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18

第18章 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2)

麻浩一号墓墓门除仿木结构建筑外,虽未见有明确的双阙图案,但其墓门前的立柱相当于石棺上的双阙,另在其他乐山崖墓中也多见在墓门前雕刻双阙者(闻宥:《四川汉代画像选集》,文字说明中闻宥先生明确指出:“这是乐山崖墓之一,在高北门外约十里。门外刻有双阙,凡是较大的崖墓大概都有,不过这双阙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与石棺相同,麻浩一号墓门石刻画像上也刻出瑞鸟、长尾立兽、朱雀等各种祥瑞动物,有吹箫、摇鼓、抚琴的乐伎,也有作迎谒状(即所谓“迎谒图”)的人物出现,整体上看也成为墓葬空间的起始点。按照汉画像布局的一般规律,彭山双河石棺画像的双阙图之下层如前所述,可视为墓葬空间的起点,其上层及石棺另一侧的画像则可视为这个起点的延续,其中主体画像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与麻浩一号墓进入墓门后的前堂东壁(亦即前堂的后壁同时也可以视为后室的前壁)上的画像颇有共通之点。例如,双河石棺上层画像中刻出一株树下站立着一马及饲马人,而在麻浩一号墓前堂东壁上也刻有一幅“挽马图”,刻一马及挽马人;双河石棺上层刻有侧身而立、头戴高冠、手中持杖的人物形象作迎谒状,麻浩一号墓前堂东壁上同样也刻有头戴高冠、手持节杖和小袋的人物;双河石棺上层画像中刻有西王母像以及围绕西王母像的三足乌、九尾狐、蟾蜍、仙人六博图等,麻浩一号墓中第一期开凿的北后室也刻有西王母与仙人像,西王母的左右也出现了捣药玉兔、捧盒蟾蜍、仙人六博等画像,只是到了第二期开凿的中后室与南后室情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西王母像被门楣上的佛像取而代之。

其次,还可以举出四川南溪县长顺坡出土2号墓石棺画像来加以比较。在这具石棺中,阙被刻在了石棺的棺头一侧,棺头的另一侧刻有朱雀图(这种情况在四川东汉画像石棺中比较普遍(有关四川东汉石棺画像的资料可参见高文编撰《四川汉代画像石》(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罗二虎《汉代画像石棺》(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其他画像则由此顺次展开:棺身一侧中间刻出一略呈“山”字形顶之小门,门扉半开,门内立有一人,以此门为界,门之右侧立有四人,两人相向而立,其两侧各立一人,四人之前方(左方)为一站立之有翼神兽(似为有翼之马),神兽前方一人持节杖席地而坐,而朝门内;而门之左侧一人侧身面向西王母,双手拱立似正在通报来者,请求接见,西王母正坐于龙虎座之上。在这组画像的上层,刻有一胜,胜之右侧为蟾蜍、九尾狐等西王母随从,胜之左侧有席地而坐的五位仙人,其左侧为正在对弈六博之戏的两仙人。分析对比这些石棺画像与麻浩一号墓画像之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其构图形式虽有变化,但其形成的基本空间仍然相同,结合上例所述,似可总结出两者之间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除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之外,双阙(包括单阙)或门柱往往成为墓葬空间的起始点;第二,迎谒或引导的仙人多从这个起始点开始出现,这里通常还伴出有象征着天庭祥瑞的仙界神灵动物和植物;第三,在西王母门前通常会出现形态特殊的载引升仙之马(多为带翼马);第四,手持节杖的引导仙师多在西王母所居之门外出现;第五,西王母及其神仙系统(包括三足乌、九尾狐、蟾蜍、玉兔、仙人六博图)等成为仙界的主要象征,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西王母像也可以被“佛像”所置换。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四川发现的这些东汉石棺画像与麻浩崖墓中的画像实际上都各自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空间,所反映的是死者升仙的途径与过程:第一重为仙界的入口,这常常以双阙或墓门的门柱来加以表示,也模仿着人间厅堂的大门;第二重为有西王母看守的仙界大门,在麻浩一号墓中则相当于后室的入口,当死者由墓门经过享堂“登堂入室”被送到享堂后面的墓室之内,也就意味着死者将从此与生人隔绝,由迎谒者引导进入仙界。只不过表现在石棺画像上,由于空间的限制,这些内容都采取了浓缩式的表现手法。

进一步将这个地下空间以画像的形式加以浓缩表现的考古实物,还可以举出近年来在重庆巫山东汉墓中出土的一批木棺上的铜牌饰,这种铜牌饰为圆形,其上皆有双阙、人物、仙禽、端兽等阴线刻出的图案,并且多带有“天门”的榜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三峡工作队:《重庆巫山县东汉鎏金铜牌饰的发现与研究》,《考古》1998年第12期。)。不少学者曾对这类铜牌饰作过初步的研究,认为其图案的寓意与古代的升仙思想有关(赵殿增、袁曙光:《“天门”考——兼论四川汉代画像砖(石)的组合与主题》,《四川文物》1990年第6期。),张勋燎先生则结合有关道书文献进一步论证其“是早期天师道

形成并传入蜀地发展为五斗米道、西王母在道教神系中具有相对固定地位后的产物,属于早期五斗米道的宗教遗迹”(张勋燎:《重庆巫山东汉墓出土西王母天门画像棺饰铜牌与道教——附说早期天师道的主神天帝》,安田喜宪主编《神话、祭祀与长江文明》,页146-168,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细审这类铜牌上的画像,无论其空间大小如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崖墓与石棺当中所出现的主要的文化因素仍然存在:以双阙所代表的入口在这里被明确标注为“天门”,朱雀、天禄等祥瑞动物守候于天门;西王母端坐于龙虎座之上,身边有羽人、九尾狐、蟾蜍等神灵以及灵芝、仙草等围绕,是进入天门之后首先必须拜谒的人物。这类铜牌饰在画面上刻意突出了西王母与“天门”之间的关系,其组合结构特点和麻浩一号墓以及其他四川东汉画像石棺上的石刻画像具有诸多共性。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与上述东汉画像相比较,麻浩一号墓中西王母的形象在后期开凿的墓室中被替换成了一尊具有典型印度佛教造像风格的佛像。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将在下文中加以讨论。

三扩张与变异:画像中的新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麻浩一号墓无论是从墓葬的形制特点还是从石刻画像的基本内容上,都明显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画像当中的“荆轲刺秦王”以及“河梁送别图”、“董永事父故事图”等,显然都是以儒家文化为特点的中原文化扩张到边远地区的结果。汉晋时期,随着中原人士不断移民巴蜀地区以及蜀中人士接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蜀中经济发展水平一流的乐山地区(地属汉之蜀郡,后改犍为郡)的崖墓中出现这样一些题材也势在必然。王明珂先生关于“华夏边缘”问题有一段论述,他认为汉代中国人的边疆民族意象,好像是当时中国人的边缘观:一方面它诠释在此边缘之外“为何那些人不是中国人”;另一方面它也诠释“中国人”的本质,处在边缘地带的人群往往需要通过特别强调或者“遗忘”某些文化特征来勾勒其“族群边界”,寻求文化上的认同感(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页20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对于远离中原政治文化边缘地带的巴蜀人士,在被纳入到中原文化体系之后,也尤其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和对中原文化的倾慕之情,并且以此来区分和同一时期生活在这个边缘地带的另一些人群——即司马迁所称的“西南夷”之间的“族群边界”。处在西南夷与蜀地中心边界地带的乐山崖墓中出现这样一些具有中原文化色彩的石刻画像,可以视为正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蜀地人士为自己打上的某种“文化标记”。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巴蜀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生命力,既使是在融入中原文化体系的过程中,也十分顽强地保留了许多地域特点,形成带有浓厚巴蜀文化底色的汉文化风格——这就是本章所要论述的汉文化在原巴蜀文化区内的“变异”现象,这个现象在麻浩一号墓画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巫鸿曾经对麻浩一号墓内的画像布局及其画像特点作过如下一段解说:

麻浩墓的石窟墙壁上的雕凿仿木结构建筑式样来喻示死者的生活空间(或庭院),浮雕的人物和场面被分别安排在上方的门额和下方的四壁两个不同区域,下方四壁楹柱之间荆轲刺秦王、秦始皇寻宝鼎以及天马、门人等历史故事和人物画面,上方门额处刻龙首和“佛像”。这一安排可以和著名的武梁祠的画面布置做一比较,在那里,下方壁面上依次刻有三皇五帝、圣贤孝子,还有一些包括荆轲刺秦王在内的历史故事,而作为神仙的东王公和西王母以及伴护他们的神兽、神鸟和灵怪形象,则被装饰在历史故事画面上方的山墙部位(巫鸿:《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见《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页293,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笔者同意巫鸿认为麻浩崖墓葬中仿木结构建筑式样是用以喻示死者生活空间的看法,但若要以武梁祠来作为比较参照物,却恰好可以观察到两者之间的变异之处。如果说武梁祠画像代表着处于中心区域具有中原汉文化色彩的作品的话,麻浩一号墓当中的汉文化色彩则具有更多的地方特色。我们不难发现,在武梁祠中出现的最具中原汉文化特征的三皇五帝、圣贤孝子等内容的画像并不见于麻浩一号墓,这些最能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最高标准、最能让人们铭记古代圣贤榜样的画像题材,看来在远离儒家思想中心区域的西南边地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麻浩崖墓中出现的“荆轲刺秦王”这一题材,实际上与武梁祠中的同类题材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很不一样。

麻浩一号墓以三幅画面表现了当时的场景:第一幅画面刻出秦王属臣两人均举右手,作后退状;第二幅画面左刻秦王,中间刻一圆柱,秦王断袖举剑、正在绕柱躲避,柱上还缠绕着一截断袖,画面的右部是张手前扑的荆轲;第三幅画面刻出秦武阳跪伏于地,头前置樊於期首级及匣。早年美国学者爱德华便已经注意到麻浩一号墓与武梁祠石刻画像这一题材在具体表现形式上的细微差别:武梁祠中秦王执玉璧;半开着的匣盖下面显示出樊於期首级的侧影;柱旁的一段衣袂是秦王在挣扎中扯掉的,匕首刺穿了木柱,荆轲长发冲冠表示他怒冲霄汉。而且画面中都附有准确的文字说明。爱德华比较了两者之间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后指出:“在南方的四川乐山,各时代都与世界遥远的角落有所接触,无疑没有孔子出生地附近地区那样的古板,麻浩这幅石刻画像却把事件的实际情况作了生动的表现。某些人物形象看起来很粗糙,原来可能不是这样。无论如何,一系列向前冲的栩栩如生的动态,不仅是象征性的,而且是以高浮雕的形式完美地记录了逃跑的状态。在这里图像出现了变化:被扯掉的衣袖在柱子周围旋转;受到强力阻挠的荆轲;卑躬屈膝的秦武阳,站立未动的侍卫必须继续把守外面的门口,或者在秦王逃到内室时把守殿门的入口……在四川的画像里,逃跑的动态是多么的不同。”(R. Edwards:The Cave Reliefs of Ma Hao,见中译本秦学圣译《麻浩崖墓浮雕考释》,刊发于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乐山崖墓博物馆编《麻浩资料汇编》(内部资料),页68。)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山东的雕刻者所表现的是无时间概念的故事,它不是一个按时间先后的连续镜头的问题,而是把所有的事实都展示出来给人一个完整故事的印象。乐山麻浩崖墓的这幅画像则表现了特定的时刻和在那个时刻的特定的人——具有准确无误的形态、动作和真实生活的意味(R.Edwards:The Cave Feliefs of Ma Hao,见中译本秦学圣译《麻浩崖墓浮雕考释》,刊发于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乐山崖墓博物馆编《麻浩资料汇编》(内部资料),页69-70。)。

同类推荐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盛世狂后

    重生之盛世狂后

    前世,婚后三年终有一子,却被投入药炉,用作窑引。挚爱的丈夫,却搂着娇妻冷眼旁观。血淋淋的骨肉分离,一杯毒酒,强行灌入。重生成为待嫁秀女,一改软弱本质,势必后宫得失。今生,斗姨娘,罚小妾,护娘亲,保幼弟,万里江山她不要,只要一方温柔怀抱。她萧青芜,步步后宫却因为血洒祠堂而视为不祥之人。“喝下这碗落红汤你便自由了。”“喝下可以,你亲自喂我可好?”一滴血泪带着多少的恨意.....脚踏红毯,却不在为君盛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武控神魔

    武控神魔

    以魔为婢,世家子弟遭人陷害,父亲残废忠仆身陨;巧获大罗天经,重修五脉再锻筋骨!一朝出世,凌驾诸天之上……,魔以妖邪乱世,岳凡却能洞悉诸天之密操控神魔,以神为奴,斩尽仇敌霸绝天下!神以天威凌众
  • 奇迹的翡翠城

    奇迹的翡翠城

    故事多多,乐趣多多,亲子阅读,收获亲情和快乐。《奇迹的翡翠城》精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田运杰所著的精美童话,每一篇故事都非常精彩。《奇迹的翡翠城(童话故事集)》包括小公鸡鸣鸣历险记、 小妮娜探故乡、鼠王与狐狸、老鼠告猫状、小浩浩和七个精灵人等。书中温馨的故事、可爱的形象、精美的文字,构成这套高品质的书,相信孩子 与家长都会喜欢。
  •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人的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在气势上就可赢得人们的一份尊敬,就能赢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而又伟大的演说家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将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好的口才就是人成功的辅助器,练好了,可以遨游于人际交往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砸了,处处受人厌恶,明明是好心,到他那儿反成了恶意。
  •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与民间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肉联系,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引用民间歌谣和传说,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非常适合阅读与讲述。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罗刹炼丹师:夫君哪里逃

    罗刹炼丹师:夫君哪里逃

    一场家族密谋的嫡代庶嫁,薄情寡义利欲熏心的薄凉父亲,构陷失贞的继母,窃取王侯姻缘的狠毒庶妹。大难不死归来,势要整个家族的倾覆来平息仇怨。誓要夺其皇商之名,毁其数以千计的商户,断其所有商路,不留一线生机……“沛蓝,好好的活下去,成为一个七品炼丹师,找到回魂草,练出回魂丹,你的娘亲就可以醒了。”这是她皇甫沛蓝一生的追求,娘亲,等着沛蓝,沛蓝一定会救你!嫁于他,也不过是算计的一小步。岂料出嫁之日,新郎还假死遁了,新婚便成新寡,给她留一大摊子妾室通房私生子……两天大房闹,三天四房吵,天天美如温玉的病痨鬼大哥上门纠缠……忍无可忍,罗刹怒了——夫君哪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