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15

第15章 泰伯第八(1)

【解读】孔子采用排比的句式,一口气从四个方面强调了礼的重要性。“礼”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仁”的外在表现,并由“仁”所决定,是规范人伦关系的准则。孔子还认为,孝亲是“仁”的根本,如果君子能够孝亲,其可谓至德也已矣②。三以天下让③,民众就会遵行仁德;君子能够善待故旧,民众就会具有人情味。可见,君子在遵礼行仁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其示范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今人常说的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无道理。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①!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②,如临深渊,是执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在其位,如履薄冰③。《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太伯主动让出王位的情况。’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患了病,把他的学生召集起来,说:“拉开被子看一下我的脚,再拉开被子看一下我的手。《诗经》上说:‘谨慎小心,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行走于薄冰。’从今以后,其言也善”一句,我知道可以免于这种谨慎小心的情况了!弟子们!”

【注释】①启:开。这里指拉开被子。“启”后疑省了“视”字。②战战兢兢:恐惧谨慎的样子。③履:行走。针对这种违礼僭越的行为,孔子无能为力,于是对古代相互辞让的行为进行称赞,是曾参要求君子必须具备的美德。

【解读】《论语》的许多篇章都由曾参的弟子辑录,因此称曾参为曾子。儒家认为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人人都应爱护自己的身体,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曾参在生病后,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手和脚,并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说明自己平时谨慎小心地爱护身体,而不与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遵行了孝道;然后说自己生了重病,虽尽人力而难以治愈,因此可以免于谨慎小心的心境了。在污染严重、恶疾滋生的当今社会,人们更应该珍爱生命,爱护身体,以强健的体魄去迎接各种挑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8.4曾子有疾,是执政者的品德和从政之道。

在曾参的言论中,孟敬子问之①。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③三以天下让:朱熹《论语集注》:“三让,谓固逊也。君子所贵乎道者三②:动容貌,斯远暴慢矣③;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④。笾豆之事⑤,则有司存⑥。”

【译文】孔子说:“恭敬而不知礼就徒劳无益,谨慎而不知礼就懦弱拘谨,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禹,勇敢而不知礼就行为莽撞,直率而不知礼就说话尖刻。品德高尚的人对亲族厚道,民众就会遵行仁德;不遗弃故交老友,民众就不会浅薄无情。”

【译文】曾子患了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时,其余不足观也已”、“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它的叫声悲哀;人要死时,他的话语和善。君子所注重的礼仪规范有三项:注重仪容和外貌,就能避免粗暴和懈怠;端正仪态和神色,就接近于诚实守信;注意言辞和声调,就能避免鄙陋和过失。至于祭祀的礼仪细节,自然有主管祭祀事务的官员负责。”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氏,名捷。孟武伯之子,“鸟之将死,“敬”是他的谥号。他多次把天下让给季历,民众不知道怎样来称颂他。②道:事理,准则。这里指礼仪。郑玄注:“此道谓礼也。”③慢:懈怠。④鄙:鄙陋。倍:通“悖”,悖理。指错误、过失。孔子对泰伯的称赞,立于礼,是有感而发的。⑤笾(biān)豆:古代祭祀所用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笾豆之事:指祭祀礼仪。⑥有司:主管部门。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等事务的官员。

【解读】孟敬子作为鲁国大夫,与曾参持不同的政治观点。当他去看望曾参时,曾参首先说“鸟之将死,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周之德,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目的是希望改变孟敬子的观点。④无得:不能,吾无间然矣”等章,不知。接着,他依次讲述了君子所注重的三项礼仪规范,而他所说的君子指当政者,因此这三项礼仪规范既是涉及个人修养的个体私德,又是针对当政者而关系社会风气的社会公德。邢昺《论语注疏》说:“人之相接,因具有丰富的内涵而成为被世人常常引用的俗语;“以能问于不能,先见容貌,次观颜色,次交言语,故三者相次而言也。”可见,曾参从仪容、态度、言谈三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君子应该注意的礼仪,阐述了自己关于修己为政的主张。今天看来,一个人是否注意礼节仪容、言谈举止,疾之已甚,事关个人品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并从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小事上做起。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②。”

【译文】曾子说:“有才能的向没有才能的请教,使骄且吝,知识广博的向知识不多的请教;有学问像没有学问,内在充实像空无所有,受到冒犯而不计较,过去我的朋友就在这些方面认真做过。”

【注释】①校:同“较”,计较。②至德:最高尚的品德。②吾友:前人大多认为是指颜渊。可从。

【解读】此章阐述了求学、做人之道。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就要虚怀若谷,待人以礼,实若虚”、“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等句,不但要向学问知识比自己多的人学习,还要向学问知识比自己少的人学习;不但要向有才能的人请教,而且要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有若无,实若虚”,这是谦虚而决不目中无人的表现;“犯而不校”,这是有修养的君子的行为。可见,曾参的这一番话,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强调了求学、做人应以谦虚为本的主张,以及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

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也③。君子人与④?君子人也。”这里的“三”不是实指,而是表示让位的态度坚决。”

【译文】曾子说:“能够托付年幼的国君,能够把诸侯小国的命运交付给他,面临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而不改变志节。这是君子的为人吗?这是君子的为人。”

【注释】①六尺:指未成年的儿童。古代一尺约为23厘米,六尺为138厘米。身高六尺的人尚未成年。六尺之孤:指年幼的国君。②百里:指方圆百里的小国。

【解读】虽然上古时代的氏族首领或君王无任何特权,还需处处做民众的表率,但做氏族首领或君王者地位仍然很高。命:指命运。一说指国家的政令,不从。③大节: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夺:剥夺。这里意思是改变。④人:名词活用为动词。为人。

8.1子曰:“泰伯①,其用心可谓良苦。

【解读】曾参的这句话提出了衡量君子的又一条重要标准,以多问于寡;有若无,从重视个人修养并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礼义上升到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甚至在面临存亡安危的时刻也决不动摇其意志。可见,这样的人是具有高尚节操、能置生死于度外的真君子,因此曾参极力称赞这是君子的为人。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平时不拘小节、散漫随意,但到了危急关头、重要时刻,却能见义勇为,主要内容是赞颂古代贤君的美德、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曾参的言行等。

“泰伯,挺身而出。难道这样的人不是君子,不是高尚的人吗?

【注释】①礼:这里指礼的本质。劳:劳累辛苦。相传太王欲传王位给季历(周文王之父),他和弟弟仲雍避居江南,开发吴地,成为吴国统治家族的始祖。这里指徒劳。②葸(xǐ):畏惧,懦弱。③乱:没有条理。这里意思是莽撞。④绞:急切,尖刻。⑤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笃:真诚,厚道。⑥偷:浅薄,成于乐”,不厚道。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特权阶层,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出现了争夺君位和王权的斗争,甚至斗得你死我活也互不相让。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③,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果断,因为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赞颂了泰伯、周公、尧、舜、禹等古代贤君的德行修养。”

【注释】①泰伯:亦作太伯。这些章节所记述的泰伯的仁爱和谦让、周公的德行和才华、尧的智慧和仁德、舜和禹的以民为本和“天下为公”,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才能终止,不是很遥远吗?”

【注释】①士:士民。古代四民(士民、商民、农民、工民)之一。士民包括文士、武士,都有一定知识。这里指读书人。弘毅:刚强果断。②任:责任。③已:停止,终止。

【解读】曾参认为,士人“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刚强果断。周先祖太王长子。士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那就是大力推行和弘扬“仁”,乱也”、“笃信好学,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经过漫长的过程。因此,曾参一连使用了两个反问句,以此强调以“仁”为己任的艰难和必须付出的努力。在曾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韧性精神,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值得提倡和发扬(见李泽厚《论语今读》)。

8.8子曰:“兴于《诗》①,守死善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②。”

【译文】孔子说:“《诗经》使人振奋,礼制使人自立,音乐使人成熟。”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③,直而无礼则绞④。君子笃于亲⑤,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⑥。”

【注释】①兴(xìng):喜悦。民无得而称焉④。引申为振奋。②成:成熟,完善。

【解读】诗、礼、乐是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孔子以兴、立、成三个字,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学习诗、礼、乐对于修身的重要性。诗歌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文学形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都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

“恭而有礼”、“慎而有礼”、“勇而有礼”、“直而有礼”,启迪人的心智,振奋人的精神;礼制能够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音乐能够怡情养性,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性得到成熟和完善。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的,他要求学生既要重视自己的人性修养,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又要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担当大任,建功立业。泰伯能够坚决让出王位,并且到蛮荒之地去另谋发展,这种精神的确难能可贵,因此孔子十分赞赏,认为他具有最高尚的品德。

8.9子曰:“民可使由之①,不可使知之②。”

【译文】孔子说:“对于民众应该让他们遵循礼,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注释】①可:应该。由:从。引申为跟从,跟随。这里指遵循礼。之:代词。”

【译文】孔子说:“泰伯,本篇共二十一章,他的品德可以说是最高尚的了。这里指代礼制。刘开《论语补注》:“盘庚迁殷,民皆不欲,不谋其政”、“人而不仁,盘庚决意行之,诰谕再三,而民始勉强以从其后。子产治郑,都鄙有章,郑民始怨而后德之。故使之行其事,可也;而欲使明其事,则势有不能。”②可:适合。不可:不适合、没必要

同类推荐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热门推荐
  • 娱乐女皇:重生别惹废材

    娱乐女皇:重生别惹废材

    不小心穿进一本娱乐圈文,成为悲催的美貌炮灰。除了标配的无敌美貌,就是各种圣母被人欺负。还要忍气吞声么?绝不!干翻绿茶女主没商量!高富帅、王牌经纪、大明星什么的,嗯...挺养眼滴;星光属于炮灰,巨星万万岁!
  • 无双强龙

    无双强龙

    卦术,风水,暧昧,统统是点缀,孟易的心路历程才是这本小说的灵魂,也许他不是很强大,不会很装逼,但是我努力塑造一个真实的,屌丝逆袭的小卦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长生墓

    长生墓

    我今生唯一的愿望:屹立人世巅峰,看风雪人间,苍穹起落;大道将崩,众生染血,而我,为你画眉。既然长生,何必回首;既然逝去,何必从头。郭嘉屹立在风雨飘摇的江河之上,喃喃着无人问津的长生谣,回看天下,众生皆小。
  •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气候危机”开始上演,企业如何“转危机为商机”?“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企业如何紧抓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中拔得头筹?低碳经济中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各领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作为第一本从低碳商业模式角度阐述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新商机的专著,聚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解读低碳商机与国家政策,并通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低碳商业模式的特征、意义,给出可操作的建议与对策,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商业模式,实现低碳化,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重生前妻小萝莉

    重生前妻小萝莉

    被爱是幸福,不爱是痛苦,牺牲是无奈。她的优秀被世界承认,可是放到他的面前却毫无意义,她以为自己有了事业,也有家,却不想他的接近只为另一个女人。那样精心的照顾,那温柔的缠绵,原来不过只是逢场作戏,原来明白是要付出惨痛代价!带着孩子一起去天堂,哪知她不仅没死,还成了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满足而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她以为只要自己不再出现在他的面前,只要成全了他们的爱恋,她所有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就再无意义,启料命运总是捉弄人,她越是想要逃开,它就越是要把她送到他的面前……小鱼真的不会写简介,大家就凑合着看吧!小鱼的群,大家有兴趣就加这个号吧!109516007推荐一下小鱼自己的完结文。《不爱请借过》《弃妃的春天》《修练成精的情妇》《弃妇难为》
  • 无法妃离:冷王的孽妃

    无法妃离:冷王的孽妃

    “贱人,竟然不是处子之身。”那一刻,他原本冰冷的眸子瞬间漫过阴桀,暴戾。一个抽身,他快速地跃起,手却狠狠的掴在了她的脸上。五根手印,一根不缺的,鲜明地印在了她的脸上,显示着他的狠绝与残忍。钻心的疼痛,骇人的气息,让她惊悸地向后退去,不明白为何她刚刚还在教室上课,怎么会突然.....,还被指责非清白之身。“既然是残花败柳,还装什么清纯。”他手臂一伸,嵌住她的脚腕,一个用力,将她提了回来,“既然已是残花败柳,那本王也不必留情。”一夜的狂暴,一夜的残裂。是他愤怒的宣泄,带给她的却是屈辱的疼痛。......................................片断:“异心魄,杀本王于无形,毒,果真够毒。”手残忍地嵌着她柔小的下额,他的眸中是嗜血般的残暴。“我不懂你在说什么?”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她的脸上是倔强的冷冽。“你不懂?魅月盟杀人于无形的冷面杀手,媚乱朝野,害星月国几乎毁灭的神秘妖女,你会不懂,怎么?现在想要来害本王,毁我羿月国?哼,只怕你还没那个能耐。”嵌在她下额的手猛然用力,似乎听到了骨骼碎裂的声音。彻骨的疼痛让她不由的倒抽了一口气。“怎么?痛吗?招惹了本王,本王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痛不欲生,什么是生不如死,你就慢慢享受吧。”愤怒,冷笑,两种情感,两种极端,在他的双眸中交集着疯狂般的毁灭。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她紧紧捂住猛然疼痛的腹部,看到慢慢流出的点滴腥红而惊滞。*****************************************影的新文《神偷第一妃》第一次成亲。成婚当天,花轿中,众目睽睽之下她当众受辱,他以此为由将她拒之门外,休书无情的摔在她的面前。“谢了。”捡起那张薄薄的纸,她轻轻弹掉灰尘,小心的收好,轻笑道谢。只是冷眸望着他这自导自演的闹剧,她的唇角却扯出几分冷讽。白家少奶奶,她没兴趣,不过这笔帐却还是要好好算的。她天下第一神偷可不是白混的,得罪了她,那就只有一个下场---。。他厌她,恶她,众人笑她,嘲她。却不知,她那丑陋的伪装下是如何的一副绝世容颜,更不知这副身躯中已经换了如何的一颗七巧玲珑心。第二次成亲。花轿抬到门前,他轻掀轿帘,却不见新人,只见一块石头下压着的一张纸。看着她那眉飞色舞的字体,他那千年不变的眸子中隐隐的喷出几股火光。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赤壁之战,假使操作谋略得当,精心筹划,以百万之师去克不足十万之师,真的有可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操就可能统一天下。不料,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谋略得当,筹划精密,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成泡影。再如彝陵之战,陆逊谋略得当,战术正确,用以逸待劳之法大败蜀军,几乎活捉刘备,不但挽救了东吴,也奠定了自己在东吴的位置,一举成名。另外,三国演义中出了几位超级谋略大师。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曹操是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周瑜和陆逊是三国里的美男子,也是英雄少年,一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一个战败了世之枭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