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53

第53章 略论中国佛教的“举孝事亲”(1)

屈小强

一、佛教出世主义与儒家忠孝之道的矛盾

西汉末至东汉初,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作为当时印度文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最大代表,一经跨入中土,便不可避免地会与作为中国文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最大代表的儒学发生直接冲突。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在自耕自足的内陆农业自然经济与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基础之上形成的以血缘家庭宗法制度为纽带的封建伦理思想,即关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一套纲常名教或言“忠”、“孝”道德观念。“忠”与“孝”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并推动封建社会机器运转的两大轮子。而从南亚次大陆热带文明与邦国林立、长期割据形态土壤里滋生、发育出来的佛教文化,其主旨是出世主义,是以超道德、超现世的涅槃境界作为最高理想的,其深层的理论根据是“无我”论。它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构成的根本矛盾,乃是佛教的出世、出家与中国固有的“忠”、“孝”之道的背道而行。对于佛教的出世主义与“无我”论,在佛教进入中土不久,便被儒生们一眼识破而斥之为“无父无君”;而在“父”—“君”、“孝”—“忠”、“家”—“国”这一组重大问题上,儒生们首先看到的也是最为痛心的是佛教的弃家、无父和非孝。这是因为中华帝国乃是以“孝亲”为伦理中心的国家。《论语·颜渊》记载,齐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滕文公上》则记:“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荀子·王制》也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汉代《礼纬含文嘉》更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在所谓“三纲五常”中,父子关系是根本关系。《论语·学而》说:“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就是说,只有从奉行父子原则开始,才能理顺诸多人伦关系,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孟子·滕文公下》也言:“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亲,事之本也。”也就是讲,只有将事亲这种最根本的人伦关系实现了,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亦是孟子所主张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意思。

可见,以事亲、孝亲为主要内容的孝道乃是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而只有做到事亲、孝亲,才可能进而做到事君、忠君。这个道理,是由封建血缘家庭及家族乃封建社会的基本细胞这一事实所决定的。所以,对于宣扬出世主义和出家制度的佛教大规模的东渐行动,中国传统儒生们都视之为汹汹洪水。他们猛烈抨击佛教的出家制度教人剃须发、不娶妻、不敬养父母等,完全违背了孝道;其出世主义如不理民生、不事王事、不敬王者等,则完全违背了忠道,因而极贬佛教为夷教胡俗,不合国情……如东晋庾冰便说佛教“矫形骸,违常务,易礼典,弃名教”;梁荀济说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南齐有道士假张融作《三破论》,说佛教“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遗弃二亲,孝道顿绝”,人体有“毁伤之疾”,“绝种之罪”;北齐文宣帝亦说佛教“委亲遗累,弃国忘家”;北周武帝则在他的《废佛诏书》中着重指斥道:“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道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经》……”措辞严厉激烈而形色深恶痛绝,大有一举将佛教从此打入阴山下面,永不得翻身之势。

对于佛教同儒家思想或言中国传统文化在“父”—“君”、“孝”—“忠”、“家”—“国”问题上的根本对立,潜心于中土传教的天竺、西域僧人们其实也是觉察得到的。当然他们对儒生们的诘难与指摘,并不是也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态度,而是尽力从有利于佛教流播的前提出发,去努力寻求儒学与佛学在这方面的某些相似或可能通融之处,不惜曲解或重新解释佛经甚至制造伪经,以迎合儒学而不使扞格。鉴于“孝亲”在中国意识形态格局里的重要地位,佛徒们便以这点为突破口,用以开凿和扩大同儒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对接孔道。

二、改装了的中国版佛典

佛教传入内地,首先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而佛经的原本,在“孝亲”、家庭观念上,则显然与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大相抵牾。

如在父子关系问题上,印度佛典载明母亲的地位高于父亲,表示双亲时采用“母和父”的语序,即母在父的前面;佛典中出现的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子随母姓……印度佛典还规定了双亲对孩子应尽的义务:“1.施与;2.说亲切的话;3.执行在这世上能为人的事;4.对各种事情适切地协助——这些就是在这世上的爱护。如果不执行上述四种爱护,母亲和父亲就不能得到由于是父母而应从孩子那里得到的尊敬和扶养。”这些,对中国的封建父系家长的绝对权威无疑构成了严重冲击,从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形成尖锐对立。

总而言之,原汁原味的印度佛经将父子关系以及夫妻、男女、主仆等关系都视为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的关系。这是原始佛教针对婆罗门教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而提出的主张,但却同中国儒家由来已久的三纲五常相去甚远。正是看到这种差异及其可预见到的不良后果,早期的佛经翻译家不得不去花费许多心思,采取选、删、节、增等手法,调整和变更印度佛教原有的伦理思想,使译成汉文的佛经能尽量向儒家伦理观念靠拢甚而同一。

据方立天先生在《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一书里的介绍,早期佛经翻译家主要为印度、西域僧人,他们笔下所出的早期汉译佛经主要有东汉安世高的《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西晋支法度的《善生子经》,东晋僧迦提婆的《善生经》,佛驮跋陀罗的六十卷本《华严经》、《那先比丘经》和后秦佛陀耶含、竺佛念合译的《游行经》、《善生经》等。在这些汉译佛典中,译者都作了适应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某些调整或改装。

比如对父子关系,早期汉译佛经将原经中的“母和父”语序统统改成“父和母”,有的地方还增添上“孝诸父母”一类话。而对原经中关于父母不尽义务就不能得到孩子的赡养的观念,《六方礼经》和《善生子经》便均不予以翻译。方立天还介绍说,后来东晋和后秦翻译的两本《善生经》虽然译出了,但第一,这只是在佛教比较普及的前提下才得以翻译的;第二,这两本《善生经》却添加了印度原本中所没有的句子,如子女对父母“凡有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自恣不违”,“所有私物尽以奉上”。此外,《善生经》也添有“唯欢父母”的话。《六方礼经》还具体地叙述了孩子的义务:“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做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这些佛教原典中并没有的话,板着中国儒家的面孔,来树立父母在子女面前的绝对权威,来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显示出外来佛教对中国世俗社会的礼敬与恭让。

三、佛教之孝道、孝经和孝僧

佛教徒们为了从“孝亲”这个关键处入手打通佛、儒之间的板壁,在其对印度原始佛经进行改译过程的同时或稍后,亦通过自己在中土的著述(包括编造伪经)、注疏等手段,开展以佛说孝工作。

最早出来调和出家与孝亲矛盾的是牟子的《理惑论》。牟子大约活动于东汉灵帝时期(168—189),《弘明集》卷一称他为“牟子博”,后来误传为牟融。据其所著《理惑论·序传》,他原属儒生,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天下混乱,他认为“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于是屡屡拒绝官府邀请而属意佛教,兼研《老子》。他的《理惑论》被佛教史家们判为“中国较早论证佛教原理的书”,也是较早力图打通儒、释、道三教间壁的书。牟子在书中公然申明说,出家僧人为了修持美好的道德而削发文身、无妻无后,乃属与儒家道德一致的高尚行为。

牟子之后,三国时代的吴国僧人康僧会(康居国人)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则以佛教代言人的身份将“孝亲”置于“布施”之上,说布施诸圣贤“不如孝事其亲”,意谓佛教与儒家伦理一样,也是将孝悌视为行为举措的起点的。

康僧会以后,又有东晋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孙绰著《喻道论》、南朝刘勰著《灭惑论》、北周慧远著《答武帝废佛诏》等文,纷纷提出与儒学大体接近或相似的佛教孝道说。

东晋名僧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里指出:“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变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这是说,信佛教者是把奉亲敬君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得不到君亲的同意或信任,则要退而反省自己的诚意,直到双方都觉悟。这也就是佛教对于民生、治道的裨益。他还在《答桓太尉书》里说:“处俗则奉上之礼,尊亲之敬,忠孝之义,表于经文;在三之训,彰乎圣典。斯则王制同命,有若符契。”这是说,奉上、尊亲、忠孝,本来就是佛经所明的东西,表于经文,彰于佛典,与儒教王制不谋而合(有若符契)。又说出家这一科,虽然“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如令一夫全德(五戒、十善以至泥洹)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大庇生民矣”。意思是说,出家人虽然在服饰上、行为上与在家人有所不同,但他们有益民生、孝敬君亲,与在家人没有两样。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热门推荐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失忆新娘(出版)

    失忆新娘(出版)

    她是谁?在醒来后,她竟然想不起来任何的事情,连自己的名字也忘掉了,只是脑袋好疼。这么大的一座夜影堡里,虽然人很多,但却都冷冰冰的。为了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去寻找这里的主人,却发现堡主是那么的······不过,他救了她,他绝对是个好人。所以,她不怕他。天哪,他邪魅的微笑,竟然让他的脸柔和很多,那样的俊美迷人,让她怦然的心跳加速。她怎么了呢?夜禅心:失忆小人儿,夜影堡中小丫头,心如禅思,取名禅心陵听鹜:夜影堡堡主,一半俊美,一半邪魅,外冷内热,唯独对她《替身新娘》《失忆新娘》各新华书店,当当网,卓越网均有售!~亲们喜欢,请顺便支持!~汩泉博客:http://m.pgsk.com/sweet14博客泉泉常常更新,亲们有兴趣可以常来逛。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开在掌心的花朵

    开在掌心的花朵

    那年,她年芳二八,正是闺中待嫁,少女怀春的好时候,而他,就那样不经意的闯进她的心里,从此便再也容不下他人。他是爹爹为她请来的老师,名叫叶翔,是个眉目祥和安宁的男子,总是一把纸扇,一袭白衫,一副清澈的样子,她在见他第一眼时,便觉得内心有碎裂的声音。世间有种奇毒名叫情种,传闻中毒者会在掌心开出一朵花来,含笑而死……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姐姐好温柔

    姐姐好温柔

    叶冷君一身黑色秋季呢绒套装,酒红色的卷发慵懒的搭在肩上,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拒绝她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性感,然而,她精致妆容的脸上,却有一双凌厉的眼睛,透着丝丝寒入骨髓的冷漠,像一把锐利的尖刀,随时能刺透人心。她眼睛从上到下打量着此刻站在她面前的少年,仿佛她一眼就能看透他的全部。
  • 极品包装

    极品包装

    陈海凭借过人的记忆与信息量,踉跄闯进娱乐圈,不按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你包装帅哥,我包装屌丝,你打造玉女,我包装熟男!身在花丛中,环肥燕瘦,妩颜媚骨,香娇玉嫩,纵然如此,又如何,哥只爱好打包装,帅哥美女流水线,外加实力派!不要叫我经纪人,我是极品包装师!
  • 邪恶小米虫:九岁庶女

    邪恶小米虫:九岁庶女

    特此声明:女主腹黑,逐渐往全能方向发展,坚决不虐女主,女主无敌。****身为庶女,处处不受待见,连丫头婆子都敢给她脸色看!身为庶女,爹忽略娘不在,大娘欺负姐姐踹!身为庶女,被放狗咬被推入河,生死垂危还不给药!身为庶女——凭什么啊!才九岁,容易么!睁开眼,商墨真替身体的主人打抱不平。既然穿来了,不好意思,祸害遗千年,是时候风水轮流转。她向来活得很邪恶,拽得很低调。老戏码是吧,她配合着演啊!陷害是吧,她熟啊!设圈套是吧,她擅长啊!下毒是吧,握手握手,有研究啊!商府上下吓得瞠目结舌,懦弱温顺的七小姐何时变得如此深藏不露了?***********yy文分割线************【一句话语录】商墨:“我的理想是做一只米虫,如果有时候太拽太邪恶太锋芒毕露了,那只说明一个问题,你丫的把姑娘我惹毛了!”孟陵狂:“这个世界很大,总有一个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就在那看着你。”明祁寒:“竟敢偷到帝王殿来了,小淫贼,莫非你已想通,只有朕才养得起你这只大米虫?”【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厚颜无耻的奶娃娃踩倒别人和扑倒别人的故事。风流潇洒恶毒耍乍,要从娃娃抓起。----------新文推荐----------《藩王的宠妃》
  • 重生之暖玉温凉

    重生之暖玉温凉

    世上有种女子,不笑,则不知倾城与倾国。没有人知道十年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塑梦最初的年华,能够生出无限的希望。可以结婚生子,可以事业有成,就是不可能如温良一样,一成不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十年前,孑然一身,两手空空的住进这幢奢华的大别墅里,从此人生定格,温谦恭顺,一心一意的爱着那个包养她的男人,劳心劳力的拉扯着他年仅两岁的儿子。好日如流水,一晃十年,除却眼角渐增的皱纹,和那孩子日益拔高的个头,一切和往年一摸一样。是啊。一模一样。他朝九晚五的生活,他隔三差五的情人,照着往常的模样画。每一笔,都在她心上狠狠割上血淋淋的一刀。然而,她有什么资格呢。她和那些女子相比,不过是新卒和老卒的区别而已。倒是难得他能留她这早该是朵昨日黄花的东西到如今了。或许是实在需要个保姆来照看孩子吧。毕竟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同她亲厚。不,没有或许。十年的相处,十年的爱,他每一个动作,他每一个表情,她都清清楚楚的记着,明镜一样置在心间,于是足够了解他。那样的金字塔顶的家世,那样俊美精致的相貌,又是那样唯我独尊的性格,怎么会懂一个爱字,怎么写?她用十年的青春光阴和梦想,终于换来了这样的答案,内里痛彻心扉,唇上温柔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