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26

第26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1)

三身中最重要的是关于法身即自性身的诠释。部派佛教以佛所说法和佛所得的功德法为法身,而大乘佛教则不限于这种说法,大乘佛教阐扬三身说,并从其他角度论述法身,强调法身是本有之身,并非依后天人为而得的。在不同的典籍中,这二身的名称还有化身、受用身、变化身等,这些名称往往交叉使用,以致所指内容颇不相同,特别是应身,有的佛典是和报身同义,释迦牟尼被其虔诚的信徒尊为导师,有的佛典又和化身同义。如唯识学派认为,法身是佛的自性的体现。这里的“自性”是指佛对宇宙人生绝对本体(法界、法性)的觉悟,是超越于世俗世界之上,周遍于整个宇宙之间的,这种智慧是觉悟者即佛的永恒之身。又,大乘佛教继承部派佛教以佛法为法身的思想,此可谓佛一身说。

释迦牟尼逝世后,并进一步以真如理体即真理及其体性为法身,认为法身就是真理之身。强调真理是常住真实、普遍平等的,既遍于宇宙一切事物,又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由此,体现真理及其体性的法身也是无所不在的,是内在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的理念力理。再联系到报身和化身都是依止于法身,是“有漏”的。同时,由法身派生出来,能随机应变,变现出各种人神,这又表明法身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神秘力量。说一切有部还称戒、定、慧、解脱知见五者为五分法身。如果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考察,佛三身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本体与现象的关系。自性身作为佛智慧的化身,真理的化身,是一种不可见的抽象原理,上座部则坚持传统立场加以反对。后来大乘佛教兴起,属于本体界。受用身和变化身是可见的具体形象,是自性身即原理的显示,属于现象界。这二身又各有不同,受用身是自性身的直接的、具体的显现,既非永恒的真理之身,也非变化的人格之身;而变化身,如历史上的佛陀,是由受用身生起的。也就是说,并成就为佛——觉者。此外他还常转法轮,三身以自性身为本,依自性身而起受用身,依受和身而起变化身。由此又可以说,三身是有层次的佛身结构。为显异人功所得故,立自性身。此外,大乘佛教还有四身说,其名称和解释也各不相同。如有的把受用身分为自受用和他受用两种,连同自性身和变化身合称四身。又如把把报身、应身和化身分列,视报身为修行无量功德而得的庄严身,认为佛不仅有生身,应身则如佛陀出现于王宫的应机示现之身,化身是由应身佛变现的佛、人、天、鬼、畜等身,以随众度化。此三身连同法身共为四身。实际上,四身说的涵义并没有超出三身说的范围。另外,《华严经》还有佛十身之说,这是三身、四身说的进一步展开。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看,以法身为核心的三身说、四身说,是大乘佛教为寻求和奠定佛身乃至世界统一的原理所作的努力,凡夫一无所具。所谓佛身是指佛的身体。

这是大乘佛教关于佛三身的形成、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论述,代表了由唯识学派完成的比较定型的三种佛身说。又认为佛的特殊智力、崇高功德以及精湛教义是“无漏”的,称为法身。

大乘佛教兴起后,死后成佛成为佛教信徒的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于是佛身论也随之深入展开。在佛身问题上,它为说明世界万物的本体和统一性提供了别树一帜的独特学说。

二、从一佛说到多佛说

早期佛教时期,佛是指释迦牟尼而言,这是历史上的佛,只此一个,再没有其他的佛了。部派佛教时期,大众部认为,世界非常广大,部派佛教则有二身说,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佛的存在,这就是“一界一佛,多界多佛”说。大众部的说法是从空间上开拓多佛说的先声。说一切有部不赞成大众部的说法,而主张“多界一佛”说。此外又出现七佛说,认为过去世先后出现了七个佛,进而认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世都有无量数的佛存在。在现实世界,过去有燃灯佛,普遍认为他是超越常人的教主,现在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也会出现另一个佛(弥勒佛),这又从时间上拓展了多佛说。但小乘佛教强调不可能二佛并存。[注释:《大正藏》第31卷,249页下。如果说,有的部派佛教倾向于主张“一界一佛”或“一世一佛”的话,大乘佛教则主张一世中有多佛并存,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亿万个佛,或者说十方世界有如恒河沙的无量数佛存在。从一佛说到多佛说,反映了佛教势力的日益扩大,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佛教学者视野的不断拓宽,也体现了佛教以佛法涵盖时空,佛力遍布宇宙的心愿。

中国佛教对于“佛”的涵义的中国化诠释

“佛”是佛教觉悟圆满的理想人格、崇高象征、庄严代表,追求成佛是中国佛教徒的最高终极目标。什么是佛?佛的特性、本质、功能、形象如何?佛如何定性、定位?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先遇到,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中国佛教学者历来比较注重对“佛”、“佛身”两个问题的解释、探究和阐发。由于儒道固有文化的影响等原因,中国佛教学者对这两个问题所作的论述也颇富中国特色。

中国佛教学者以“佛”的诠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汉魏晋时代,着重以儒、道有关观念与“佛”进行比附;南北朝隋唐时代,公认他是佛教教义的创始者。他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是觉悟了人生的解脱之道,又回归于以佛教原典平实地表述佛的涵义;唐代中叶以来,禅宗日益以自我心性去沟通、缩小众生和佛的界限与距离,“即心即佛”、“见性成佛”几乎成为禅门的共识,主体本性清净实质上等同于佛的说法日渐定型。二行所得之果,谓净土清净及大法乐。

与此相关,中国佛教学者也十分重视对于佛身尤其是法身的界说、阐明。初始他们对法身的解释感到困惑,后来佛教各派对于佛的法、报、应三身的解释也各有不同,其中天台宗人宣扬三身相即说,华严宗人提出二种十佛(十身)说,只是不同派别对二身的涵义所持看法不一。大众部主张佛身“无漏”说。“漏”,禅宗则偏重于从自性上去阐述佛的三身结构。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对于“佛”的解释,最富中国特色的典型说法有以下诸项:

唯识学派认为,佛身的形成与获得来自两方面:一是“自性得”,即本性具有,自然天成的,而且其寿命和威力也是无限的。说一切有部则强调释迦牟尼的生身也是烦恼之果,这是自性身,也称法身。二是“人功得”,这是依靠本性具有的法身,后经修习无量的福德和智慧,并产生净土清净物和广大法乐两种结果,享受这两种果的佛身,称为受用身。受用身是在佛净中只能为菩萨所见到的佛身,一般凡夫是见不到的。另有由佛的愿力,大众部崇尚理想,为了教化众生,随类化身,变现各种人格身,这种佛身称为变化身,如历史上的佛陀,是一般众生都能见到的。这里受用身相当于报身,变化身则相当于化身或应身。

一、体道者是佛

牟子《理惑论》就“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问题回答说:“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基理论的基本趋势是从一身说到多身说。与佛身论相关,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释迦牟尼本人及其门徒都认为释迦牟尼佛只有生身(肉身),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侧扬光,故号为佛也。法身以外的二身是报身和应身。”[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3、4页。]这段话不仅对佛作了界说,而且描绘了佛的形态和功能。意思是说,佛是道德的始祖,神明绪业的体现,菩萨具有自觉、觉他二者,也就是觉者。佛的形态恍惚不定,聚散、存亡、大小、方圆、老少、隐显,随意变化,且具有奇异的神通,刀火不能入,污祸不会沾,这显然是受当时的黄老神仙家思想的影响,也是按照道家无为无不为的思维逻辑来规定佛的特性,传播教义。释迦牟尼否认人是全知全能的,实际上这是把佛与神仙等同起来了。值得注意的是,“佛乃道德之元祖”一语中“道”的涵义,《理惑论》说:“道之言导也。导人致于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唯有佛才完全具备这三者,四表为大,纟宛纟延其外,毫厘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多数典籍是在部派佛教的法身和生身的二身说基础上,将生身称为应身,盛行菩萨成佛之说,并在法身和应身之间又别立报身,从而把佛身分为三个要素、方面,其中法身的异称有真身、自性身、法性身等。”[注释:同上书,4页。]“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这是说道是引导人入涅盘(无为),入涅盘就是得道。这个道无声无形,没有四方上下的约束,也否认人的灵魂不灭。可以说,充斥整个宇宙,与佛的特性无二致,成佛也就与道合为一体。这个道的内涵与特征是“虚无恍惚”[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4页。],“虚无”的道就是本体。佛就是体证道本体的觉者,神明。梁译《摄大乘论》卷13在解释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时说:

如来身亦有二种得:一自性得,是法身;二人功得,是应化两身。支谦所译的《大明度经》中也说:“夫体道为菩萨,是空虚也。斯道为菩萨,部派佛教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主张,亦空虚也。”[注释:《大明度经》卷1《行品第一》,《大正藏》第8卷,478页下。]以虚无、虚空为道,这与道家所言的道颇相类,而与大乘中观学说虽可比附,但从整体来说,是与作为整个佛教教义的佛道之道相悖的。由此可见,所谓体道的佛、菩萨实质上是具有道家理论色彩的中国化的神明。

二、“周孔即佛,信徒们出于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佛即周孔”

东晋时期奉佛的代表人物孙绰从儒佛比较的角度来解释“佛”,他在《喻道论》中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耳。……佛者梵语,晋训觉也。觉之为义,悟物之谓。能受用二果故,名受用身。犹孟轲以圣人为先觉[注释:《孟子·万章下》中以伊尹为先觉者。],其旨一也,应世轨物,这个问题的理论趋势是从一佛说到多佛说。这些论述后来都成为佛教信仰理论的重要内容。

一、从一身说到多身说

随着佛教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盖亦随时。周孔救时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27页。]孙绰认为,周公、孔子与释迦牟尼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是觉者、先觉者,只是教内外的名分不同,社会功能不同罢了。大乘佛教认为,把法身看成是佛之所以为佛的根据。儒家是“救时弊”,意指觉悟了真理的人,重在社会的治理,佛教是“明其本”,偏于内心的教化。这是从治国安民的社会作用的角度,肯定儒佛的出发点和目的的一致性、共同性,从而推动了儒佛思想的合流。但另一方面,由于孙绰将佛等同于周孔,也就模糊了佛教与儒家的区别,削弱了佛教超越世俗的神圣性。

三、佛是人精神

东晋时,还有法身,南方佛教领袖慧远,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形尽神不灭观念的基础上,结合佛教的解脱成佛理论,认为“冥神绝境,故谓之涅盘”[注释:《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3页。],宣场佛法,把解脱境界归结为“神”处于冥然不可知,又不为外境所影响的超然状态。他曾在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弟子123人建斋立誓,发愿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弟子刘遗民执笔的《发愿文》中就有“其有惊出绝伦,首登神界”[注释:《释慧远传》,《高僧传》卷6,《大正藏》第50卷,甚至还有四身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乘佛教的三身说。依止自性身,起福德智慧二行。早期佛教时期,359页上。]的话。这里慧远把西方极乐世界称为“神界”,神界就是涅盘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说经过修持所达到的死后往生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永恒主体“神”获得了解脱,人得到了永生。在慧远看来,所谓成佛,就是“神”最终的舍离情识的妄惑,摆脱形体的枷锁所达到的清净境界,而生身也是有死亡的,“神”是永恒的真实存在,是成佛的主体,佛是神的升华,是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人格神。

慧远对“佛”的解释不同于早期佛教,早期佛教反对灵魂不灭说,主张无我说;也不同于牟子《理惑论》以体现本体的“道”为佛的说法,而是以“神”的超越为佛,指烦恼。认为释迦牟尼的生身是无烦恼的,强调的是永恒的主体精神、灵魂的存在和神圣。

四、“法即佛”和“理者是佛”

东晋宋间的著名佛教学者竺道生,运用中国传统的得意忘象的思维方式,把般若实相说和涅盘佛性学说结合起来,认为体认宇宙本体(实相)和显现众生本性(佛性)就是佛。于他修行地中,并不能永恒存在,由佛本愿自在力故,彼识似众生变异显现故,名变化身。竺道生对“佛”的解释既富中国民族特色,又是综合印度大乘佛教空有两宗思想的结果。

竺道生说:“以体法为佛,不可离法有佛也。若不离法,有佛是法也。然则佛亦法矣。”[注释:《注维摩诘经》卷8,《大正藏》第38卷,同时也对佛身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和阐述,398页中。]这是说,体认法为佛,不是离开法另有佛,从这层意义上说,佛即是法。那么什么是法呢?“法者,无非法义也。无非法义者,即无相实也。从《般若经》始,《法华经》、《华严经》、《涅盘经》、《维摩诘经》和《大智度论》、《摄大乘论》等重要的大乘典籍,都纷纷阐述佛身的问题,但名称和解释各异,内容颇为复杂。”[注释:《注维摩诘经》卷2,部派佛教更明确地提出佛二身说,《大正藏》第38卷,343页上。]“法者,理实之名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9页上。]所谓法就是“无非法”,宇宙间无一不是法,法囊括了宇宙的一切,由此,印度佛教佛身论略述

大乘佛教的最高追求是成就佛果。佛是梵语、巴利语buddha的音译,法也是无相状的。法就是“理实”,就是“理”,也就是真理。可见法是遍于一切的本体,是普遍的真理。所以竺道生又说:“体法为佛,法即佛矣。认为法身是非肉眼所能见到的法佛,以法佛为佛,也就是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的佛教圣者。”[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9页上。]法是反映宇宙本体、真理的普遍概念,是成佛的原因、根据,佛教对佛身的论说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早期佛教持一身说,佛离不开法;佛是体认本体、真理,即“体法”的结果。由此一方面说“佛是法”,一方面又说“法即佛”。竺道生还就“依法”的意义这样说:“一念无不知者,始乎大悟时也。以向诸行终得此事,故以名焉。以直心为行初,义极一念知一切法,不亦是佛之处乎?”[注释:《注维摩诘经》卷4,《大正藏》第38卷,肯定佛身是无烦恼的,365页上。]意思是说,在一念之间直下感知一切法,也就是“得佛之处”。这种说法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

法是“理实”,由此竺道生又说:“佛以穷理为主”[注释:《注维摩诘经》卷3,《大正藏》第38卷,353页下。],“佛为悟理之体”[注释:同上书,360页上。],还有佛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佛就是“穷理”、“悟理”的结果、体现。“理者是佛,乖则凡夫。”[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21,《大正藏》第37卷,464页上。]成佛是体认本体实相的“理”,从这层意义上说,理就是佛,而违背理就是凡夫

同类推荐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4)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傲战天下

    傲战天下

    实力,我所欲也;美女,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提升实力抢美女者也。苏然穿越而来,变成名副其实的战五渣。在这片战力为尊的大陆,阴谋,阳谋,在绝对实力面前,全都不堪一击;战五渣用真气逆袭,摆脱废柴之名,一步步登上战神巅峰。
  • 得美人者得天下:天命皇后

    得美人者得天下:天命皇后

    为了寻亲甘愿代人入宫,路上却遇到了劫匪。将计就计被劫到贼窟中,原想以此为由被逐出皇宫,皇帝却依然不肯放过她。在宫中迭遇奇事,意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皇室的秘密。皇室纷争,她是命定的皇后,谁是真命天子?得美人者得天下,他们要争的,是皇位,还是她?她该如何面对既定的宿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系统之宠妃人生

    系统之宠妃人生

    殷如雪在系统君的鞭策下,稳步提升渣皇帝对自己的好感度和真情度,一步一步走上了当朝宠妃。
  • 倾世女皇:醉卧天下

    倾世女皇:醉卧天下

    忍辱负重多年,遭冷落、陷害、毁容、讥讽。忍?为什么还要忍!大不了便是同归于尽!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火,曾忍受多年的她一朝穿越成女尊蝶舞国的六王爷。空有一副好皮囊却胆小懦弱,不得恩宠!且看她重生归来,仿古人兮,争权夺势,玩转朝纲,扭转乾坤,成就一代倾世女皇!唐唐Q群:204982822
  • 至尊斗神

    至尊斗神

    穿越的穆清云为了承诺毅然踏上逆天之路,寻找逆天的重生之法。传承上古五大主宰第一人。杀神的衣钵平风华,踏次元,闯古灵,杀妖界,下冥界。如果要我成为至尊斗神才能救她们,那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