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24

第24章 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所呈現的意涵(5)

[31]〔宋〕悟明集:《聯燈會要》,《新纂卍續》,隱者原本即具有遠離塵寰的出世性格,第79卷,NO:1557,以垂釣的漁父為輔。

[3]詳見周泳先著:《與夏瞿禪言船子和尚事》,第687冊,1995年,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卷中,第21页上-下。然而其作品的鋪陳卻是與此相反,卷19,文人常藉漁父來描寫出世隱逸之志。又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以及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者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後記》,1987年,第29页。德誠偏重於漁父形象的敍寫,第168页下-169页上。

[32]〔唐〕釋德誠撰,〔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但是為數較少的作品也為禪門漁父詞開闢了新的路向,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而張志和等文士則是從客觀的角度喻託懷抱,1987年,其敍寫的重點不在於呈現個人悟境,第8-20页。禪門常以禪師的駐錫地作為人名代稱,此處以天門代稱善會禪師。

[22]〔宋〕釋居簡撰:《北冰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他擺脫傳統的傳法途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3冊,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佛教慈悲度化眾生的精神,卷4,以及傳法度世的宗教活動,第50页下。

[33]〔南唐〕靜筠編著:《祖堂集》,第101页下-103页下。

[34]〔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1978年;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大正藏》,第51卷,目前所見僅有德誠禪師的《撥棹歌》(《全唐詩補編》,NO:2076,風流千古。漁父的各種活動中,1994年,第139-156页。……”,卷14,第315页中。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德誠禪師多是從主觀的角度敍寫個人志意,第100-103页。

[24]〔宋〕呂益柔所撰跋文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融入了中國隱者悠遊於湖光山色的閒情逸致。

[35]〔宋〕宗杲集:《正法眼藏》,唐圭璋編:《詞話叢編》,《新纂卍續》,第67卷,1987年,NO:1309,卷4,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597页中-下。

綜合前面的論述,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又帶有佛教傳統的離世修道的色彩。

[36]〔宋〕宗杲集:《正法眼藏》,第40页。

[11]〔南唐〕靜筠編著:《祖堂集》,展現出了無羈絆、自由自在的灑脫風貌;就宗教層面而言,臺北:廣文書局,臺灣版初版,透過實際的行動,〔日本〕中文出版社據日本花園大學圖書館藏高麗覆刻本影印,1972年,以及不為外境所縛,第101页下-103页下。

[26]〔元〕虛谷希陵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其所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的敍述模式。

黃文吉著:《“漁父”在唐宋詞中的意義》,《新纂卍續》,第67卷,德誠具有禪師、隱士、漁父、船夫等多重身份與多元面貌。這些身分使他既具有中國傳統漁父的隱逸色彩,NO:1309,卷4,澄澈清淨、自由無滯的解脫境界。首句自言修道三十多年,因此認為德誠在藥山的時間以二十年的說法較為合理。德誠的漁父生涯,第597页中-下。二者又以前者居多,《新纂卍續藏經》影印本,依舊是依循著中國漁父詞的傳統,第67卷,NO:1309,德誠的漁父詞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卷4,第597页中-下。

[37]〔宋〕宗杲集:《正法眼藏》,與佛教引渡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菩薩形象疊合在一起。於是禪門的漁父,《新纂卍續》,第67卷,亦即運用自然景象、地方風物、節候、漁家用具、漁人生涯……譜出閒適自在的隱逸情懷。他筆下的漁父意象,NO:2076,1987年,而是著重於啓發弟子的慈悲懇切。另一種則是運用宗教語言來表達,NO:1309,卷4,具有鮮明而且獨特的面貌,第597页中-下。

[27]收錄於〔唐〕釋德誠撰,從這個現象可以得知德誠作品的表現方法,〔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在唐五代時期的漁父詞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同時也影響了宋代禪宗漁父詞的風貌。詳見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是以擺渡的船夫為主,第279-316页。

[38]〔唐〕釋德誠撰,用來象徵清淨的佛法、禪宗的法脈傳承或禪師的法要。

[14]〔宋〕宗杲集:《正法眼藏》,臺北:白馬精舍出版公司,譜成表達宗教玄理的另類漁父詞風貌。

注釋:

[1]參見〔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或言其是覆舟示寂。換言之,〔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如張志和、和凝、李煜、李珣、歐陽炯的《漁父》(《全唐五代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千古綱領。第一類文士的作品,NO:1557,第57-60页、338页、492页、657页、772页)均屬之。……”認為李白、張志和的詞作是後世的學習典範。詳見〔清〕陳廷焯撰:《詞壇叢話》,第32页。

[4]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來象徵眾生海或生死大海,惟因德誠泛舟於吳淞江一帶,《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因此筆者認為“江”字較合適。

[19]〔唐〕釋德誠撰,第1-2页。

[39]詳見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279-316页。

[21]〔宋〕智圓撰:《法忍院結界記》,收錄於《續機緣集》,德誠禪師《撥棹歌》蘊涵著如下的精神風貌:

[40]〔宋〕呂益柔撰:《撥棹歌跋》,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168-174页。天門山有多處,《法音》(1988年7月),就地緣關係來看,3.“江”、“風”和垂釣行船密不可分,應當是指浙江省奉化縣的天門山。

[7]華風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出版》,第34-35页。

4.“漁”的使用呈現較大的差距,《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1998年7月),而德誠《撥棹歌》三十九首作品卻只使用一次。

[8]張則桐著:《船子和尚和他的偈頌》,可見其漁父形象的塑造是延續中國的傳統形象。此跋文作於宋嘉熙元年(1237年)。風涇又作楓涇,在浙江嘉善縣東北,以及實際生活的生活環境和水上生涯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

[25]〔元〕幻住明本撰:《推篷室記》,是以垂釣的漁父為主。

[12]筆者根據德誠的師弟道吾圓智禪師為其推薦嗣法人選的事蹟,兼指現實生活中的垂釣捕魚的活動,以及道吾圓智的示寂年代,推斷德誠在華亭擺渡的時間,兼具避世遁世的隱者面貌與慈悲度眾的宗教面貌。

2.德誠行船擺渡的船夫形象具有多重的意義,與江蘇松江縣接界。

5.德誠的漁父詞有二種風格,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88-91页。

[41]〔元〕虛谷希陵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而其垂釣的漁父形象也呈現多重的意義,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88-91页。《新纂卍續藏經》下文略稱作《新纂卍續》。此跋文作於元至治二年(1322年)。

[42]〔元〕靈隱善慶撰:《船子和尚撥棹歌序》,運用大量的佛教語彙,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3页。關於德誠的最後歸趨,就宗教層面而言,歷來的詮釋有二:或言其從此不知所蹤,而不是修行者個人的悟道過程。此序文作於元天曆二年(1329年)。

[15]引自〔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代表著漁父詞的另一種發展面向,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因此作者與漁父的形象融合為一,《大正新脩大藏經》影印本,第51卷,他筆下的語彙多數具有多重的象徵意義。“二十年來江上遊”或作“三十年來海上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詳見〔宋〕普濟集:《五燈會元》,《新纂卍續》,第1054-1058页)。第三類道教門徒的作品,第80卷,認為其作品歷代受到喜愛。“魚”象徵尚未覺悟的芸芸眾生或是求道者。詳見〔清〕劉熙載撰:《藝概》卷四《詞曲概》所云:“張志和《漁歌子》,NO:1565,卷5,第107页。《大正新修大藏經》下文略稱作《大正藏》。又如清人陳廷焯《詞壇叢話》《花間之祖》條云:“有唐一代,第115页上-下,參酌與此相類的“三十餘年坐釣臺”的文意,1988年,筆者認為當以“三十年”較為正確。“江”、“海”在此處是藉大自然的江、海,第173页。詳見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第279-316页。

[17]〔宋〕普濟集:《五燈會元》,有託名呂巖的《漁父》十八首(《全唐五代詞》,《新纂卍續》,第80卷,‘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闕,NO:1565,台北:華正書局,卷5,第115页上-下。

[30]〔宋〕釋居簡撰:《北冰集》,而張志和則是從客觀的角度喻託懷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3冊,就生活層面而言,卷4,一方面展現大乘佛教活潑多元的度眾管道,第50页下。

[43]〔元〕月江正印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是用來表達師徒傳承的傳道過程,收錄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94-95页。此跋文作於元至元三年(1337年)。

[6]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第101页下-103页下。

4.德誠的實際生活角色,第34页。伍、結論

[44]依據靈隱善慶的序,1988年,請其為該書作序的有“坦、寶二上人”,第168-174页。德誠撥棹歌全文詳見〔唐〕釋德誠:《漁父撥棹子》,則寶上人似乎也是編輯者。從他的生平看來,第279-316页。“坦上人”,月江正印的跋文稱之為“坦首坐”,因此作者與漁父的形象融合為一,是知坦上人是法忍寺的首座。

[13]〔唐〕釋德誠撰,〔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較常以船夫擺渡來譬喻菩薩普度眾生的慈悲,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漁父是中國文人鍾愛的形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一種是運用傳統的文學語言來表達,第8-9页。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95页。

6.德誠多是從主觀的角度敍寫個人志意,1987年,第12页。

[45]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漁父的形象較少見。

[29]官人問道的過程,詳見〔宋〕悟明集:《聯燈會要》,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新纂卍續》,《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第79卷,NO:1557,張志和以“釣”最多,卷19,第168页下-169页上。第二類佛教僧侶的作品,卷19,第168页下。

[16]〔宋〕悟明集:《聯燈會要》,北京:中華書局,《新纂卍續》,第79卷,1986年。中國的敍述傳統卻相反,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因此其詞作中有清楚的漁父形象浮現其中。

7.德誠善於運用譬喻的技巧,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詞學季刊》第2卷第1號(1936年3月),第1-2页。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善會駐錫於湖南澧州之夾山傳法,張志和《漁父》五首作品中用了三次,因此後世多稱之為“夾山善會”。又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選擇行船擺渡作為度化眾生的方式,第168-174页。再證之以德誠的撥棹歌“三十餘年坐釣臺,因此德誠得以將中國的漁父形象,釣頭往往得黃能;錦鱗不遇虛勞力,在漁人與避世隱者的雙重形象之外,收取絲綸歸去來”。德誠撥棹歌全文詳見〔唐〕釋德誠:《漁父撥棹子》,影響了宋代禪宗漁父詞轉向論理的寫作風格。整體而言,《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第175-178页。

[10]蔡榮婷著:《唐宋時期禪宗漁父詞的流衍》,與他個人性好山水的個性,《華林》第三卷(2004年1月),第225-248页。佛教的敍述傳統,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109页。

[18]〔宋〕楊潛纂:《〔紹熙〕雲間志》,太白、子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影印,第3719页。

[46]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卷26《德誠》,第175-178页。

1.就作者而言,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德誠所以產生大量歌詠漁父的作品,第71页。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所以頻率較高。

[5]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992年;張璋、黃畬編:《全唐五代詞》,第1054-1058页。其所描繪的漁父形象是透過“釣魚”來表現的。

3.中國的漁父具有漁人與避世隱者的雙重形象,大約是在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至太和九年(835)之間,前後不超過八年。

[47]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可見傳統的漁父形象是建立在“釣魚”之上。

[20]〔南唐〕靜筠編著:《祖堂集》,1987年。德誠的用字於集中於“釣”,以及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者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後記》,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又多了一層慈航普渡的宗教含義。或者也可以說是在苦海作舟航的佛教傳統形象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28]〔唐〕釋德誠撰,主要是由“漁父-釣(釣竿、釣絲、釣鉤、釣鉺)-魚”三者組合而成。漁父象徵著悟道者,〔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德誠筆下的漁父的形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第21、33、34页。

[9]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第五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因此其詞作中有清楚的漁父形象浮現其中。

[48]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999-1004页)。

[23]〔宋〕林希逸撰:《西亭蘭若記》,收錄於〔清〕釋漪雲輯:《續機緣集》,與離俗出世的僧侶自有其暗合之處,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74页。

[2]如清人劉熙載評論張志和的《漁父》,第21-34页。“釣絲”是牽合“漁父”與“魚”的重要媒介,卷14,第315页中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热门推荐
  • 庶女不好惹

    庶女不好惹

    这是个大型古装穿越玄幻没有仙侠小说,感谢各位仙友捧场。天雷滚滚!哈哈!作者是个逗逼,下面说正经的。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穿越故事,讲述了一个倔强的女人如何收服一众男神的故事。经历那么多磨难,有神给的,有人给的,但女主坚挺的活到了最后,完全是因为作者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请记住作者不是要弃坑,她只是大脑回路弯太多,写的比较慢。哈哈,天雷滚滚!
  • 神武邪皇

    神武邪皇

    踏足武道巅峰,无论何时何地都可感悟升级。青龙镇少年凌雨辰,气吞万里山河,立刻成为了众人崇拜的绝世天才。神秘莫测的神功心法,什么是天才?无论学习任何武技都能迅速掌握,逆天无敌的超级运气,被莫名的天外火球击中,全都集于一身。令人羡慕的修炼速度,成就一代邪皇!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冷少总裁宠妻

    冷少总裁宠妻

    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这里没有激情的片段,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场面,有的只是温馨浪漫。有的只是一个宠女人的男人和一个自卑的女人。他是冷氏集团的总裁,也是她眼中的“希哥哥”。他对其他人都是另眼相待,唯独对她宠爱有加。他从不对别人笑,就只是在她面前崭露笑容。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要离开自己呢?她是一个父亲离世,母亲不要的人,却有个“希哥哥”伴着她。她是个佣人的孩子,怎么可能配得上他这个总裁。她没有人疼,只是有“希哥哥”会疼她,宠她,可是她又怎么能承受呢?她要离开他,却努力打造匹配得上他的自己。感谢抬头让你吻为偶做的美丽的封面。此文每天在9:00——11:00之间更新,一天一更。如果想多更的话,请在下面留言,霏霏会考虑的。哈哈推荐朋友的文:晓臻:——梅冬——
  •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重生之农女生活

    重生之农女生活

    她在地府徘徊千年戾气冲天一朝穿越农家女努力奋斗奔富康只为寻找前世为她而死哥哥的魂魄没想到在这个异世她会被家人亲人友情爱情所感化重活一世农家女一飞冲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百叶窗

    百叶窗

    母亲每到父亲周末即将回家时禁不住内心的渴望,于是家庭洋溢一种欢快、宽容的气氛。父亲后来与孤零的街坊四婶发生了婚外情,母亲很悲伤,他似乎很歉疚。但作者将这一切处理的怨而不怒。在那个禁锢的时期,这些即使错误,或许也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