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09

第9章 评述赵瓯北论汉武帝

吴荣曾

赵翼字耘松,号瓯北,清乾隆时人。他的《廿二史札记》是一部有名的论史之作。不少人将其和顾炎武的《日知录》相提并论。他一生为官的时间不算长,做过地方官,还参与过军事活动。由于他具有从政和武事的经验,对于古代历史自然会有比别人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书中有好几处谈到汉武帝,现在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评价这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人物的汉武帝,其性格会有不同的层面,既有功也有过,其作为也有得有失。

卷三“武帝时刑罚之滥”、“两帝捕盗法不同”两条,他批评武帝信用酷吏,造成刑狱之滥。在对待盗贼的滋起,武帝用刑严急,致使小吏因惧诛,有盗亦不敢发,故“盗贼益多”。相形之下,光武帝“法稍疏而盗易散”。两人做法稍异,而效果大为不同。但在赵氏看来,武帝的长处要比其缺点为多。如卷二“上书召见”条,他把武帝和高帝相比,以为两人都有非凡的器度。特别指出如主父偃上书,“朝奏入,暮即召见”。徐乐、严安二人上书言伐匈奴之弊,当时言此实有逆鳞之嫌,但使人没有预料到的是,武帝反倒说相见恨晚。至于东方朔上书,赵云“其狂肆自举如此,便在后世,岂不因妄诞而得罪”,而“帝反伟之”。赵认为这和武帝刻察形成对比,所以他盛赞武帝时“禁纲疏阔,怀才者皆得自达”。确实,武帝的弘人之度在古代帝王中并不多见。

用人不拘一格,这是武帝的一大特点。赵氏称:“武帝长驾远驭,所用皆跅弛之士,不计流品也。”事实确实如此,《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云: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不少出身微下之人,经过武帝选拔,都能跻身公卿之位,这在古代也是少见的。《汉书》说“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武帝既长于知人,又能善任,赵氏特别指出这一点。他说尽管严于驭下,但又有灵活性。如对于有缺点或毛病的人,他先科以重罚,但又“激之令赎,复求使”。对于有些人,“其才尚可用者,亦终不刑戮,使得再自效”,他举张骞、李广为例,虽然两人都有过失,但都“许赎为庶人,后皆重诏起用,使之立功”。对于有些“恃功稍骄蹇者,则又挫折而用之”,称其“驾驭豪杰如此”(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汉武用将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武帝在用人艺术上确实非常之高明。

武帝能完成他的伟大功业,主要是依靠各种有用的人才。故赵氏云:“史称武帝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宜乎兴文治,建武功,为千古英主也。”这和东汉时应劭称武帝“冠于百王”的用意相同,一点也不算过分。

武帝在文治、武功这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可是《汉书》的赞中则只表彰其文治。赵氏在“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条中指出:《汉书·武帝纪赞》,谓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举封禅,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有三代之风。以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虽《诗》、《书》所称,何以加焉。”是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

武帝之武功,彪炳于史册,而班固在赞中竟讳言其事,这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赵氏就此提出疑问是有道理的。因为对武帝的武功,有褒有贬,由来已久。早在宣帝时夏侯胜就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

其实这并非一人的想法,应该说在武帝谢世不久就出现这类的说法,而且相当的普遍,最明显的无过于《盐铁论》一书,书中有大夫和贤良文学双方激烈的争辩。贤良文学对武帝的武功予以猛烈的抨击,兹举下面两例:《国疾》:建元之始,崇文修德,天下安。其后,邪臣各以伎艺,亏乱至治。外障山海,内兴诸利,杨可告缗,江充禁服,张大夫革令,杜周治狱,罚赎科適……《西域》: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城邑不能止。然后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

贤良文学以为,武帝虽立大功,但所付代价太大,使政府和社会承受重荷,几乎要接近于崩溃的程度。意思是武帝过大于功,如果能崇文修德,天下就可以太平无事,具体地说,对待匈奴应采取以德服人的策略,甚至以为可通过和亲政策来缓解和匈奴的矛盾。并责怪王恢谋伐匈奴而挑起祸端。

这种看法迂腐而带有书生气。因为根据历史的教训,和亲并非万能良药,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起些作用。而且当时谁都明白,匈奴人并不因和亲而满足,反而是得寸进尺。大夫在驳斥文学时就提到这点:《结和》:汉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纪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先帝睹其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故广将帅、招奋击、以诛厥罪,功勋粲然,著于海内,藏于记府。何命“亡十获一”乎?可见武帝深知和亲之路走不通,迫于客观形式,只有诉诸武力。文学反对动武的原因是,怕“失”是“得”的十倍。大夫则讥刺文学是“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故君子笃仁以行,然必筑城以自守,设诫以自备,为不仁者之害己也”(桓宽著,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卷八,《和亲第四十八》,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大夫特别强调,武帝“用兵非徒奋怒也”,而是为了“匡难辟害”,以为“黎民远虑”(《盐铁论》卷八,《结和》。)

这话乃是对文学的短视观点的讥刺。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何班固贬低武帝的武功?他在《武帝纪》的赞里回避了对武帝武功的看法,但在《汉书·匈奴传》的赞语中明白地表达了他的论点:“当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物故亦略相当。”其实这和文学的意见如出一辙,即得不偿失。而且他还解释,在对武帝武功的看法上,“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他说的也不完全对,一是支持武帝动武的并不局限于武人,二是儒生也并非都是主张要和亲的。当然,班固受到历史上儒生的影响可以肯定,但现实对他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东汉和西汉有较大的差别,主要是国力强弱的不同。史称光武帝“久厌武事”,当时“天下疲耗”,偃武修文亦时势之必然。朝中公卿大臣皆主张对匈奴采用缓和的策略。如章帝时尚书宋意上书云:

光武皇帝躬擐金革之难,深明天地之界,故因其来降,宠立以为单于,羁縻畜养,边民得以休息。(袁宏撰,张烈校:《后汉纪》卷一二《孝章皇帝纪下》章和元年条,北京,中华书局,2002。

《后汉书·班固传》言班固曾云建武、永平以羁縻为国策。后来窦宪要大举进攻北匈奴,司徒袁安就以“兵,凶器,圣王之所重”(《后汉纪》卷一二《孝章皇帝纪下》章和二年条。)为由坚决反对。侍御史鲁恭上疏曰:“圣王之制夷狄,羁縻不绝而已。”(《后汉纪》卷一二《孝章皇帝纪下》章和二年条。)东汉早期,因国力不足,所以群臣皆主张以羁縻的办法来对付匈奴,这和西汉时不少儒生的意见相符。值得注意的是,西汉时在儒生中也并非只有一种腔调,如哀帝时议武帝庙毁不毁的问题,刘歆之议曰: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肩。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余郡。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汉书》卷七三《韦玄成传》。)

读了这段话之后,汉武帝所创建的丰功伟业,跃然纸上,令人感到振奋。这和目光短浅的贤良文学那种理不直气不壮的畏缩态度大异其趣。《汉书·韦玄成传》的赞语全引班彪之话,赞赏刘歆的意见,以为“刘歆博而笃矣”。可见在汉代的儒者中,对武帝武功的评价并不是一种调子,乃不乏真知灼见之人,刘歆和班彪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

赵氏对班固“专赞武帝之文事”,于其武功则“不置一词”,深表不满,他以为武帝正和班固所说的相反,“抑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而武功所带来的果实是大启疆土。他列举武帝开境于西、北、极南、东境、西南、极西。他还和秦做了比较:其中有秦所本有,已沦入外国而武帝恢复之者,如朔方、朝鲜、南越、闽越,秦时虽已内属,然不过羁縻附隶。至武帝始郡县其地也。并有秦所本无而新辟之者,西北则酒泉、敦煌等郡,南则九真、日南等郡,西南则益州等郡,而西域三十六国,又秦时所未尝闻也。(《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条。)

这说明汉武帝毕生所作的努力,其成就的有些方面已超过于秦皇。他最后对武帝在历史上贡献的评价是:统计武帝所辟疆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西域之通尚无与中国重轻,其余所增地,永为中国四至,千万年皆食其利。(《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条。)当然,从武帝到清代,中国版图大小方面有些变化,说“永为四至”不完全确切,但如认为疆域的基本架构确立于武帝时是无可非议的。这也是武帝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他遗留给子孙后代一笔最宝贵的财富。两汉时或后世有的学者往往谴责武帝用兵不已,给财政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此就掩没了武帝的巨大历史功绩,赵氏能独具只眼,从疆土这一角度来肯定武帝的重要历史地位。这也说明了赵氏善于读史。清代钱大昕很赞赏赵氏能“通达古今”(钱大昕:《廿二史札记序》,见《廿二史札记校证》附录。),佩服他见识宏远,赵氏正是具备这些特点,否则就难于在史学上做出如此的成就。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光影之歌

    光影之歌

    本书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何云的光辉革命事业。上战场,杀敌寇,洒热血,学电影……历尽艰险、磨难、挫折、生死,收获爱情、亲情、友情……在这光与火、血与泪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何云为新中国的解放、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他的行动给我们展现出一颗璀璨明亮的赤子之心,表露出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敦厚大度的思想品格以及崇高光辉的革命精神。
  •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已完结,新书《一世倾心:放倒妖孽邪王》已发布,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谢谢捧场!】人只有死过一次,才明白自己贱在哪里!重生归来,势要把握一切先机,可这一个个目露凶光的女人,实在是太恐怖了,怎么办才好呢?她冷冷一笑:“那就能动手就决不动口,能弄死就决不留活口。”那一天他说:“怡儿,朕护你一世无忧,可好?”她不语:一世无忧当真是许她的?多年以后他又说:“怡儿,朕陪你一世无忧,可好?”她得意的笑了:开玩笑,现在的她会这么随随便便的就被人搞定?
  • 异战

    异战

    这个世界上充满着未知的力量与无数我们至今仍然无法解开的谜团。一群人,也可以称他们为‘亡命徒’他们与活人为伍,却与鬼怪为敌,探寻这个世界中那些并不为人所知的神秘力量。以凡人之躯对抗鬼神之力!他们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清除……
  • 红线传

    红线传

    独家收录“红线传系列”的近五万字未发表作品,超值典藏七篇系列力作,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故事主角为红线,忘言,爱德华三个盗窃世家的青年人和他们的父亲莫奇?罗宾、管家J所组成。就像是一天分为白昼与黑夜,红线游走于黑白之间——这种命运在她成为莫奇先生的养女时就开始了。她就是暗夜的精灵,她在城市中穿梭,成为都市的一个传说。忘言是莫奇先生收养的最小的孩子。据说已经失忆,但是他真的失忆了吗?只有天和他自己知道!……而作者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他身上有很多秘密。
  • 一念终笙路(大结局)

    一念终笙路(大结局)

    【推荐本人新文】http://m.pgsk.com/a/441179/《超大牌恋人》——看被陷害入狱的蒙蒙出狱后怎样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一首殇恋曲,一念情几许;一番彼身误,一生寻爱路。★★★★★★路家是军人世家,而路钧笙的父亲几十年前弃军从商,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由路钧笙接管后,更是将这个神话推上了顶峰。这样一个天骄之子,曾让一个女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这个女人生于小康之家,模样确有几分姿色,却也算不得倾国倾城。传说,他为她在高寒之夜,点燃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烟花。那晚,从沉睡中惊醒的人们看见整个天空笼罩着一片烟雾,缭绕不散。听说,他为她一掷千金,购回一艘游轮作为婚宴场地。游轮入港那天,阴雨连绵,海风沁凉咸涩,看热闹的人群排了几十里。………………可一个灯火通明的晚上,这个平凡的女人手握短枪,将一颗尖锐的子弹射进神话般男子的左胸膛,人们说那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心!是阴谋还是爱情?最终,她又为何蜷缩着身子低喃:究竟是我无心还是你无情?
  • 绛红色的山峦

    绛红色的山峦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邪魅蛇王惹不得

    邪魅蛇王惹不得

    她围着石雕的蛇像,好奇地用手指在他身上研究:蛇是怎么OOXX的呢?更气愤的是,在他身上比划的纤纤玉指,一直停留在他的重点部位。他怒了,士可忍蛇不可忍。他堂堂一界蛇王,居然由她一个小小的人间女子侮辱批判,他的蛇脸都丢尽了。看他如何收拾她,让她知道,蛇是惹不得的!
  • 霸道总裁野蛮妻

    霸道总裁野蛮妻

    一个是组织老大,性情冷傲不驯,但心有芥蒂,儿时的事始终都是他心里的梗。爱好算计利益,素来喜欢各种刺激,理性。一个是E团头目,自营一家酒吧,仗义却暗含冰霜,长着一张高贵的脸,内心柔软,偶尔会同情心泛滥,但理性多于感性。两人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追龙术

    追龙术

    她抓鱼刺伤鲤鱼精,又被鲤鱼精打伤,龙王九太子为救她取出龙珠,她和龙太子定下一段来生缘。对龙太子念念不忘的鲤鱼精企图想唤醒龙太子的前世;狐妖对龙太子也觊觎已久.九太子失去龙珠,又用龙胆救了鲤鱼精,他只能到了阎王殿听判,阎王再三审核,判他转世为人。一场追龙的较量展开,无论对方是妖还是精,她坚信,人力可抗天,亦可抗妖精,猫仙、哮天犬和孔雀仙子都来助阵,九太子的今生只属于她——宁玲歌。本文一对一。红简介无能,请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