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00000008

第8章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变化和发展(3)

1.地论师:研究弘扬《十地经论》的佛教学者。这是北朝时对佛教影响最大的学派,它以万法唯心学说区别于长期流传的般若性空论。《十地经论》世亲所著。此书对《华严经·十地品》作了论解,对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地)和教义进行了新的发挥。北魏时的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译出此论,因两人所习并不尽相同,从他们传承《地论》的门下发生了异解,形成了南北两道,称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北)南派和相州北派。南道以勒那提摩的弟子慧光为代表,其后的重要学者有法上和净影寺慧远等。北道以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为代表,其后学者有志念等。南北两道争论的焦点是“当常”与“现常”的问题。“常”,即佛性或涅槃的异名。也就是佛性是先天本有的(“现常”),还是始起后有的(“当常”)。南道认为“阿梨耶识”就是“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真如”。如来藏具足一切功德,是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据,由此主张众生的佛性是本有,即先天而有的。但由于此识“随妄流转”,生出世俗世界,众生应当努力修持,离染显净,方可成佛。这是南道的“现常”说。北道不同,它认为“阿梨耶识”是无明识,是产生一切现象的根据,一切功德都是后生的,佛性也是后有的,成佛要累世修行,即主“当常”。北道系统的主张因和摄论师的阿赖耶识通真妄的说法相近,但不如摄论师条理缜密,也不如摄论学说盛行,所以被统一于摄论师。这样南北两道的对峙又演变为地论师和摄论师之争。迄至唐初,佛教界还为之议论纷然。玄奘就是因这些疑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决心赴印度求法的。南道系学说后来也有所变化,其基本观点后来为华严宗学者所资取,对华严宗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但一旦为华严学者所资取,也就没有独立宣扬的余地了,于是南道一系也就此销声匿迹。

2.四论师:研究和弘扬《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佛教学者。此派将《大智度论》和“三论”并重。著名学者有北齐的道场(长)和东魏昙鸾等。道场和昙鸾后又都归宗净土。

3.四分律师:研究、奉行和弘扬《四分律》的佛教学者。北魏时法聪、道复专弘此律。后慧光作《四分律疏》,使此学大盛,弟子多人。

4.楞伽师:以《楞伽经》为印证的禅师。《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现有三种汉文译本,通行的是南朝宋的求那跋陀罗译本,4卷。“楞伽”,山名;“阿跋多罗”的意思是“入”,谓佛入此山说的宝经。经文宣扬世界万物唯是“自心所现”,在修持上以“忘言忘念,无碍正观”为宗,即重视慧念,而不在语言。相传禅师菩提达摩以4卷《楞伽》授慧可,慧可后有弟子僧那禅师、僧璨禅师等多人,后来直接发展为禅宗北宗。

四、南北两地佛教的不同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地,尤其是北方地区,由于长期战争,兵祸频繁,政权更迭,一些学士名僧先后在汉魏之间、两晋之际和刘宋立国前后三次南渡,导致佛教人才南流,学术重心转徙到南方。南北朝时南北政权的对立、地域阻碍,更促使两地不同佛教学风的形成。这种不同的显著表现就是南文北质:南朝偏尚理论,以玄思拔俗为高;北朝崇尚实行,禅风特盛。

南朝佛教继承东晋佛教的传统,偏尚玄谈义理。史谓“江东佛法,弘重义门”(《续高僧传》卷17《慧思传》),“佛化虽隆,多游辩慧”(同上书,卷20《习禅篇五》),正是反映了这个特点。在南朝,“涅槃”、“成实”和“三论”等学说都十分流行,关于涅槃佛性、顿悟渐悟等问题,辩论非常激烈。此时,般若学的主流地位虽为涅槃学所取代,但般若学仍在流行,到陈代,武帝、文帝和宣帝都推重极富于思辨的“三论”,后来导致隋代吉藏创立三论宗。同时,佛教界和无神论者在因果报应和神灭神不灭等理论问题上也展开了争论,就其规模之大和论战之激烈来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罕见的。

北朝统治者多粗犷少文,佛教名僧也不崇尚空谈义理,与南朝佛教相比,禅学、律学和净土信仰较为发达,尤以禅观最为兴盛。《洛阳伽蓝记》卷2《崇真寺》载,自崇真寺比丘慧嶷入白鹿山隐居修道以后,“京邑比丘皆事禅诵,不复以讲经为意”。除了楞伽师以外,著名禅师相继而出。如北魏玄高通禅法,从学者达百余人。此外,来华的昙无毗、勒那摩提、佛陀扇多也都弘传禅法。北齐僧稠曾在多处讲学,传授禅法,声誉甚隆。后来道宣把他和达摩并称。又如天台宗的先驱者慧文、慧思也提倡定慧,为南北禅家所重。北周僧实禅师,周太祖对他极为尊崇,并从受归戒。至于一般的弘修禅法的僧人就更多了。北方佛教律学势力也超过南方,北齐慧光被奉为四分律学之祖。宣传净土信仰的昙鸾也活动于北魏。北朝名僧的学风对于佛教一般僧人和民间信徒影响很大,以至于大家都偏重行业。这种风气的一个突出表现是重视凿窟雕像。如北魏开凿的云冈、龙门等石窟,规模宏伟,技巧工精。由于凿窟雕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北方僧人和在家信徒还建立一族一村的佛教组织“义邑”,一些达官贵人和僧人也建立叫做“法社”的佛教组织,联合从事佛教活动。佛教在组织方面,北方也超过了南方。

应当指出,南北朝佛教的差异是相对的,它们也有共同点。南朝佛教也主张修持,但是只在刘宋初一度盛传禅法,迄至刘宋末就趋衰落了。而禅法在北方则持久不衰。北朝佛教也有重视义理的,但是只以小乘的毗昙学和成实学为盛,而南方则盛行大乘学说,还由于般若性空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涅槃佛性学说的空前盛行,以至宣扬唯心缘起思想的《楞伽经》和《解深密经》都不得流行。

§§§第五节隋唐宗派佛教的创造和繁荣

中国佛教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后,进入了宗派的形成和发展的大成时期。隋唐时代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也顺着组织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综合南北思想体系,由学派进而演变成若干新的宗派。宗派和学派不同,它有各自独特的教义、不同的教规,并和财产的继承权相关而更加强调传法世系。具有本地风光的隋唐佛教宗派的先后创建,形成了中国佛教史上划一时期的显著特色。

一、统治者对于佛教的利用、提倡和限制

隋文帝统一南北对立的局面之后,立即改变北周武帝灭佛的政策,转而采取大力恢复和扶持佛教的方针。史载他曾鼓励度僧,一时新度的僧人多达50余万(见《续高僧》卷10《释靖嵩传》)。他还设置各级僧官以管理僧尼的事务。隋炀帝也笃好佛教。他为晋王时曾请智为授菩萨戒。尊称智为智者,并为智创建天台宗提供有利条件。他即位后还自称是菩萨戒弟子,度僧、建寺、造像,组织译经,竭力护持和宣传佛教。但是,隋炀帝也曾下令沙门敬王者,并明令无德的僧尼还俗,拆毁多余的佛寺,限制佛教的发展。

唐代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唐高祖因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曾下令沙汰佛教,后因发生宫廷争位的变故而未及实行。唐太宗重视佛教的译经事业,为从印度求法归来的玄奘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他还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佛寺,悼念阵亡战士,以安抚人心。后来,武则天利用佛教《大云经》,把自己篡夺政权神化为是符合弥勒授记的。她谕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僧人)处黄冠(道士)之前”(《唐大诏令集》卷113),还直接支持法藏创立华严宗。稍后,唐玄宗曾一度沙汰僧尼,但又信仰新传入的密教,促使密宗的形成。不久发生安史之乱,慧能的弟子神会北上洛阳,帮助政府征收度僧税钱,补助军费,而获得传播佛教的便利。他乘机宣扬师父慧能的学说,使慧能创立的禅宗南宗在北方取得稳定的地位。但是,唐代中叶以来,徭役日重,“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资治通鉴》卷211《唐纪·玄宗开元二年》)人们纷纷以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破坏之机,侵占民田,扩充庄园;寺院还设法逃避赋税,并且利用经营工商业、开当铺、放高利贷等,多方牟利。辛替否描绘唐睿宗时佛寺占有社会财产的严重状况说:“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旧唐书》卷101《辛替否传》)一时佛寺几乎垄断了社会财富。这样,虽然佛教具有使人们安分守己的作用,但是,寺院经济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深和尖锐化,导致唐敬宗、文宗以来,王朝就有毁灭佛教的意图,继文宗的武宗终于付诸实现,命令各地拆毁寺庙,勒令僧尼还俗。从会昌二年到五年(公元842—845年),总共拆毁寺庙约4600所,僧尼还俗26万多人,解放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的寺院土地。这是一次对佛教的空前沉重的打击,对以后佛教的命运关系极大,绝大多数佛教宗派从此一蹶不振。就中国佛教史来说,唐代安史之乱和会昌灭佛,是使佛教发生变化的两大转机。安史之乱以后,慧能禅宗将神秀一系禅宗挤垮了。自安史之乱起,李唐政权渐趋没落,也导致和佛教的经济矛盾的激化,由此而来的会昌灭佛事件,宣告了佛教鼎盛阶段的基本终结。

二、佛典翻译的重大成就

隋唐时代的译经基本上由国家主持。国家设译经馆或指定寺宇,或组织译场,延请译人翻译。隋代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等译师同中国沙门彦琮等人,共译出经论59部,262卷。唐代的译经成绩最为可观。如我国僧人玄奘以深厚的学养,作出了大量的精确的译传,所译有75部,1335卷,涉及唯识、般若、毗昙各方面,成就辉煌。又如义净译出61部,260卷。不空译出104部,134卷。唐代在译籍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超过前人,总计译出佛典372部,2159卷。至此,印度大乘佛教的要典基本上都已翻译了过来。

随着译籍的增多,需要统一整理编目,以便诵读、缮写和寺院的藏书。隋代由彦琮等人把《法经录》重新编为《仁寿众经目录》。唐代在此基础上又加工增订编成好几种目录,其中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僧智编成的《开元释教录》20卷,入藏目录共收1076部,5048卷,后成为一切写经、刻经的权威性的准据。

三、智□和天台宗

天台宗是在隋代形成的、我国创立最早的一个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住在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故后世称之为天台宗。又因此宗教义以《法华经》为依据,所以也称法华宗。据该宗学说系谱,初祖上推至印度龙树,二祖北齐禅僧慧文,三祖慧思,四祖智,以后是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而实际上创始人是四祖智。

智□(538—597),俗姓陈,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系梁元帝时散骑常侍孟阳公陈起祖的次子,世家出身,门第甚高。他因目睹南北朝时王朝频繁更迭,亲属离散,颠沛流离,哀叹人生无常而遁入空门。18岁出家,23岁从慧思受业。慧思既重禅法(定),又重佛教义理(慧)。智□从学禅法,修行法华三昧。约30岁时学成。后去金陵讲《法华》等经,并传播禅法,博得朝臣的敬服。8年后去天台山建草庵,一住10年。陈宣帝将天台县赋税割给他,为其所在寺院提供经济来源。后智应陈后主之请,重返金陵。此时他对佛教的教义和观行已构成了一套自己的教法,树立了新的宗义。陈亡后,他游化荆、湘二州。留居庐山。后应晋王杨广之请到扬州为其授菩萨戒,从上受“智者”之号,故又称“智者大师”。隋文帝、隋炀帝都十分关注和尊重智□。他在隋炀帝的同意下获得大量水田,同时智也一再表示“拥护大隋国土”。智平生造寺36所,亲自度僧多人。卒后,杨广按其遗愿在天台山造寺,并赐“国清寺”之额。

智□以《法华经》为释迦牟尼佛的最后的说法,也就是最高权威的经典,敬奉为宗要。他以《大智度论》为指针,吸收南朝三论师和涅槃师的思想,并继承和发展慧文、慧思的“一心三观”(一心中观缘起法空、假、中三谛)的观行方法,来组织自己的学说体系。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陈隋之际他所开讲、后由弟子笔录成书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即所谓“天台三大部”中。此外,所谓“天台五小部”,即《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和《观无量寿佛经疏》,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其学说特点是确立定(止)、慧(观)双修原则,并强调教观双运,解行并重,由“一心三观”进而发展为空、假、中三谛相即相通,互融互摄的“三谛圆融”说,以及在短暂的心念活动即具有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的“一念三千”说。智的门人灌顶著有大量的经疏,广弘该宗思想。后来因唯识宗、华严宗声势很大,天台宗就相形失势,黯然不彰。至九祖湛然,他以中兴本宗自任,进一步提出“无情有性”的理论,以为草木砖石也有佛性。湛然传弟子道邃、行满,道邃后有广修。广修晚年遭逢武宗会昌灭法,天台宗声势骤衰。

四、三阶教

三阶教,因主张佛教分为三阶,故名。又因主张普遍信奉一切佛法,也称“普法宗”,为隋代信行所创立。信行(540—594),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少年出家,博涉经论,重视行持。隋开皇初(约公元581年)被召入京,建立三阶道场,宣扬三阶教。他以所著《三阶佛法》为主要依据,把全部佛教按“时”、“处”(所依世界)、“机”(根机,指人)分为三类,每类又各分为三阶:第一阶是正法时期,“处”是净土佛国,只有佛、菩萨修持大乘一乘佛法;第二阶是像法时期,“处”是秽土,人是凡圣混杂,流行大小乘(三乘)佛法;第三阶是释迦牟尼死后1000年的末法时期,“处”也是秽土,人是“邪解邪行”。信行认为当时已进入末法时期,众生不应满足于只念一佛、诵一经,而应普归一切佛(“普佛”),普信一切佛法(“普法”)。宣传皈依普佛、普法,为末法众生唯一得救的法门。

三阶教在行持方面,提倡以苦行忍辱为宗旨,乞食,一日一餐。反对崇拜偶像,不主张念阿弥陀佛。认为一切众生都是真佛,所以路见男女一概礼拜,称为“普敬”。死后实行“林葬”,即将尸体置于森林,供鸟兽食用,称之为以食布施。还经营“无尽藏”(储蓄信施之款),劝信徒施舍钱粮由寺院库藏,然后布施或借贷给贫苦信徒,也供修缮寺塔之用。这样也就建立了本派的独立的经济基础。

信行的弟子有本济、净名等多人,在长安建有化度、慧日、光明、慈门、弘善五寺。盛行一时。但三阶教创立后,屡遭朝廷的禁止和佛教其他宗派尤其是净土宗人的攻击。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朝廷明令禁止。唐武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还明令判为异端。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废止无尽藏院,断绝其经济来源。但是三阶教的潜在势力依然存在,在民间又流行了300余年,至唐末湮没无闻。

五、吉藏和三论宗

三论宗是隋代形成的宗派。因以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典据而得名。又因主张“诸法性空”,也称“法性宗”。因天台宗、华严宗也自称“法性宗”,故又称此宗为“空宗”。三论宗实际上是印度中观系统的流派,龙树、提婆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跨越千年抢回你

    跨越千年抢回你

    宽敞的国际机场大厅,一名穿着t恤搭配低腰七分裤,足蹬细带高跟鞋,气质出众,清丽脱俗的女子,手拉着行李,匆忙地往机场门口走去。她全身上下散出一股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她虽然不算是绝色美女,但那双晶莹灿眸,看起来水汪汪的,此时却闪烁着不知名的火焰,令人情不自禁被吸引住。蓦地,一串轻快的音乐从她提包里传出。她低头在手提袋里找手机,一头过肩的乌黑亮发,又长又直,瞬间划出弧……
  • 请旨承婚:狂傲夫君来接招

    请旨承婚:狂傲夫君来接招

    她本是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本本分分的小娱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兢兢业业过日子。不料阴差阳错,弄巧成拙,一朝穿越。既来之则安之,为了生存,小心翼翼。为了身份不被暴露,她步步为营,玩得风生水起。安史之乱后,歌舞升平,且看一介良民如何玩转大唐。------------------------------------------------------------------“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玄武封印

    玄武封印

    "世纪开创,造物主归,四方世界,神统之域。玄武混沌,朱雀生灵,青龙傲天,白虎地影。玄武原罪,诸神混战,遮天蔽日,血麓漂江。造物神罚,玄武封印。"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野人奥秘

    野人奥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增长,世界交流日益扩大。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制,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温总理推崇备至的两本书:《沉思录》:给您浮躁的心灵带去宁静的思考的伟大著作;《道德情操论》:全面系统地剖析人类情感的传世佳作。在市场经济变革大潮中的今天,这两本书能给人们浮躁的心灵带来宁静和思考,本书将这两本书合而为一,一本在握,即可以领略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