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51

第51章 “郭巨埋儿”故事的文化人类学透视(1)

李祥林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自古以来,孝道是吾土吾民恪守的伦理核心之一。儒家讲“修、齐、治、平”,把孝悌提到君主治国高度,孔子有“孝慈则忠”之说(《论语·为政》),何晏《集解》引包咸语:“君能上孝于亲,下慈于民,则民忠矣。”由此,“孝”在官方倡导下甚至成为入仕的阶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便有“孝廉”。行孝者为世风楷模,自能名扬天下,《说苑·建本》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好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这种孝道文化,又体现在华夏传统对外来佛教的思想整合中。两汉之交,佛教传译引入中华。佛教出世哲学原本视家庭为牢笼,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中国社会向来崇祖重孝讲亲情,自然而然,僧人不娶妻、不生育、不给父母养老送终,在国人眼中就是大逆不道,人所不齿。外来佛教要在华夏立足,不得不顺应国情向传统“孝道”妥协。于是,佛门开始宣扬佛祖释迦牟尼重孝道,父亲净饭王死后,他回去抬尸送葬;由于教门力倡,唐朝还出现了以行孝而博取声誉的“孝僧”。至于民间搬演的目连故事,源于佛经,后来亦演化成僧人目连行孝救母传奇,出现在变文和戏剧中。该故事母本尽管传自异邦,但通过“本土化”演绎,如美籍华裔学者叶维廉指出,目连从四大皆空的佛门圣僧成为“符合儒家思想的至情的孝子”,其故事由此获得了鲜明的“中国层面与含义”。随着该故事中国化,民间甚至传说蜀地射洪的青堤镇为“目连故里”,今天当地人亦在借此传说进行孝文化的打造。而在大足宝顶石刻造像中,有一龛“父母恩重经变相”,似乎也在告诉修行者,“孝”是成佛的关键。

“孝为百行之首。”子女行孝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上历来多多,“二十四孝”即是世人标举的道德范本。明末佚名剧作有《二十四孝》,“演女娲炼石补天,摄古今著名孝子二十四人之魄,现身敷演”。将孝子故事跟女娲补天神话联系起来,给前者更涂上了神奇色彩。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中,孝母故事占有相当比例。从行孝方式看,有孝感天地“哭竹生笋”的孟宗,有贫穷裸跣“行佣供母”的江革,也有寒冬腊月“卧冰求鲤”的王祥,更有耸人听闻的“为母埋儿”的郭巨。据古籍记载,汉代郭巨家贫,有子三岁,老母疼爱小孙子,常减己食分与之。一天,郭巨和妻子商量:“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于是,夫妻俩为尽孝养母亲之道,于后院中掘坑三尺余,决定将儿子活埋了。当然,作为模式化的民间叙事,此类传说大多以孝感天地的神化结局,郭氏掘地即“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这个故事连同目连下地狱救母故事以及下文的蔡顺孝义感天地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在敦煌文献中也能见到。尽管郭巨埋儿孝母的理由是“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但活埋亲生儿子毕竟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行为。虽然民间传说中的“孝母”故事通常有一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而不会让舍弃儿子的悲剧实际发生,但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是存在的。这种令人心怵之事,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实际发生过,并被作为官府褒扬的典范载入史书。《明史·孝义列传》中,有个名叫江伯儿的孝子,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做药为母亲治病,不愈,他又跑到泰山求神,许愿如果母亲病愈,他愿杀亲子来祀岱岳神。其母碰巧病好了,江伯儿竟深信是神显灵,真的杀了三岁幼子祭神……诸如此类传说故事,在世人津津乐道中被创作成小说编写成戏剧,究竟是出自主体清醒自觉的意识还是冥冥中有无形的手在操纵,这值得从学术上进行深度探讨。

“孝顺心是人间海上方”,此语在戏剧《小张屠》中有着特指意义。该剧见《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剧演汴梁人氏张屠事母至孝,他家“住鼓村小庄,无亲族当房”,靠开着一个肉案儿维持生活。遇饥荒年,家里“朝无夜粮”,度日艰难,偏偏年迈的母亲又病入膏肓。万般无奈,孝子瞒着老母带着三岁的儿子前往东岳庙,“许下喜孙儿做一炷香”焚烧祭神,以舍弃儿子来求得神灵保佑,拯救母亲性命。剧中有曲,道出了孝子心声:“母亲病体万分安,你儿喜气三千丈。舍了我嫡亲子热血一腔。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我这里自参详,不由我喜笑愁忘,再不揾伤心泪两行。将孩儿焰腾腾一炉火光,碜可可一灵身丧。舍了个小冤家,一心侍奉老尊堂。”正因如此,该剧全名为《小张屠焚儿救母》。张屠行孝,即效法的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郭巨埋儿”,正如戏中人所唱:“舜子孝母天将养,郭巨埋子天恩降……”当然,有如为母埋儿的郭巨,“焚儿救母行忠信”的张屠后来也得到神灵送其幼子还家并赐福的好报。《二十四孝故事》,经元代郭居敬辑录而定型,其中被搬上戏剧舞台的尚有“拾椹奉亲”,见收入《孤本元明杂剧》的《降桑椹蔡顺孝母》。剧写后汉蔡顺因老母生病而忧虑万分,为报母亲养育之恩,他四处奔走访良医觅灵药,并一再祈祷神明保佑,甚至对天发下“愿将己身之寿,减一半与母亲”的宏愿。一日,体弱病重眼看不济的老母忽然想吃桑椹,可是寒冬腊月,万木凋零,哪来此物?心急如焚的孝子唯有设案焚香许愿,祈求上苍。你看他“对着神天,头也磕破了”,终于“一念诚孝,通于天地,感动神灵”,隆冬变阳春,漫山遍野的桑树都结满了果子,蔡顺摘回满满一篮,其母食后顿时沉疴去体转危为安……凡此种种行孝救母感动上苍的故事,在叙事程式上跟“郭巨埋儿”实乃异质同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以及民间故事中的某种模式化类型,在民间流传极广。

元代笔记《辍耕录》卷六“孝行”条所载,可谓是同类舍子孝母故事的变形:“延祐乙卯冬,平江常熟之支塘里民朱良吉者,母钱氏,年六十余,病将死。良吉沐浴祷天,以刀剖胸,割取心肉一脔,煮粥以饮母,母食粥而病愈……”诸如此类故事及文本中,《降桑椹》以儿子寿换母亲寿,尚仅仅是一种内心祈愿,那表达着人之常情;郭巨埋儿孝母、朱良吉割肉熬粥给母食、《小张屠》以孙子命做代价换奶奶命,则发展为一种实际行动,这不能不让人觉得怪异乃至荒唐。清代蜀地才子李调元对此就不以为然,他在《金堤庄相传汉孝子郭巨埋儿获金处有感而作》诗中说“五字丹书亦太奇”(指“赐孝子郭巨”),认为很可能是“只恐儿殇原未死,下锄刚遇拾金时”,巧合而已,他指责郭巨“埋儿无乃太伤仁”,有违人道。及至现代,作为“五四”战将,鲁迅更是猛烈抨击此类“忍心害理”、“以不情为伦纪”的说教,他对清光绪年间有人编行孝图以有乖天理人情为由删去“郭巨埋儿”之类深表赞赏,并且以调侃笔调写他早年对这种所谓“尽孝”故事的逆反心理:“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然而,凡此种种在今人看来不免毛骨悚然的非人道故事居然被古人目以为常,既得官方赞许又被民间认同,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对于这些长久流传的民间故事,我们除了从社会学角度言辞激烈地抨击其“愚孝”、“残忍”、“不近人情”之外,难道就再也读不出其他什么内涵来了吗?也许,转换一下考察角度,立足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结合诸如此类模式化的为了孝顺母亲而“埋儿”、“舍子”的离奇故事,深入原始信仰和原始心理底层去透视之,我们会别有所得。

远古时代,能力有限的原始先民处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中,曾将他们所无法揭示其奥秘的诸多现象归诸神灵的意志与作为,由此产生了对后者的崇拜。在他们智性低下的眼里,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飞禽走兽,人世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盛衰荣枯,都是他们所控制不了而冥冥中操纵在神那无所不能的手中的。他们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奉祀的对象,既有天神也有地祇还有人鬼。神灵虽然为芸芸众生摸不着看不见,却可赐福于他们,也能致祸于他们。面对至尊至大高不可攀的神灵,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氏族,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讨好神,用人世间可能有的或能够想到的一切手段去讨神欢心。于是,他们献上了千辛万苦狩猎、采集以及耕种得来的食物,献上了种种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表示对神的虔诚之心。当这一切都感动不了神灵时,技穷的他们就只有连同自身也搭上了,结果便出现了原始宗教的“人祭”。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个体来保全群体的做法,尽管出于无奈但毕竟是残忍的,若是落到任何一个当事人头上,他或她及其亲属都难免从内心本能地抵抗。当然,最合适的人选是部族之间冲突和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以及没有人身权利的奴隶。作为原始遗风,人祭在商代卜辞中便有大量记述,春秋时期也不罕见。《左传》载鲁国季平子“用人于亳社”,又记述“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雎之社”。以人作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叫“人祭”。《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将以晋君祠上帝”,《陈涉世家》亦称“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而在中国西南地区,“这种以人作为牺牲的最古老的原始宗教祭祀,在西盟和佤族社会中一直保留到解放初。佤族为了获得谷物丰收,每年在播种前和收获季节,要以村落为单位到敌对部落进行猎头,以猎获的人头,祭祀最大的自然神祇木一吉和谷神西奥布”。祭祀时,在盛人头的竹箩下要放些火灰,让血滴在火灰上,每家象征性地取走一小撮火灰,待播种时连同谷种撒到土里,以求五谷丰登。在西盟佤族的丧葬舞蹈中,也有“迎头舞”、“砍头祭谷舞”等。

然而,冲突和战争并非天天都在发生,当缺少常备的俘虏或奴隶作为祭品时,也许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本部落或氏族里比成人更蒙昧又弱小的儿童,很容易成为原始人祭的首选对象。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这种献祭童子的风俗在东西方都曾存在,有着跨文化性。纵目西方文化史,翻开古老的宗教文献《圣经》,从《旧约·出埃及记》中读者看到,万能的上帝要求摩西进献的祭品除了“第一批谷物”和“第一次榨出的酒”以及牛、羊等等之外,就还有“你要把头生的儿子献给我”。而据有关资料,诸如迦太基、腓尼基、巴比伦等生活在地中海周围的古代民族当中,也都流行过以婴儿祭神之俗。中国亦然,早在属于龙山文化的邯郸涧沟、洛阳王湾及相当于龙山文化的沣西客省庄遗址中,就每每发现杀祭坑,从坑里被杀者头骨和骨架看,便有5到10岁的儿童。此风到了敬神尚鬼的商代犹盛,彼时建造宫室陵墓,亦常用儿童为人牲,如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墓中,48具人祭遗骨即全是儿童。从宗教人类学看,以纯洁之身的童子献祭神灵,自然比别的牺牲更符合祭祀仪式的神圣性要求。因为,着眼“圣”与“俗”的分野,“‘献祭’这个词首先表达了圣化(consecration)的观念”,神圣的献祭寄托着个体或者部族的希望或未来,“献祭始终意味着一种圣化”。以童男童女献祭神灵以求福避祸,这种被民间信众视为神圣的风俗在东西方历史上绵延长久,从文化血缘上看,前述模式化行孝故事中的“埋儿”、“舍子”未必不可以说是其孑遗之一。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重庆大学学生王琪在毕业前三天的一场舞会上为了3分钱门票踢了别人下裆,被学校开除,多年苦读付之东流,人生轨迹由此改变。没想到他却开启了传奇人生:运作庞氏骗局、边境赌石、赌场洗码、跨国绑架、英雄救美、“入住”世上最高牢房、动辄上百万的豪赌、险遭活埋……死里逃生之后他的人生又将驶向怎样一个未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糖尿病百问百答

    糖尿病百问百答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嘶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图文精讲肉鸽饲养技术》分册,新颖实用,简明易懂。书中具体包括了:鸽业特点、肉鸽饲养管理技术等内容。
  •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许多事情令人不可思议,看起来不像是真的,但却都是事实,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本书通过介绍白蚊、雨林、南北极、美洲沙漠、海洋等,让你走近大自然,了解真实的世界。
  • 煮夫的秘密

    煮夫的秘密

    林落活了二十多年,一直是勤劳勇敢三观正常的好姑娘一枚。直到有一天,她忽然被自己相恋四年多的高富帅男友武城给甩了,血淋淋地甩了。失去了对男人的信心后,她给自己制定了找老公的“四必须”:标准一:必须长得比前男友帅;标准二:必须不能比前男友有钱;标准三:必须家务全包;标准四:必须一切都听她。好友吐槽她:“呸!就这标准,您老就等着单身一辈子吧!”谁想到,还真让她找到这么一人儿!
  • 剑诛天道

    剑诛天道

    他是修仙界中唯一的剑修者,他一生都在修炼剑仙之道!临死前,他只留下一句震撼世人的话语:“我的剑仙之道,从未有过逃跑,我要让这剑,只有锋芒。”当他再次睁开眼眸,世界全变了!他重修剑仙之道,剑诛天道,意碎苍穹,成就剑仙之境!
  •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1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1

    七年前他说:“你以为这算完了吗?早着呢,不让你身败名裂,我绝不会放过你。”七年后再见,他才知道在绝望的恨意之后,其实是掩饰不住的埋藏心底的爱。隔了七年重新拥抱这个女人,他才真正知道,有一种爱它不会因时间改变,反而会越挣扎越深刻。爱是给予,不是掠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爱上离婚女人

    爱上离婚女人

    (此文已经设置为半价,全文订阅能打半折,只需三元左右!)凌玲:一个离婚女人,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前夫的处处为难,让她难以生存。段子龙:段氏集团少东,因为无聊,想着改造好友的前妻,让她成为一个自信的成功女人,让她恢复婚前的容貌,让好友后悔离婚。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他居然爱上了好友的前妻,一个后悔的游戏,后悔的人不止是好友还有他自己。莫少杰:广告界龙头老大,成熟稳重,温文儒雅,好奇商场太子爷对一个离婚女人的特别,免费教那女人电脑设计,跟自己抢饭碗,带着看戏的心态。没想到看别人的戏,自己也成了戏中人。石臣:扬名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对一个离婚女人一见钟情,甘愿屈于她手下,当她的助手,只想每天看到她。方宇:借着看望女儿,天天上门乞求前妻的原谅。在意外面前,甚至愿意为她失去生命,只求她再给他一个机会。当四个男人展开追求行动的时候,他们才惊觉原来离婚的女人亦抢手!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谁能让遭受过婚变的她爱上他们?一个离婚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缠。谁是她的情感归处?她还能相信爱情吗?※※※※※※此文较为平淡,不喜的,慎入!此文不但平淡而且属于慢热文,不喜的,慎入!友情推荐:总裁的戏宠:(榴莲瓢香)火夫人:(雪藏玄琴)神笑:(转身)惹上魔鬼皇叔:(姜黎)金牌女教练:(花释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