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18

第18章 《周礼》所设计的国家政权模式(2)

王在财政上也受到某种限制,不能为所欲为。《周礼》中王赐予臣下的开支有两类,一为“匪颁之式”,一为“好用之式”。前者即所谓“常赐”,包括群臣禄食及岁月颁赐等著于秩籍者;后者即所谓,好赐”,指常赐之外的特殊恩赐。这两笔开支都有“式”限制。“式”即用财的节度。孙诒让云:“当颁财时,各考案法式为书,并授其人,使依法式用之,所用与式必相应也。”好用,《天官·内饔》称为“好赐”,《天官·内府》称为“好赐予”,这种开支不仅有“式”,而且只能用“币余之赋”支付。《天官·大府》云:“币余之赋,以待赐予。江永云“币余之赋亦即八赋中之余财”。是指宾客、刍秣、工事、匪颁、币帛、祭祀、羞服、丧荒八项支出的结余。因此,对王个人的财务支出是有一定限制的,不仅如此,对王的私人玩好之用也有若干规定,《大府》云:,凡式贡之余财,以共玩好之用。”即王的玩好之用被限定于“九式”、“九贡”之余财。这都是从制度上约束王的权力。

综上所述,《周礼》作者主张实行君主制政体,主张给王以全国最高的权力和位势,就这一点而言,作者是吸收了后期法家的许多理论,并使之具体化。但是,作者又明显受到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对王施行教育,对君权和君的言行有所制约,使之不能为所欲为。因此,我们认为《周礼》设计的政体是以国为本位,而不是以君为本位的。

《吕氏春秋》关于君主制的立场,也是在吸收儒法两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与《周礼》最为相似。它一方面主张集权于君主,鼓吹君主制的合理性:“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认为只有天子执一,国家才能治理好。但是,国家不是为天子而设的,相反,天子是为国家而设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他认为,“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因此,这就有一个国君是否合格的问题,它主张,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与《周礼》对王谏恶劝善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二节 冢宰之制

在《周礼》一书中,天官冢宰位列六官之首,尊为百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郑注云“冢宰于百官无所不主”,贾疏引郑《目录》云冢宰“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者,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使不失职”。其地位与后世之宰相等同。

《周礼》此说,历来援引者多,而置疑者少。如《汉书)百官公卿表序》、杜佑《通典)职官》、黄本骥《历代职官表》、孙诒让《周礼正义》等,均袭《周礼》成说,并据以述周代官制。

但是,像冢宰这样显赫的官职,在《尚书》各篇和数千件铜器铭文中何以未有一见?先秦文献中虽然出现过几次,然细加推敲,都与《周礼》不合,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了。

郑玄注《周礼》冢宰,以《论语》为据,而注《论语》者则反过来引《周礼》冢宰为证,如此以经注经,以经证经,转相为解,》如环无端。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

郑注所引《论语》言,见于《宪问》篇: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里子张所引“高宗谅阴”一语,出于《尚书·无逸》,原文为:“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无逸》是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而作。上引,高宗亮阴”一段,并无守丧之迹可寻,更未言及委国政于冢宰。

“高宗亮阴,三年不言”之事,又见于《国语·楚语上》,文曰:

昔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于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于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吕氏春秋·重言》也有类似的记载:

高宗,天子也,即位谅,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可见,先秦史籍对高宗亮阴的记载并无纠葛,都说三年不言的缘故是“默以思道”、“恐言之不类”。孔子不过是借题发挥,为子应为父守孝三年的主张找根据罢了。殷人并无守丧三年之制,郭沫若早已论及,此不赘述。清人崔迈对居丧说曾条陈其谬,并指出,“但居丧之说,出于《论语》,人不敢疑耳”,可谓一针见血。

亮阴,或作谅阴、梁、谅等,均为同音假借。马融注云,亮,信也;阴,默也”,证之史籍,此释至确。汉儒为证实孔子居丧之说,遂于亮阴一词上做文章,层层附会,遂难取信。对于居丧说,顾颉刚先生驳之最力,他说:

《无逸》论殷王之贤者凡三,高宗而外有中宗与祖乙,孟子且言;贤圣之君六七作”,而亮阴之事独记于高宗之下,将谓如此丧礼惟高宗一人能行之,其他贤君悉废之乎?若惟高宗一人能行之,则所谓;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者又将如何说起?且苟惟高宗能行之,则古制俱在,行之可矣,何以云“乃或”?“或”之云者,固介于可不可与然不然之间者也,非定制之谓也。夫谓古人皆然而他人无闻,谓高宗守制而行之“乃或”,此非大怪事乎?

既然孔子的居丧说不可信,那么孔子“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的话也就成问题了。

《尚书》、《国语》等都没有提到冢宰,《论语》的冢宰孔子又说得太含糊,“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的是什么事?冢宰是否即相?司马迁作《殷本纪》,调停诸说,参以己见,写成了如下一段文字:

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说武丁三年不言之故是“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与《宪问》居丧说异;若如司马迁所说,是,政事决定于冢宰”,则冢宰为相。

那么,武丁举傅说当是“举以为冢宰”,而不应是“举以为相”。似乎司马迁以冢宰与相为二,而非为一。这些含混不清之外,往往给说经者以穿凿之机。

问题的症结,在于冢宰的职掌。

《周礼》冢宰郑注“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冢,大之上也”。训冢为总,为大,这是为牵合《周礼》冢宰的职掌,而强做的新解。

冢字的本义是高出的坟头。《说文》“冢,高坟也”,“坟,墓也。”段注:“墓之高者曰冢。”引申之,山头亦可曰冢,《尔雅·释山》:“冢谓山颠也。”此义在先秦典籍中用得很多,如《诗经·十月之交》“山冢崩”,《山海经·西山经》“华山冢也”,均是。

冢字在古书中常常用作“宗”之借字,《左传》闵公二年:“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左传》昭公四年:“且冢卿无路,介卿葬,不亦左乎?”《国语·晋语三》:“君之冢嗣,其替乎?”《礼记·内则》“冢子御食”,“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等等。冢、宗音同义通,上揭之“冢子”、“冢适”、“冢卿”、“冢嗣”、“冢妇”等之冢字,均应释为宗,殆无可疑。所以我们认为,孔子说的“冢宰”即是“宗宰”。

宰字,《说文》云:“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宰最初是主割烹之事者,《墨子·贵义》:“世之君子,使之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之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哉!”由犬彘之宰引申之,则主某事或某地者亦称宰,如膳宰、内宰、里宰、邑宰等,文献屡见不鲜。

冢宰之职掌,当为掌理宗族之祭祀、丧葬等事务,约当于《周礼》之春官宗伯。春官宗伯是礼官。其职司主要是掌祧庙及冢墓丧葬之事、五礼之器物、巫筮卜祝、乐事礼籍之类。《论语·宪问》之冢宰当亦属此类,孔子原意是说天子居丧期间,葬、祭等大事听命于冢宰。冢宰不必为殷代实有之官,这里不过是以后制拟前制,便于叙述,这是古籍中常有之事。

宗伯主祭丧于史有征。如《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杜注:“宗伯,掌宗庙昭穆之礼。”夏父弗忌跻僖公之事,《国语·鲁语上》亦有记载,且曰“我为鲁宗伯”,韦注:“宗伯掌国祭祀之礼也。”春秋齐国铜器《洹子孟姜壶》,记载齐侯之女丧其舅,齐侯命大子乘遽叩于宗伯,听命于天子,请示可否行一年之丧。又如,《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把冢宰列于庶正与趣马之间,显非宰相,细绎文义,只有以主祭祀之宗伯当之,方无扞格。

文献中提到冢宰的,还有以下几处。《左传》昭公元年:“及享,具五献之笾豆于幕下。赵孟辞,私于子产曰:‘武请于冢宰矣。’乃用一献。赵孟为客,礼终乃宴。”郑国并无冢宰之官,杨伯峻注云:“冢宰非郑官名。”既然郑无冢宰之官,为何赵孟要称子皮为冢宰?如以宗宰释之,则可涣然冰释,因为他享礼献笾豆,故赵孟以礼官宗宰相称。

《荀子·王制》云:“本政教,正法则,兼听而时稽之,度其功劳,论其庆赏,以时慎修,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冢宰之事也。”此条之冢宰倒像是相,可惜是荀子述王制时所虚拟,当时王朝和列国都无以冢宰为相名者。战国诸子好造言设事,我们不能过于拘泥。如《韩非子·显学》云“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似已有“宰相”之称,但战国时并无此职,“宰相”作为正式官号则是辽代的事。战国时已有“相”之称,但不可据此去说周初之制。

至此,我们可以说,先秦文献中找不出一条冢宰为相的证据。《周礼》作者曲解《宪问》孔子语,以冢宰为周代之相,置诸卷首,实属无稽。至伪古文《尚书》出,又进一步坐实《周礼》之说,杜撰出“周公位冢宰正百工”、“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等“史实”来,在学术界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冢宰一职只见于伪古文《尚书》,而可信的二十八篇《尚书》之中一概不见,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由于伪古文在经学中曾长期居于显要地位,人们沿讹踵谬,习焉不察,加之对《论语·宪问》语的误解和迷信,,冢宰为周相之说似成铁案。以至到清代伪古文被揭发之后,其影响依然存在,是不足为怪的。

在《周礼》中,冢宰又称大宰。郑注云:“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但是,王室铜器铭文中只有宰而没有大宰,这与《春秋》经文中只有宰而没有大宰是一致的,都证明西周、春秋时王室无大宰之官。

铜器中,官名称宰的有十几个,如《吴方彝》之宰朏、《颂鼎》之宰弘、《师遽方彝》之宰利、《蔡簋》之宰舀等等,然皆不足以大宰或冢宰之职当之。《蔡簋》之宰舀为诸宰中地位最高者,郭沫若说:“本铭有二宰,宰舀在王左右,当是大宰。蔡出纳姜氏命,盖内宰也。”,若如此说,则宰朏、宰弘、宰利都是大宰,因为他们都在王之左右,但是这种推论很难令人信服,因为从铭文中看不出这种身份来。

《春秋》王人书官者唯有宰,但无大宰、小宰等等的区别。既然概称为宰,则其身份就不会相差太大。如《春秋》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赠”。杜注:,宰,官;咺,名也。”《春秋左传正义》云:“此盖宰夫也。”可见其身份断非大宰。《春秋》桓公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春秋左传正义》僖公九年云“宰咺、宰渠伯纠则必非长官亦称为宰者”,认为宰渠伯纠与宰咺之身份相当。《春秋》僖公九年:“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杜注:“周公,宰孔也。宰,官;周,采地。天子三公不字。”《公羊传》:“宰周公者何,天子为政者也。僖公三十年也有周公:“冬,天王使周公来聘。”(传作“周公阅”,均未言及“宰”字,见《四部丛刊》本《左传集解》)杜注:“周公,天子三公兼冢宰也。”对这两条材料,注家众口一词,都以冢宰解之,其实没有什么根据,不过是看到有,周公”二字罢了。江永曾驳之:,周初官制,冢宰总百官,后来改制,总百官者谓之卿士,而宰为庶职,故皇父卿士最尊,在司徒与宰之上。平王时,郑桓公、武公虽为司徒,而实为卿士,后以虢公忌父为之,则宰咺、宰渠伯纠、宰周公、宰孔皆非周初之冢宰也,说春秋者犹以冢宰言之,疏矣。”江氏虽然泥于《周礼》冢宰总百官之说,但他毕竟看出《春秋》中的宰均非冢宰,这是很难得的。

从《春秋》来看,周王派往各国的使者中,地位最高的是宰周公,但他的地位不像是冢宰或大宰,其他更无论矣。

《仪礼》、《礼记》中提及宰的地方很多,而其身份相差也很大。黄以周说:,《礼经》之称宰者有四,《觐礼》之宰为冢宰,《大射》、《聘礼》之宰为司徒,《公食礼》之宰为小宰,《士冠》、《士昏礼》之宰为家宰。”这只是后人的理解,史实并非如此,如果当时连冢宰、家宰都不加区别,就令人费解了,为什么其他官职就没有这种情况呢?

有些学者引《左传》定公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的话来印证《周礼》。其实,这也是以后世官制追叙西周故事,这一点童书业先生早已指出,,此所言官制大致合乎春秋前期,似尚未尽合西周旧制”,所以不足为凭。

春秋时,列国多见大宰之职,论者往往以之为《周礼》大宰之佐证。但是,列国之大宰几乎都非相职,因此数目再多也不能帮《周礼》的忙。现将列国大宰撮举如下,并略加论列。

楚国有大宰子商、大宰伯州犁、大宰薳启疆、太宰犯等。然楚国之相先称莫敖,后为令尹,其下有司马等,足见大宰非楚国的相职。

宋国有大宰督、大宰向带、大宰西吾等。但宋以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六卿为相,执政者不是右师即是左师。大宰在六卿之下,显非要职。鲁桓公二年大宰华父督杀司马孔父嘉及殇公,以大宰执政,非宋常制。

郑国有大宰石。《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大宰石仅仅是良霄之副贰,可见地位之低。《左传》襄公十年:“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又襄公十九年“郑人使子展当国,子西听政”,当国指最高卿位,也不称大宰。

鲁国执政为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也不以为大宰为相。《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顾栋高认为,这是羽父,欲令鲁特设是官以荣己耳”。《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作“大夫翚请杀桓公,求为相”,《鲁世家》同。当时鲁无相,执政亦非大宰,司马迁不过以义释之。

《国语·齐语》云:“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韦注“宰,大宰也”,误。后来管仲相桓公,论者多以管仲为齐相,亦误。齐国执政为高、国二氏,童书业先生说“高、国二氏之掌齐政几乎贯彻春秋始终”,“高、国二氏乃所谓‘天子之二守’,地位仅亚于国君,其势不易动摇也。齐桓公虽任管、鲍,然皆宠臣之流,其后之陈氏、晏氏,亦类于此,高、国‘二守’之地位固犹在也”。童说确不可移。

列国中只有吴国的大宰相当于相。先秦文献中吴国官名极少,故有,吴人无官”之说。大宰在吴行相权,情况较特殊。吴为后兴之国,嚭为楚大宰伯州犁之孙,殆是嚭入吴,将祖袭官号带入吴,后因其得宠,遂以此官号为相职。

金文中,邾国《邾大宰簠》有大宰,但邾大宰为何职不可考。此外,还有《归父盘》、《齐侯》、《原父簋》三器被认为有大宰职名,但此三器之宰字作等形,与其他铜器作诸形者迥异。吴荣光释仆,方濬益非之。然《归父盘》等三器宰字分明从,不从辛。高田忠周认为,“此亦省文者也”,因而仍释仆,不为无据。况且,方氏以春秋时“太仆之官罕闻”,太宰之职习见而释为宰,是难以服人的,金文官名在文献中找不到的很多,何必一定要牵合文献?何况文献中称仆的官并不少见,如大仆、戎仆等。因此,此三器铭中是否有“大宰”职名,尚有疑问。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凤凰斗:第一嫡女

    凤凰斗:第一嫡女

    有比她更倒霉的穿越么?被人谋害致死也就罢了。继母谋夺了她的嫁妆,继妹又抢夺了她的地位,夺走了她的心上人。而她,却被人所骗,跳水自尽。一朝重生,软弱嫡女睁开双眸,却已经完全变了个人,灵气逼人,光华无限!重生十五岁,她发誓夺回一切,再不做那单纯被人欺压的无知少女!抢她的嫁妆,她就让那些人血本无归!抢她的地位,她就让那些人一钱不值!名门嫡女复仇重生,大宅内斗宅门,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保弟弟,斗继母,耍继妹,踢渣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要说她狠毒,不过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不会无缘无故地付出代价。”顾渊冷漠地靠近,锐利的目光让人窒息:“楚惜情,你能付出什么代价?”“你要什么?”“做我的妻!”---“楚惜颜,你敢算计我?不知廉耻!”耳光声响起,周围已是一阵脚步声。“不,惜情你听我解释,我不要娶她,我只喜欢你,惜情你不能对我这么残忍……”楚惜情冷笑:“朱昂,你不觉得太晚了么,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情之所至,一往情深,我堂堂正正说,如何不可?惜情,我对你有意,你不是不知,如今,你无有婚约,我也无有娶妻,如何不能谈婚论嫁?”“杨锦深,你别胡闹了!”“我胡闹么,惜情,你可曾认真想过?在你心里我到底是什么?”------本文是家斗,种田文,各种斗,就是要斗斗斗,斗到底。新文,急需收藏+推荐+点击+咖啡+鲜花等,欢迎大家围观!读者群:VIP读者群115239656,只接受红袖添香正版订阅的读者,初级以上VIP会员加入,其他亲请入普通群,申请入群时请务必填写验证消息,如:红袖会员XXX。不提供会拒绝加入。请支持正版订阅,V群会不定时提供一些番外啊,捣乱者勿入,谢谢O(∩_∩)O~推荐同系列完结文《凤凰斗:第一庶女》http://m.pgsk.com/a/362810/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夫君不嫌

    夫君不嫌

    她!在参加完心上人的婚礼回家就遇到车祸.在死后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她师傅的怪老头.原来!她是下凡应劫的女神,却因为师傅(也就是这个怪老头)的失误搞错了地方.她要去的地方是个叫蓝凤的女尊国家.蓝羽蝶---女主!因为有着前世的记忆以及被神秘老头赐与的力量,从小就展现出超越凡人的能力,个性有点冷.是下任女王继承者。林墨痕---女主的师兄.同为黄舒源的徒弟.背负灭门血仇,平时寡言少语对待女主一心一意!萧影魔---魔宫的宫主.是个妖精.最擅长的就是媚惑人心.见到他的人无不被他绝美的容貌所吸引.可独独蓝羽蝶不受他的影响.就为这一直纠缠蓝羽碟直至爱上了女主一发不可收拾。梦语轩---丞相的儿子.一个小正太!.也是个被宠坏的男人.长大后第一次出门就遭恶女调戏,正好被出门的蓝羽蝶撞见救了他.自那以后就对女主倾了心.晨曦---女皇专门为蓝羽蝶培养的暗卫首领.除了蓝羽蝶对什么事都默不关心.是个非常冷酷的帅哥!上官莫冥---唯一的男武林盟主!女主在出游的时候正好遇见被人追杀倒在路边的他,便顺手救了.在相处的过程中对女主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此男腹黑攻于心计!灵忆祁---蓝凤国国师继承人.有着妖艳的蓝发与妖异的紫眸。天生具有十分强大的灵力,虽然外表妖艳,其实单纯如纸。与女主相遇在册封太女的大典上,是女主最信任的人。这可是莹蝶自己的群哦!104489793新潮读者群2【作者读者都可加】莹蝶期待和欢迎你们的加入.推莹蝶自己的文文啦!《色惑》好友的文文:《御雷》《姐姐老婆好狂野》《冷情王爷嚣张妃》《夫君七个不能少》《相公有喜了》《妖姬媚人》《梅颜纷妃》《妖是落下的仙》《公子如玉》《夫君很抢手》《相公一个两个排过来》《冷情宅女亦多情》《拐个太父当夫君》《荣耀三国路》《嫁个将军好过年》《将军有女许给谁》《古怪精灵到古代》《肥婆休想逃》
  • 划过星空的wish

    划过星空的wish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是拥有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感动得流泪,也让我们开怀得大笑,有时候在这些故事里面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能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恋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世界首富卡洛斯的赚钱奇谋

    世界首富卡洛斯的赚钱奇谋

    墨西哥的财富何故如此钟情于卡洛斯?他凭着什么能够如此自如地操纵财富,以至于让自己的腰包比比尔·盖兹的还鼓?本书将向你展示卡洛斯富有传奇色彩的理财和投资人生,带你追寻他问鼎财富的足迹,让你从中获得致富的启示。
  • 特警傻后要休夫

    特警傻后要休夫

    现代女特警凌笑笑与变态色魔同归于尽,穿越到一个古代的傻子皇后身上,不愿在冷宫等死,她女扮男装,冒充刑部尚书的师弟,与皇帝夫君对面也不相识,破解了一个个奇案,为她引来几个男人的爱慕,到底谁最后能抱的美人归呢?-----------------本文精彩片段-----------------精彩片段一:“我警告你,别像狗一样在我的脸上舔来舔去。”“如果小姐不情愿被吃,那好,换你吃在下的豆腐好了”“被狗咬一口,难道还要反咬回去?“见过在下这么俊美的狗吗?”“衣冠禽兽比比皆是。”,“那现在可否让在下一逞兽欲?”“如果你打算在我身上寿终正寝的话。”“难道小姐不知道这种死法在下求之不得吗?”精彩片段二:“你替朝廷做了这么多事,想要什么赏赐?”“什么都可以?”“只要朕能给的!”“好,那就请皇上赐我一张空白圣旨吧!”然后让她用它休了他!***********推荐新文《半路杀出个庶女来》上官轻衣,一个生父成谜的庶女,穿越第一天,就被威胁剜眼,送官,可她岂是任人宰割的主。谁对她不仁,那就别怪她不义,定将欺负她者统统踩死!谁料皇帝一纸赐婚,竟将她赐给了-----他一心想出家的儿子,想她一个身份卑微的庶女,好不容易才有做王妃的命,谁知男人,女人,佛祖都要跟她抢男人?还真是反了反了!秉持着---属于她的绝不放手的原则。她先脚踢垂涎王爷相公美色的男人,然后拳打勾引王爷相公的女子!最后要让王爷相公非破了色戒不可!于是,勾引他,诱惑他,强了他!用嘴唇堵住他的阿弥陀佛!成为她这个庶女王妃的终身事业!看佛祖还要不要他!看是佛法无边,还是妻色无边!庶女语录:一,成为庶女不是我的错,但想将庶女踩在脚下就是错。二,发光并非嫡女的专利,庶女一样也可以,且要发的更亮。三,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庶女,只有不肯上进的庶女。四,庶女要想吊到大鱼,必先早点结网,拉着必不能松手。五,磨难是庶女的成功之母,让磨难来的更猛烈些吧!——————————————————————————————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新文开坑,亲们多多收藏!留言!-------------------------------------推荐朋友的几篇文,都是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