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06

第6章 吴与弼的自治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1)

明代前期理学代表人物,曹端、薛瑄之后有吴与弼。吴与弼特别强调躬行实践,尤重在已发念头上省察克治。吴与弼的弟子有胡居仁与陈献章。胡居仁主敬之学,是朱熹学说在江西的主要继承者。陈献章江门之学,是朱熹学说向明代心学转折的关节点。

一吴与弼的自治力行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江西崇仁人。青年时从杨溥学理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弃举业,专意于五经四书、诸儒语录,躬耕自力,讲学授徒。晚年被荐,招至京师,授谕德,辞未就。曾向英宗上“陈言十事”。归家后仍讲学,终老于乡。有《康斋集》,主要是他的读书札记。

吴与弼之学,着重在已发上省察克治,在哲学形上学方面所造不深。他一生“于作止语默间,孜孜求其合于道”,常于静处痛自惩创。后来的学者说他“刻画过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康斋集提要》),“刻苦奋励,多从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明儒学案·师说》)。他的读书札记《日录》中多处自述“梦见孔子”、“梦见朱子”,从中亦可看出他求道之急。

吴与弼之学最显著的方面,在奉行宋儒“存天理,去人欲”的训条严厉克治自己。吴与弼尝说:

“夜痛自检点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责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哉!”(《康斋集》卷十一)吴与弼的读书札记,大多不是对书中义理的融释发挥,而是与自己心中欲念搏斗的实录,如:

病体衰惫,家务相缠,不得专心致志于圣经贤传,中心益以鄙诈而无以致其知,外貌益以暴慢而何以力于行!岁月如流,岂胜痛悼,如何如何。

数日家务相因,忧亲不置,书程间断,胸次鄙吝,甚可愧耻。吾之所以不能如圣贤,而未免动摇于区区利害之间者,查理不精,躬行不熟故也。(《康斋集》卷十一)

可以说,吴与弼的学问方向,就在于检点自己,在省察克治中逐渐变化气质。所以,吴与弼之学不是“上达”,而是“下学”;是修养功夫论的,不是本体论的。这里可以看出明代前期儒学的一个特点,这就是特别重视功夫论。宋代理学家多重视本体论,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朱熹、陆九渊、杨简等,皆有关于形上本体的论述,且以本体论为功夫论的根据。明代前期儒者,特别是薛瑄与吴与弼,较少在本体论上阐发,且以此为虚玄。他们认为,本体论前贤已道尽无余蕴,后来的儒者只需遵循前代儒者设定的修养路径去实行即可。躬行践履是明代前期儒者普遍奉行的方向。所以总体上说,宋代理学家多高明卓绝,体系大而内容周备,境界高而功夫切实。明代前期儒者皆规模促迫,无雍容宽余气象。虽然自律甚严,从体验之深切与践履之坚卓说亦多有可观,但理论内容上不深广,缺少知识上的学究天人,专走笃实践履一路。黄宗羲说:“河东之学,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矱。”(《明儒学案》第109页)是从王学不守故步、勇于自创新格的立场着眼,自有其合理性。

吴与弼也有一些主张读书穷理的议论,如:“读书穷理,从事于敬恕之间,渐进于克己复礼之地。”“观《近思录》,觉得精神收敛,身心检束,有歉然不敢少恣之意,有悚然奋拔向前之意。”(《康斋集》卷十一)读书在朱熹是格物的方式之一,格物是为了明理。而吴与弼的读书,更多的是用以对治自己气质中的弱点。读书在吴与弼绝不像朱熹那样,是以书中的义理消去心中鄙吝,而是靠读书来静定心的憧憧往来与向外驰求。他说:

贫困中事物纷至,兼以病疮,不免时有愤躁,徐整衣冠读书,便觉意思通畅。

心是活物,涵养不熟,不免动摇。只常常安顿在书上,庶不为外物所胜。

应事后即须读书,不使此心顷刻走作。(以上见《康斋集》卷十一)

他非常向往古人读书甚乐的境界,如:“南轩读《孟子》甚乐,湛然虚明,平旦之气略无所挠,绿荫清昼,薰风徐来,而山林阒寂,天地自阔,日月自长。邵子所谓‘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于斯可验。”(《康斋集》卷十一)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日功课:“今日所当为者,夙兴盥栉,家庙礼毕,正襟端坐,读圣贤书,收敛此心,不为外物所汩。夜倦而寝,此外非所当计。”并且作诗二句置座右以自勉:“澹如秋水贫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康斋集》卷十一)

吴与弼自觉气质偏于刚忿,所以他多锻炼含容一法。他的读书札记中,警戒刚忿处甚多,如:“一事少含容,盖一事差。则当痛加克己复礼之功,务使此心湛然虚明,则应事可以无失。静时涵养,动时省察,不可须臾忽也。”“寄身于从容无竞之境,游心于恬淡不挠之乡,日以圣贤嘉言善行沃润之,则庶几其有进乎!”(《康斋集》卷十一)

吴与弼用功数十年,着意克治自己刚忿之病,但觉把捉操持过于严毅,反排遣不下,于是转向未发中的涵养,悟“制而不行者硬苦,以理处之则顺畅”,故又以读书穷理为涵养,不欲速求效,渐渐能已发未发打成一片。

吴与弼一生清贫,他以张载“富贵贫贱,庸玉汝成”和孟子“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之训勉励自己不以贫病为意,札记中此类记载甚多,如:

晴窗亲笔砚,心下清凉之甚,忘却一身如是之窘也。

昨晚以贫病交攻,不得专一于书,未免心中不宁。熟思之,须于此处做功夫,教心中泰然,一味随分进学方是。不然,则有打不过处也。

夜坐,思一身一家,苟得平安,深以为幸,虽贫窭大甚,亦得随分耳。夫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枕上思家计窘甚,不堪其处,反复思之,不得其方。日晏未起,久方得之,盖亦别无巧法,只随分、节用、安贫而已。誓虽寒饿死,不敢易初心也,于是欣然而起。又悟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贫困中事缠人,虽则如此,然不可不勉,一边处困,一边进学。(以上见《康斋集》卷十一)

吴与弼文集中最多的,就是这类克治己病、安贫乐道的记载。可以看出,吴与弼是一个偏于向内做克治功夫、以清直劲节为特点的学者。时人章衮说:“其《日录》为一人之史,皆自言己事,非若他人以己意附成说,以成说附己意,泛言广论者比。”(《明儒学案》第16页)《四库提要》评论他“实能兼采朱陆之长,而刻苦自立”。吴与弼刻苦自立处所在皆是,毋庸赘言,其兼采朱陆处,大概在直接于心地上做功夫,不假手于格物穷理、豁然贯通,近于陆九渊之发明本心;其以读书为变化气质之方,静时涵养,动时省察,则近于朱熹为学之方。但这些地方吴与弼皆未深论。总的说,他更倾向于朱学。

吴与弼之学虽不免拘迫浅近,理论创获甚微,但他的弟子胡居仁余干之学对朱熹学说多有发明,而陈献章则是明代学术转折的关键人物。二人皆受学于吴与弼。黄宗羲说:“椎轮为大辂之始。增冰为积水所成。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明儒学案·崇仁学案一》)可以说道出了吴与弼的学术地位:他本人的学术虽无甚可观,但作为胡居仁余干之学和陈献章江门之学的渊源,却是明代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

二胡居仁的主敬

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号敬斋,江西余干人。青年时从学吴与弼,绝意科举,筑室梅溪山中,专意著书讲学。游历江浙、福建等地,参学问道。曾应聘主白鹿洞书院。门弟子很多。主要著作有读书札记《居业录》及身后余佑收集编定的诗文集《

胡敬斋集》三卷。

吴与弼之学,专在心念上省察克治,刻刻不忘,勿使稍有走作,其学不免褊狭急迫。胡居仁与吴与弼有两点重要不同:其一,更注重心之未发的涵养;其二,注重对义理的把握。由于这两点不同,胡居仁之学重在以敬涵养心体,同时以义理沃润,诚明两进,敬义夹持。这是典型的朱学门径。他的学术规模总体上说比其师广大。

胡居仁非常赞赏朱熹的主敬穷理,以此为程朱学的基本点和入门功夫,他说:“程朱开圣学门庭,只主敬穷理,便教学者有主处。”(《居业录》卷二)在主敬穷理二者中,胡居仁更注重主敬。他认为,主敬是孔子学说的精髓,孟子的“求放心”入门处太高,使学者无下手处。遵循孔子主敬的方法,求放心自然就在其中了。敬字括尽孔孟全部功夫要领。他说:“孔子只教人去忠信笃敬上做,放心自能收,德性自能养。”(《居业录》卷二)胡居仁推崇周敦颐,认为周敦颐是一代大儒,但认为他“主静”的功夫路向有偏弊。主静说引导学者专意静坐,易流为异学。主静的修养方法偏于静,与孔门健动、生气淋漓的学风不同。且习静是专静气,与以义理涵泳德性不同。故他反对“静”字,易静为敬,敬即程颢的“动亦定,静亦定”。静只定得气,敬则动静兼赅。

胡居仁继承了朱熹“静时涵养,动时省察”的修养方法,认为静与动是体用关系,静是未发,是体;动是已发,是用,体用一源。他说:“静者体,动者用;静者主,动者客,故曰主静,体立而用行也。”(《居业录》卷三)他认为敬包动与静、养性与修心,敬则心不纷乱躁妄,能宰制动静。胡居仁非常注意辨别静与敬,他所认为的静是未发,即“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但虽静不废操存,敬贯乎动静。

在主敬与存理的关系上,胡居仁主张敬义夹持。他继承了程颐、朱熹的“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主张二者交养互发。敬贯一切时,未致知前先须存养,此存养是为了廓清心中我执我见,更好地认识事物之理。在认识事物之理后,也还需要以敬涵养,此时涵养重在以理润心,养成某种精神境界。所以主敬贯一切时:“致知之功有时,存养之功不息。”(《居业录》卷二)

此外,胡居仁认为,以义理浸润心,可以使心常愉悦。孟子“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正是此意。他认为,主敬是对自己的约束,但如果这种约束是在某种信念的驱使下、某种道理的说服下,就会产生心灵的愉悦。这种愉悦是道德感和美感合一的。他说:“人虽持敬,亦要义理来浸灌,方得此心悦怿,不然,只是硬持守。”(《居业录》卷二)这种愉悦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使人把道德行为作为一种享受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另一方面,由道德行为带来的高尚感、尊严感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愿的活动、审美的活动,不拘迂刻板。道德行为本身是律己的,有时甚至会产生痛苦,但它作为理性对感性的战胜,作为理智对道德行为的意义的觉解,亦会产生美感。胡居仁不同于吴与弼,吴与弼之所得,“多自五更枕上、汗流泪下得来”。吴与弼不大讲穷理,没有穷理的集义便是“硬持守”。胡居仁则以敬恕为主导,以义理为培养,敬义夹持,比吴与弼呈现出更多优游从容、渐进于道的气象。

这里我们接触到了宋儒中程颐、朱熹学派与明代前期宗程朱者的一个不同。程朱非常重视格物穷理,把它作为提高道德境界的必经之途,故主张在下学中求上达,在事物之理上求天理,在“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上求“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德增进同探求事物中的道理不可分。明代前期儒者更多地着眼于道德之高严:道德并非必然与知识相关,道德境界是意志锻炼的成就,必须在严酷的道德抉择、善恶斗争中培养起来。他们认为可以不经由格物致知而直接走诚意正心的途径。他们多缺少优游的气象而显得褊狭急迫。从方孝孺、曹端,尤其是吴与弼的学术面貌上可以看出这个特点。胡居仁虽也持身“严毅清苦,左绳右矩”,属修养途径上的敬畏派,但他自觉地用程朱以义理涵养德性的方法纠正吴与弼的褊狭急迫,故其所得较之乃师为广大宽余。

胡居仁的主敬,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敬的一个作用就是使心精明,所谓精明指心专主于一,避免纷杂昏乱,他说:“心精明是敬之效,才主一则精明,二三则昏乱矣。”(《居业录》卷一)胡居仁反对静坐中观喜怒哀乐气象。他认为,既是未发,就不可观看,可体验到的皆是已发;在已发上看出未发,由已发之和推未发之中。静时只可涵养。他主张用朱熹“静时涵养,动时省察”的方法,动静皆用一敬字照临。他虽反对静坐中观未发气象,但也反对静时不着功夫,认为静时无功夫则流于佛老。涵养即静时功夫。他反对以《易传》“天下何思何虑”为借口,放弃静中功夫。他认为“内直外必方”,天下无有能直内而不能方外者。胡居仁之直内方外,指内以涵养性情,外以整饬体貌。他说:

容貌辞气上做功夫,便是实学。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以上见《居业录》卷二)

其心肃然,天理即在。(《居业录》卷三)

敬的这方面的内容也是继承了程颐、朱熹。朱熹强调道德修养必须从整肃外貌开始,一个人的外貌气质,是他内心修养的表现。同时通过整肃体貌动作,也可使内心恭敬,不敢生忽慢之心。故朱熹有“正衣冠,尊瞻视为先”之训,制定了“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

一系列规矩范式。胡居仁的敬包括端庄整齐,他认为所谓圣贤,即内怀戒慎恐惧之心,外有庄敬整肃之貌。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虽器物之微,区别精审,没齿不乱”(《明儒学案》第29页)。持敬不可谓不严。主敬是胡居仁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他自名书房曰敬斋,已经表明了他的功夫路向。他的主敬,主要吸收了程颢的“动亦定,静亦定”,朱熹的诚敬存心之说。朱熹所谓敬,内容十分丰富,其大要在敬畏、收敛、专一、随事检点、内心常惺惺、庄敬整齐等方面。胡居仁论敬,内容超出朱熹者不多,不过随自己的体验而有不同侧重和发挥。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刑场翻供

    刑场翻供

    王炼锋是执法者,受过科班训练,天天运用着法律和犯罪分子打交道,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法律之美。女人美,鲜花美,法律也美吗?是的,法律也美。任何事物进入了它的高级境界之后,就摆脱了枯燥和乏味,获得了自己独特的美感。数学公式在数学家眼里是美的,武器在士兵眼里是美的,甚至,一个成功的大手术在外科医生眼里也是美的。在优秀的法学家和司法者的眼里,法律和案例就不仅仅是刻板的条文和枯燥的案卷,而是精彩的艺术。
  •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密

    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密

    中国古代皇陵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历代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皇权的威严、显示自己无比的尊贵,不惜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天下之能工巧匠,多则四五十年,少则几年来营建自己的陵园。皇陵作为封建皇帝的地下王国,完全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原则建造,其奢侈豪华是不言而喻的。但正因为此,它成了吸引盗墓者的诱饵,成了历代盗墓者的最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千万惹的祸

    一千万惹的祸

    即将成为C国特工的特别刑侦队优秀女刑警夏当当在一次行动中,误抓了萧氏集团的少总裁,从此欠下了滔天大债,被迫丢官弃职;幸得神秘人暗中相助,接了特殊任务,女扮男装潜入萧宅当管家,侍候少总裁的起居生活,负责他的人身安全及相亲事宜,由此而引发了一连窜惊险有趣的爱情故事……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总裁的猎物爱人

    总裁的猎物爱人

    【凌乱的床,粗重的喘息,野蛮的占有……那一年,我放下所有的自尊,沉沦在慕子言的温柔乡。彻夜缠绵,我以为,这是我们共有的爱意。却不知,醒来面对的,是一个男人善变的冷漠……】这是十五岁那年——“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对吗?你告诉过我的,你喜欢我。所以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娶她的,对吗?”抚上那平坦的小腹,那里,有我和他的孩子。“琪琪,从你跟我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应该明白,这一天的存在。我慕子言的妻子,只能跟我门当户对。回家去吧,等我蜜月回来,我们再来谈谈。”男人的声音,依旧低沉中带着沙哑。我看着他,笑到眼泪掉出来。我能等,可我的孩子,能么?捂着我平坦的小腹,我朝着背离这个男人的方向,走了……这是二十岁那年——“这么廉价的戒指你也会要。”那一天,那一年,我20岁,我左手的无名指上,有一颗很小的钻戒。而说这话的,是眼睛满是猩红的慕子言。“丢掉,我买大的给你。”“不用了,这个戒指结婚用就足够了。”我的手上,带着别的男人的戒指,准备和别的男人步入礼堂。而身边,有个恶魔不断的在咆哮。我们在错误的时间相遇,在正确的时间却又分了手。错过了公车,还会有下一班。但某一天,当你慕子言懂得,我们的爱,就只有一班。错过我,爱情不会再来。慕子言,你还能高高在上的等着我仰望吗?高干+励志+婚姻+爱情那点破事配乐:五月天《听不到》——世界若是那么小,为何我的真心你听不到俗套的剧本用全新的视角剖析爱情。介个,是律儿的第一次挑战。往下一戳,【放入书架】,不会怀孕滴,看霸王文,会shen亏滴。往下一戳,【放入书架】,不会怀孕滴,看霸王文,会shen亏滴。往下一戳,【放入书架】,不会怀孕滴,看霸王文,会shen亏滴。还有,为了不影响码字的心情,谢绝拍砖,侮辱谩骂或是恶意诋毁,一律删除***律儿完结文,精品保证***《缠上瘾》——范澄宇,她的前夫,那一夜,他和她蚀骨缠绵。一觉醒来,她却只看到男人善变的冷漠。洛稀,在她的手机上,命名为“奸夫”的男子。床上,他们疯狂的缠绵。床下,他们形同陌路。她以为,他是她最终的救赎两条诡异的短信,让她原本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个是已死的人,一座孤坟,一张巨幅照片,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原来,“他们”竟是“他”……《总裁的傀儡j娇妻》——
  • 女风水师

    女风水师

    “逼自己长出翅膀,是重生?还是死亡的变形?如果,有一天你也和我一样跳下悬崖,你就能明白我了……”她,是现代女风水师,穿越千年,一手活盘,点解众生!她是王朝的恩人,还是力挽狂澜的阴阳女先生?她徘徊在帝王与王爷之间,跃然于文人墨客之手,是九天神女,还是如玉的画皮?她会哭、会笑、会咬人,她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女人,一名——女风水师!“得不到,便毁去……”帝王家世代真言,他咬牙切齿,只想毁了那朵永远也得不到的红莲……“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心思缜密,音容兼美,眼看着她在皇城之中陷入淤泥,难以自拔……他该如何取舍?医者医理医五气,堪舆先生治病屋!一盘奇门闯天下,罗经在手世无忧!万千世界风与水,何处为止何处聚?大小明堂阴阳境,朝案无情枉寻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小说描写了有着漂亮外表的杜洛华是一个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无耻之徒,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女人发迹,在短时间内便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