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47

第47章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学(2)

他批评的是宋儒强探力索,只注重心性精微,遗却百姓日用,偏离了孔孟“费而隐”的方向,高妙有余而平易不足。从泰州之学的立场看,这个批评是中肯的。宋代诸大儒的修养方法,纯为士君子修养身心而设,是典型的精英文化,偏离百姓日用。明初学者,薛瑄、胡居仁的修养方法皆是耿定向所谓“隐而隐”一路。王阳明良知之学,从人人皆具的良知出发,以扩充、推致良知为进路,王阳明的功夫途径是“愚夫愚妇皆能知能行的”,“自卖柴人至公卿,皆是此功夫”。王阳明以致良知的简易直接和讲学授徒上的有教无类将精英与平民的距离拉近。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更是倡导平民精神,推广平民文化。耿定向继承了这种修养途径和治学风格,将它贯彻于一切方面。

三“学有三关”

耿定向将“真机不容已”的为学宗旨与百姓日用即道的功夫方向具体化为“三关”,作为把握心与道、心与事、思想纲领与具体方法的关键。他说:

忆往岁刘调父访余山中,余与语云:“学有三关,初解即心即道,已解即事即心,其究须慎术”云。盖近世以学自命者,或在闻识上研究以为知,或在格式上修检以为行,知即心即道者少矣。间知反观近里者,则又多耽虚执见,知即事即心者尤少。抑有直下承当,信即事即心者,顾漫然无辨,悍然不顾,日趋于下达异流,卒不可与共学适道者,则不知慎术之故也。何者?离事言心,幻妄其心者也,固非学;混事言心,汗漫其心者也,尤非学。惟孟子慎术一章,参透吾人心髓。即心择术,因术了心,发千古事心之秘诀矣,岂不直截,岂不简易哉!(《慎术》,《耿天台先生全书》卷一)

这段话,明确道出了他的“三关”的真实意谓和提出此三关的缘由。耿定向的三关即即心即道、即事即心、慎术。即心即道是他的本体论,即事即心是他的功夫论,慎术是他的知行论。了解了他的“三关”,即了解了他的全部学术。即心即道就是他的“真机不容已”。在耿定向看来,心是道的凝聚,道是宇宙根本法则,心具体而微地含蕴着宇宙法则,他说:

人之所以为人者,其视听言动皆天也,只此方寸之灵本身通贯。一旦豁然知人不异天,天不离人,则视为天明,听为天聪,动为天机,合之为天德。(《知天》,《耿天台先生全书》卷一)

心即道是心学的根本命题,自陆九渊倡“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心学后继者无不宗之。如杨简有《已易》,谓天地人三者是同一的道、性、易的表现。名虽有三,其实为一。王阳明有“良知即天”、“良知即道”、“只心便是天”等命题。王艮则直谓“身与道原是一件”。耿定向的即心即道是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师王艮的继承。他的即心即道,以心为真机之不容已,而真机之根据,则是天道。天道之根本特性,便是“於穆不已”,耿定向说:

此心发窍处,便是天地之心之发窍处也。(《刘调父述言》,《明儒学案》第821页)

自心自性实源于天,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自心自性之真机,自亦不容已也。(《学彖》,《耿天台先生全书》卷二)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是他的“真机不容已”的形上根据。即心即道使他的学术宗旨有本有末,统贯天人。即心即道,是耿定向的学术宗旨,是入门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即心即事”。“即心即事”是“百姓日用即道”的另一种说法。王阳明有“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的命题,强调心事不二,心以事显。耿定向特别提掇此一关,重言申明此义,比第一关“即心即道”更为重视。因为在他看来,即心即道,是宋明理学家特别是心学一派普遍承认的,而即心即事,则由于学者或埋头书册,脱离生活实际,或言悟言觉,说空谈玄,极易割裂心与事为二。耿定向指斥这种现象说:

近世学术,无论虚浮者流,即负真志称有得者,类拾伯阳之余唾;称妙悟者,类剿《楞》、《坛》之半解;笃修者,类宗先儒之格式。于尧舜周孔真学脉已辽逖。于是高明一行多疏脱,愿谨一行多迂执,将焉赖之!(《与张阳和》,《耿天台先生全书》卷四)耿定向的即心即事,就是要纠正这种风气。在他看来,学术之大敌,就在于割裂心与事,学者盘旋于释老肘下,所得者无非空寂;即使于自己身心修养有益,亦有脱略事为之弊。即心即事,就是所学与所用一而不二,学以致用,用以显学,身心性命与兵农钱谷等实事融合无间,这才是孔门传统。所以耿定向的“即心即事”不仅是对泰州“百姓日用即道”的继承,而且有救治当时士人流弊的意思。

耿定向认为,能了解“即心即道”就算掌握了学脉,了解“即心即事”就算摸着了门径,剩下的就是选择正确的心术来指导具体行为。所以第三关为慎术。慎术语出《孟子》,耿定向发挥说:何谓慎术?曰:事故皆心也。顾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学为大人乎?抑为小人乎?心剖判于此,事亦剖判于此,人亦剖判于此矣。学孔子之学,犹业巫函之术者也,不必别为制心之功,未有不仁者矣。舍孔子之术以为学,虽均之为仁,有不容不堕于矢匠之术者也。故其究也慎术。(《慎术》,《耿天台先生全书》卷一)

意思是说,人的行为受心的主宰,人之终为大人、小人,全赖以何种心术作主宰,必须选择正确的心术。耿定向所谓慎术,就是择取孔子之学为思想指导。这样无论何等志业,皆可适道。此亦《中庸》“道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之意。

在耿定向这里,上述三关是一个整体。透此三关,则有对本体的觉解,有对功夫原则的持循,有对具体进学道路的指示。他的学术,表现出一种中庸的、不激不偏的圆熟形态。

这里要讨论的是,黄宗羲对于耿定向慎术的理解与评论。《明儒学案》评耿定向说:

慎术者,以良知现现成成,无人不具,但用之于此则此,用之于彼则彼。故用在欲明明德于天下,则不必别为制心之功,未有不仁者也。夫良知即未发之中,有善而无恶,如水之必下,针之必南。欲明明德于天下,而后谓之良知,无待于用。故凡可以之彼之此者,皆情识之知,不可为良。先生之认良知,尚未清楚。虽然,亦缘《传习后录》记阳明之言者失真,如云:“仪、秦亦是窥见得良知妙用处,但用之于不善耳。”先生为其所误也。(《明儒学案》第816页)

这里涉及心与良知的区别问题。在耿定向这里,心有几种意思,最根本的是道德情感的本真流露,即真机之不容已处。其次是意志,即“事故皆心也”之“心”。耿定向“择术”所择之“心术”,实即意志,择术即选择正确的志向。第三即思维、感觉官能,即耿定向所谓“人心未交于感也,湛然虚耳。自知识起,而吉凶悔吝之感生,是故忧患攻取,憧憧往来,而虚者汩也”(《刘调父述言》,《明儒学案》第821页)之心。耿定向多讲心,很少讲良知,因为他贯心性为一,真机不容已从“颡有泚”处、“乍见怵惕”处识取。如按王阳明“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即所谓良知”来解,耿定向之“真机”即心性合一,即所谓良知。黄宗羲批评耿定向的慎术是“良知用于此则此,用于彼则彼”,中间没有道德理性做主宰。这实际上是误解了耿定向,把“慎术”作为意志、志向选择的形而下之心,而非道体直接显现的真机不容已之心。所以有“先生之认良知,尚未清楚”之评。如前所述,耿定向的三关,实际是三个层面,即心即道是说本体,即事即心是说功夫途径,慎术是说在实际行为中的选择。这三个方面中主体所担负的职责是不同的,但它是一个整体。

另外黄宗羲对于良知的解释,以刘宗周为正,所以说《传习后录》记阳明之言失真。实际上,王阳明晚年对良知的解释很阔大,心或说精神作用的全部蕴涵都纳入“良知”之中,所以“七情顺其自然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仪、秦亦是窥见得良知妙用处”、“声色货利恐良知亦不能无”、“良知即是易”等,是阳明思想中包含的,不能说记录者失真。

黄宗羲批评耿定向主要是从东林正人严君子小人之辨,以耿定向不敢触犯张居正以救何心隐之狱,讥其慎术多从现实利害上起意,非能奋不顾身纯任良知而动。至于说《传习后录》失真,则是惩王门后学之失,借批评耿定向,间接批评王阳明。

四儒佛同一,佛为儒用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热门推荐
  • 暖婚

    暖婚

    “懒丫头……快起来,再不起来老娘我就要揍你了。”在穿透屋顶的吼声过后,云暖从一团蚕蛹般的被子里伸出一只手,在床头胡乱的摸索了一阵,终于在一番努力之下找到手机,只见从“蚕蛹”,哦……不,是被子里探出一颗顶着鸟巢般乱糟糟头发的脑袋。云暖眯着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心理面一阵腹诽,明明才早上七点多一点,为什么周末都不能好好的睡一个懒觉呢?自家太后这是要做什么?虽然心里忍不住在抱……
  • 冷酷殿下判出局

    冷酷殿下判出局

    为毛她就这么悲剧啊!总是被奸人陷害不说,父母惨死,哥哥与她断绝关系,未婚夫都要抛弃她?她告诫自己:“不坚强懦弱给谁看!”半年后她华丽地再度出现,化身嗜血公主,报父母之凑!那个男人却说爱她?“男人你早已经被判出局了!”她潇洒离去。
  • 丑颜毒妃:弃嫁修罗王

    丑颜毒妃:弃嫁修罗王

    她是异世的一缕孤魂,重生于这个相府弃子的身上,她无心权势,一心留恋江湖。可是上天却偏偏要给她开一个玩笑。他好不容易将她钳制住,一脸溺爱的说:“娘子,别逃了!你可是伪装成小白兔的大灰狼,现在要发挥你小白兔的本性!”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 懒丫头的穿越:九指王妃

    懒丫头的穿越:九指王妃

    她发誓,她绝没有要跟皇上抢女人的想法,虽然她真的抢了,而且抢的是他要明媒正娶的皇后,但是她是无心的,什么,这样子他就要下令将她苦心经营的怜花宫夷为平地?不是吧,他是皇上,应该讲个理字,横刀夺爱的事情,他应该不能做的啊,所以她是在帮他…但是拜托,这件事情一个皇上掺合进来已经够叫人头疼了,居然还半路杀出个王爷,天呐,她是不是跟皇家人犯冲啊,个个都跟她过不去?好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就不信知恩图报也错了。
  • 超级战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超级战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重生之大风水

    重生之大风水

    她,魏小沫不过是普通的打工族。一朝重生,风起云涌。生带素女血,拥通灵之术。后有得道先祖,享九宫飞星权。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有着魏氏血咒。魏者,半鬼也。那,又何妨。灵童阴女为她开道,河图洛书为她所用,且看她调教冷面师兄,踹翻巨子,驯服战争之王。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穷二代富二代2

    穷二代富二代2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有你的影子,也有我的影子;这是一个朴实的故事,生动、亲切,融入了你我的生活。  生动的叙述、实用具体的融合剖析、独到的心理描写,相信会给众多的有志青年点燃一盏心灵明灯。  相集,生活不会辜负有志者。只要努力、只要找到合适的杠杆和支点,你就一定能撬起巨大的财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