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40

第40章 錢謙益降清心態探析(1)

鄔烈波

內容摘要:1645年清軍南下,南明弘光政權滅亡,錢謙益向清軍投降,這是其人生的一大轉折,也引起後人的眾多議論。錢謙益的降清是個人性格、特定環境、時代心態等諸多因素促成的,其降清的經歷與心態都在易代之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進行細緻的分析與客觀的評價。

關鍵词:錢謙益降清心態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軍渡江,南明守軍崩潰,朝廷主要官員迎降,使清軍順利佔領南京,並進而開始征服江南。面對清軍的鐵蹄,錢謙益與趙之龍等迎降,不久便循例北遷,至北京候官。自順治三年元月至六月,錢謙益為清廷官員六個月後,以疾乞假,回到家鄉。錢謙益的降清是其人生的一大轉折,其降清的經歷與心態都在易代之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並成為後世錢謙益研究中繞不開的話題。一、錢謙益降清的過程

弘光元年五月初九日,清軍開閘放舟,蔽江而南,江南之師全部崩潰,武弁各卸甲鼠竄。鄭鴻逵等軍怯於殺敵,勇於掠奪,入丹陽燒劫後南走,雞犬一空。面對兵敗如山倒,清兵刻日便至的局面,弘光帝於初十日夜悄然逃走。十一日黎明,錢謙益坐肩輿過馬士英家,門庭紛然。過了良久,馬士英出來,小帽快鞋,上馬衣,向錢謙益一拱手說:“詫異,詫異!我有老母,不得隨君殉國矣。”即上馬去。平旦,百姓見宮門不守,宮女亂奔,纔知道皇帝、首輔俱已逃走,於是驚惶失措,亂擁入內宮搶掠,御用物件遺落滿街。一時間,文武官員逃遁隱竄,互不相顧。民眾蜂湧出城,又有出而復返的,民心已亂。趙之龍於是出告示以安民心,有“此土已致大清國大帥”之語,並閉各城門以待清兵。此時,南京城降清已成定局。中午,有趙監生率百姓千餘人,擒王鐸到中城獄,群毆之,使認太子。王鐸大聲說:“非干我事,皆馬士英所使。”眾人亂打,王鐸鬚髮俱盡。太子阻止眾人,命令把王鐸監禁於中城獄。於是百姓擁太子上馬,至西宮,拿出戲箱中的翊善冠給他戴,于武英殿登座,群呼萬歲。由於人心洶洶,憤恨權奸,馬士英黨害怕報復,十二日,李沾求趙之龍庇護,逃出京城,而張捷與楊維垣自盡[1]。十三日,百姓焚毀馬士英和其子馬錫的寓所,並掠奪阮大鋮、楊維垣、陳盟家。此時南京城內處於一片大難臨頭的恐慌與混亂之中。十四日,清軍至南京,兵臨城下。

當此之時,錢謙益等南明官員有固守與投降的選擇。固守城池必需以下幾個條件:充足的兵員、可能的援救、穩定的民心、充分的準備、必死的決心。而當時四鎮兵和操江軍或潰或逃,南京守軍又毫無鬥志,軍心渙散,根本不可能堅守;南京周圍明軍基本都已潰散,不可能有援軍趕來,即使有,也不可能與清軍相抗;南京城內人心惶惶,民心不穩,流言紛起;擁有實權,主持政務的趙之龍念念不忘與清媾和,十三日,文武諸僚集中府會議,談到太子,皆有難色,不知是否當立。趙之龍便說:“此中復立新主,款使北歸,其何辭以善後!”眾皆然之,鬨然而散[2]。這就說明南京官員都只寄希望於款和,而未準備過戰。最重要的是南京官民畏懼清軍的屠刀,惟恐南京失守後全城被屠,認為只有降順才可保萬一,如趙之龍欲迎入清軍,“百姓不願,羅拜於地。之龍下馬諭眾曰:‘揚州已屠,若不迎之,又不能守,徒殺百姓耳。惟豎了降旗,方可保全。’眾不得已,從之”[3]。所以南京城中眾人只有苟免之心,全無堅守之志。在這種情況下,戰不能戰,守不能守,逃不能逃,鑒於揚州屠戮之慘,南京官員為保全全城的生命、財產,只有投降一條路。

錢謙益開始並不清楚形勢,對清軍還抱有幻想,《三垣筆記》云:“劉廣昌良佐無拒北意,惟于水西門外縱火焚掠。百姓恐攻城,徹夜驚呼,乃議推保國公朱國弼為留守官。之龍密遣使渡江,啓迎北兵。時諸臣猶不知,集議錢宗伯謙益所,謙益太息曰:‘事至此,惟有作小朝廷求活耳。’擬啓稿送之龍,之龍置不用。”[4]《東澗遺老錢公別傳》亦云:“上出狩,洪范輩紿公以南宋金人之約,公信之,人多就公謀進止,公曰:‘事至此,惟有作小朝廷以求活耳。’擬致書北軍前,移草于總督京營戎政忻城伯趙之龍,之龍屏不用,竟以降表去。”錢謙益在當時並不掌握實權,對朝中大事沒有決策權,所以向清求和而趙之龍不用是可能的。當時清軍大兵過江,就是為了完全征服明朝,而錢謙益居然相信清軍會接受與南明的和約,也真是幼稚得可以。當投降已成定局,對於錢謙益而言,他還有降清與自盡的選擇。降則屈志辱身,大節有虧,留下駡名;死則可全節取名。在兩者中錢謙益最終選擇了投降。五月十四日乙未,錢謙益與阮大鋮、李喬各向清軍遣迎報名[5]。十七日錢謙益引清官二員,從五百騎由洪武門入,盤九庫,清軍命錢謙益駐皇城內守之[6]。二、對於錢謙益降清的種種解釋

對於錢謙益為何不選擇自盡,而選擇降清,論者有種種觀點:一是追逐權益說。如陳子展在《中國文學史講話》(下)中云:“雖是有理解的文人,不作兩截人,談何容易!我縱不要富貴,無奈富貴逼我,怎熬得住心頭癢?……看見了物質享受,熬不住心頭癢的人壓根兒不怕精神上的譴責,像錢謙益、龔鼎孳之流,就是一個好例。”即認為錢謙益降清是由於富貴的誘惑,追求物質享受[7]。在當代也有持相近觀點者,如楊義《錢謙益降清心態》中說:“錢謙益這人一生愛官,幾經沉浮的他好不容易做到了禮部尚書,豈可輕易拋擲?……在他的內心深處,他還想圓他那個曾經近在咫尺的宰相夢”。[8]二是降以有為說。這又可分為二種,第一種是政治復明說,如顧苓《東澗遺老錢公別傳》云:“北師入京,乃謬為招諭,陰圖伺隙,不得已而行文種、范蠡之事,計復不售”,張鴻在《錢牧齋先生年譜原序》[9]中則說:“先生(錢謙益)委曲求全,亦止盡其心,而不使復仇之機自我而絕而已,成敗生死置之度外,何論榮辱乎?”[10]第二種是含垢撰史說,如《有學集》姜殿揚跋認為“其不死也,實以遺山、太樸自負,欲完有明一代史稿耳”[11]。暴鴻昌在《錢牧齋降清考辨》[12]中采信了這一說法。三是怕死無奈說,這是最通行的意見。陳寅恪說:“牧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點。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於事勢所使然。”[13]周法高說:“牧齋本來怕死,這也是人之常情,由於怕死,只有出諸投降之一途。”[14]

近年來研究者更從錢謙益心態來分析錢謙益降清的選擇。如李慶的《錢謙益:明末士大夫心態的典型》[15],他認為錢謙益在儒家傳統之外,還受到陽明心學、“三教合一”思潮的影響,因而他“得以從另外一種角度來審視人生,來考慮個人和客觀世界的關係”,“當這種感情遇到了現實利益抉擇時,也就有可能變成為衝破傳統道德觀念束縛和改變傳統思維方式的精神力量”。而且錢謙益十分追求自己的享樂,“有很強的生命意識”,所以選擇降清是自然的。汪群紅《論錢謙益人格特徵的遊移性》[16]進而認為錢謙益悲劇性的人格精神“是由其人格特徵的遊移性造成的,而遊移來自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個人與社會的衝突”,並指出“其思想的矛盾,行為的反復,一方面體現了他內心強烈的濟世救民的儒家理想和人格精神,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各種異端思想對其儒家人格精神的消解。”她以此推論,認為錢謙益“對改朝換代,態度非常超脫與平靜。忠君報國的儒家正統思想,顯得那麽縹緲,那麽毫無意義”,從而導致他做出降清的選擇。三、對錢謙益降清心態的認識

筆者認為,首先,任何選擇的背後都有對得失的權衡,這種權衡又與個人的人生、價值取向有關。推動自盡殉節的力量是對於氣節的堅持,而推動降清受辱的力量則是生的本能。孰輕孰重的比較,則根於平日的修養。錢謙益雖然是東林中人,但他只是與東林的政治立場相同,聲氣相通,關係密切,他的思想接受王學更多些,重個性的張揚,而對個性的肯定中就潛含著對自我的重視。殉難諸人平日多注重砥礪自己的氣節與忠義之性,而錢謙益卻慣于優遊山水,愉悅情性,對氣節的培養要欠缺些。而且,他性格中的放達無拘束反而有助於消解義、節對精神的壓力。在生死關頭,錢謙益重視自我、樂於享受,懦弱戀生的個性就充分暴露了。錢謙益不是沒想過死,《牧齋遺事》云:“乙酉五月,柳夫人勸牧翁曰:‘是宜取義全大節,以副盛名。’牧翁有難色,柳奮身欲入池中,持之不得入。”對錢謙益而言,死,就意味着拋棄一切功業、才學、享樂、親人……這要付出比生大得多的勇氣。而且在當時,個人之死什麽都不能挽回,國家已破,宗社為墟,死的意義只在於表現個人的氣節,追求身後的美名。而對錢謙益來說,美名雖好,怎及得身家性命重要。所以錢謙益選擇降清是他個性特徵、所持信念、平日修養、當時局勢綜合作用的結果。如他的朋友“邵得魯以不早剃髮,械系僇辱,瀕死而不悔”。為安慰邵得魯對最終剃髮的不能釋懷,錢謙益引佛典而論:“優波離為佛剃髮作五百童子剃頭師,從佛出家,得阿羅漢果。孫陀羅難陀不肯剃髮,握拳語剃者:‘汝何敢持刀,臨閻浮王頂?’阿難抱持,強為剃髮,亦得阿羅漢果。得魯即不剃髮,未便如難陀取次作轉輪聖王。何以護惜數莖髮,如此鄭重?彼狺狺剃髮,刀鋸相加,安知非多生善知識,順則為優波離之於五百釋子,逆則如阿難之於難陀。而咨歎慨歎,迄於今,似未能釋然者耶?”為剃髮,本已歸順的江南奮起反抗,付出慘重的代價,錢謙益不會不知道反剃髮中所蘊涵的民族感情與道德意義,他如此說,雖是安慰,也正透露出他內心對剃髮、降服的無奈與順受,認為性命比氣節重要,“我輩多生流浪,如演若達多晨朝引鏡,失頭狂走。頭之不知,髮于何有?”[17]事實上,錢謙益本人在剃髮問題上就是很隨意的,“豫王下江南,下令剃頭,眾皆洶洶。錢牧齋忽曰,頭皮癢甚。遽起。人猶謂其篦頭也。須臾,則髠辮而入矣。”[18]由此也可以隱約看出他在降清中的思想軌蹟:死不如生,命都沒了,一切對自己也就沒意義了,既然不能抗拒清軍的鐵蹄,那還不如坦然接受,說不定這就是自己的命運,也許還能從中找到新的意義。他的性格太有彈性,正是這種彈性纔使他得以安然渡過種種危難與困苦,但也正是由於這種彈性,使他在不該屈服的時候彎下了腰。沒有彈性難以處世,也難以成事。而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首鼠猶夷,以至最終走向失節降敵,則不惟毀了自己的一生,且亦有辱民族尊嚴,有負于家國。當然,他也並不是從來就如此,在閹禍最酷之時,他也曾激昂慷慨[19],但這麽些年那麽多的挫折漸漸地磨平了他的銳氣、勇氣與豪氣,他既然能與周延儒妥協,與馬阮、妥協,自然也就不再乎再向清軍妥協一次。

其次,歷史人物的選擇與他所處的環境、他選擇時所參考的資訊源與信息量密切相關,若忽視這些,則容易得出錯誤的判斷。錢謙益降清是由於迫於形勢和對清軍的恐懼,是一種權宜之策,在亂世中,他只想到顧惜自己的性命,而難以考慮其他。

所以,第一,關於錢謙益投降是為了追求富貴,這點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就投降諸人來說,他們內心充滿了恐懼與對清軍如何處置他們的揣測。趙之龍迎清軍入城之前就已經說明他投降是因為害怕重蹈揚州慘禍。當南明大僚前往拜謁豫王時,“縋城出迎,跪道旁高聲報名。將近豫王前喝起,眾人倉皇入報。此時大雨淋漓,無一騎一卒敢站簷下者。二大僚匍匐進,行四拜禮”[20],可見眾人對清軍非常惶恐,狼狽至極。當時有傳說云:“豫王入城,越二日,詣校場出寶刀豎立案上,拜而祭之。若城應屠,當祭時刀鞘自出;如不應屠,則刀鞘不出。豫王祭畢視之,刀鞘不出,遂免屠。既而上有使至,以南京人眾,復將議屠。廿六日,王令發三炮乃屠。及放第三炮,見關帝服綠袍,以袖拂炮,數燃火數拂之,炮終不得鳴。豫王見而異之,拜焉,謂其下曰:‘關聖在此顯異,不可屠。’遂免。”[21]南京人傳述這種故事,正說明他們驚魂未定,投降後依然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征服者而言,清軍入城之初,“李喬齎大清告示二道,一為《大清攝政叔父王曉諭江南文武官民》,一為《欽命定國大將軍豫王曉諭南京官民》,大約言:‘福王僭稱尊號,沈緬酒色,信任僉壬,民生日瘁。文臣弄權,只知作惡納賄;武臣要君,惟思假威跋扈。上下離心,遠近仇恨。’”[22]這說明清軍是以弔民伐罪的姿態入南京的。入南京後,清軍帶著勝利者意得志滿的倨傲,生殺在手。五月十六日,豫王受百官朝賀,“查不朝參者,妻子為俘。差假本堂報知注冊,每日點名,大僚俱四更進而午後歸。工部尚書何瑞征先於十一日自縊,不死,損左足,臥家不朝,王命縛之”[23]。所以平日趾高氣揚的南京官員如今不過是命懸於他人之手的俘虜罷了,已經失去人身自由。而且清軍對南明君臣並沒有什麽好感,一向否定弘光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統性。豫王入城後,問太子何在,趙之龍以王之明對,豫王說:“逃難之人自然改易姓名,若說姓朱,你們早殺過了。”朱國弼見機馬上說:“太子原不認,是馬士英坐易。”豫王大笑說:“奸臣,奸臣!”“太子”見豫王,豫王離席迎之,坐於己右,相去不離丈許。弘光帝被擒,豫王使他坐于“太子”下,並對弘光說:“汝先帝自有子,汝不奉遺詔,擅自稱尊何為?”又曰:“汝既擅立,不遣一兵討賊,于義何居?”又曰:“先帝遺體止有太子,逃難遠來,汝既不讓位,又轉輾磨滅之何為?”[24]所謂北來太子真偽難辨,而豫王入城後便當即以之為真,其實他是想借此“太子”以否認弘光帝繼位的合理與合法,並以此證明他下江南、征服南明是正義的。事實上,在南下之前,豫王就與史可法等互相論爭,其意義也在於為自己的軍事征服找藉口。既然弘光政權不合法,那麽滿朝官員自然也就都是偽官了。對於投降諸官員,清人在內心是很鄙夷他們的。五月二十二日,豫王下令建史可法祠,優卹其家。而當李喬等官員為諂媚清人而剃髮求見,豫王便斥其無恥,加以唾駡[25]。褒揚忠臣,斥駡無恥官員,說明清人獎勵忠義,貶斥貳臣,留用南明諸臣,只是要利用他們而已。一旦他們失去價值,就會被毫不容情地拋棄。事實上,南明諸臣北上後,大多不被重用,王鐸雖是個例外,那是得益于他弟弟在清軍中。所以,在這種生命尚且不能得到保障,匍匐苟活於清軍刀劍之下的情況下,降清官員根本不可能知道等待自己的命運將是怎樣,正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果說錢謙益居然還能幻想升官發財,那豈非滑天下之大稽?所以錢謙益的宰相夢不僅不可能近在咫尺,而是根本不敢做。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如何生存下來才是第一位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第二,錢謙益的投降是一種保命的倉惶選擇,而參與復明運動與修史都是他仕清回鄉後的再選擇,它們與降清雖有關聯,但並非因果關係。事實上,錢謙益對他的降清是很後悔的,這在他的詩文中多有表露,如果他的投降是隱忍以待,又何悔之有呢?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热门推荐
  • 庶女鉴宝师

    庶女鉴宝师

    这年头,庶女难当,主母步步紧逼行陷害,嫡姐设计毁名节,她演戏装傻,终让她们深入陷阱……正当她搞定内敌,鉴宝求财之时,侯门公子却找上门来:女人,求负责……什么?我不认识你吧!某男怒:女人,定情信物你都拿了,还想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花间一枝禅

    花间一枝禅

    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的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
  • 魅世女帝:强娶摄政王

    魅世女帝:强娶摄政王

    那一夜,她身重迷药,神思恍惚之际,竟然霸王强上弓的把贵为摄政王的他吃干净抹嘴走人。朝庭之上,她是高高在上古圣国最尊贵之人,当今的天子,而他则是以辅助天子为任,冷酷无情的摄政王。深宫宅院,耍的是手段,是阴谋,在这后宫之中,她步步为营,与他并肩携手,这一场皇位争夺,到底是谁的天下?皇位,那高处不胜寒的位置到底是凤凰涅槃重生还是绝路逢生。要江山,还是要美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侯门贵妻

    侯门贵妻

    “我虽为庶女,母亲也不必如此咄咄逼人,非要卖了我为妾!”“你应该感谢我,难不成要学你娘狗一样啃我丢下的屎,你至少可以吃骨头。”她豁然起身,双眼如利刃冰刀直射王妃,“我端木念青在此发誓,此生宁死不为妾!。”庶女为妾,天经地义,她却对着乾坤发誓有生之年绝不为妾,惹来众人嘲笑鄙夷。“她这一辈子嫁不出去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不愿!任人宰割,如狗求活,我不服!嫡母嫡妻宁有种乎?有一男子告诉她,非也。【片段一】“庶出就是没教养,也不知道谁惯的,村妇一般还敢问鼎侯府夫人头衔!”还没回嘴,她身子一软,被人打横抱起,男人阴冷回道:“我教的,我养的,我惯的,我许了头衔,你不服?”【片段二】“请问三小姐可许了人家?”某男跳了出来,大声嚷嚷:“哎呀,我的传家之宝呢?那可是送给我未来媳妇的啊,怎么不见了呢?对了,我好像把它送给谁了,送给谁了呢?”某女满头黑线,抬手,那玉扳指闪着几千瓦的亮光,众人哀叹,原来名花有主......某男得意一笑,知道就好。【片段三】某男与某黄花闺女的父亲密聊,某黄花闺女无耻地听了墙角。“岳父。”......她还未出阁......“那一天,她第一次入宫中毒,被我救了,我们有了肌肤之亲......”口水一呛,身子因为忍得厉害,不由得发起抖来。什么是肌肤之亲?PS【穿越,一对一,宠文,女强、种田】推荐新文:《退婚——傲骨嫡女》
  • 狂妃逆天

    狂妃逆天

    展邪依,国家一级特种兵,因未婚夫的算计而落入圈套中,被雷电劈中消香玉损!当现代特种兵穿越到天界,成为城主府大小姐,一切的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天才变成废柴?那她再让废柴变成天才不就行了。人人唾弃?没关系,她会让那些人都统统闭上嘴巴,再无唾弃的可能!陷害她的罪魁祸首,她会让她知道,得罪她的下场,是多么的销魂!***在这弱肉强食的天界,她唯有努力变强,强到所有人都仰望的地步,那样才不会被人威胁!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雷电攻击下,让她成功的修炼了万年难遇的混沌之力!当两颗不同的灵魂相容,即可合二为一,又可分开成为单独的个体之时,掀起的又是怎样的风暴!当她成为天界的强者,通过往生塔重回现代之时——等待她的又将是怎样的阴谋?而一直跟随在她身边的魂棍,又有着怎样的惊天之密?神秘男人的一次次出现,一次次相帮,看似充满目的的举动下,又有着怎样的宠溺温柔!本文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男女主身心绝对干净!!!***推荐铱铱的旧文:《幻神王妃》铱坊推荐好姐妹的文文:《废柴小姐太妖孽》菩提苦心《重生之我本彪悍》大尾巴猫《妖娆神音师》葉瓶子《重生之桃源商女》黑血女王《田园地主婆》沫迷糊《逆天驭兽师》柒月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冷帝独宠:倾世狂傲妃

    她,上官飞雪,二十一世纪的才女,拥有倾城倾国之姿,闭月羞花之貌,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天性开朗,聪慧过人,一身铮铮傲骨,俯视万物。他,萧天灏,一代千古帝王,霸道冷酷,孤高绝傲,威震朝野,权倾天下。就那么一次意外,她便成了他的雪妃,然而已经心有所属的她,该如何去面对身为帝王的他,友情与爱情相衡,她又该如何抉择。他要囚禁,她偏要释放,他要处死,她偏要营救。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然,他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独揽天下大权的他到底该怎样处置这个无法无天的上官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