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06

第6章 吴与弼的自治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1)

明代前期理学代表人物,曹端、薛瑄之后有吴与弼。吴与弼特别强调躬行实践,尤重在已发念头上省察克治。吴与弼的弟子有胡居仁与陈献章。胡居仁主敬之学,是朱熹学说在江西的主要继承者。陈献章江门之学,是朱熹学说向明代心学转折的关节点。

一吴与弼的自治力行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江西崇仁人。青年时从杨溥学理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弃举业,专意于五经四书、诸儒语录,躬耕自力,讲学授徒。晚年被荐,招至京师,授谕德,辞未就。曾向英宗上“陈言十事”。归家后仍讲学,终老于乡。有《康斋集》,主要是他的读书札记。

吴与弼之学,着重在已发上省察克治,在哲学形上学方面所造不深。他一生“于作止语默间,孜孜求其合于道”,常于静处痛自惩创。后来的学者说他“刻画过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康斋集提要》),“刻苦奋励,多从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明儒学案·师说》)。他的读书札记《日录》中多处自述“梦见孔子”、“梦见朱子”,从中亦可看出他求道之急。

吴与弼之学最显著的方面,在奉行宋儒“存天理,去人欲”的训条严厉克治自己。吴与弼尝说:

“夜痛自检点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责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哉!”(《康斋集》卷十一)吴与弼的读书札记,大多不是对书中义理的融释发挥,而是与自己心中欲念搏斗的实录,如:

病体衰惫,家务相缠,不得专心致志于圣经贤传,中心益以鄙诈而无以致其知,外貌益以暴慢而何以力于行!岁月如流,岂胜痛悼,如何如何。

数日家务相因,忧亲不置,书程间断,胸次鄙吝,甚可愧耻。吾之所以不能如圣贤,而未免动摇于区区利害之间者,查理不精,躬行不熟故也。(《康斋集》卷十一)

可以说,吴与弼的学问方向,就在于检点自己,在省察克治中逐渐变化气质。所以,吴与弼之学不是“上达”,而是“下学”;是修养功夫论的,不是本体论的。这里可以看出明代前期儒学的一个特点,这就是特别重视功夫论。宋代理学家多重视本体论,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朱熹、陆九渊、杨简等,皆有关于形上本体的论述,且以本体论为功夫论的根据。明代前期儒者,特别是薛瑄与吴与弼,较少在本体论上阐发,且以此为虚玄。他们认为,本体论前贤已道尽无余蕴,后来的儒者只需遵循前代儒者设定的修养路径去实行即可。躬行践履是明代前期儒者普遍奉行的方向。所以总体上说,宋代理学家多高明卓绝,体系大而内容周备,境界高而功夫切实。明代前期儒者皆规模促迫,无雍容宽余气象。虽然自律甚严,从体验之深切与践履之坚卓说亦多有可观,但理论内容上不深广,缺少知识上的学究天人,专走笃实践履一路。黄宗羲说:“河东之学,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矱。”(《明儒学案》第109页)是从王学不守故步、勇于自创新格的立场着眼,自有其合理性。

吴与弼也有一些主张读书穷理的议论,如:“读书穷理,从事于敬恕之间,渐进于克己复礼之地。”“观《近思录》,觉得精神收敛,身心检束,有歉然不敢少恣之意,有悚然奋拔向前之意。”(《康斋集》卷十一)读书在朱熹是格物的方式之一,格物是为了明理。而吴与弼的读书,更多的是用以对治自己气质中的弱点。读书在吴与弼绝不像朱熹那样,是以书中的义理消去心中鄙吝,而是靠读书来静定心的憧憧往来与向外驰求。他说:

贫困中事物纷至,兼以病疮,不免时有愤躁,徐整衣冠读书,便觉意思通畅。

心是活物,涵养不熟,不免动摇。只常常安顿在书上,庶不为外物所胜。

应事后即须读书,不使此心顷刻走作。(以上见《康斋集》卷十一)

他非常向往古人读书甚乐的境界,如:“南轩读《孟子》甚乐,湛然虚明,平旦之气略无所挠,绿荫清昼,薰风徐来,而山林阒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斯可验。”(《康斋集》卷十一)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日功课:“今日所当为者,夙兴盥栉,家庙礼毕,正襟端坐,读圣贤书,收敛此心,不为外物所汩。夜倦而寝,此外非所当计。”并且作诗二句置座右以自勉:“澹如秋水贫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康斋集》卷十一)

吴与弼自觉气质偏于刚忿,所以他多锻炼含容一法。他的读书札记中,警戒刚忿处甚多,如:“一事少含容,盖一事差。则当痛加克己复礼之功,务使此心湛然虚明,则应事可以无失。静时涵养,动时省察,不可须臾忽也。”“寄身于从容无竞之境,游心于恬淡不挠之乡,日以圣贤嘉言善行沃润之,则庶几其有进乎!”(《康斋集》卷十一)

吴与弼用功数十年,着意克治自己刚忿之病,但觉把捉操持过于严毅,反排遣不下,于是转向未发中的涵养,悟“制而不行者硬苦,以理处之则顺畅”,故又以读书穷理为涵养,不欲速求效,渐渐能已发未发打成一片。

吴与弼一生清贫,他以张载“富贵贫贱,庸玉汝成”和孟子“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之训勉励自己不以贫病为意,札记中此类记载甚多,如:

晴窗亲笔砚,心下清凉之甚,忘却一身如是之窘也。

昨晚以贫病交攻,不得专一于书,未免心中不宁。熟思之,须于此处做功夫,教心中泰然,一味随分进学方是。不然,则有打不过处也。

夜坐,思一身一家,苟得平安,深以为幸,虽贫窭大甚,亦得随分耳。夫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枕上思家计窘甚,不堪其处,反复思之,不得其方。日晏未起,久方得之,盖亦别无巧法,只随分、节用、安贫而已。誓虽寒饿死,不敢易初心也,于是欣然而起。又悟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贫困中事缠人,虽则如此,然不可不勉,一边处困,一边进学。(以上见《康斋集》卷十一)

吴与弼文集中最多的,就是这类克治己病、安贫乐道的记载。可以看出,吴与弼是一个偏于向内做克治功夫、以清直劲节为特点的学者。时人章衮说:“其《日录》为一人之史,皆自言己事,非若他人以己意附成说,以成说附己意,泛言广论者比。”(《明儒学案》第16页)《四库提要》评论他“实能兼采朱陆之长,而刻苦自立”。吴与弼刻苦自立处所在皆是,毋庸赘言,其兼采朱陆处,大概在直接于心地上做功夫,不假手于格物穷理、豁然贯通,近于陆九渊之发明本心;其以读书为变化气质之方,静时涵养,动时省察,则近于朱熹为学之方。但这些地方吴与弼皆未深论。总的说,他更倾向于朱学。

吴与弼之学虽不免拘迫浅近,理论创获甚微,但他的弟子胡居仁余干之学对朱熹学说多有发明,而陈献章则是明代学术转折的关键人物。二人皆受学于吴与弼。黄宗羲说:“椎轮为大辂之始。增冰为积水所成。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明儒学案·崇仁学案一》)可以说道出了吴与弼的学术地位:他本人的学术虽无甚可观,但作为胡居仁余干之学和陈献章江门之学的渊源,却是明代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

二胡居仁的主敬

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号敬斋,江西余干人。青年时从学吴与弼,绝意科举,筑室梅溪山中,专意著书讲学。游历江浙、福建等地,参学问道。曾应聘主白鹿洞书院。门弟子很多。主要著作有读书札记《居业录》及身后余佑收集编定的诗文集《

胡敬斋集》三卷。

吴与弼之学,专在心念上省察克治,刻刻不忘,勿使稍有走作,其学不免褊狭急迫。胡居仁与吴与弼有两点重要不同:其一,更注重心之未发的涵养;其二,注重对义理的把握。由于这两点不同,胡居仁之学重在以敬涵养心体,同时以义理沃润,诚明两进,敬义夹持。这是典型的朱学门径。他的学术规模总体上说比其师广大。

胡居仁非常赞赏朱熹的主敬穷理,以此为程朱学的基本点和入门功夫,他说:“程朱开圣学门庭,只主敬穷理,便教学者有主处。”(《居业录》卷二)在主敬穷理二者中,胡居仁更注重主敬。他认为,主敬是孔子学说的精髓,孟子的“求放心”入门处太高,使学者无下手处。遵循孔子主敬的方法,求放心自然就在其中了。敬字括尽孔孟全部功夫要领。他说:“孔子只教人去忠信笃敬上做,放心自能收,德性自能养。”(《居业录》卷二)胡居仁推崇周敦颐,认为周敦颐是一代大儒,但认为他“主静”的功夫路向有偏弊。主静说引导学者专意静坐,易流为异学。主静的修养方法偏于静,与孔门健动、生气淋漓的学风不同。且习静是专静气,与以义理涵泳德性不同。故他反对“静”字,易静为敬,敬即程颢的“动亦定,静亦定”。静只定得气,敬则动静兼赅。

胡居仁继承了朱熹“静时涵养,动时省察”的修养方法,认为静与动是体用关系,静是未发,是体;动是已发,是用,体用一源。他说:“静者体,动者用;静者主,动者客,故曰主静,体立而用行也。”(《居业录》卷三)他认为敬包动与静、养性与修心,敬则心不纷乱躁妄,能宰制动静。胡居仁非常注意辨别静与敬,他所认为的静是未发,即“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但虽静不废操存,敬贯乎动静。

在主敬与存理的关系上,胡居仁主张敬义夹持。他继承了程颐、朱熹的“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主张二者交养互发。敬贯一切时,未致知前先须存养,此存养是为了廓清心中我执我见,更好地认识事物之理。在认识事物之理后,也还需要以敬涵养,此时涵养重在以理润心,养成某种精神境界。所以主敬贯一切时:“致知之功有时,存养之功不息。”(《居业录》卷二)

此外,胡居仁认为,以义理浸润心,可以使心常愉悦。孟子“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正是此意。他认为,主敬是对自己的约束,但如果这种约束是在某种信念的驱使下、某种道理的说服下,就会产生心灵的愉悦。这种愉悦是道德感和美感合一的。他说:“人虽持敬,亦要义理来浸灌,方得此心悦怿,不然,只是硬持守。”(《居业录》卷二)这种愉悦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使人把道德行为作为一种享受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另一方面,由道德行为带来的高尚感、尊严感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愿的活动、审美的活动,不拘迂刻板。道德行为本身是律己的,有时甚至会产生痛苦,但它作为理性对感性的战胜,作为理智对道德行为的意义的觉解,亦会产生美感。胡居仁不同于吴与弼,吴与弼之所得,“多自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吴与弼不大讲穷理,没有穷理的集义便是“硬持守”。胡居仁则以敬恕为主导,以义理为培养,敬义夹持,比吴与弼呈现出更多优游从容、渐进于道的气象。

这里我们接触到了宋儒中程颐、朱熹学派与明代前期宗程朱者的一个不同。程朱非常重视格物穷理,把它作为提高道德境界的必经之途,故主张在下学中求上达,在事物之理上求天理,在“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上求“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德增进同探求事物中的道理不可分。明代前期儒者更多地着眼于道德之高严:道德并非必然与知识相关,道德境界是意志锻炼的成就,必须在严酷的道德抉择、善恶斗争中培养起来。他们认为可以不经由格物致知而直接走诚意正心的途径。他们多缺少优游的气象而显得褊狭急迫。从方孝孺、曹端,尤其是吴与弼的学术面貌上可以看出这个特点。胡居仁虽也持身“严毅清苦,左绳右矩”,属修养途径上的敬畏派,但他自觉地用程朱以义理涵养德性的方法纠正吴与弼的褊狭急迫,故其所得较之乃师为广大宽余。

胡居仁的主敬,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敬的一个作用就是使心精明,所谓精明指心专主于一,避免纷杂昏乱,他说:“心精明是敬之效,才主一则精明,二三则昏乱矣。”(《居业录》卷一)胡居仁反对静坐中观喜怒哀乐气象。他认为,既是未发,就不可观看,可体验到的皆是已发;在已发上看出未发,由已发之和推未发之中。静时只可涵养。他主张用朱熹“静时涵养,动时省察”的方法,动静皆用一敬字照临。他虽反对静坐中观未发气象,但也反对静时不着功夫,认为静时无功夫则流于佛老。涵养即静时功夫。他反对以《易传》“天下何思何虑”为借口,放弃静中功夫。他认为“内直外必方”,天下无有能直内而不能方外者。胡居仁之直内方外,指内以涵养性情,外以整饬体貌。他说:

容貌辞气上做功夫,便是实学。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以上见《居业录》卷二)

其心肃然,天理即在。(《居业录》卷三)

敬的这方面的内容也是继承了程颐、朱熹。朱熹强调道德修养必须从整肃外貌开始,一个人的外貌气质,是他内心修养的表现。同时通过整肃体貌动作,也可使内心恭敬,不敢生忽慢之心。故朱熹有“正衣冠,尊瞻视为先”之训,制定了“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

一系列规矩范式。胡居仁的敬包括端庄整齐,他认为所谓圣贤,即内怀戒慎恐惧之心,外有庄敬整肃之貌。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虽器物之微,区别精审,没齿不乱”(《明儒学案》第29页)。持敬不可谓不严。主敬是胡居仁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他自名书房曰敬斋,已经表明了他的功夫路向。他的主敬,主要吸收了程颢的“动亦定,静亦定”,朱熹的诚敬存心之说。朱熹所谓敬,内容十分丰富,其大要在敬畏、收敛、专一、随事检点、内心常惺惺、庄敬整齐等方面。胡居仁论敬,内容超出朱熹者不多,不过随自己的体验而有不同侧重和发挥。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热门推荐
  • 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更是深奥莫测。语言是有温度的,或是冰冷,或是温暖;语言是有性格的,或是活泼,或是沉郁;语言是有颜色的,或是明快,或是深暗。本书通过名胜古迹妙联、喜庆妙联、无情妙联等精彩妙联故事帮助你驾驭掌控语言的脾性,让你妙语连珠,语出惊人。
  • 一只猎雕的遭遇

    一只猎雕的遭遇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生死河

    生死河

    1995年,年轻的高中语文老师申明莫名其妙的成为杀人嫌犯。不久,他被杀死在学校附近的“魔女区”,杀人凶手与动机如同谜雾……多年以后,当年命案的相关人——谷秋莎、谷长龙、申援朝、路中岳、贺年、马力和欧阳小枝等,纷纷陷入不幸的命运!惶恐的人们传言,申明阴魂不散,开始绝望的复仇!而种种迹象显示,出生于1995年底的神秘少年司望,带着复仇的使命来到人世!难道,转世重生真有此事?纤弱的少年,如何玩转阴险狡诈的成人世界?究竟,谁是申明最爱的人,谁毁掉了他的一生?杀死他的恶鬼究竟是谁?为什么?司望就是申明吗?他会成为新的基督山伯爵吗?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农女喜嫁

    农女喜嫁

    我的新书《农女阿絮》穿越到古代的小山村,一睁眼,家徒四壁。爹娘老实,姐妹软弱,弟弟年幼。还有一帮子极品亲戚爱找茬。李欣表示鸭梨山大。还好她有现代智慧,种田经商,发家致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挖坑埋王爷:邪君狂妃

    挖坑埋王爷:邪君狂妃

    废材小姐逆袭崛起,绝代风华!一个狂傲霸道的王者对上桀骜嬉笑的现代异能者,腹黑对上腹黑,谁要坑了谁?……他:“拿了我的东西还说不是我的人?”她扯着手上脱不下来的镯子:“丫丫个呸,能拿下来我立马还你!”他:“哦~把手剁了!”她狗腿,笑:“哎呦,权爷您大人有大量,不用和我这个小女子计较才是。”【群号:375699229】
  • 妃倾天下:太子第一千次追妻

    妃倾天下:太子第一千次追妻

    “我不介意让你亲自试试。”男子笑的邪魅,她已不再是那个她,斗姊妹姨娘,获稀世奇宝,得可爱萌兽,看她倾尽天下!大叔型的皇帝,正太型的太子,腹黑型的王爷,当遇到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又该如何抉择?百年的身世迷离,冰冷围绕。当千年前的那一场情债慢慢揭开,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世杀手,一朝穿越到懦弱无能人人鄙夷的废材嫡女身上,再次睁眸,却是罄竹难书。“你叫顾七夜?真的是一夜七次吗?”她有些懵懂。
  •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改变历史进程之后,身遭恶运,历经半个世纪幽禁岁月的人生实录。 它交织着成功与牺牲,光辉与惨淡,感奋与忧郁,布满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病弱世子,别太宠我!

    病弱世子,别太宠我!

    她,人前白兔,人后狐狸,凤眸微眯,妖娆惑世。他,婚前病弱,婚后强悍,薄唇轻抿,温雅醉人。两只狐狸相遇,不言而喻。。。◆◇◆◇◆◇◆◇◆◇◆◇◆◇◆◇◆◇◆◇◆◇◆◇◆◇◆◇◆◇【孝女篇】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顾君盼收到了一封勒索信,说三日之内,若无收到十万两黄金,其母便暴尸街头,顾家满门灭族。三天后,强盗们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盼到了来信。强盗打开信封,没有期待的银票,只有一张纸,纸上只有一句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各路英雄好汉,下手不必留情!”【贤妻篇】黑暗中一个热源欺身过来,顾君盼的腰被一双大手抚上。“谁?”某人‘警戒’地低喝道。“你猜!”磨蹭了两下。“虫子”“不是!”那人的手顿了顿。“小牙”“错!”某人的脸唰的黑了。“闵将军”“再猜……”恶狠狠地吐出这几个字。“哦!对了!你是林公子吧!”“……”怒火中烧中。良久,顾君盼耳边传来一声怒吼。“顾君盼,为夫在你心中连儿子,连畜生都不如都算了!!!为什么连你旧情人都不如!!!【良母篇】“娘亲,虫虫是怎样来的呢?”“卵里蹦出来的。”某小家伙对自己无良的娘亲怒目而视,“娘亲,我不是问那破虫!!!说了多少遍了,虫虫是我!是我!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呢?”不知道当初为什么给我取这个名。某位良母斜了一眼自家的儿子,风轻云淡,“我,也说了多少遍了,你是虫子!不是虫虫,小小年纪,什么不学?学人卖萌。”“……”为达目的,小虫子能屈能伸。“那么,娘亲知道虫子是怎么来的吗?”睫毛扑闪扑闪地扇个不停,语气糯糯地开口。“……”默了一阵,“这事还是去问你爹爹吧,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咳咳……”一旁事不关己的某人华丽丽滴被口水呛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