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900000038

第38章 误入德累斯顿(2)

我1945年复员回国,就开始写这个事,就写这个事,就写这个事。25年,结果这本薄薄的小书写的是:如何写这样一件事。

“如何写这样一件事”,的确需要伏涅格特的天才才能弄明白。

英国轰炸指挥部司令空军元帅哈利斯爵士(Sir Arthur Harris)的回忆录《轰炸攻势》(1947)对德累斯顿的轰炸只有医案史的叙述。此后出版的回忆录或历史书,才不得不当一桩事来写。近年的如吉尔伯(Martin Gilbert)1989年出版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引用离德累斯顿不远的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目击地平线上的火光,兴奋若狂。

或许只有伏涅格特写得“乱糟糟”的后现代奇书,才把西方读者真正震得醒过来。

为什么我没有用现实主义的写法?我做不到,因为这本书早就存在,在我的头脑中,我从中取出来而已。这件事还有一怪,关于德累斯顿轰炸,我头脑中是一片空白,什么也不记得。我找到几个难友,他们也不记得,他们也不想谈这件事。关于此事现在已有不少材料出版,但是我的记忆真是一片空白,故事的核心部分硬是给抽掉了。

美国空军当时不善夜战,13日夜由805架英国飞机打头阵。英军的夜间轰炸有一套规范,可谓有条不紊:先由一队飞机飞临上空,从高空不断投照明弹,八架双引擎蚊式飞机进入低空,确定目标,投下红色燃烧弹作为标记,而轰炸指挥员则坐在一架蚊式飞机中,做低空盘旋飞行。轰炸机人员总是“上半段给政府干,下半段自保小命”,在火力威胁下提前投弹几乎是下意识的本能,所以得有监战队看着他们。

空军的气象学家预报极准,说夜10点放晴。果然10点05分开始“放标”,地面警报刚拉响,近300架轰炸机就冲出云阵做第一次轰炸。第二波529架飞机却有意等到1点30才开始轰炸,为了“给地面救援工作造成最大混乱”。第二天白昼400架美军飞机的轰炸,让白天救援工作也无法进行——要烧就烧透。德累斯顿轰炸,战术上可称“完美”,准确得像演习。

整个城市不久就烧成一把大火炬。

三场轰炸之后,德累斯顿作为轰炸目标,连象征意义都不再具备。这个城市终于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死人。集中在德累斯顿的各国俘虏,都派来挖人。虽然是冬天,但待挖掘的活人死人太多,不久尸臭浓重,腐烂的尸体淤出绿汁,大群苍蝇围来撒蛆。倒是给挖尸队指引了目标。于是就采取了新办法:每次找到一地窖尸体,不再挖出来,而是用火焰喷射器火葬于地下。

德国党卫军的效率再次显出来:所有被人听到诅咒希特勒带来灾难的人,悲观地认为战争已失败的人,一律枪决或绞死。一个美国战俘从废墟中捡起个色彩亮丽的德累斯顿茶壶,当然已经破了,从技术上说,他不是救护,而是抢劫。军事法庭效率极高,行刑队却缺乏训练,要在他胸前贴一张靶子才瞄得准。

无论如何,我当初应当死在那里,统计在死亡人数中。死人越多,报复就越正确。

1945年3月底,丘吉尔终于下指示停止对德国城市进行“无论什么借口”的恐怖轰炸。理由却极为实际:“不然,我们将占领的是一片废墟,我们的军队将无处宿营。”

当然,在战争中,丘吉尔无法对这种事做道义反思。但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六大卷二战回忆录中,竟然没有一个字说到德累斯顿轰炸。最后一卷有专章“无目的乱炸”说的是德国V-1 与V-2飞弹。

也许,德累斯顿轰炸形成的道义问题,已经被用同样手段达到同样目的(只不过效率高得多)的原子弹遮蔽。

道义问题,在受害的德国,一样没有得到再思。德累斯顿被炸后,德国宣传机器全副开动,大骂“空中强盗”,“儿童杀手”,戈培尔第一次请了中立国瑞典和瑞士的报界实地报道英美战争罪行。

3月18日,希特勒在他的地下室举行最高指挥部会议。德国战时工业主监斯皮尔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德国经济将在4-8个星期内崩溃,意思是最好不再打下去。但是会议决定实行自杀性焦土政策。会后,希特勒召见斯皮尔训话,说了一段妙言:

“如果战争失败,人民也将失败。那就不必考虑靠什么活下去。相反,剩下的这些东西也应当摧毁。这民族证明了自己弱质,未来只属于那个强质的东方民族。不管怎么说,这场斗争后留下的只是弱者,因为‘大善’已经死亡。”

希特勒这段最后坦言,倒是他的一贯本色,逻辑混乱,用词夸而不当,却一针见血:仗打输了,是因为德意志民族辜负了他希特勒的期望。这样的人民,不如死绝,不值得挽救。

而苏联,被希特勒最后钦佩地称为“强质民族”,也的确不在话下。3月,苏军进入德累斯顿,他们对显示在面前的英美空军威力,似乎根本没注意,也不想恭维。苏军的纪律(中国人半年后在东北就会领教),使尚未西逃的居民,也拥入了难民狂流。

林彪有一本不厚的书《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让全世界的战争理论家哆嗦了几年。实际上20世纪的战争,几乎全是“人民战争”。以前人类互相集体残杀,只是贵族与职业士兵们的事,后来是“适龄”成年男性的事,其他妇幼老弱的工作只是准备痛哭,准备逃难。也许是战争产业化的结果,本世纪不打则可,一打就是全民战争。后勤供应的组织,比前线将帅的策划更重要。许多时候,也全民作战。战争既然成了全民事业,空军的任务,就名正言顺地改变了:转向轰炸桥梁军工厂,再转向炸毁整个城市。

二战期间,盟军战略中的一大争论,就是英国轰炸空军司令哈利斯坚持:光靠战略轰炸,尤其“整区轰炸”,就能使德国崩解,打赢战争。诺曼底登陆要轰炸机群全力支持,哈利斯认为是不必要的干扰,很不高兴。很多人指责哈利斯头脑荒唐,其实并不见得:投原子弹的最大理由,不就是用来替代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

既是全民战争,“一概炸毁”也并非事出无因。

我原想写一部战争小说,可以让好莱坞西部片大明星出场。最后一个小姑娘对我说:“你们在那里时,不过是小孩子,想充大明星是不对的。”她的话对我是个很大的启发……我们那时都是二十上下,娃儿脸。

所以《第五号屠场》的副标题是《童子十字军》。伏涅格特是说这轰炸如儿戏,如同中世纪宗教狂煽动儿童去攻打耶路撒冷?还是说人类一打仗,就像从来没长大?

在德累斯顿老城区流连忘返,我心中想,哪怕现代式的“全民战争”,还有没有个道义限制,或者说,游戏规则?应当还是有的,哪怕对手是***或其他反动派。至少应当明白这里有个互惠问题。

例如英德双方在战争之初,就约定德军不炸牛津与剑桥,英国不炸海德堡与图宾根。这条双方都遵守了。至今不少德国人误认为不炸海德堡,是美军预定要用作司令部。看一下丘吉尔那封信,这样想法也并非事出无因。美国人只是后来才发现沾了这条君子协定的便宜。

再例如不攻击挂着红十字记号的医院,这条需要将心比心。德累斯顿有几栋大医院,整个屋顶漆成了白地红十字。在火焰风暴中,当然再大的标记也没有用。

要仲裁究竟德国犯规多,还是盟军违例多,当然不难,不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无所谓善恶,放弃正义非正义。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拿对方的暴行,作为放弃道义反思的借口。

一位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著文反驳伏涅格特,指出德国人在战争中犯的罪行更令人发指。

“我能对他说的只是:我明白,我明白,我-明-白。”

应当说句公道话:在英美这样的民主国家,哪怕是在战时,还是不断地听到理智的声音。1944年底V-1火箭盲目轰炸英国时,报上不断有来信,要求对德国进行报复性轰炸。英国报纸刊登来信时,大部分编者附言:“我们支持政府的政策,即打击德国军事机器,但决不参加报复竞赛。”

伏涅格特在“海松小学”演讲:“请不要去拯救世界,也别听你们的父母亲说什么现在该轮到你们拯救世界,因为没这个事。”

德累斯顿大轰炸后,德国大做宣传攻势。英国议员斯托克(Richard Stoke)有勇气在下院发言,公开指责政府犯下了战争罪行。空军部长辛克莱爵士当场离席而去,留下副手宣读答复,言辞傲慢,实为抵赖:“我们不会浪费炸弹与时间作纯粹的恐怖轰炸。这位议员先生真不值得到议会来发表演说,说是有空军指挥官飞行员成天在策划如何多杀一些德国妇孺。”那么轰炸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说德累斯顿是铁路交通枢纽。此言非虚,不然我们怎么会来到德累斯顿换车?但是英美情报机构难道不知道德累斯顿拥塞着难民?

“原子弹爆炸时”,伏涅格特写道,“杜鲁门总统发表演说,说广岛有铁路编组场。这么说,把全世界每个有铁路编组场的城市炸平,就不会再有战争。”

人们说海利斯此人是“极糟的战略家,出色的指挥员”。这话意思是:哪怕决策错了,他也能让部下士气高昂。

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等战时将帅战后殊荣,而1945年9月空军元帅哈利斯辞职,离开英国去南非,担任一家海运公司经理,此后哈利斯默默无闻度其余生。有的书上说他是被工党政府解职的,两者一回事:辞职是留面子,不是给哈利斯留面子,而是英国官方不想过早自我检讨,此后好像也从来没有对德累斯顿发表过任何正式文字,正如美国政府也并不想对广岛长崎发表任何文字。

人类最可悲的缺点是能自动忘却不方便记住的事。

回想起来,可能最奇怪的事情是只有我一个人关心德累斯顿被炸这回事。我时不时碰到个把参加那次轰炸的飞行员。他们挺羞怯,不是什么可骄傲的事。我至今没有碰到一个人心里为此难受,包括挨炸的人,他们肯定有亲属死在轰炸中。我跟一个朋友回那里去过,没听到一个德国人说:“啊,这地方以前多美,街边种满了树,还有公园。”

又是好天气,又是一个千红百紫好夏日,坐在喷泉边布伞下的人们,已经被近50年的和平惯坏,看风景,看女人,散漫而慵懒。一个浅红头发女人走过,上身窄小的无袖短衫,中空一大截之下,牛仔裤胡乱剪得仅游泳裤那么大,双腿却长得没完没了。她成了上下半里路的注目靶子,我们也就放开贼眼看。

“老天,这装束比天体营还性感。”

“胡扯!天体营根本不性感。”

我想不起来全世界什么地方有如此大一片古迹,不是半毁坏,而是半修复。全修复的古迹让人觉得假得可恨,全毁败的圆明园一片凄凉,调子都是统一的。半倾塌的长城更让人更为黯然,塌与未塌处,却也是一个格调。

德累斯顿老城,却是半修复状态,而其震人心魄,正在其错乱,修复段与废墟段的对峙,使得华美处华美之极,惨淡处惨淡之最:修复欲将废墟更新,却装作比废墟古老;废墟本是待修复,难道修复处不是待沦为废墟?这个城市最好永远悬住在这个中间状态,让每个来访者一生难忘,别让过度热心的重建破坏。

又想起《第五号屠场》:“瞧!他睡下去时,是个衰老的鳏夫,醒来时却正行婚礼;他从1955门进去,却从1941门出来;他多次看见自己的出生死亡,生死之间由着他挑。”

主人公们离开屠场,飞向“特拉法马多”星球,航程中放一支乐曲,能消解一切肉体精神痛苦。

我想让德累斯顿做个见证的,并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类道德,而是最形而下的美感问题。

同类推荐
  • 沧海(第一辑)

    沧海(第一辑)

    本书集汇了作者多年来思考和学习的成果,展示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其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是与现实主旋律紧密合拍的,那就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本书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临近景观等四部分,全方位地描述了长江风貌,赞美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热门推荐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史前最后一只恐龙

    史前最后一只恐龙

    枝繁叶茂的亚热带丛林中,一只冠齿兽正在河边从容地喝水,丝毫没有注意到长草丛后面几只中爪兽阴鸷的小眼睛;河流上游,一只成年鳄鱼将整个身体潜入水下,伺机来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然而这场已经准备好的连环杀戮盛宴却因为一只矮暴龙的插手而泡汤了。眼看猎物被这恶霸夺走,中爪兽们只能够无奈地互相舔舔伤痕,继续物色下一个目标;至于那只潜伏的鳄鱼,则早已经吓得逃回了老窝。 这一幕情景发生在新生代,晚于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推测的“白垩纪—第三纪恐龙大灭绝事件”至少一千万年。 作为新生代最后一只恐龙,乔华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你能想象出当我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只恐龙后的那种绝望么?”乔华用爪子轻轻挠着发白的肚皮道,“这就好比重生成了张作霖,结果一问旁边的副官自己在哪儿。尼玛,皇姑屯!”
  • 心安是归处

    心安是归处

    她说,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伸出手,就能握住我,她说,不要怕,我会带你冲出所有的黑暗,她说,就算上帝也不能拆散我们……然而最后,她说,我从未爱过你。她叫安心,一生只求心安,可颠沛流离多年,才发现她的心安处,原来一直在那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薄情杀手妃:修罗小王后

    薄情杀手妃:修罗小王后

    【女强,宠文】穿越算什么,牛人到哪里都是牛人。草包?!才华尽展亮瞎你们狗眼。废物?!九窍全开我本修练天才。丑女?!面具之下风华美冠天下。炼百灵,聚万兽……惹我?作为大陆上唯一的炼妖师,我不介意帮你回炉!忠我敬我依从我,我自护他重他荣华富贵皆与之分享,欺我骗我背叛我,我皆诛之绝不留情!逆天算什么,人不容我必诛之,天不容我,我便破了这天,重造一片乾坤朗朗!***作为黑白两道通吃,商政两界通杀的黑道女王,无论是在穿越前还是穿越后,莫离都只有一个理想:做世间最强的女子,睡天下最强的男人。从废物到天才。从泥泞到云端。她,注定要站到至高处,让众生仰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极昊天

    武极昊天

    ,神话不再是神话,神话天庭。看天骄少年如何逆天。红颜环绕,成长曲折,一代天骄横空出世,光照万古!从此,接踵而至的磨难不断地锻炼着少年的心,传奇就是这样产生!在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是什么让他如此的坚强?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结果?一切都还在迷雾之中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