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清史参考》,2012(4)。
1912年2月12日,以清朝隆裕太后用懿旨名义代表6岁的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为标志,存在了268年的清王朝正式宣告结束。皇冠落地,君权陨灭。这对于有着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史的中国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变。
一百年前清王朝的被推翻,不仅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而且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与以往历次改朝换代相比,清王朝的覆灭包含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作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作为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在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的一些方面,宣告了旧轨的结束和新路的开启。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一点,当然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方面大家谈得已经很多,这里只需简单的提一下。在过去,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彼可取而代也”,推翻旧王朝的胜利者依然登上皇帝的宝座,君主专制统治依旧,不过是天下易姓而已。清王朝的灭亡则不同,它不仅仅是赶跑了一个皇帝,而且彻底埋葬了君主专制制度,把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人们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与此同时,还把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清代官德丛谈一个朝代的终结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草民”,视作国家的主人,在法律条文上正式写上了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内容。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根本颠倒,对后来的政治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十分深远。辛亥革命以后,任何形式的反动专制统治都无例外地以失败告终,追根溯源,不能不说同这种政治观念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清朝灭亡后,政权虽然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人民革命的政治成果却并没有完全丧失,它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民主意识的极大提高,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次是冲破了对国家和朝廷不加区分、经常把忠君和爱国混淆在一起的思想牢笼,结束了在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体制范围之内寻求救国出路的局面,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一个新的升华。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推动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分不清国家和朝廷的区别,经常在忠君和爱国之间划上等号。因此,人们在民族危机严重、寻求应变方案时,往往局限在封建体制范围之内,不能突破现成统治秩序的藩篱。太平天国时期,拿起武器的农民虽然公开申明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但他们思想上并不能摆脱皇权主义的束缚,自己建立的“新朝”也还是封建王朝的翻版。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虽然明确提到爱国“必自辨朝廷与国家之区别始”,但自己在很长时间也仍然以“保皇”为职志。只有到了辛亥革命时期,人们才鲜明地提出,要救国,首先要推翻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王朝,打倒把天下当作一己私产的独裁君主,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正是从辛亥革命以后,才公开宣告了以革命手段推翻反动统治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也才使爱国主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辛亥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己任;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同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使“国家蒙共和之福”。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再次,晚清以来,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追求,一直以资本主义为目标,只是到清王朝覆亡之后,人们才在中国发展道路上作了重新抉择,选择了社会主义。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各个阶级,各种社会阶层,各派政治力量,曾经提出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这些方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除少数例外,他们的学习对象,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他们所追求的,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他们所设计的道路,不管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归根结底,跳不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圈子。这不仅是合乎逻辑的,而且也是顺乎时代发展潮流的。因为在那个时候,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世界上还处于最先进的地位。发展资本主义,还是中国社会在前进道路上首先要跨出的步伐。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2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一次次失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得出了“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同上书,229页)的历史结论。这个认识上的飞跃,使中国历史在发展方向上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清王朝的覆亡为标志,中华民族在发展趋向上基本结束了不断沉沦的状态,开始了逐步上升的势头。清朝自嘉、道以后,开始衰落;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甚至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这中间,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抗击外来侵略和反对腐朽统治的斗争,也取得过一定的成效。毛泽东同志说过,研究历史,“不但要研究胜利的历史,也还要研究失败的历史”(1961年6月21日会见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志贺义雄一行的谈话)。晚清时期,一次次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悲惨地失败了,但这些斗争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迹,作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不过从总体上说,所有的斗争都没有能够根本遏制住国家民族不断沉沦的趋势。清朝灭亡以后,情况有了重大的变化。清亡后十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而又波澜壮阔的人民大革命,在20世纪30、40年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改革开放后,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地胜利行进,取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成就。
如果把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历史过程画成一条曲线,那么,清王朝的覆亡正处于这条曲线的转折点上。从这个视角去观察清王朝的覆亡,也许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清这一历史事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