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03

第3章 《周礼》的阴阳五行思想(1)

阴阳五行说,是战国时期以“术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流派,也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图式。它用阴阳五行的概念,归纳纷繁的自然现象,企图以此说明宇宙秩序及其内部联系。

在邹衍以前,阴阳与五行各为区畛,互不相涉。以《周易·系辞》为代表的阴阳说,认为万物的产生与变化皆源于阴阳二气,用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联系、制约来解释宇宙。而以《尚书·洪范》为代表的五行说,则是,中国古代的原子论”,和世界构成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化生了万物。邹衍“深观阴阳消息”,用阴阳变化的原理来说明五行的运动规律,将两者糅为一体,创立了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思想其出最晚,但迅速成为战国秦汉时期最流行的思想,举凡文学、史学、哲学、医学等各个领域,无不受其浸染。因此,研究《周礼》阴阳五行思想,对于推定其成书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周礼》阴阳对立的宇宙观

阴阳是《周礼》中被用得最宽泛的哲学范畴。在作者看来,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祭祀有阳祀、阴祀,礼仪有阳礼、阴礼,政令有阳令、阴令,声有阳声、阴声,气有阳气、阴气,,树木有阳木、阴木等等。钱穆先生说《周礼》“把整个宇宙,全部人生,都阴阳配偶化了”。王安石曾对《周礼》阴阳思想详加辨析,指出书中许多虽无“阴阳”二字,但确有阴阳思想的地方,如《春官·小宗伯》云,“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王安石解释道:“右,阴也,地道之所尊,故右社稷;左,阳也,人道之所向,故左宗庙。”又如《春官·典命》云:“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王安石解释道:“公侯伯子男之命,以九、以七、以五,皆阳数,人君故也;公卿大夫之命,以八、以六、以四,皆阴数,人臣故也。”王安石所其中几个可注意的问题。

一是王国格局以阴阳为纲。

《周礼》开卷便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太平御览·皇亲部》引干宝注云,“辨方谓别东西南北之名,以表阴阳也,”“正位谓若君南面当阳,臣北面即阴,居于北宫以体太阴,居太子于东宫以位少阳之类”,此为正解。郑注以《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以县,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语释之,未得其旨。辨方正位,方指四方,位指阴阳之位。辨清方位,才能分国野、设官职,所以它是建国的第一要务。《周礼》王国位于天下之中,王畿和九服都以它为中心,呈正方形辐射状向外分布。郑玄《天官·序官》注又以《尚书·召诰》“大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语为据,坐实《周礼》王国的布局,信之者颇众,其实不然。据《尚书》记载,周公说,“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可见营洛的地址是占卜决定的。而营洛的原因是克殷之初,“四方迪乱未定”,居洛则便于镇抚四方。但《周礼》并非如此,《地官·大司徒》云: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可见《周礼》的地中是用土圭测得的,其目的则是要取阴阳四时之“中”。方苞说“必阴阳五行冲和会合,乃可谓中”,深得其旨。在《周礼》作者看来,王主宰万民,是社会的核心,所以应该住在自然的中心,阴阳、四时围绕其旁,如此方能与天子身份相称。这是辨方正位的含义之一。

王既得地中,遂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设。金鹗云“宗庙属第二章阳,故在左,左为阳也;社稷属阴,故在右,右为阴也”,可见左祖右社是阴阳对称的。

《天官·内宰》云:“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郑注:“建国者必面朝后市,王立朝而后立市,阴阳相成之义。”贾疏:“朝是阳,王立之;市是阴,后立之。”可见面朝后市也是阴阳对称的。

此外,王与后所居的南宫、北宫,祭天地的南郊、北郊,以及朝觐、会同等场合,王与群臣站立的位置等,都是依阴阳对称的思想安排的。人的尊卑、礼仪的隆杀等也都随之规定了,这是辨方正位的另一个含义。

二是出现了王与后的两个宫廷系统。

阴阳在人类社会的最高体现是男女,最权威的代表者则是王与后,为了使之阴阳平衡,《周礼》居然出现了王与后的两个宫廷系统。

在形式上,王有六寝,称为南宫,居阳位;后有六宫,称为北宫,居阴位。据《内宰》贾疏,王六寝与后六宫的格局都是后五前一。

属官方面,王有三公,后有三夫人;王有六官之长和六乡大夫等十二卿,后有十二宫卿(《春官·序官》“世妇,每宫卿二人”,六宫则十二人)。

宫廷管理方面,王有天官之小宰掌“王宫之政令”;后有天官之内宰“治王内之政令”,内宰诏后掌礼仪、丧祭、岁终会计赏罚,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正岁宪禁令于王之北宫等一应大事,与小宰职掌大略相同。王有夏官之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 大命”,后有天官之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王有春官之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后有天官之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王有夏官之弁师“掌王之五冕”,后有天官之追师“掌王后之首服”。王有大史、小史、后有女史。王有大祝、小祝,后有女祝。如此等等。甚至后宫内还有一套与王宫对应的阴令、阴礼等。

当然,两个宫廷系统的对立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但是它却反映《周礼》设官分职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自然神中也有阴阳对立。

阴阳在自然界中的最高体现是天地,“阴阳二气的具体表现就是天地”,因此,《周礼》对天地的礼拜尤为隆重。大宗伯掌邦国之礼,首为天神、人鬼、地三礼,并以禋祀、实柴、槱燎之礼祀天神,以血祭、埋沈、辜之礼祭地。春官大司乐又有冬日至地上圜丘礼天神,夏日至泽中方丘礼地祇之制。宋人叶时说:“盖冬至阳生天属阳,故冬至于圜丘阳位以礼天神;夏至阴生地属阴,故夏至于方丘阴位以祭地祇,此天神地祇之祭必求阴阳之义。”

《周礼》将各种祭祀也分为阴阳二类,《地官·牧人》云:“凡阳祀,用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郑注,“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阳祀,祭天于南郊及宗庙”。月日也被作为阴阳之精对待。《秋官)司烜氏》云:“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明烛,共明水。”祭祀所用的明火、明水分别取诸日月。无怪乎地官鼓人、春官大仆、秋官庭氏等职都有,救日月”之文。其实直到春秋时也无救月之制。

《春秋》二百四十年,日食记载有三十六次,其中伐鼓用牲于社者仅三次,可见日食并非一一救之,月食则连记载也没有,遑论救之?对此,钱穆先生说,都是那两两相对(指阴阳——笔者注)的玩意儿作祟”,真是一语中的。

以上三点表明,《周礼》不仅仅把阴阳当做一般概念来使用,而且把它当做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哲学范畴来使用,把它作为体国经野、设官分职的原则之一。

阴阳二字在《诗经》、《尚书》中屡见不鲜。如《诗经·大雅·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诗经·大雅·皇矣》“居岐之阳”,《尚书·禹贡》,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等等,都是表示向阳背阴的南北方向,或表示阴晴,“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有何等深邃之意义”。从文献记载看,最早把阴阳作为哲学范畴提出来的,是西周幽王时的伯阳父。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镐京一带三川皆震,他解释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把阴阳作为一对矛盾的对立物。其后老子、庄子、荀子以及管子学派的学者都曾使用过阴阳的范畴,但他们都没有把它当做最高范畴。

任继愈先生认为,从《易传》开始,才“把阴阳范畴看做总的原则,用来表达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关于《易传》的年代,学术界争论较大,张立文先生认为“《易传》的时代上自春秋,下至战国中叶”;

冯友兰先生认为“是战国末以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人的作品”;李镜池先生认为《彖传》、《象传》著作时间“约在秦火之后到汉初”,其余则晚在西汉宣、元前后。我们认为冯说较为平允。

阴阳学说在春秋时即有,但不为显学,《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甚至没有提到它。金文中也不见阴阳思想,连与天相配的“地”字也没有。到周秦之际,阴阳学说大盛,学者多以为时髦,纷纷援以为用。《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礼记·礼运》云:“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把阴阳作为治国总纲。《周易·彖下传·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礼记·礼器》云:“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礼记·昏义》云,天子听外治,后听内治,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治理,此之谓盛德”,把阴阳思想引进了人伦关系,并主张将它首先体现在王与后上。《周礼》关于阴阳关系的设计,与这些思想完全合拍。

关于祭祀,战国以前亦从无阴祀、阳祀之说,从史籍记载看,阴阳祀始于秦始皇时的,八神之祀”: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

八神祭中,天地、阴阳、日月之祭两两相对,可以看做《周礼》所本。《周礼》后出转精,制度更为严密,如天地之祭不在野外大山,而放在国学之南北,祭地由“泽中圜丘”变为“泽中方丘”,祭天之处则由“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变为“圜丘”,由此,天圜地方之义大备,可见《周礼》吸收和改进了秦的阴阳之祭。钱穆先生认为“《周官》出战国晚世,在道家思想转成阴阳学派以后”,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二节 《周礼》六官兼包阴阳五行

五行思想,是战国、秦汉时代最流行的思想,那么《周礼》中是否有它的影子呢?学界鲜有论及于此者。有人甚至断言:“五行在《周官》中没有地位。”唯杨向奎先生指出,《周礼》的宗教崇拜中有五行思想,该书“在其他方面也有明显的五行说”,但是,“在书中找不到有系统的五行说”。本文拟在杨说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周礼》五行思想首先表现在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官上。以天地四时命名的六官,是《周礼》设官分职的总框架,是作者,以人法天”的自然主义思想的集中表露,即把社会看做自然的副本,并把自然界的法则施行于社会。

在阴阳五行说中,天地即阴阳,四时即五行,是自然界的纲纪。“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天地四时化育了万物。《周礼》设官的理论构想与之一脉相承:天地四时六官化生三百六十官,象征周天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官又统摄邦国万民。

《小宰》郑注说这有“述天授位之义”,甚是;但还有一层意思未说到,即六官兼包阴阳与五行。

不少学者认为六官中找不到五行的中央土,因此五行缺一行。其实这只是表象,细玩《周礼》即可以发现,中央土是由地官兼任,证据有二。

其一,《周礼》有牛人、鸡人、羊人、犬人四官,其职掌是:

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槁牛。丧事,共其奠牛。凡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徬,以载公任器。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叫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几珥、沈辜,用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

四官的主要职掌,是在祭祀时各供其牲。《周礼》掌祭祀之卿为春官大宗伯,因此,四官均应隶属于大宗伯才是。牛人职稍繁,除祭祀供牛牲外,还供给军事所用之槁牛、兵车之牛及其牵徬,或可归之于夏官大司马属下。但是,《周礼》并未如是安排,而是将牛人属地官,鸡人属春官,羊人属夏官,犬人属秋官。这样归属,乍看极费索解,若对照五行说,即可冰释。

将牛人、鸡人、羊人、犬人、豕人分属地官与四时之官,其实质是要把牛、鸡、羊、犬、豕分属于五行,这种分属法在周秦之际很流行。《墨子)迎敌祠》将鸡与东方相配,狗与南方相配,羊与西方相配,彘与北方相配。贾谊《新书·胎教》篇与此全同,又增以牛与中央相配。

《吕氏春秋》十二纪所分,与此不尽相同:春为羊,夏为鸡,季夏为牛,秋为犬,冬为彘。在定型的五行说中,鸡为木畜,属东方、春;羊为火畜,属南方、夏;牛为土畜,属中央、季夏;犬为金畜,属西方、秋;彘为水畜,属北方、冬。

《吕氏春秋》之说与之最接近,仅羊与鸡的位置互倒。郑玄于《礼记·月令》注中曲为圆通:“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鸡,木畜,时热,食之亦以安性也。”若如其说,春时食羊是因为气候尚寒,那么何以不在寒冬食羊或犬,而在寒冬食彘?笔者认为,五畜分属五行,本无科学根据可言,因此,各人都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分,这并不奇怪。犹如以脾、肺、心、肝、肾配五行一样,也曾有过种种不同的分法(详见第五节),最后,通过彼此间的比较,才归于一种最合理的说法。《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将鸡、犬、羊、豕、牛与貌、言、视、听、思相配,纠正了《吕氏春秋》的倒置,五畜各得其位。

《周礼》春、夏、秋三官分设鸡人、羊人、犬人,这种安排与《吕氏春秋》最相似,而与定型的五行说完全吻合,所缺唯北方之畜豕。以三隅反之,《周礼》缺佚之《冬官》一章中肯定有豕人一官。牛人属地官司徒,司徒古又作司土,《月令》郑注,,牛,土畜也”,因此,让地官司徒兼有五行中央土的位置,最为顺理成章。

总之,牛人等五官的安排,是五行象类理论支配的结果,非此则无法解释这种分属现象。前人多有不明此理者,如方苞说:“凡礼事,举之必以时,其间动作止息,又各有时,鸡人知时,故掌以礼官之属,而凡告时呼旦之事皆掌焉。”认为鸡人列于春官,是由于职掌呼旦,失之。有些持“《冬官》不亡”说的学者,竟然将牛人、羊人、犬人等并入《礼官》或《冬官》,最为无识。

“土”与“地”古可通用。 《广雅·释地》“地,土也”,《白虎通·五行》“地,土之别名也”,金文之司徒每每书作“司土”,《免簋》、《人盘》、《司土幽尊》、《司土簋》等器均可为证。徒字从土得声,徒土得通,司徒又暗含司“土”之义。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云:“土居中央,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者五行之主也。”可见西汉人认为中央土兼四时,又为天之股肱,实际上也是说中央土是天与五行的联结点。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长寿之城

    长寿之城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婚宠不好惹:误撞男神101次

    婚宠不好惹:误撞男神101次

    他是权势遮天的商业帝王,惹他的人,非死即残,然而这样可怕的男人,身边却养着一只时刻爱惹事小丫头。“夜哥哥,求安慰!”苏绵绵一脸求安慰的表情。某男人低沉的嗓音,嘴角邪佞的勾了起来,“丫头,你想我怎么安慰你?”
  • 业余教练

    业余教练

    十年后的他,是一家大型医学机构的负责人,各种各样的博士光环,标准的钻石王老五。十年前的现在,他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队医,头顶霉光普照,破屌丝一个。十年时光,一份记忆,一双眼睛,一段传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冷王毒爱

    冷王毒爱

    第一见面,他霸道地夺走她的心爱簪子;为此,在她的纠缠下,他和她结下了一个她单方面的婚约,要他拿一辈子的自由来换取簪子的稀世价值;第二次见面,她不顾一切地为他当下那致命的一箭,在剧烈快要昏死过去的疼痛中,只见到他理所当然地潇洒离去的背影,当下,她被气昏在地上,心里的如意算盘再一次落空!第三次见面,没有任何的理由,也没有任何的解析,直接用她的生命来帮他解毒,在痛苦的折磨下,她发自内心痛苦问:“为什么是我?”“因为你,是目前我找到最为安全的女人!”留下这句近乎冷血的话语后,他再次消失在她的面前,这一刻,她知道……她没有选择了!………………冷风萧萧吹过,吹散了她颊边的青丝,她看着深幽不见底的悬崖,用轻到几乎不能听闻的声音问道:“为什么要这样残忍地对我?”“这从来就是一个天衣无缝的算计,你只是其中的一颗不可或缺的棋子而已……”风依旧呼啸地不断吹拂着她颊边的青丝,吹散了黑夜中脸边上两条光亮水痕!她回头看着他依旧冷锐刚毅的脸庞,木然地道:“我是不是很重要的棋子?重要到你可以娶一个你不爱的女人,当你的妃子?”他喉咙上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只是锐利地沉默看着她,没有说半句。这一刻,她知道了结果,心酸地轻颤了一下身体,她毫不犹豫地往前一跨,坠入漆黑不见底的万丈悬崖之中……这就是她最后对他回答的回答!“玉儿……不要……不!”撕心裂肺的嘶喊声,似乎远远地传来,但是这一刻,什么都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知道了‘最终的答案’了!。。。。。。。。。冷王毒爱。。。。桂枝。。。。。。介绍文文的广告区域:亲们一定不要错过喔,这些文文都很好看喔,呵呵!江渔《救赎》超级好看的现代文喔,亲们不要错过喔,呵呵!幽夜罗《鸾殇》文文有很多很好看的悬念,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好文,呵呵!江渔《邪王狩奴》六月穆水《钱奴》六月穆水《舞倾国》一本慢热而好看的文文,亲们千万不能错过!呵呵,这三本文文,枝枝自己也在追看,都是非常好看的文文喔,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拉!推荐一下枝枝本人完结的文文,希望亲们多多支持喔,呵呵···谢谢!:帝君临情冷帝虐情
  •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