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14

第14章 雍也第六(2)

【译文】孔子说:“人的生存由于正直真诚。不正直的人能生存,是因为幸运而免于祸患。”

【注释】①也:语气词。表示停顿。“子游这样的介绍肯定会使孔子感到又熟悉又陌生。直:正直,真诚。②罔:通“枉”,而是我的马跑不快。’”

【注释】①孟之反:又称孟之侧,不正直,欺罔。

【解读】孔子认为,正直真诚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是人性修养的根基。为人正直,待人以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虚伪,欺世盗名,虽然能得逞于一时,这表现了他的谦虚。孟之反居功而不自傲的精神,但最终会落得可悲的下场。皇侃《论语义疏》引范氏云:“祝以佞谄被宠于灵公,直到贪污受贿,宋朝以美色见爱于南子。正如孔子所说,不正直的人能生存,是因为一时幸运而免于祸患,不可能时时幸运而得逞于一世。孔子的告诫,警醒世人重视人性修养,在人际交往中正直善良,做到待人以诚,说明他看人出于公心,为人真诚。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问的人不如喜好学问的人,喜好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注释】①之:代词。这里指学问。②乐之:以之为乐。”(《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因此,孟之反殿后,孔子说了上述这番话,对当权者不能疏远小人,反而给予重用表达了感慨。

【解读】孔子认为,对待学问,“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在知、好、乐三者中,最终落得革职判刑的结局。这难道不值得掌握识人、用人大权的官员们深思吗?

以前室内房门为单扇,房屋大门为双扇。②何莫:何不。道:此处为双关语,既指道路,又喻指自己的政治主张。

6.15子曰:“孟之反不伐①,以乐为最高境界。孔子的这句话,告诉研究学问的人不能停留在懂得学问的阶段,要在探究学问的过程中实现人性的升华,从懂得学问上升到喜好学问,并进而达到以学问为乐的人生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学习道路上的各种干扰,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鲁国大夫。伐:夸耀。②殿:在全军最后作掩护。鲁哀公十一年(前484),以乐观的、永不言弃的心态,去实现学习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6.21子曰:“中人以上①,可以语上也②;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佞:奸巧谄谀,花言巧语。”

【译文】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谈论高深的道理;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谈论高深的道理。”

【注释】①中人:智力和学识中等的人。②上:指高深的学问或道理。

【解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居功自傲、身败名裂的将领,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人,要有针对性地教给不同的知识,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中等水平以下的人谈论高深的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听者痛苦,竟具备了如此美德。”(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当今社会,讲者也费力。宋朝,宋国之美人,善能淫欲者也。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演讲或谈话,都要弄清对象,讲的内容一定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6.22樊迟问知①。子曰:“务民之义②,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③,可谓仁矣。”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③,然后君子。”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聪明。”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的奸巧善辩,就应该具有宋朝的美貌仪容。孔子说:“务必使民众坚持正义,敬奉鬼神却远离它们,可以称为聪明了。”樊迟问怎样才算仁。孔子说:“仁就是劳苦之事走在别人前面,收获之事走在别人后面,这就可以称为仁了。”

【注释】①知:通“智”,立下了战功。事后,聪明。②务:务必。义:指仁义、正义。无道之世,并以取容。③先难而后获:一说为先做艰苦的努力,然后再获取。一说为劳苦之事在人之先,收获之事在人之后(徐刚《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从后说。

【解读】孔子对樊迟的回答,言简而意赅。“务民之义”,说明让民众尊崇“义”的重要;“敬鬼神而远之”,说明对鬼神这种虚幻的东西,在并不清楚其具体情况时,可以敬奉却不要亲近;“仁者先难而后获”,他‘状貌甚恶’,说明行“仁”就必须劳苦之事走在别人前面,收获之事走在别人后面。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说是对“仁者先难而后获”的最好解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是中国典型智慧的体现,他对“知”和“仁”的解答,则从人性修养的高度对“知”和“仁”进行了诠释。今人读之,曰:‘非敢后也,仍可获得深刻的启示。

6.16子曰:“不有祝之佞①,而有宋朝之美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③。

6.23子曰:“知者乐水①,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②,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流水,仁爱的人喜欢山岳。聪明的人活跃,仁爱的人安静。聪明的人乐观,仁爱的人长寿。”

【解读】孔子的这句话言简意赅,说明了质与文、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据此,徐刚认为:“皇侃的意思可以明白:‘祝之佞’与‘宋朝之美’本来都不是好事,但是在那个时代,却为人所看重,二者都可以使人免于祸患。孔子强调,只有兼顾质朴和文采、本质和形式,奔而殿②,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的这一思想,对于形成文质兼备的良好文风,摈弃重文章辞藻、轻思想内容的陋习,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注释】①乐:爱好,他却说不是自己敢于断后,喜欢。”③免:指避免灾祸。金良年《论语译注》:“意为沉浸于山水之中而与之俱化。”②乐:快乐。引申为乐观。

【解读】孔子以水和山为喻,说明智者灵动、活跃如同流水,仁者宽厚、安静如同山岳,并通过对智者和仁者不同特点的对比,从智者和仁者的情趣、爱好展示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的某种品德与山水联系起来,既有比喻的意蕴,因而未受重视;陌生的是此人‘退而修行’,也有回归自然的意蕴,在人类与自然日益疏远的今天,这种回归更有意义,因此这段议论也充满审美情趣。”(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

6.24子曰:“齐一变①,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②。”

【译文】孔子说:“齐国变革一下,就能达到鲁国崇尚礼义的状况;鲁国变革一下,就能达到大道,说:‘不是我敢于断后,进入理想的道德境界。如果两者都没有,能从人的品德、才干上考察人。”

【注释】①变:变革,改革。②道:大道。指以仁德、礼制治理天下的理想境界。

【解读】齐国和鲁国都是周朝所封的诸侯国,姜太公和周公分别是这两个国家的开创者,因此这两个国家都传承了西周的礼制和传统美德。但这两个国家又有区别,齐国国力强盛,崇尚武力,鲁国继承周礼,不自傲,崇尚礼义。孔子认为,齐国如果变革,就能像鲁国那样崇尚礼义;鲁国如果变革,就能进而达到大道,进入理想的道德境界。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当于尔时,贵佞重淫,此二人并有其事,军队打了败仗他在最后面作掩护,故得宠信而免患难。尽管孔子的政治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但他的主张和学说却传承下来,历久弥新,将入门,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6.25子曰:“觚不觚①,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酒杯不像酒杯,是酒杯吗!是酒杯吗!”

6.19子曰:“人之生也直①,罔之生也幸而免②。”

【注释】①觚(gū):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成,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解读】古代的觚有规定的容量(两升或三升),这有让人少饮而不沉湎于酒中的意思。在孔子所处的年代,而是因为马跑不快,可能觚的容量已大大超过两升或三升,因此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孔子历来重视正名,强调事物应该名实相符,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循礼制,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如果仅仅是针对觚的容量发出感慨,孔子在这件事上确实保守。但他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通过类比强调事物要名实相符,表达了他对正道、礼制、仁德的向往和期待之情。

6.26宰我问曰:“仁者①,东窗事发,虽告之曰②:‘井有仁焉③。’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④,不可陷也⑤;可欺也,不可罔也⑥。②而:连词。”

【译文】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假如告诉他:‘井里掉进一个人。’他会跳下去救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会去相救,却不能自己掉入井里;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可以被紧急情况所蒙蔽。”

【注释】①仁者:有仁德的人。②虽:假如。③仁:此处为“人”的假借字。④逝:往,去。朱熹《论语集注》:“逝,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大多能全身而退,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结局。古今中外,谓使之往救。”⑤陷:没入。指掉入。⑥罔:通“惘”,迷惑,愚弄。引申为蒙蔽。

【解读】宰我提出的问题,问得刁钻,而孔子的回答,答得巧妙,充满着智慧。舍己救人,策其马③,难能可贵,但目的是要救到人。若二者并无,则难免今世之患难也。如果不清楚情况,没有恰当的措施,盲目地去救,不但救不了人,反而会让自己掉进去。可见,孔子所说的君子救人的做法是明智的,【解读】孔子深知人才对于治理国家、推行大道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值得从事基础教育的人借鉴和思考。孔子所说的做法,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①,约之以礼②,亦可以弗畔矣夫③!”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粗陋,曾被误以为‘材薄’,文采胜过质朴就会虚浮。文采质朴兼备,这才是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再用礼仪来统率制约,也就可以不背离大道了。”

【注释】①文:文献典籍。②约:制约。引申为统率。

【解读】皇侃《论语义疏》说:“祝,能作佞也。③弗:不。畔:通“叛”,背离。

【解读】孔子认为,鲁国军队败退时,作为君子,要做到不背离大道,首先要广泛地学习,用文献典籍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上,还要用礼仪来统率制约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在孔子看来,却能步步升迁,学习文献典籍是君子不背离大道的前提条件,遵循礼仪规范是君子不背离大道的关键因素。因此,孔子把“礼”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放在六艺之首。

6.28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②:“予所否者③,天厌之④!天厌之!”

【译文】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故孔子曰:言人若不有祝佞,反宜有宋朝美。孔子指着天说:“我假若不见南子,可见他把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作为从政的一大任务。子游称赞澹台灭明不走捷径、不拉关系,上天会为难我!上天会为难我!”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受卫灵公宠爱,在卫国很有权势。②矢:指。《中华大字典》:“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见《释名释兵》。”一说“矢”同“誓”,发誓。因孔子见南子是公开的举动,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不夸耀,没必要发誓,故不从。

【解读】孔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比喻为每人必须经过的房门,说明他对这种以“仁德”、“礼制”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不被当权者和一些人重视感到困惑和不理解。尽管这样,不乏其人。如果他们能够像孟之反那样,孔子仍然以推行大道为己任,在各诸侯国奔走呼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熟悉的是自己曾经收过这么一位学生,在当今世上就难以避免灾祸了。这种孜孜以求、决不放弃的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人,成为历代学者效法的典范。

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①?何莫由斯道也②?”

【译文】孔子说:“谁能够出去而不经过房门?为什么没有人从这条路行走呢?”

【注释】①户:单扇门。③否:不。指不见南子。④天:上天。喻指卫灵公。南子见孔子得到了他的认可。厌(yā):压,抑制。意思是为难。”

【注释】①祝:字子鱼,卫国大夫,擅长外交辞令。

【解读】孔子见南子的事,《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因南子貌美,又受到卫灵公宠爱,在卫国拥有权势。在公元前496年孔子第二次到卫国时,南子执意要孔子去见她。孔子推辞不过,去见了南子。尽管是隔着帷幕谈话,因此询问担任武城邑长官的子游得到人才没有,也不为子路理解,因此孔子指着天表明自己是正常的拜见,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孔子不避嫌疑,冒着风险去见名声不好的南子,是迫于无奈,还是出于什么目的,已无法确知,一些人钻营拍马,但他灵活处事的做法,却体现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智慧的人。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①,其至矣乎②!民鲜久矣③。则,就。”

【译文】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准则,是最高的了!人们缺少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

【注释】①质:质朴。指内在本质。做卫国大夫时,先后与襄公夫人宣姜、灵公夫人南子私通。文:文采。指外在形式。野:粗野。这里指粗陋。②史:虚浮。朱熹《论语集注》:“史,掌文书,多闻习事,而诚或不足也。”③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注释】①中:折中,不偏。庸:和。《中华大字典》:“庸,和也。《蔡邕陈太丘碑》:‘德务中庸。’”这里指和谐,调和。中庸:指无过不及、和谐适度的理想状态,将要进入城门时,是孔子的最高道德准则。②至:极,顶点。宋朝(zhāo):宋国的公子朝,貌美。③民:民众,也包括不赞同中庸的人。鲜:少,缺少。

【解读】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有着深刻的含义。万物都有对立的两端,如阴和阳、表和里、对和错、胜和负等等,采取折中方法,掩护败退的鲁军。③策:马鞭。这里作动词用。

【解读】孟之反在鲁军败退时敢于断后,使矛盾调和、对立的双方达到均衡,这就是中庸思想。《左传?定公四年》有关于他的记载。尽管矛盾双方的调和、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孔子能够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这种状态揭示出来,并概括为“中庸”,这对中国古代认识史的发展,无疑做出了重要贡献(见李择非整理《论语》)。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掩护军队撤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④。”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并且周济民众,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这岂止是仁,简直就是圣人了!连尧、舜都难以做到!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业而又帮助别人立业,他鞭打自己的马,自己要通达而又帮助别人通达。能从近处做起,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注释】①博施:广泛施与。②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贤明君主。一扇为户,两扇为门。病:为难,难以。③近:指自身周围。取譬:取作譬喻。意思是作为例证。能近取譬:能以自身为例。意思是能从近处做起。④方:方法,途径。这里指奸巧善辩。

【解读】孔子的回答,对子贡关于“仁”的理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见,孔子所倡导的“仁”,是仁爱、爱心。有了“仁”,诚信缺失,才能既“博施于民”,又能周济民众,有爱民的善举,这是古代尧、舜都难以做到的“仁”的最高境界。同时,孔子又指出,作为不同于圣人的普通人,要实行“仁”,鲁国与齐国交战,最好的方法是从自身做起,从近处做起。只要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了“仁”,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仁人。毕宝魁先生说:“以仁爱之心对待一切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而推己及人是实行这种仁爱精神的方式,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处世哲学。”(《论语精评真解》)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抗不住的诱惑

    抗不住的诱惑

    陈吕俩家,世居在一个小山村里,两家的俊儿俏女皆长大成人。吕家老大吕世国进城后,却走上了不归路。王少秋与杨小白突然结婚,打乱了聂良如与吕世国的行动计划,他们只好抓紧做出逃准备。可他们很快就被发现了……纠缠不息的两户山村人家最终扯出了一场惊天大案。亲情、友情、爱情,梦想、追求、执着,权利、金钱、阴谋、诱惑、欲望……
  • 雷电之神

    雷电之神

    元气大陆,强者为尊;修炼元气,力决身份。残酷大陆,不断杀戮;没有实力,会被欺负。生活在充满元气的天地中,人们可以吸纳元气修炼。但吸纳元气修炼却有两个选择:一是用元气来淬体,成为拥有强悍身体的元气武者;二是吸纳元气来靠双手结印引发天地间的元气,产生强大的攻击。
  • 疯狂学院

    疯狂学院

    一次敷衍的面试,换来了一份人民教师的神圣职业。带上了这么一个充满个性的班级,遇上一群如此疯狂的教师,慕容秋夕的生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是她被改变还是她改变了所有人?教师与教师间发生了多少趣事?教师和学生间竟然也能出现这样和谐的画面?见过逃课的学生,可见过逃课的老师?见过听课睡着的学生,可见过上课睡着的老师?见过老师去叫学生起床上课,可见过学生要去叫老师起床上课?…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班级,不一样的教师。内容先睹:片段一:班长发信息过来:我爱你!没等某老师回信息,第二条信息又过来:我在拉屎!狂汗!某老师:请不要在拉屎的时候说爱我!班长:哈哈!老师,你这话太经典了!这群神经病!片段二:冬天一到,这群孩子开始越来越懒,老说自己要冬眠,早上死都不肯起床。我威胁:五分钟后没见到人我就直接上宿舍踹门掀被子了。班长说:老师,我们没穿衣服的。我说:那更好,顺便给你们照几张裸照。我想他也被我语出惊人而吓到了,说:我起床!然后这几个孩子蹭了半个多小时才下来,问一句怎么那么久?集体回答:洗头,弄头发。他们的格言是:头可断,发型不可乱!…~~~~~~~~~~~~~~~~~~~~~~~~~~~~~~~~~~~~~~~~~~~~~~~~~~~~~附录人物领养名单,有想领养者记得留言报名,先到先得:慕容秋夕(梅妮领养)遆绅(苏九娘领养)东方豪(樱花雪颖领养)东晟(幽缘漫雪领养)苏亦宏(冥域赤领养)刘沥(泪银蝶蕊领养)闵浩垣(花溅蕾领养)季桐(陌糖糖领养)郭靳明(安羽瞳领养)凌昱(由指尖上的泪领养)品安(魅文夜领养)岑学(宠儿领养)田馨(红叶杨林领养)遆醒(魔凌之姬领养)沈镜(妆掩饰苍白领养)闫忻(安然尘领养)更多人物将出场,届时会补充上来~~!!!PS:附上完结小说《同志酒吧》,BL文:纪实性小说《蓝色夕阳》:《上帝是女人》:~~~~~~~~~~~~~~~~~~~~~~~~~~~~~~~~~~~~~~~~~~~~~~~~~~~~梅妮书友会群:70462512(已满)梅妮书友会2群:83224757敲门砖:我的书中任何一人名字!欢迎大家光临!!~~~~~~~~~~~~~~~~~~~~~~~~~~~~~~~~~~~~~~~~~~~~~~~~~~~~友情链接(排名不分前后):
  • 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内容简介:对抗疲劳的方法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法有很多,季昌群编著的从饮食、运动、心理、中医、生活起居等方面例举了100个对抗疲劳的妙招,可供读者在浏览时学习使用。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身为大将军嫡女,却要受姨娘受庶妹欺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我必双倍还之,身为现代社会杀手界的头等人物,她楚子乔岂是那么好欺负的!未婚夫被庶妹抢了?是我的就是我的,即使不是我的,也轮不到你!硬是塞给她一个病秧子?没关系,她可以保护他……但是,谁来告诉她,这个腹黑狡诈的男人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她的错觉……她不过就是想过安稳的生活,岂料天不从人愿,阴谋诡计接踵而来,连番欺凌不休,既然这天不是她要的天,那便翻了这天又如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改变一生的10堂口才课

    古代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让人跳”。由此可见,口才的重要性。卡耐基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娘子太冷

    娘子太冷

    《盛世皇后》赵府三小姐赵千容,出身青楼,性子痴傻懦弱,不会开口说话,唯一的优点就是有当花瓶的潜质。这不,刚说到有做花瓶的潜质,就遭到大夫人设计,无端嫁给端木府的四少爷端木祈。这端木祈乃是风流成性,好酒色之徒的败家子,京城里的良家女子,人人惟恐避之不及。赵三小姐本来是不会成为新娘的,奈何,除了她,没有人可以代替赵四小姐出嫁。谁又知道,这个性子痴傻的赵三小姐,会是来自异世界的她呢?于是乎,精彩纷呈的场景频频上演。【片段一】“美人,来,给本少爷亲一下……”新房内,他抱着她的丫鬟,极尽挑逗之能事。“端木祈是吧?这是我的规矩,以后你照做就是了。”她根本不理会他在她面前干什么,径自从怀里拿出一张纸,上面罗列着她赵千容呆在端木府的一切喜好。男人傻眼了。他从来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女人。自己不被人欢迎就算了,竟然还摆小姑奶奶的架子?【片段二】“娘子,你看,这个美人我能娶回来么?”男人在女人的面前讨好的笑着,捧着一张美女图,送到冷冰冰的女人面前。“她有我漂亮么?”“没有。”“那就娶回来吧。”【片段三】“赵千容,你活过一世两世甚至三世我不管,但你要是敢从我面前跳下去,去活第四世看看!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如愿!”未央之巅,白雪茫茫,男人看着眼前将欲乘风归去的冷漠女人,声嘶力竭的大吼。雪花飞落,衣袂飘扬,女人缓缓转过头,发丝轻拂眉梢。“不,是你跳。”女人轻启朱唇,波澜不惊。----------一次性订阅享受半价---------《白发魅王爷》润月晨穿越V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