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900000013

第13章 曲种简说(1)

作为民间艺术之一的四川曲艺,以其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曲种众多,音乐、曲目十分丰富等特点著称于世,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大群众,尤其是平民百姓,通过听书、听曲不仅获得艺术的享受,更获得各种知识。正如清人何刚德在《客座偶谈》中所谈:“京中茶馆唱大鼓书,多讲演义,走卒贩夫无人不知三国……无论南北,则谈吐间皆演义也。”六对山人(杨燮)在《锦城竹枝词百首》中亦说:“妇女亦谈分鼎事,多从曲部与传奇。”中国广大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封建统治者历来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剥夺了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权利。然而她们却在劳作之余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魏、蜀、吴三分天下之事,她们的这些知识绝大部分是从听书、听曲中得来。可见曲艺(包括地方戏曲)浸淫之广,入人心之深。

四川曲艺曲种十分丰富,现存的曲种即有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评书……及上世纪50年代虽已消亡,但有大量资料存世的四川善书(圣谕)等16种之多,这在全国是比较少见的。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不时出现一些新的曲艺演唱形式。如上个世纪,雅安地区曲艺艺人创作并演唱的“板子弹唱”,成都某工厂工人曲艺爱好者创作演唱的“四川快书”以及在“文革”中流行一时的“对口词”、“多口词”、“锣鼓快板”、“三句半”等。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些形式均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推广,都未形成成熟的、独立的曲艺曲种,流行一时便销声匿迹而成为历史(广义的)。

§§§第一节 本地曲种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即“清音”。新中国成立后,为区别其他省份所流行的同源曲种,如“安徽清音”、“山东清音”、“江西清音”等,突出其地方文化特色而冠以“四川”二字。

“清音”系承袭明代的“小唱”(亦称小曲、小调或时曲、时调),清初流行于北方各省,后随清王朝统一全国而流向南方及西南各省。这在清人的一些笔记中多有记载,如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说:“小曲者,别于昆弋大曲也。在南则始于[挂枝儿],一变为[劈破玉],再变为……在北则始于[边关调],盖因明时远戍西边之人所唱,其辞雄迈,其调悲壮,今则尽儿女之私,靡靡之音矣……”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进一步说明了“清音”的演唱及其腔调,谓:“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绞丝][四大景][倒板浆][剪靛花][倒花篮]诸调……又有以传奇中《牡丹亭》《占花魁》之类谱为小曲者,皆土音之善者也。”演唱者多为女性,故唱“小曲”的艺人称为“琵琶女”、“女清音”(见《清诗铎》卷26,《琵琶女》《女清音》诗)。

“清音”在其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地方文化及风俗的影响,不仅演唱风格(曲调、语音等)发生了一些变异,连称谓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除一些省区仍称“清音”外,则出现了“调子”、“小调”、“曲子”、“小唱”以及按伴奏乐器而称“唱琵琶”、“唱月琴”(或直呼为“琵琶”、“月琴”),或按艺人组合形式而叫做“唱海湖”、“海湖班”等称谓。这些名称在它传入四川时统统带入,形成了四川曲艺曲种中唯“清音”有多种名称的现象。

“清音”传入四川大约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江南华亭(今上海市)人陆箕永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出任四川绵竹县令,在他的诗文中谈及此。曾作《绵州竹枝词》十八首记述当时当地的民情风俗。其第四首云:“窄袖宽衣袴褶长,绿云新样窈娘妆。筵前唱彻回波曲,乞取青蚨作打厢。”(“青蚨”钱的代称——引者注)。词后有作者自注:“俗有唱婆子,多二八双鬟,于酒肆席间卖唱,任人调戏,盖土妓也。余严行禁止,今尽他去。”注中所谓“唱婆子”即指唱“清音”或“小曲”艺人,因被禁而又流浪到其他地方,即“今尽他去”,这正是孙源湘《女清音》诗中所描写“张燕燕、李莺莺,历一处更一名。门前三日车马稀,一帆又向他州飞”的情形。诗文中对民间艺人的轻视与侮辱,这是作者立场使然,且不管他。但词中对艺人的性别年龄、装束打扮、卖艺方式等的生动描写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形象的史料。康熙后,四川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清音”等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各地均出现“吹弹夜夜乱如麻”(清吴好山《成都竹枝词》)的局面。“清音”逐渐流行于四川各地的大小城镇,尤以成都、宜宾、泸州、重庆、江津、涪陵、万县等水陆码头为甚。如清人何锡璠咏《泸州》云:“余甘渡下月笼纱,两岸人家水一涯。何异秦淮三五夜,荡舟处处听琵琶。”清人吕燮枢《渝州竹枝词》也说:“城中商贾竞繁华,土著居人俗习奢。深巷夜凉风定处,红灯相对拨琵琶。”甘丙昌的《渝州竹枝词》记叙则更为宽泛:“禹穴涂山繁讼滋,支祁汪罔等传奇。茶棚酒肆纷弦索,盲女能弹花鼓词。”清六对山人的《锦城竹枝词百首》说得更明白,他说当时成都人“都爱廖儿《哭五更》”。这《哭五更》便是“四川清音”中传唱至今的一支曲牌曲词,“廖儿”即是指艺人廖贵。综上所述,说明两百多年前“清音”即在四川各地广为流传。

根据笔者对“四川清音”多年的研究以及现存“清音”大量曲词、曲牌(音乐)表明:四川清音是以流行于陕西农村的“眉鄠清唱”(眉鄠戏的前身)为主传入四川并兼收并蓄明清以来的俗曲及川剧音乐、剧目、江南小调,在长期流传中逐步融合形成具有四川语言、语音特点的民间曲艺形式。

初始,艺人一二人或两三人于茶寮酒肆作场卖艺,时聚时分。至清末民初便出现了清老师(教师兼伴奏)、抱姑娘(收养或买养女童习艺)组成家庭班社,其规模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或十余人。如成都的刁家班、周家班、柯家班、清韵社、清雅社等;重庆的刘家班、文家班、温家班、罗家班等;合川的明德堂;简阳的苏家班;资阳的钟家班等数十家,其余各地临时分合的班社已无从稽考,也无法统计了。

艺人行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钻格子”,即临时进入茶馆、烟馆、旅馆卖艺,《成都通览》即有“棉花街、青石桥之(旅)店有弹唱者,夜间入店,以备旅客消闷”的记载。以及前引《绵州竹枝词·注》所说:“俗有唱婆子,多二八双鬟,于酒肆席间卖唱”亦是。

“出堂会”,即有爱好者因限于身份不便于茶馆听曲或家有喜庆宴饮而邀至家中演唱。

“坐馆”,即于固定的时间,于固定的茶馆献艺者,同时也与其他曲艺形式同台演唱。如成都湖广馆街“聚贤书场”的营业执照的营业种类栏内即计有:竹琴、洋琴、口技、相书、双簧、琵琶(即清音)六种曲艺形式同时献艺于一处。

演唱者全为女性,左手执檀板,右手执竹签敲竹节鼓(取直径约10-12厘米,长约8-10厘米的带节楠竹,以竹节凸状隔膜为鼓面,四川清音的特制乐器)以控制节奏,指挥乐队伴奏。新中国成立前多为一人或二三人坐唱,并有专人在台下散“折子”(能折叠的小册子,上书曲目名供人点唱用)。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剧场大舞台的需要,改坐唱为站唱,并由一人独唱发展为两人对唱及多人合唱。1958年宜宾“曲改会”艺人王纯熙(1925—1978)演唱四川清音《歌唱英雄***》(钟成修词,喻祖荣、韩绍武改编编曲),首开男性演唱清音,以清音曲调表现英雄人物之先河,并在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中获奖。

四川清音伴奏乐器以琵琶、月琴(今已不用)为主,和以碗琴(今已消失)、二胡、高胡等,有随腔、加花、减字或按伴奏点等手法伴奏。

四川清音有两百多年的艺术积累,其音乐曲牌、曲目、曲词十分丰富。艺人们按历史习惯将众多曲牌分为“大调”、“小调”两大类。大调有“八大调”之称,即“勾、马、寄、荡、月、背、皮、簧”([勾调][马头调][寄生调][荡调][月调][背工调][反西皮调][滩簧调]),另有小调若干。

其音乐结构有“联曲体”、“单曲体”、“板腔体”等。

联曲体是“曲头”、“曲尾” 之间插入若干支曲牌,构成大型套式演唱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如李月秋、熊青云演唱的[月调]《尼姑下山》:

月头——垛子——半垛子——半边月——戴帽半边月——垛子——京垛子——未调——平板——点点花——银纽丝——叠断桥——月尾。

单曲体是一段曲调(二句式或四句式)反复演唱若干段唱词,在反复中曲调略有变化。如李月秋、程永玲等演唱的《断桥》《小放风筝》等曲目即属此类。这种类似于“分节歌”的结构,艺人称为“一封书”。

板腔体是从地方戏曲音乐中吸收来的。曲调由一对上、下句形成,并以此为基础变化发展出各种不同板式与声腔。一般结构为:

帽子(散板)——一字(三眼板4/4)——慢二流(一眼板2/4)——快二流(有板无眼1/4)——尾煞(散板)。

如[汉调](一名[正西皮])《花园跑马》《悟空拜莲》等,[反西皮]《关王庙》《黛玉葬花》等即属此类。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音乐工作者与艺人结合,互相学习,使清音音乐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1960年由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创作演唱的歌颂英雄向秀丽的现代曲目《永生的凤凰》(天青词、熊青云曲)即由李月秋领唱,曲艺班学员十余人伴唱。同时吸收了一些新的音乐创作手法,如和声、轮唱等,使作品显得气势宏大、辉煌明亮,大大地增强了四川清音的音乐表现力。再如《布谷鸟儿咕咕叫》(黄伯享词、熊青云曲)、《赶花会》(戈壁舟词、熊青云曲)、《红军飞夺泸定桥》(谭柏树词、李静明曲)、《江竹筠》(张尚元、姜贤儒、张琦词,邓碧霞、杨可三曲)、《春耕支农送肥忙》(熊炬词、李敏康曲)等一大批四川清音现代曲目,既保留了四川清音传统的韵味又展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对于今天四川清音创作、演唱都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过去称“洋琴”,系因主要伴奏乐器“洋琴”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易“洋”为“扬”,并冠以省名而成今名。

此琴冠以“洋”字,说明是外来乐器,故清人说:“此琴来自大海洋,制度一变殊凡常。”(《金赤泉听洋琴》诗,《清稗类钞·音乐类》)上引《类钞》“洋琴”条说得更为明白:“康熙时,有自海外输入之乐器,曰洋琴,半於琴而略阔,锐其上而宽其下,两端有铜钉,以铜丝为弦,张於上,用锥击之,锥形如筋。其音似筝、筑,其形似扇,我国亦能自造之矣。”这段记载将“洋琴”的传入时间(1662—1722年之间)、形制材质、演奏方法及音色等都说得十分清楚。对此上引《听洋琴》一诗更有形象的描绘:“初持孤椎祗轻打,秋树寒蝉饮霜哑。旋舒双腕着意敲,淅沥雨飘青竹瓦。左击右击无雷同,疎槌密槌相间工。五音和会含众妙,节奏宛转色纤鸿。琮琮琤琤盈耳注,碎珮丛铃满烟雨……”

另据《桐桥倚棹录》及《鸿雪姻缘图记》等书记载,约于清乾嘉间“洋琴”便逐渐传入内地各省,因为新奇,十分受人们喜爱,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以“洋琴”为其主要伴奏乐器的曲种,除“四川扬琴”外,如“北京琴书”、“翼城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山东洋琴”、“贵州洋琴”等。

四川扬琴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署名峻的《洋琴瞎话》(1938年7月10-17日《戏剧三日刊》)、老成都《洋琴漫谈》(1944年7月20-27日《华西晚报》)、笑百《成都洋琴述略》(1941年4月26-28日《华西晚报》)以及谦弟《成都洋琴史略》(1941年5月31日《华西晚报》)等。但这些文章以介绍与评述居多,谈到其历史则多采无法落实的传说与臆测,因此,关于“四川扬琴”的历史,在今天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四川扬琴”在演唱方式、音乐曲牌、词本结构及词本来源等方面的观察与研究,笔者认为,“四川扬琴”的形成与昆曲、滩簧等戏曲曲艺的入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昆曲”(昆山腔)早在明代末年即传入四川,但明末兵燹使其断档。“昆曲”的再次入川则是清代的事了。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年(1663)有苏昆艺人八人由江苏入川到成都,但并未“粉墨登场”,亦未组班,只在官宅府邸“清唱”(即坐唱)。至雍正年间有成都的昆曲艺人正式组建了“来云班”,但仍以“清唱”为业。直至乾隆时一些江苏的商人出资“回省增聘佳伶,添置苏绣戏装”,使“来云班”得以健全并更名为“舒颐班”时,方正式 “粉墨登场”,即以舞台剧的形式亮相四川、成都。后至咸丰末年四川总督吴棠,因此公“妙解音律,尤精昆曲”,“乃在苏州招昆班佳伶十八人来蜀”进一步充实“舒颐班”,并“以成都江南会馆为(舒颐班)常驻地”(周询《蜀海丛谈》)。此时“昆曲”在四川、在成都虽有所发展,但终因语言障碍等因素,曲高和寡而渐次衰落。后因一些艺人的努力,使其逐渐川化而变为“川昆”,进入川剧声腔系统。所谓“昆、高、胡、弹、灯”中的“昆”即为“川昆”。

前面不厌其烦地谈昆曲在成都的发展情形,是因为其中一点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即昆曲传入四川在乾隆以前只是素衣素面“清唱为事”,乾隆初“粉墨登场”后,“清唱”这一演出方式却并未消失,不仅在继续着,而且延续了很长一个时期。有关资料记载,“光绪末,郫县何明欣学会演唱昆曲之后,便联络其弟兄吴元谱、屈雅南等,相继学习传教,不时围聚清唱。到民国三十年(1941),他们进而集结当地昆曲爱好者,于郫筒镇成立‘清雅社’,使更多的此道中人得以自娱自乐,遏云共赏”。

由于昆曲一度在成都的发展,因此出现了不少的玩友(业余爱好者),前面所说四川总督吴棠便是一位“尤精昆曲”的爱好者。但像吴棠这样一些爱好者是断不会着戏衣、开彩脸登台而唱的,因那时唱戏究属贱业。而一般的爱好者则又没有经济能力去购置“苏绣戏装”及诸般行头,因此这“围聚清唱”便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虽未登台高歌,但究能品竹弄丝过了把戏瘾,故这“昆曲清唱”的流行也当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种演唱方式逐渐演变为构成“四川扬琴”的艺术因子之一:

继续清唱→成为“洋琴”因素之一

昆曲入川→清唱

粉墨登场→成为川剧声腔之一

目前,此说虽暂无史料可证,但我们从“四川扬琴”本身仍能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一是“四川扬琴”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昆曲曲牌,如[满江红][春色娇]及器乐曲牌中的[将军令][南庆宫][哭皇天][昆八谱]等。在伴奏乐器的配置上,现在是五方人五件乐器,但据老艺人讲,过去是七方人,有曲笛加入伴奏,这“曲笛”正是“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二是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谈到“昆山腔”(昆曲)的特点时说:“今又有昆山(腔),校海盐(腔)又为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昆曲还具有唱词典雅,格律严谨,唱法讲究等特点。上述一切正是“四川扬琴”在词本声腔方面的主要特点。尤其[慢一字]所采用的“七眼板”(8/4或4/2)节拍形态,更是出于“昆曲”的“赠板”,扬琴在“赠板”处绝不下“板”,使其唱腔更显其“清柔而婉折”,故有“冷板曲”之称。而四川曲艺其他唱的曲种均没有此种板式,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顺便说一点,昆曲一些剧目(剧词片段)及曲牌亦进入“四川清音”中。

此外,“四川扬琴”个别曲目中还保留着“苏白”(苏州话),如《活捉三郎》中张文远的部分说白即是,这也应是有原因的。

但昆曲系曲牌体,唱词为长短句;而扬琴系以板腔体为主,唱词为严格规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月调]除外),这就要谈到形成四川扬琴的另一个艺术因子——“滩簧”与“花调”。

同类推荐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浮尘

    浮尘

    有一段日子了,秋妹每次背着割给羊吃的青草从山上下来回家时,都要站在路过的河埂上,望着沁河对岸镇上新建的那栋教学楼出神:那撩拨人心“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用洁白瓷面贴墙耀人眼晕的五层教学楼,以及操场上高高矗立着的旗杆上随风飘扬发出“啪啪”声响的鲜红国旗……望着望着她的眼睛就模糊了,于是,她赶紧用手背擦擦眼角快要落下的泪水,低下头匆匆朝家里赶去。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冰月玩转尸魂界

    冰月玩转尸魂界

    “冥王血?”这里是我的家!”一切的一切让人措手不及,两个女生穿越到这个即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你是我哥哥?”“什么,谁带来谁的爱。谁给了谁心伤?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 饥饿游戏3:嘲笑鸟

    饥饿游戏3:嘲笑鸟

    在“饥饿游戏”系列结篇里,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她的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打猎伙伴盖尔逃离了虎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恋人”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传说中的十三区真的存在,那里出现了反抗和新的领导者,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 婚姻呼叫转移

    婚姻呼叫转移

    (正文完)番外系渣男回头的暖宠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当爱情待罪的羔羊---题记廉诗斐曾经为了逃避对徐贺湛的暗恋只身到了异地,当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回来参加姐姐廉诗语和他的婚礼时,在他眼里她成了推姐姐摔下楼的人,姐姐成了植物人,而她成了罪人。十天后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从此她活在自责与折磨中,她曾经以为只要她真心地对他,真心地照顾姐姐她的生活就没有遗憾了,只是她忘了她也是有感觉的人,她最怕的就是徐贺湛对她的冷漠与憎恨。女儿的到来也没有让他改变对她的看法,反而让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当她知道姐姐摔下楼的事是姐姐和曾经的恋人设计好的时,廉诗斐觉悟了,原来今天的一切不是她错了,而是她太傻了。她曾经对徐贺湛说我不是非得爱着你才能活下去,少了对你的爱也许我会过得更好。只是她当放弃了那份爱,徐贺湛才发现,她的放弃让他感觉到痛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在组织部的岁月

    在组织部的岁月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就像马缰一样,无形地牵引着你,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就说自己吧,从小学迷念上写作开始,一直坚持跋涉在这条道路上。不过,我也是有节制的人,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当工作繁重的时候,我会放下担子,使自己轻装前行。当工作轻松下来,我又会抓住一切时机,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文学梦想。报告文学集的诞生就是如此,因为当时我在组织科负责,每年都要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我借给被评上的同志准备先进事迹材料,稍稍地存有那么一点点小私心,在安排工作中有意识地选择了事迹比较感人的同志,亲自深入到其所在单位……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新书:娱乐入侵,已经上传,肯定大家收藏一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数理化国际奥赛获金奖,如果参加高考一定会成为理科状元,因为一次变故,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电影学院,却名落孙山。功成名就之后,合作伙伴愤怒说,他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亏钱一起亏,但是赚钱就不是一起分了;旗下艺人抱怨:一签就是十年的长约,各种不平等,唱的每一首歌都是华夏风格,每周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拍摄影片的男主:每拍一部片子,和女演员传绯闻的都不是我!娱乐记者不甘示弱:他太会炒作了,什么都拿来炒,吸引眼球,博出位,比我们的手法还专业。当他们咬牙切齿的时候,又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他是一个硬汉,为了信念,决不妥协,是个不要命的疯子,他将华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是为梦想而死的英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月河桥

    月河桥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庶色可餐

    庶色可餐

    韩府庶女九姑娘,八岁时和姨娘被太太赶到田庄,三年后姨娘病逝受尽恶奴欺压。两年运筹帷幄,一朝得回韩府,从此步步为营在韩府站稳脚跟。怎奈封建礼教压死人,她再怎么足智多谋,仍旧要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嫁入名门只求衣食无忧有一席之地,却抵不住暗潮涌动人心险恶,无奈之下只有奋起反击。她从来都不是善男信女,不说话不代表她是傻瓜,不反击不代表她在害怕,惹恼了她,一样扇坑爹的嘴巴子!成为当家主母,管教便宜儿子,教导乖巧女儿,收服夫君,一切尽在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