想。在孔子看来,“道”高于“君”,人文精神高于政治体制。夏代虽亡,其文化却流传下来;周代的诸侯国有的暂时无君,有的更换君主,但周代的部分礼制照样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说明礼制、仁德的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非常重要。

3.6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②:“女弗能救与③?”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④?”

【译文】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去祭祀泰山的人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注释】①季氏:指季康子,鲁国大夫。旅:祭祀名。《书·禹贡》:“蔡蒙旅平。”指祭山。按当时礼制,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②冉有:孔子的学生,名求,字子有,擅政事,当时在季氏府中任家臣。③救:挽回,阻止。④曾:岂,难道。泰山:本为山名,这里指代祭祀泰山的季康子。有的学者把“泰山”解作“泰山之神”,不从。

【解读】孔子的一生中,曾有一段周游列国、宣传和倡导“仁德”、“礼制”等治国思想和礼制伦常的经历。他对学生冉有不能阻止季氏祭祀泰山一事的责备,表明了他对季氏身为鲁国大夫,却违背礼制,公然要去祭祀泰山的行为的谴责。他说去祭祀泰山的人竟不如林放知礼,既谴责了季孙氏的违礼行为,又对冉有不劝阻季孙氏祭祀泰山进行了严厉批评。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①!揖让而升②,下而饮。其争也君子③。”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如果一定要有,就是比赛射箭。相互作揖行礼,然后上场比赛,结束后下来喝酒。这种竞争是君子的竞争。”

【注释】①射:古代六艺之一。《礼·射义》:“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作为一种既可防身,又能娱乐、竞赛的项目,射的礼仪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②揖让:相互作揖,表示谦让。升:登。指上场比赛。③争:竞争。

【解读】“君子无所争”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与世无争的思想。孔子认为,君子是胸怀坦荡、不谋私利、有德行操守的人,这样的人不能也不会为个人私利或达到个人目的去与他人或天下人争。这样的不争,是理想人格的体现。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不争,但也有争的时候,这种争是君子之争,即公平、友好的竞争,而不是不择手段、拼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当今世界,不管是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既存在公平、友好的竞争,但也不乏耍阴谋、用诡计、搞欺诈的尔虞我诈的竞争,更有靠武力以大欺小的竞争,这显然是违背公平正义、诚信无欺的做人处世之道的。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④。”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⑤!始可与言《诗》已矣⑥。”

【译文】子夏问道:“‘笑貌妩媚,美目传神,好像在白绢上画着绚丽的图画’。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先以白色打底,然后再上颜色修饰。”子夏说:“那么,礼乐产生在仁德之后吗?”孔子说:“能阐发我的思想的人是你呀!现在可以与你谈《诗经》了。”

【注释】①巧笑:美好的笑貌。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妩媚。②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意思是传神。③素:白色。素以为绚:即“以素为绚”,在白绢上画绚丽的图画。

④绘事后素:古人绘画,先以白色打底,然后再上颜色修饰。⑤起:发,启发。引申为阐发。商:子夏名。⑥始:方,才。

【解读】子夏所引《诗·卫风·硕人》中的诗句,说明女性外在的美貌源于内在的气质,这正如绘画,先以白色打底,再上颜色修饰。孔子以此为喻,巧妙地说明了“仁”和“礼”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仁”先“礼”后,“仁”是质,“礼”是文,外在礼仪是内心情感的表现。一个缺乏仁爱之心、没有德行操守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礼仪风范,正如女性没有高雅的内在气质,不可能有美好的外在形象一样。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①;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②。文献不足故也③。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够讲,但它的后代杞国的礼仪不足以证明;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够讲,但它的后代宋国的礼仪不足以证明。这是杞国和宋国的历史文献和专业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这些条件足够,我就能够证明这两个朝代的礼制了。”

【注释】①杞:周初为夏朝王室后裔建立的封国。周武王时故城在今河南省杞县。因国力弱小,后多次迁移。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征:证明,证验。②宋:周初为殷朝王室后裔建立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战国时被齐、魏、楚三国所灭。③文:指历代典籍。献:贤者。《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这里指懂礼的专业人才。

【解读】孔子晚年,在从事教育的同时,潜心整理古代文献和典籍,对历代礼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周代礼制是对夏、殷两代礼制的沿袭和发展,是当时最完善的礼制。对于夏代礼制和殷代礼制,由于文献典籍和专业人才不足,他不能轻易下断语,这反映了他谨慎的治学态度。孔子注重考证,不轻易下结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历代学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进而形成了以校勘厘正本文、训诂贯通字义、积累资料供研究者应用为宗旨,有别于宋明理学的汉学,即考据学。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①,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褅祭的礼仪,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观看了。”

【注释】①褅(tì):褅祭。古代天子每隔五年在祖庙中举行的大祭,是一种隆重的祭礼。灌:酌酒浇地。古代褅祭开始时,第一次献酒的一种仪式。

【解读】孔子以敬畏之心对待周代的礼制,凡是违礼的行为,他都严厉谴责。鲁国国君作为诸侯国的君主,竟然举行天子才能使用的褅祭,孔子认为是僭用天子祭礼,因此不想观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贵者、尊者。这里,他对行褅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达了他对现状的不满。”(李择非整理《论语》)孔子推崇礼制、人伦的初衷,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客观上促成了等级制度的形成,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3.11或问禘之说①。子曰:“不知也②。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③!”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褅祭的含义。孔子说:“不知道。知道褅祭含义的人对于治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摆在这里一样吧!”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掌心。

【注释】①说:学说,理论。这里指含义。②不知也:孔子认为鲁国举行褅祭违礼,但又不想明说,因此委婉地说不知道。③示:同“置”,摆,放。诸:“之于”的合音。斯:这里。指掌心。

【解读】“礼”是事关道德伦理和等级名分的制度。在孔子看来,懂得褅祭的含义,就懂得遵循礼制;用礼治理天下,就像把东西放在掌心一样容易。他说自己不知道褅祭的含义,实际是表示自己对鲁国僭礼行为的不满。在孔子的思想中,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认识论成分,但在对待他心目中最完善的周代礼制问题上,却不容许有增减和僭越。在今天看来,这既有坚持真理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固守陈规的消极的一面。

3.12祭如在①,祭神如神在②。子曰:“吾不与祭③,如不祭。”

【译文】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灵时,就像神灵真在那里。孔子说:“我没有参与祭祀,就如同不祭祀。”

【注释】①祭:指祭祀祖先。如:像。后面省略了祭祀的对象“祖先”。②神:神灵。古人认为人死为鬼,已进入祖先之列。故“神”不宜译为鬼神。③与:参与,参加。

【解读】祖先是家族已经逝去的亲人,神灵是人想象中超越人世的事物。对他们的祭祀,孔子要求真诚、虔诚,要有敬畏之心,实际上仍然是要求人们遵循礼制,不做违背礼仪规范的事情。孔子怀疑鬼神的存在,也不讨论鬼神是否存在,但对从夏、商沿袭下来,到周代臻于完善的礼制却十分关注,这反映了他对人文传统和礼仪规范的重视。此章中前两个“如”字,表明孔子不相信鬼神存在;第三个“如”字,表明他对不亲自参与祭祀的态度。可见,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祭祀神灵,孔子要求的都是真诚,而这种真诚则源自于“礼”。

3.13王孙贾问曰①:“‘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②’,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③,无所祷也④。”

【译文】王孙贾问道:“‘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我没有不正当的行为,如果得罪了国君,讨好谁也没有用。”

【注释】①王孙贾:卫国卫灵公的大臣。②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疑为当时的俗语。媚:巴结,讨好。奥:居室西南角。古代尊长居室,也是祭神的方位。灶:古代灶祭之神。民间以腊月二十四日为灶神上天向天帝陈说人间善恶之日,因此这天在灶房祭祀灶神。王孙贾在这里把国君的近臣和宠姬南子(因孔子去见过南子)比作奥神,把自己比作灶神,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国君的近臣和宠姬,不如讨好自己管用。③天:一说指天神,一说指天理,一说以天喻君(指卫灵公)。从后说。④祷:祈祷,祷告。这里意思是讨好。

同类推荐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首席少东不好惹

    首席少东不好惹

    岳憬初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借着窗外的月色,模模糊糊地能够看清,时钟的指针往前跳了一个小格。十二点了,他还没有回来,又在见客户?亦或者正在跟哪个女人风流快活?这些年,她的心中总有些小小的不安,却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体会。岳憬初明白,这隐隐的惴惴与慌乱,完全是因为他——江浩然。江浩然二十九岁,是一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岳憬初非常喜欢他这个职业,因为日本人把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微辣嫡妇

    微辣嫡妇

    (一)你若狠厉,我自无情!嫡母,欲毁之名声,送入寒门。她,紧要关头,以金簪刺喉,虎口脱险!嫡母如此狠心,她便下定决心,为自己寻一个未来!(二)你若无情,我便微辣又如何?被抬进平国公府冲喜,相公被预测寿夭?大婚当日,相公竟要求约法三章?原来只是个摆设!罢了,那就看她如何打理这平国公府后院一亩三分地吧!你既无情,莫怪我无义!(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要黏着她了…什么时候开始,她也离不开他了…原来,一切都在静悄悄地改变…
  • 悟空爱上唐三藏

    悟空爱上唐三藏

    这是一个女版悟空穿越现代,颠覆传统,毁三观,无节操,无下限的《西游记》改编故事,讲述女版孙悟空与唐三藏之间虐恋,如何突破万世阻挠,弑神灭佛!你无法想象孙悟空是名女汉子,天蓬元帅是天庭最帅的男人,沙僧最阴险狡诈,唐三藏最邪气凛然!请准备足够的节操,否则你会发现,节操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
  • 诺戏美男

    诺戏美男

    注意:本书已加入特价书库,一次性订阅全部VIP章节可享受5折优惠一个誓要玩转时空的俏皮女生,闺阁怎能困得住她?上闹宫廷,退而混江湖,随处留情,到头来情债最难偿。自称情场高手,却屡屡身陷困境。有一人与她生死相随:错爱,爱错,她伤人伤己。有一人为她痴迷无悔:她罪不该如此招惹他,伤害他。有一人因她甘愿毁灭:情何以堪,心本木石,偏偏为她赴汤蹈火。有一人逃避她的爱:爱上她不自知,自知时却是失去时。有一人与她笑看人间:谁让他遇见她时,她已然遍体鳞伤。有一人路过她的人生:他爱过,但终究无果。红颜知己教她正视自己,尽管知己也是情敌。为爱,知己学会成全,却是她永久的伤。来年此时,她殇然想起,那个消失在岁月走过之处的红颜。不是她不懂爱......也不是他们不懂爱......蓦然回首时,那段沉浮在虚无缥缈间的爱情,太多奇迹来成全。那些青石板上雕刻的岁月,绵延了她伤透后最无杂质的幸福。-------------------------------------------------------------?pstyle=1小乱无聊的时候做了段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推荐自己的新书《黑道-杀手女王》<九岁庶女>《特工帝后风九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调包计:自在江湖不为妃(完本)

    调包计:自在江湖不为妃(完本)

    狼烟起,风云变,元者去,明朝兴。胜者南面称帝,败者北面为王,虎视鹰瞵,南北对峙,经久不息。谁曾料到,一场家变引起的江湖恩怨,竟然牵出一个惊天大阴谋,事关朝廷兴衰……她,舒子浵,浑金璞玉,天赋异禀,悬壶济世,堪称世外桃源盛开的一朵奇葩。他,龙皓云,江湖枭雄的独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乃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瑰宝。危机四伏,她如何从中斡旋,力挽狂澜……一场厮杀,她又将经历怎样的生死殊博……一个谜题,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到密室……论功行赏,她被皇上钦点为王妃,绝望……调包顶替,他却落寞出走,她何去何从……看一个江湖女子的传奇故事———————————————————————————【相遇篇】他在她面前褪去衣衫,一丝不挂对她说:“你一个大夫见的人还少吗?羞什么?”【相爱篇】他邪邪一笑,将嘴凑到她的耳边,温柔地呢喃道:“你之前狠狠地伤了我,如今应该狠狠地补偿我一下。”【离别篇】——龙皓云版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叹不能,生死与共,酒入喉愁情更浓。人自醉,眼朦胧,乍见她,笑貌音容。未言语,泪先涌,心有灵犀一点通。怨东风,一场空,吹散离人痴心梦。醒来心痛,寒冷如冬。——舒子浵版本路也茫茫,情也茫茫。求不得,连理成双,看遍世间沧桑。叹红尘,造化难挡,英雄美人各一方。谁人帮,心事藏,山长水远心系郎。缘已尽,爱无疆,坐待明日花黄。何日诉衷肠,永世不相忘。———————————————————————————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好请告诉您的朋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不好请告诉我。同时请您关注我的另一篇文:爱那么殇哦:《六个女人的故事》http://m.pgsk.com/a/327350/歌漫:《情逢敌手:卯上神秘宝马女》http://m.pgsk.com/a/327190/琉焰雪:《邂逅之,梦似琉璃》http://m.pgsk.com/a/316953/林夕一蔸菜《逃妃心计:花心王爷特工妃》:http://m.pgsk.com/a/346238/--------------------------------我的读者群号:171215728(敲门砖:文中任何一个人物名)
  • 校花古游记

    校花古游记

    校花古游记:什,什么?想她堂堂一流名牌大学计算机系微机处理专业的高材生兼连任三届校花就这样魂穿成古代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丫环?且还是不知名的架空年代?老天爷,开什么玩笑……被迫代嫁月国大皇子,因丑招人嫌而逃;却被相国府小姐看中;在断不清理还乱的情况下,逃到境空国居然被抓去当男宠,不,是当男夫人!?在你逃我抓的游戏中,两位夫君同时出现,她该何去何从?女人,当自强!要有自己的实力才能拒绝被人随意地抓来抓去!
  • 掉进魔鬼少爷窝

    掉进魔鬼少爷窝

    掉进魔鬼少爷窝》简介【传言简介】传言,腾云第一世家风家,风家七个少爷个个人中龙凤,貌若天人。传言,风家没有女子进入,而唯一可以入住风家的女人只能是妻子。传言,风家七个少爷豢养男宠,令人吃惊的是,七个少爷的男宠都是同一人。传言,风家男宠雪公子俊美无双,七个少爷每天轮流侍寝。传言,风家圈养的男宠居然是个女人。【正版简介】风家,腾云王朝第一世家,百年占据五大世家之首。风家七少个个都是风云人物,京城少女的怀春对象。风家的少爷俊美如此,人中龙凤。风家家训除了妻子外,风家不容许任何女子进入宗族。慕容雪化身男装,独自闯入阴谋重重的风家宗族。与七个魔鬼少爷斗智斗勇。殊不知她是江湖天山老人与毒株夫人的爱徒,她更是是江湖新秀‘雪公子’。大少爷:(由亲亲‘不是你的唯一’领养)风轻云,深沉稳重,敏感睿智,少年丞相,只手遮天。二少爷:(由亲亲‘颜若纯’领养)风倾情,美若妖精,热情似火,风家败家子一枚。三少爷:(由主子‘妆掩饰苍白’调教)风轻狂,年少轻狂,冷峻如斯,医谷谷主。四少爷:(由‘羽落吾家’领养)风英姿,男生女相,性格孤僻,身份神秘。五少爷:风飒爽,(由亲亲室友‘惠子’领养)与四少为双胞,腾云虎赫大将军,刚毅俊美。六少爷:(由亲亲‘981329934’领养)风懒兮,慵懒知己,貌若天人。七少爷:(有亲亲‘269112267’领养)风倾城,淡雅如仙,倾国倾城,绝代风华。……&amp;………推荐萧的《大皇嫂》:【片段】“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轩儿可知道?”十二三岁的少女淡淡的看着青石上的稚童问道。“轩儿知道!”稚童跪下,清脆的声响让人心颤。“跪在大皇子府外直到日落,别让我觉得碍眼!”她云淡风轻的说完,转身离去。“大皇妃,小皇子他才五岁!”身后老奴看着当空的烈阳苦苦哀求。【片段】“皇嫂,你看这江山是何颜色?”俊美无双的男人看着眼前的一片翠绿山河,对着身旁容颜不变的女人问道。“血色!”她的语气苍凉,仿佛又回到金戈铁马、运筹帷幄的日子。“皇嫂,若是轩儿即位之时,你不出现!那么轩儿会让这血色江山染红你这身孝衣!”他笑的很温柔,可是话语中却又霸气凌然。女子望着眼前成熟的男人,当年的稚童已不复存在。【女主】顾云清:护国将军之女,谣传目不识丁。一道圣旨嫁于皇室大皇子,一月后狼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