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000000036

第36章 1919~1936年:鼎盛(13)

1936年1月,清华50余人联合燕京、辅仁等校学生一起组成南下宣传第三团,蒋南翔与燕京的黄花为团长。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宣传团的团员们一方面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和革命的道理,一方面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感情发生了重要变化,使许多同学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中共中央1935年11月发布的《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林枫与姚依林等人在“清华同学会”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于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正式成立,它是抗日民主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来改名为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成立分队。

3月31日,为北平第17中学学生郭清死于狱中,北平各大中学生举行抬棺示威游行。

1936年初,广西省学生救国联合会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5月28日,北平举行示威游行,游行的口号是:“拥29军抗日”、“发扬29军抗日传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

5月30日,宋哲元发表谈话,表示:“若日本仍然增兵华北,余将与29军将士实行抗日。”

6月13日,北平学生举行第4次示威游行,反对日本继续向华北增兵。沿途军警对游行队伍不加干涉,并予以同情。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同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采取“兵谏”,劝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终于取得成功。

1937年春天,民先队建立了全国总队部,清华大学的李昌当选为总队长。民先队的成立及发展,把“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民先队日益成为党在这一时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得力助手,有力地推动了抗日全国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民先队清华分队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清华同学,战斗在抗日救亡的各条战线上。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大力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显示了中国人民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魄,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教育和锻炼了中国整个的年轻一代。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为民族解放与独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9、1936年:“浙大保姆”

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地理学家、物候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在相关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留学,1915年参加赵元任、杨杏佛等发起的中国科学社,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祖国,1920年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次年创办东南大学地学系并担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在此前后又曾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开大学和中央大学。1934年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新中国成立。为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浙大所有职务。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浙大学生对民主、科学的追求深深植根在“求是”学风之中。“五四”以来的历次学生运动中,他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爆发,很快波及全国,浙大学生最早响应。他们于12月10日召开全校宣誓大会,并发动杭州各校学生近万人,于11日冒雪上街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并准备赴南京请愿。

当时,浙大校长郭任远竟秉承国民党省党部旨意,招来军警镇压学生,逮捕12个学生自治会代表。此举非但没有阻止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反倒使广大学生积压已久的愤怒如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他们当即决定罢课,发表驱郭宣言。学生的行动得到大多数教职员的同情和支持,要求撤换校长,成了浙大全体师生的共同呼声,罢课斗争持续了1个月。

为了平息家乡的学潮,蒋介石于1936年1月12日亲自到校训话,但形势并没有得到缓和。不得已,蒋介石只得同意更换校长。在陈布雷、翁文灏等人的推荐下,蒋介石最终将新校长的人选圈定为竺可桢。个中原因,除了竺可桢学术成就卓著、富有人望以外,同为浙籍的身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后来,蒋还想让他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为他婉拒。)

1936年1月28日,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竺可桢碰上了地质学家翁文灏。翁文灏透露,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已经辞职,有人主张派他前往;对此,竺未置可否。2月11日,翁又登门造访,说陈布雷想提议让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竺在表达了相反的意愿之后,又补充道:“若能于浙大有所补益,余亦愿竭全力以赴之。”2月16日,陈布雷托人给竺可桢捎来口信,说蒋介石约他见面。竺可桢随即去蔡元培处请教。蔡言,最好不去浙大,但蒋不可不见,可见面时予以婉拒。所以,当2月21日蒋介石召见他时,竺可桢并没有马上允诺,只说要与蔡元培商议后再定。

竺可桢之所以犹豫不决,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他放不下气象研究所的工作,自1928年气象所创办以来他一直任所长,刚有起色,他不愿分散精力;其二是他担心“大学校长其职务之繁重十倍于研究所所长”,而自己又不善于也不屑于繁杂琐碎的官场应酬,他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科学研究上。因此,接任校长一职,意味着要在某种程度上牺牲自己献身科学的理想。

正在竺可桢踌躇之际,其夫人张侠魂(中国第一个乘飞机上天的女性)却鼓励他出任校长;张的二姐、时任立法委员的张默君也如是言。她们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问题很多,风气不正,若竺可桢任校长,正好可以为整顿教育、转变学风干一番事业。这时,陈布雷的弟弟陈训慈也来函劝他:“浙省文化近来退化殊甚,需一大学为中流砥柱。”这句话让竺可桢心头懔然为之一动。

经过再三考虑,竺可桢决定接任浙大校长职务。3月8日,他将此意告诉陈布雷,并提出3项条件:第一,财政须源源接济;第二,校长有用人全权,不受政党干涉;第三,时间以半年为限。4月7日,行政院政治会议正式通过由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决定。

4月25日,竺可桢正式走马上任,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领导浙大在困厄中崛起。他上任后重点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改革学校管理,二是吸纳贤才。他以“求是”为校训,明确提出:中国的大学,必须培养“合乎今日的需要”的“有用的专门人才”的进步主张。

在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前和之后,竺可桢一直是以气象学者为人所熟知。因此,1936年受命担任浙大校长,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竺可桢是一位具有很深人文修养的人士,是真正把追求真理当作人生最大乐趣的知识分子。1936年4月25日,他在全校学生大会上第一次发表讲话,就表明了自己办学思想的主旨。他指出:“办中国的大学,当然须知道中国的历史,洞察中国的现状。我们应凭借中国的文化基础,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养成有用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必须根据本国的现势,审察世界的潮流,培养成的人才才能合乎今日需要。”

竺可桢明确提出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而“唯有求真理心切,才能成为大仁大勇,肯为真理而牺牲身家性命。”“凡是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独行其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大学生应发扬先哲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经常用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名言,来激励学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去做各界的领袖。

他为“领导人才”提出了四项条件,即:

(1)肯牺牲自己,努力为国,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

(2)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和深思熟虑,不肯盲从的习惯;

(3)明辩是非,而不恂利害的气概;

(4)健全的体格。

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竺校长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新入学的学生注重人生观教育。他在和新生谈话时提醒大家:“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竺可桢为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诸君到大学里来,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而是要为拯救中华做社会的砥柱。”

在竺可桢看来,当时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能“转移国运”,要能担负起“拯救中华”的重任。“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竺可桢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此。

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1937年,浙大为躲避战事、继续学业,举校西迁。竺可桢带领633人四度迁徙,途经浙、赣、湘、粤、桂、黔6省,行程2600多公里,最终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遵义地处黔北山区,远离炮火和敌机的干扰),史称“文军长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一面组织师生上课,一面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并为当地群众服务。

在民主爱国的学潮中,他始终站在进步学生一面,保护浙大师生的爱国正义行动。办学中,他十分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训和智能培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曾一度对竺可桢不满,开教务会时,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处长。

1944年3月5日凌晨,费巩前往复旦大学授课,在重庆码头失踪。9天后,一位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工作的浙大毕业生,将此事告知当时正滞留重庆的竺可桢。竺甚为吃惊,立即去找侍从室的陈布雷、教育部的朱家骅、监察院的程沧波以及救济总署的费巩留英同学高文伯,托他们打听费的下落。竺还和复旦校长联名,正式找重庆卫戍司令彻查费的下落。竺还带头浙大教授联名给教育部和蒋介石,要求维护人权,主持正义。然而,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咬定未逮捕费,费的下落始终未明。1950年,竺曾上书周恩来,建议查清真相,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竺临终,此案仍未查清。文革之后,方才查证费已被害。

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数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这种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这名校长,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这正如竺可桢在就任声明中所言。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竺可桢还曾反复强调,办好大学有3个关键要素:教授、图书仪器和校舍建筑,而在这三者之中,教授又最为重要。

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气度不同,却都对竺可桢服服帖帖。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也有人认为,这得益于他作为科学家所强调的“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

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就任校长时,他曾提出约法三章,第二条就是“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

他认为,学术独立、教育独立的重要一点,是学者、学生要有独立的思想;并经常提醒大学生“运用自己思想的重要”。他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考、不肯盲从”的习惯,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军警们荷枪实弹,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在1949年夏国共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坚决反对了国民党特务在逃跑前对左派学生下毒手。

书评家马勇曾感叹,在当时流乱的时局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就此垮台,相反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复兴保留了难得的读书种子。毫无疑问,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有一批有见解、有能力、有高尚人格的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迁址途中,每到一地,即结茅架竹,搭屋建棚,图书仪器一箱箱开出来,按时开课。学生黎明即起,朝阳之下,漫山遍野,朗诵默读。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贫苦,但这段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而当时的竺可桢,总是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这位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一位浙江大学毕业生曾说:“这种传薪播火、荜路蓝缕的学术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远非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所能涵括。它使我们体悟了竺可桢校长关于大学是‘社会之灯塔’之谓。”

1949年4月杭州解放前夕,竺可桢领导浙大师生,积极准备迎接解放。同时电告国民党政府,坚决拒绝迁往台湾。他一个人隐居上海,闭户谢客。

到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同类推荐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
  • 青楼掌柜

    青楼掌柜

    阎王满足某人三个愿望---长寿,有钱,有美女。于是,主角轮回转世,成了响当当的青楼掌柜,且看主角怎样带着MM走出新一片天地。目前每天10更。各位朋友可以多看看。请大家有什么意见都留在书评区,好的坏的都可以,来者不拒。或者加到这个群里面来。群号:110771300,110900727。验证的时候输主角名字就可以了最后,求收藏,订阅,推荐。
  • 大明小皇帝

    大明小皇帝

    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个现代人,信奉的理念是人定胜天!怎能甘当一世炮灰?且看主角在风雨飘摇的明末,死磕皇上爹;智斗郑贵妃;挽留申时行;什么红丸什么梃击什么妖书,明朝三大案疑云重重,我自全身而退。救不世之功臣,灭万世之祸首,一切只为逆天改命!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热门推荐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独宠

    独宠

    前面的故事虽然有些慢热,但是后面的故事会很精彩,因为我们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不是神人,可以一步登天,我只想写一个温暖的,两人可以比肩站在一起奋斗,和独宠我一人的故事…←☆→“你已经成为我的女人了,还敢给我四处勾引男人,你就这么的缺男人,既然你这么的想要,那就让我来满足你好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你的身体不是只对我有感觉,只想要我的吗?”←☆→“只要你愿意,我会一直养你,一直宠你,一直爱你,不管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你无聊了,我就把景津送给你玩,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保证柔软,质量上乘,童叟无欺。而那景津就是我。”←☆→“如果你们两个我都不想要呢?”“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死去活来,永生不得安息。”鬼魅一般恐怖却英俊迷人的他。“呵呵,你不会的。”恬静如羊脂玉湿润的他。“如果你们两个我都想要呢?”“呵!呵!相信我,你不会想知道这个后果的严重性的。”鬼魅一般恐怖却英俊迷人的他。“只要你想,我就可以答应。”恬静如羊脂玉湿润的他。←☆→一株浸了血的月光华,将两个毫无关系的人牵在了一起,而且他们只能和彼此展开最亲密的接触,否则疼痛难忍,一旦背叛,生不如死。如此诡异的状况,再出现一个恬静如羊脂玉湿润的他,又会如何?再加上一个鬼灵精怪的孩子出世后的乱喊爹,天下该乱了……←☆→“小子,我才是你老子,乖乖叫爹,不然打死你!”正牌老爹。“小朋友,要叫我爹爹哦,这样我就给你好多好多银子,有了银子你想要什么有什么。”披着羊皮实际却是成精狐狸的假爹。“那我能有两个爹吗?”单纯的宝宝。“你找死!”正牌老爹。“我才是你亲爹哦!”披着羊皮实际却是成精狐狸的假爹。“那我不要爹了。”“那我也不要你了。”作势要掐儿子的正牌老爹。“没关系,我要你好了。”把他当小狗摸摸的狐狸假爹。66666推介小楼《惑世星之公子无忧》大俗人《梦之情缘》独酬《红莲寄情》独酬******《花季,我卖我自己》l《魔君夺玉》《惑爱》悬疑言情新文《血染鸳鸯锦》陌上柳絮新作!《画心人》朴儿《泼墨桃花》光光无才《夜销魂》小黑扇难掩娇面笑《穿越时空之绝版丫头》水晶兔子日夜贪欢,稍纵即逝的大作《不准叫师父》
  • 天上来的八公主

    天上来的八公主

    她,无恶不作,火烧天牢,拆毁凌霄殿,砍断蟠桃树,轰炸真君神殿。天庭众神,见之头疼却无可奈何。一不小心被玉帝王母下套,入凡也就罢了,不小心挂在旗杆上任人瞻仰,堂堂天庭八公主被送进警局,还指为神经病......天哪.....人间真爱,她找到了,也失去了。纠缠千年的记忆袭来,阴谋接踵而至。死而复生,周转冥宫。阴谋,权势,手段,鲜血,重重不断,她将冥王玩弄鼓掌,用生命做赌注,势保三界周全。冰冷的心,容得下三界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心爱之人!芙蓉殿中勾魂摄魄,菊花宴下才冠群芳,祭冥之中翩若惊鸿。一场荒谬誓言,她连丧两子。后宫女子如狼似虎,她痛失好友。折磨,忍耐,直到发疯。当友情、爱情、亲情远离而去,独剩一人,又该如何承担?看虚宁公主再世为妃,极致妖娆!..............本文终结,欢迎大家去看虫子的新文《爱的阶梯:总裁的迷路天使》虫子有访必回,有收必回收!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尽管人类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解开自身的奥秘。科学家预测,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潜能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历史上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奇人异事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十多年前她遇见皇上,为了他甘受劈尾之苦,而三年前因缘巧合终于进得宫来,却毕竟只是一头小兽,就算拥有人形也阻止不了皇上对闻氏的宠爱,多年来浸淫在宫斗之中,她早已麻木,现在却不得不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向当年赐予自己双腿的劈尾师凌霄恩将仇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通天主宰

    通天主宰

    乱世之中,生死一线,楚鸣身怀镇天宝塔,胸藏癫狂之心,不服命,不屈运,唯有心中一执念,踏足九重天,碾碎万重仙!破败的大地,楚鸣以血为墨,以臂为笔,刻下两个猩红大字——族禁!天上地下,诸神万界。只能留下我的名字——楚鸣!,大千世界,众圣撕天,天地动荡,群雄乱战
  • 圣明之光

    圣明之光

    传奇,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诞生。苏羽,为了追求他向往的天地,踏上了一段传奇之路……热血开启,谁与争锋!
  •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属于每个人成长中的瑰丽岁月、迷茫和感动。治愈系暖文,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划破冷冬的阴霾,带来灿烂的春日暖阳。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