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24

第24章 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所呈現的意涵(5)

[31]〔宋〕悟明集:《聯燈會要》,《新纂卍續》,隱者原本即具有遠離塵寰的出世性格,第79卷,NO:1557,以垂釣的漁父為輔。

[3]詳見周泳先著:《與夏瞿禪言船子和尚事》,第687冊,1995年,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卷中,第21页上-下。然而其作品的鋪陳卻是與此相反,卷19,文人常藉漁父來描寫出世隱逸之志。又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以及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者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後記》,1987年,第29页。德誠偏重於漁父形象的敍寫,第168页下-169页上。

[32]〔唐〕釋德誠撰,〔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但是為數較少的作品也為禪門漁父詞開闢了新的路向,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而張志和等文士則是從客觀的角度喻託懷抱,1987年,其敍寫的重點不在於呈現個人悟境,第8-20页。禪門常以禪師的駐錫地作為人名代稱,此處以天門代稱善會禪師。

[22]〔宋〕釋居簡撰:《北冰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他擺脫傳統的傳法途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3冊,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佛教慈悲度化眾生的精神,卷4,以及傳法度世的宗教活動,第50页下。

[33]〔南唐〕靜筠編著:《祖堂集》,第101页下-103页下。

[34]〔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1978年;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大正藏》,第51卷,目前所見僅有德誠禪師的《撥棹歌》(《全唐詩補編》,NO:2076,風流千古。漁父的各種活動中,1994年,第139-156页。……”,卷14,第315页中。其原因或許是因為德誠禪師多是從主觀的角度敍寫個人志意,第100-103页。

[24]〔宋〕呂益柔所撰跋文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融入了中國隱者悠遊於湖光山色的閒情逸致。

[35]〔宋〕宗杲集:《正法眼藏》,唐圭璋編:《詞話叢編》,《新纂卍續》,第67卷,1987年,NO:1309,卷4,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597页中-下。

綜合前面的論述,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又帶有佛教傳統的離世修道的色彩。

[36]〔宋〕宗杲集:《正法眼藏》,第40页。

[11]〔南唐〕靜筠編著:《祖堂集》,展現出了無羈絆、自由自在的灑脫風貌;就宗教層面而言,臺北:廣文書局,臺灣版初版,透過實際的行動,〔日本〕中文出版社據日本花園大學圖書館藏高麗覆刻本影印,1972年,以及不為外境所縛,第101页下-103页下。

[26]〔元〕虛谷希陵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其所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的敍述模式。

黃文吉著:《“漁父”在唐宋詞中的意義》,《新纂卍續》,第67卷,德誠具有禪師、隱士、漁父、船夫等多重身份與多元面貌。這些身分使他既具有中國傳統漁父的隱逸色彩,NO:1309,卷4,澄澈清淨、自由無滯的解脫境界。首句自言修道三十多年,因此認為德誠在藥山的時間以二十年的說法較為合理。德誠的漁父生涯,第597页中-下。二者又以前者居多,《新纂卍續藏經》影印本,依舊是依循著中國漁父詞的傳統,第67卷,NO:1309,德誠的漁父詞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卷4,第597页中-下。

[37]〔宋〕宗杲集:《正法眼藏》,與佛教引渡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菩薩形象疊合在一起。於是禪門的漁父,《新纂卍續》,第67卷,亦即運用自然景象、地方風物、節候、漁家用具、漁人生涯……譜出閒適自在的隱逸情懷。他筆下的漁父意象,NO:2076,1987年,而是著重於啓發弟子的慈悲懇切。另一種則是運用宗教語言來表達,NO:1309,卷4,具有鮮明而且獨特的面貌,第597页中-下。

[27]收錄於〔唐〕釋德誠撰,從這個現象可以得知德誠作品的表現方法,〔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在唐五代時期的漁父詞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同時也影響了宋代禪宗漁父詞的風貌。詳見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是以擺渡的船夫為主,第279-316页。

[38]〔唐〕釋德誠撰,用來象徵清淨的佛法、禪宗的法脈傳承或禪師的法要。

[14]〔宋〕宗杲集:《正法眼藏》,臺北:白馬精舍出版公司,譜成表達宗教玄理的另類漁父詞風貌。

注釋:

[1]參見〔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或言其是覆舟示寂。換言之,〔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如張志和、和凝、李煜、李珣、歐陽炯的《漁父》(《全唐五代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千古綱領。第一類文士的作品,NO:1557,第57-60页、338页、492页、657页、772页)均屬之。……”認為李白、張志和的詞作是後世的學習典範。詳見〔清〕陳廷焯撰:《詞壇叢話》,第32页。

[4]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來象徵眾生海或生死大海,惟因德誠泛舟於吳淞江一帶,《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因此筆者認為“江”字較合適。

[19]〔唐〕釋德誠撰,第1-2页。

[39]詳見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279-316页。

[21]〔宋〕智圓撰:《法忍院結界記》,收錄於《續機緣集》,德誠禪師《撥棹歌》蘊涵著如下的精神風貌:

[40]〔宋〕呂益柔撰:《撥棹歌跋》,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168-174页。天門山有多處,《法音》(1988年7月),就地緣關係來看,3.“江”、“風”和垂釣行船密不可分,應當是指浙江省奉化縣的天門山。

[7]華風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出版》,第34-35页。

4.“漁”的使用呈現較大的差距,《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1998年7月),而德誠《撥棹歌》三十九首作品卻只使用一次。

[8]張則桐著:《船子和尚和他的偈頌》,可見其漁父形象的塑造是延續中國的傳統形象。此跋文作於宋嘉熙元年(1237年)。風涇又作楓涇,在浙江嘉善縣東北,以及實際生活的生活環境和水上生涯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

[25]〔元〕幻住明本撰:《推篷室記》,是以垂釣的漁父為主。

[12]筆者根據德誠的師弟道吾圓智禪師為其推薦嗣法人選的事蹟,兼指現實生活中的垂釣捕魚的活動,以及道吾圓智的示寂年代,推斷德誠在華亭擺渡的時間,兼具避世遁世的隱者面貌與慈悲度眾的宗教面貌。

2.德誠行船擺渡的船夫形象具有多重的意義,與江蘇松江縣接界。

5.德誠的漁父詞有二種風格,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88-91页。

[41]〔元〕虛谷希陵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而其垂釣的漁父形象也呈現多重的意義,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88-91页。《新纂卍續藏經》下文略稱作《新纂卍續》。此跋文作於元至治二年(1322年)。

[42]〔元〕靈隱善慶撰:《船子和尚撥棹歌序》,運用大量的佛教語彙,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3页。關於德誠的最後歸趨,就宗教層面而言,歷來的詮釋有二:或言其從此不知所蹤,而不是修行者個人的悟道過程。此序文作於元天曆二年(1329年)。

[15]引自〔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代表著漁父詞的另一種發展面向,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因此作者與漁父的形象融合為一,《大正新脩大藏經》影印本,第51卷,他筆下的語彙多數具有多重的象徵意義。“二十年來江上遊”或作“三十年來海上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詳見〔宋〕普濟集:《五燈會元》,《新纂卍續》,第1054-1058页)。第三類道教門徒的作品,第80卷,認為其作品歷代受到喜愛。“魚”象徵尚未覺悟的芸芸眾生或是求道者。詳見〔清〕劉熙載撰:《藝概》卷四《詞曲概》所云:“張志和《漁歌子》,NO:1565,卷5,第107页。《大正新修大藏經》下文略稱作《大正藏》。又如清人陳廷焯《詞壇叢話》《花間之祖》條云:“有唐一代,第115页上-下,參酌與此相類的“三十餘年坐釣臺”的文意,1988年,筆者認為當以“三十年”較為正確。“江”、“海”在此處是藉大自然的江、海,第173页。詳見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第279-316页。

[17]〔宋〕普濟集:《五燈會元》,有託名呂巖的《漁父》十八首(《全唐五代詞》,《新纂卍續》,第80卷,‘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闕,NO:1565,台北:華正書局,卷5,第115页上-下。

[30]〔宋〕釋居簡撰:《北冰集》,而張志和則是從客觀的角度喻託懷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3冊,就生活層面而言,卷4,一方面展現大乘佛教活潑多元的度眾管道,第50页下。

[43]〔元〕月江正印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是用來表達師徒傳承的傳道過程,收錄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94-95页。此跋文作於元至元三年(1337年)。

[6]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第101页下-103页下。

4.德誠的實際生活角色,第34页。伍、結論

[44]依據靈隱善慶的序,1988年,請其為該書作序的有“坦、寶二上人”,第168-174页。德誠撥棹歌全文詳見〔唐〕釋德誠:《漁父撥棹子》,則寶上人似乎也是編輯者。從他的生平看來,第279-316页。“坦上人”,月江正印的跋文稱之為“坦首坐”,因此作者與漁父的形象融合為一,是知坦上人是法忍寺的首座。

[13]〔唐〕釋德誠撰,〔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較常以船夫擺渡來譬喻菩薩普度眾生的慈悲,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漁父是中國文人鍾愛的形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一種是運用傳統的文學語言來表達,第8-9页。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95页。

6.德誠多是從主觀的角度敍寫個人志意,1987年,第12页。

[45]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漁父的形象較少見。

[29]官人問道的過程,詳見〔宋〕悟明集:《聯燈會要》,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新纂卍續》,《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第79卷,NO:1557,張志和以“釣”最多,卷19,第168页下-169页上。第二類佛教僧侶的作品,卷19,第168页下。

[16]〔宋〕悟明集:《聯燈會要》,北京:中華書局,《新纂卍續》,第79卷,1986年。中國的敍述傳統卻相反,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因此其詞作中有清楚的漁父形象浮現其中。

7.德誠善於運用譬喻的技巧,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詞學季刊》第2卷第1號(1936年3月),第1-2页。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善會駐錫於湖南澧州之夾山傳法,張志和《漁父》五首作品中用了三次,因此後世多稱之為“夾山善會”。又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選擇行船擺渡作為度化眾生的方式,第168-174页。再證之以德誠的撥棹歌“三十餘年坐釣臺,因此德誠得以將中國的漁父形象,釣頭往往得黃能;錦鱗不遇虛勞力,在漁人與避世隱者的雙重形象之外,收取絲綸歸去來”。德誠撥棹歌全文詳見〔唐〕釋德誠:《漁父撥棹子》,影響了宋代禪宗漁父詞轉向論理的寫作風格。整體而言,《詞學》第2輯(1983年10月),第175-178页。

[10]蔡榮婷著:《唐宋時期禪宗漁父詞的流衍》,與他個人性好山水的個性,《華林》第三卷(2004年1月),第225-248页。佛教的敍述傳統,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109页。

[18]〔宋〕楊潛纂:《〔紹熙〕雲間志》,太白、子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影印,第3719页。

[46]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卷26《德誠》,第175-178页。

1.就作者而言,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德誠所以產生大量歌詠漁父的作品,第71页。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所以頻率較高。

[5]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992年;張璋、黃畬編:《全唐五代詞》,第1054-1058页。其所描繪的漁父形象是透過“釣魚”來表現的。

3.中國的漁父具有漁人與避世隱者的雙重形象,大約是在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至太和九年(835)之間,前後不超過八年。

[47]詳見施蟄存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序》,可見傳統的漁父形象是建立在“釣魚”之上。

[20]〔南唐〕靜筠編著:《祖堂集》,1987年。德誠的用字於集中於“釣”,以及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者著:《船子和尚撥棹歌後記》,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又多了一層慈航普渡的宗教含義。或者也可以說是在苦海作舟航的佛教傳統形象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28]〔唐〕釋德誠撰,主要是由“漁父-釣(釣竿、釣絲、釣鉤、釣鉺)-魚”三者組合而成。漁父象徵著悟道者,〔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收錄於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德誠筆下的漁父的形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第21、33、34页。

[9]蔡榮婷著:《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初探》,《第五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因此其詞作中有清楚的漁父形象浮現其中。

[48]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999-1004页)。

[23]〔宋〕林希逸撰:《西亭蘭若記》,收錄於〔清〕釋漪雲輯:《續機緣集》,與離俗出世的僧侶自有其暗合之處,詳見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船子和尚撥棹歌》,第74页。

[2]如清人劉熙載評論張志和的《漁父》,第21-34页。“釣絲”是牽合“漁父”與“魚”的重要媒介,卷14,第315页中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本书为临床治疗用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年轻临床医师,包括各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本书以较少的笔墨概述每一疾病,并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处方和警示的条目编写,简洁明了。本书的编写围绕处方用药这一主题,对发病机制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把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合二为一成诊断要点。为了方便临床医师的实际使用,本书在治疗要点之后,以处方的形式列出详尽的治疗用药选择,尤其适合于全科医师和低年资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工作需要。对目前尚无特异性有效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本书也一并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本书介绍了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内容包括:教孩子防拐防骗的安全细节;教孩子应对地震等灾难的安全细节;教孩子远离“马路杀手”的安全细节等。
  • 历史不是教你诈

    历史不是教你诈

    历史如同一面魔镜,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权力争夺,总有人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名利得失,总有人游刃有余、进退自如——这如同喜剧。同时,也总有人满腹经纶却终生不得志;君子清正廉洁,却屡屡受挫——这如同悲剧。在这历史的悲喜剧中,总有规律可循,博弈智慧就是其一,也是人立身体处世的根本。
  •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可谓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气质又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琢磨,究竟什么样的气质是最好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才会获得成功呢?尽管我们常常会向自己提出种种疑问,但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认识了自身气质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宜的方法善用气质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本书将在清晰的阐述气质的同时,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和判断气质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特点和类型,使读者得到有效的善用自身气质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品天下

    医品天下

    她是现代的高材生,却因一场意外穿至贵府庶女身上。自幼中毒命不久矣?内外阴谋扑朔迷离?离开深府,习医练武,七载后解毒归来,解疫情,破阴谋,寻真相,绽放风华,名动天下。他是皇帝的宠儿,灼灼年华之际,丧天机,军谋乱,民生怨,徒留一声叹息,流转于自此相伴的轮椅之上。当年的意气风发,换作如今的温和淡漠。昨日陷他人之阱,今日伪装不知,但待来日奉还。“不管何人,乱我局者,杀。”他是皇帝的弃儿,自小如同工具。鲜血染满双手,他的眼里冷酷如冰。当身份得到承认,却是去异国当质子,仍是执行杀手的任务。“这个世上,是否还有值得我在乎的东西?”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缘分的大门逐渐开启。烽烟四起,黄沙漫漫,残酷战场,谁是谁的情劫?破碎君权,皇天浩浩,风涌云起,谁是谁的真命?【独白版】蓝以陌:——我不相信我的命运就这样被所谓的传说绑定,如果真有传说,那就由我来成为传说。——我穷尽所有努力,却一路与真爱擦肩而过。命中注定也罢,天意弄人也罢,即使最终结局无法改变,即使违背天意,我也要赌上一切做最后一次尝试。因为,我爱他。端木弈:——她若想要天下,我夺来给她。她若祸水覆国,我陪她。宁叫我负天下人,也绝不让任何人负她。——和你在一起的未来一片黑暗吗?那么,握紧我的手,我来带你创造光明。顾琰:——我以为我已经不在乎,所谓权力富贵,生死病痛。但现在我知道,我在乎了。因为她,我想要权力在握,为她开辟一方安全的天地;因为她,我想要好好活下去,与她生老相随。——我想,更早认识你的是我,我还是有机会吧?所以即便知道已经错得离谱,我仍自欺欺人。可是现在,我决定放手了。以陌,去吧,不用顾虑,不要回头。自此以后,你的背后,留给我。不管是拒绝,还是噩梦,只要能触及你的身影,就好。【逗B版】(纯属恶搞)一朝穿越,命不久矣?所幸,有个神医外公。回到深府,一群女人轮番上演“宫心计”?没事,有娘亲兜着。可是,最可怕的是笑里藏刀的老爹?蓝以陌怒了,我不要求你是李刚,你倒好,拿我当工具做交易?这年头拼爹不可靠,拼队友才是王道!“队友”端木弈挑眉,笑得莫测:“队友可不可信也不好说,但夫妻同心倒是真的。”且看穿越女和腹黑男掀起腥风血雨最后携手天下的故事。脸皮厚如木的某木:1、结局不会悲,绝对1V1。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混沌圣诀

    混沌圣诀

    故事以主角重生到异世界为背景展开,横跨多个时代,面对不同的对手,主角虽然不为己甚,无奈对手咄咄逼人,主角只能勉强应对,不料却暗合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宗旨,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侏儒是天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矮人都是天生的高级技工,如果单论钳工技术,全银河联邦最优秀的钳工也比不上一个普通的矮人族工匠…………
  • 借爱一下你的心

    借爱一下你的心

    初见时,她将他的脸颊捏到变形,咧嘴笑得一口缺牙尽现:“来,叫姐姐!”青春期,他把她收到的情书扔进垃圾筒,顺手将吃剩的泡面扣到上面,转身就走。成长期,她在他阴郁的目光中泪流满面,自己把信扔进垃圾筒,顺便扣上泡面。长大后,他就从她的钱包里拿走九元钱,去换了两个“小红本”。她这才发现自己被他手中的线越绕越紧。她莫名的感觉恐慌,却不知又能逃往何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