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09

第9章 蔡琰的號啕,美杜莎的笑(2)

李頎(約690-751)《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云:“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說的似乎是胡笳曲。南宋王應麟(1223-1296)記宋朝琴譜有“胡笳十八拍四卷”云:“漢蔡琰撰,琰幽憤成此曲入琴。”[33]元代脫脫(1314-1355)《宋史·藝文志》有“蔡琰胡笳十八拍四卷”[34],可能即如王應麟所錄。

韓愈(768-824)曾經“讀蔡琰胡笳詞詩”[35],宋代孫汝聽認為韓愈說的“蔡琰胡笳詩詞”,就是“所謂胡笳十八拍,蓋用文姬詩中語而作,以詠文姬也。”反對蔡琰作《胡笳十八拍》詩者,又如王觀國(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今世所傳胡笳十八拍,亦或用文姬詩中語,蓋非文姬所撰,乃後人撰以詠文姬也。”[36]

唐代長孫無忌(594-659)等撰《隋書·經籍志》時,還著錄南朝梁有“後漢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亡佚[37]。宋代陳振孫(約1183-1262)《直齋書錄解題》有“四家胡笳詞一卷”,即“蔡琰,劉商,王安石,李元白也”[38]。王應麟也說“中唐劉商,皇朝王安石、李元白,各以集句效琰體,共四家”[39],可見宋代已經有蔡琰作或後人擬作《胡笳十八拍》的歧見。

《隋書·經籍志》將蔡琰的文集附於丁廙(?-220)文集之下,在唐代歐陽詢(557-641)等輯《藝文類聚》中,得見丁廙的《蔡伯喈女賦》。學者談《蔡伯喈女賦》,大多只徵引了前幾句,以證明蔡琰十六歲出嫁,夫喪歸家,後被擄胡地十二年,讀丁廙此賦全文,發現其中似乎隱藏了《胡笳十八拍》的文句,全文如下:

伊太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曜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話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玄。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曵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美榮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

何大願之不遂,飄微軀於逆邊。行悠悠於日遠,入穹谷之寒山。慙柏舟於千祀,負寃魂於黄泉。我羈虜其如昨,經春秋之十二。忍胡顏之重耻,恐終風之我萃。詠芳草於萬里,想音塵之髣髴。祈精爽於交夢,終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為神靈之所棄。仰蕣華其已落,臨桑榆之歔欷。入穹廬之秘館,亟踰時而經節。歎殊類之非匹,傷我躬之無悅。脩膚體以深失,念蘭澤之空設。佇美目於胡忌,向凱風而泣血[40]。

丁廙用《詩經》描寫怨婦的《柏舟》和《終風》暗指蔡琰的自傷與憤恨。自“我羈虜其如昨”,旁觀者的眼光轉為第一人稱的敍述口吻。“詠芳草於萬里”句以下,形容蔡琰抒發情志,其中與《胡笳十八拍》若合符節。例如:

詠芳草於萬里:第七拍云“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

想音塵之髣髴:第十拍云“故鄉隔兮音塵絕”。

祈精爽於交夢:第十四拍云“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哀我生之何辜:第一拍云“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

為神靈之所棄:第八拍云“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入穹廬之秘館:第十五拍云“處穹廬兮偶殊俗”。

歎殊類之非匹:第一拍云“對殊俗兮非我宜”;第八拍云“我不負天兮天何使我殊配儔”。

脩膚體以深失:第三拍云“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

向凱風而泣血:第十拍云“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蔡伯喈女賦》和《胡笳十八拍》部分神似,是否暗示丁廙曾經讀過《胡笳十八拍》呢?

在《樂府詩集》之前,儘管不見《胡笳十八拍》的全文,王安石(1021-1086)的集句詩《胡笳十八拍》[41],也透露了與蔡琰詩的關係。例如:

第二拍“天不仁兮降亂離”,與蔡琰《胡笳十八拍》之第一拍完全相同。

第三拍“身執略兮入西關”,蔡琰《悲憤詩》作“長驅入西關”;“關山阻脩兮行路難”,與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完全相同。

第十四拍“灑血仰頭兮訴蒼蒼”,蔡琰《胡笳十八拍》之第十六拍作“泣血仰頭兮訴蒼蒼”。

第十八拍“胡笳本出自胡中”,蔡琰《胡笳十八拍》之第十八拍作“胡笳本自出胡中”。

集句詩乃摘取前人作品入詩,蔡琰隱約存在於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中了。

再如李綱(1083-1140)的集句詩,前有小序表明作詩之旨:

昔蔡琰作《胡笳十八拍》,後多倣之者。至王介甫集古人詩句為之,辭尤麗縟悽婉,能道其情致,過於創作,然此特一女子之故耳。靖康之事,可為萬世悲。暇日效其體集句,聊以寫無窮之哀云[42]。

一女子之《胡笳十八拍》不足以概括江山蒙塵之萬世悲,故而從李綱的集句詩《胡笳十八拍》起,隱約存在的蔡琰愈來愈淡薄,終於到了文天祥(1236-1283)的集句詩《胡笳十八拍》,被詩史巨人杜甫取而代之[43]。四、私德與公道

如前所述,蔡琰是否為《悲憤詩》的作者,始於蘇軾的懷疑,蘇軾兩度提及此事,皆接續着劉知幾辨析《昭明文選》所載李陵與蘇武書之真偽而來。劉知幾雖然沒有明言,在其《史通》中,藉着對比秦嘉之妻徐氏,批評了范曄對於蔡琰的寬容:

觀東漢一代賢明婦人,如秦嘉妻徐氏,動合禮儀,言成規矩,毀形不嫁,哀慟傷生,此則才德兼美者也。董祀妻蔡氏,載誕胡子,受辱虜庭,文詞有餘,節概不足,此則言行相乖者也。至蔚宗後漢傳標列女,徐淑不齒而蔡琰見書,欲使彤管所載,將安準的?[44]

同為能詩之才女,徐氏從一而終,夫亡毀形不嫁,宛若後世貞烈寡婦之典範。相反地,寡婦蔡琰不但再嫁,甚且與異族生子,文采煥然卻失去節操,《後漢書·列女傳》未載徐氏而取蔡琰,令劉知幾質疑范曄的治史標準。

我們不能肯定蘇軾對於蔡琰的懷疑是否受到劉知幾的影響,從宋人的詩文中,可以得見蔡琰受道德批判的情形,例如林景熙(1242-1310)的題畫詩《蔡琰歸漢圖》:

惜哉辨琴智,不辨華與夷。縱憐形勢迫,難掩節義虧[45]。

蒲壽宬的《詠史八首》之二《蔡文姬》云:

琴彈十八拍,聽此雙淚流。一死固已難,萬言復誰尤。九原見衛子,何語可以酬[46]。

劉克莊(1178-1269)並就《後漢書》記蔡琰對曹操表示“男女之別”,卻不能免於為胡人之妻,猶如《孟子·盡心上》所說,不服喪三年,卻計較三五個月的緦麻、小功等喪服,簡直不明輕重。其言曰:

曹操欲使十吏就蔡琰寫邕遺書,琰曰:“男女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惟命。”妻胡之恥,豈不大于親授?所謂“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歟![47]

今傳《胡笳十八拍》全文除了見諸《樂府詩集》,朱熹(1130-1200)輯選晁補之(1053-1110)《續離騷》及《變楚辭》作的《楚辭後語》,也收錄了《胡笳十八拍》,且云:

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東漢文士有意於騷者多矣,不錄而獨取此者,以為雖不規規於楚語,而其哀怨發中,不能自已之言,要為賢於不病而呻吟者也。范史乃棄不錄,而獨載其悲憤二詩,二詩詞意淺促,非此詞比,眉山蘇公已辯其妄矣。蔚宗文下固有不詧,歸來子祖屈而宗蘇,亦未聞此,何邪?琰失身匈奴,不能死義,固無可言,然猶能知其可恥,則與揚雄《反騷》之意又有間矣。今錄此詞,非恕琰也,亦以甚雄之惡云爾[48]。

朱熹贊同蘇軾對於《悲憤詩》的判斷,而認為《胡笳十八拍》優於《悲憤詩》,但不知祖述屈原、推崇蘇軾的晁補之何以沒有在《續離騷》及《變楚辭》中提及此詩?朱熹說明所以選錄《胡笳十八拍》,並非寬恕蔡琰失節之恥,只不過站在維護屈原精誠忠愛形象的立場,將寫作《反騷》的揚雄譏為等而下之,不如女流之輩罷了。

在《楚辭後語》的目錄,朱熹就指出:

至於揚雄,則未有議者,而余獨以為是其失節亦蔡琰之儔耳,然琰猶知愧而自訟,若雄則反訕前哲以自文,宜又不得與琰比矣。

蘇軾和晁補之不談《胡笳十八拍》,是未嘗得見?抑或以人廢言?宋人指陳蔡琰失節,她在詩句中早有自覺,騷體《悲憤詩》云:“常流涕兮淚不乾,薄志節兮念死難。”《胡笳十八拍》云:“煙塵蔽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明代題名鍾惺(1574-1624)點次的《名媛詩歸》對於蔡琰寄予同情,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後評曰:“設以此中情景,設身處地,使紅顏質弱,慷慨其間,有少分干涉否。知此則不當責文姬以死也。”[49]譚元春(1586-1637)則在五言《悲憤詩》後注云:“一副經史胸中,一雙古今明眼,作此辱事,讀其所自言,又覺不忍鄙之,反增憐惜而已。”[50]

即使如此,就作品而言,《名媛詩歸》仍有其評價標準,鍾惺比較《胡笳十八拍》與騷體《悲憤詩》之“淺深雅俚老稚,望而知其不侔矣”,認為《胡笳十八拍》非文姬筆。

清代陸昶輯《歷朝名媛詩詞》認為《胡笳十八拍》可能是蔡琰先作幾拍,後人敷衍而成,《悲憤詩》則因其中有痛斥董卓之句,不可信[51]。

為女性文學專門著述的文學史書籍,大多以“薄命”形容蔡琰,盡量支持蔡琰的作者身份。初版於1916年(中華書局)的謝无量《中國婦女文學史》並列了蘇軾和蔡寬夫對五言體《悲憤詩》的見解,強調《胡笳十八拍》激昂悲壯之特色[52]。初版於1931年(上海光明書局)的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指出《胡笳十八拍》為第二人口氣,《悲憤詩》較可信[53]。又如初版於1932年(上海開明書店)的梁乙真《中國婦女文學史綱》不但推舉蔡琰作兩種體裁《悲憤詩》之獨特成就,並別立一節“胡笳十八拍與胡歌關係”,認為蔡琰在胡地十二年,已受異族洗禮,故而文辭質樸,反駁鍾惺《名媛詩歸》之說,繼而從母性本質的角度,力主蔡琰作《胡笳十八拍》[54]。

195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出版為數眾多的文學史,不再以“不能死節”貶抑責難蔡琰,由於詩作的“社會性”、“歷史性”[55],符合“現實主義”的政治正確,蔡琰的地位一躍成為廣大受苦婦女的代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門化1955級集體編著的《中國文學史》,便是一例。書中指出蔡琰:“置身於廣大受難人民中間,因此她寫出了大家共同的悲慘命運”,“但是作者的遭遇更深一層,因為她是婦女”,稱道蔡琰的詩“達到了現實主義的極高水準”[56]。

1963年初版,游國恩等人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也說:“它是通過一個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漢末動亂中廣大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共同命運,同時也控訴了軍閥混戰的罪惡。”“它在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57]

1982年初版,曹礎基等人編著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問答》中,敍述蔡琰“被捲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和廣大人民的命運緊連相繫,具有普遍意義”[58]。同書1985年的增訂本中,蔡琰被封為“我國第一個傑出的女作家”,她寫出了“戰亂的現實,人民的苦難”,“之前的文人敍事詩,還沒有人達到《悲憤詩》的水準”,“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能寫出這樣的珍品,是了不起的事情”[59]。

蔡琰個人的特殊遭遇被擴大為整個時代不幸人民的普遍命運,而她身為女性,受壓迫的悽愴景況更是慘烈。順着這樣的集體思維模式,1990年以降的文學史突出了戰爭對女性造成的傷害,郭預衡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簡編》說道:“可見在戰亂之中,婦女不僅承擔了最大的犧牲,而且始終無法擺脫封建道德籠罩在她們頭上的陰影。”《悲憤詩》“可看作封建社會廣大婦女的一頁痛史”[60]。

在筆者翻閱的四十餘部中文著述中國文學史書籍中,對於蔡琰其人其詩最能深切體貼,道出她身不由己的痛楚的,是林庚《中國文學簡史》所述,他說蔡琰的詩作:

反映了一個弱女子在那時社會中的可憐地位;她是被用錢可以贖回來的,她是只能嫁雞隨雞嫁犬隨犬的,她是不能不拋棄了自己親生的兒子的;在被贖回來後又不得不嫁了人,而因為自己是被胡兵搶去失了節的,她又只得加倍陪小心。總之她的命運是不由自己作主的。而這樣的任命運播弄的可憐生活,《悲憤詩》就作了典型的描寫,它的感動人,正因為它是最現實的[61]。

林庚的第一部《中國文學史》完成於1947年,由廈門大學出版。其獨特的文學史觀與寫作方式在1950年代調職北京大學之後不得不因應現實而有所調整,重新改寫為《中國文學簡史》[62]。儘管是時代變動,現實所需,林庚仍能不落俗套,以其詩人之性靈觀照古人,可謂別具隻眼。

相對於中國大陸學者受限於意識形態的框架,臺灣的中國文學史著作有較寬闊的發揮空間,葉慶炳即為重要的代表學者。葉慶炳的《中國文學史》不將蔡琰置於魏代文學建安七子之末,而是在漢代詩歌中敍事詩之發展體系內別立一節論述,書中對於蔡琰“在世時歷盡悲慘遭遇”,“死後復飽受嘲諷”抱屈。他肯定兩篇《悲憤詩》為蔡琰所作,《胡笳十八拍》則為後人擬作[63]。

在單篇論文方面,由於一般文學史只接受五言體《悲憤詩》為蔡琰作品,故而就敍事結構、抒情方式與藝術特質等角度立論的文章也集中於五言體《悲憤詩》。1990年代以後,學術研究方法逐漸脫離固有的賞讀視域和價值判斷,從性別觀點和女性主義理論探討蔡琰其人其詩的論文為蔡琰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成果。這是“遲來的公道”嗎?筆者未敢斷言,不過樂見群音迭起,多元交織,期許筆者的研究也會是其中之一。五、結語

在正史中從屬於丈夫;在文學史中附錄於建安七子,被懷疑與推舉的作者;被批判與表彰的婦人,蔡琰研究裏充滿了性別差異與兩重性。

本文旨在梳理前人的論點和研究取向,回顧一千多年來以男性話語為主調的論述軌蹟,呈顯其中“不在場實存”(presence of absence)[64]的現象。雖然引用了西蘇《美杜莎的笑聲》的部分言論,誠如她深受解構主義影響,不論旁人以“後現代女性主義”[65]或“後女性(權)主義”[66]定義她,而且不認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也不將自己的見解歸類為“理論”[67],筆者希望本文只是展示過去蔡琰研究的性別關係,無意標榜為某一主義立場,更無須批判或厚責前人。

同类推荐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它的目标读者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独立创业的人。同时,期望深刻解读中国企业成长的秘密,对于MBA、EMBA的学员和企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通过对四家企业经营菅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本书也是很好的学习读物。作为一本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案例书,正在成为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海尔的管理模式、联想的公司精神、华为的狼性文化、万向的长寿基因。探索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这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庞大体系增加深具中国特色的鲜活一页
  • 符武天下

    符武天下

    这个世界,强者为尊,而世间却是苦海,常人难渡。被侯府赶出来的少爷,被骂作废物的方羽,一心追求武道巅峰,用符法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必登武道巅峰,求得天道极致。我要符武双修,渡过世间苦海!谁敢拦我?魔挡杀魔,神挡杀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重生之决战白莲花

    有一种你无法理解的神奇生物:她有一双如雾如梦的眼睛,如屎一般的浪漫情怀。小强一样打不死的精神,杂草一样令人忧伤的命格,周围只要是雄性生物都会爱上她,没爱上她的一定是恶毒的男配女配,总能在“无意”间将她对立面的人弄的生不如死,凄惨无比。不幸的是,苏瑾就没爱上她。幸运的是,苏瑾决定主动出击。
  • 小骷髅法师

    小骷髅法师

    一个生前为教廷锻造盔甲的炼金师,却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在冥界之中一番挣扎之后,被一个法师召唤回生前的世界,心中充满疑惑的他开始寻找了死亡的真相,但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在这些疑问面前,他该如何是好?且看,一个寻找自己死因的小骷髅的故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江湖遍地遇相公

    江湖遍地遇相公

    凤女临世,美男来袭。且看各路公子,如何大显身手,抱美而归。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