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8

第8章 行由品第一(5)

经文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慧明①,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躁,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慧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遂出,坐盘石上。慧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②,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③?”慧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④,还更有密意否?”慧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慧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慧明师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慧明今后向甚处去?”慧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⑤。”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陡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慧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注释

①慧明:亦作惠明。生卒年不详。鄱阳(江西)人。俗姓陈,为陈宣帝之孙。曾受四品将军爵,隶署诸卫,故有将军之号。幼年于永昌寺出家,于高宗之世,投黄梅山五祖弘忍,初无证悟,后闻六祖慧能得五祖衣钵,乃蹑迹急追,而于大庾岭会之,承六祖慧能之开示,遂得彻悟本源,故改名道名,并拜留六祖座下三年,其后居于袁州蒙山,聚徒习禅,大宣慧能之旨。②正与么时:与么,犹言怎么样。正与么时,即正在这么样的时候。③本来面目: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又作本地风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即自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本具之心性。与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意义相同。④密语密意:密语指佛陀真实、秘密之言语与教示。佛真意自表面之理解而言,是隐藏的,称为密意。⑤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即袁州府;逢袁则止是说到袁州的地方就可停止下来。蒙即袁州蒙山;遇蒙则居是说到蒙山的地方就可安住下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暗示惠明今后的弘化区范围在江西境内。提示对慧明说法,只教证取无念心。不思善、不思恶、制心一处而无妄念即是还其本来面目,即是见了性也。

经文

慧能后至曹溪①,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②。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注释

①曹溪:位于韶州(今广东曲江县东南)之河,发源于狗耳岭,西流与溱水合,以经曹侯冢故,又称曹侯溪。梁天监元年(502)天竺婆罗门三藏智药到曹溪口,饮其水而知源为圣地,乃劝村人建寺,复因其地似西国之宝林山,故称宝林寺。智药预言170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开演无上法门,得道者如林。至唐仪凤二年(677)春,六祖慧能从弘忍得法后,从印宗剃发,受具足戒而归宝林寺,大弘法化,人称曹溪法门。②随宜说法:随顺众生的根机,而以种种善巧方便为之说法。提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乃至藏传佛教都不一定坚持素食,但汉地佛教坚持素食。近代太虚大师提倡汉地佛教僧人必须做到“独身、素食、僧装”。慧能在未受具足戒前,在猎人队伍中尚且只吃肉边菜。故应提倡素食。

经文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①。遂出,至广州法性寺②,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③。时有风吹幡动④,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⑤。”一众骇然⑥。印宗延至上席⑦,征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⑧。”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⑨。”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议,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注释

①遁:可作逃用;回避用;亦可作隐去用。此处作隐没而不出,但不是永久潜居。②法性寺:位于广州西北部。又作制旨寺、制止道场。今称为光孝寺。东晋时,罽宾僧始造立寺宇,号王园寺。南朝时,真谛在此翻译经典,慧恺、僧宗等亦跟随来此,一时译经风盛。唐贞观年间,称为乾明法性寺。高宗仪凤元年(676)六祖慧能到达此寺。北宋初,称乾明禅院。元延祐年间,铸造齐僧大镬。明洪武年间,作为“僧禄所”,敕赐《大藏经》。成化八年(1472),敕赐“光孝禅寺”之扁额。清顺治十一年(1654),遭兵毁而废颓,后由原志禅师重建迄今。③印宗(627—713):唐代僧,吴郡(江苏吴县)人。唐咸亨元年(670)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恳辞不受,住蕲春参谒弘忍大师。后于广州法性寺宣讲《涅槃经》,遇六祖慧能大师,始悟玄理,而以慧能为传法师。其采集自梁至唐之诸方贤达之言,著成《心要集》行世。先天二年二月示寂于会稽山妙喜寺,世寿八十七。④幡:长方而下垂的旗子。如长幡,亦为旌旗的总称。如旗幡招展。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⑤仁者:乃对人之敬称,或单称仁。《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尔,名为仁者。”《景德传灯录》卷一《婆须蜜章》:“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⑥一众:指在场之全体大众。⑦上席:座位中之第一位。⑧禅定:禅与定之结合词。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na之音译(禅那,汉译为静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为禅定。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解脱:音译为毗木叉,意谓解放。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而超脱迷苦之境地;以能度迷之世界,故又称度脱;以得解脱,故称得脱。广义言之,摆脱世俗任何束缚,于宗教精神上感到自由,均可用以称之。如从三界束缚中获得解脱,分别称为欲缠解脱、色缠解脱、无色缠解脱。由修习所断烦恼不同,可分为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特殊而论,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与涅槃、圆寂之含义相通。

佛教原以涅槃与解脱表示实践道之终极境地,其后乃逐渐形成种种分类而加以考究。例如:有为解脱(指声闻证阿罗汉得解脱者,能明白了解心之作用,即胜解)与无为解脱(涅槃),或性净解脱(指众生本具离烦恼之清净本性),与障尽解脱(由于现实之烦恼污染本来之清净,故今断其烦恼而得解脱);或心解脱(指心离贪爱)与慧解脱(以智慧观照而远离无明),或慧解脱(阿罗汉未得灭尽定者)与俱解脱(阿罗汉至得灭尽定者),或时解脱与不时解脱等二解脱。此外,另有烦恼解脱、邪见解脱等十解脱。由耳闻佛法而得解脱,特名为“解脱耳”。解脱味,意指解脱之真味,由于解脱之境地乃平等无差别,故又称一味。以小乘佛教而言,得解脱最速需经三生,故有“三生解脱”之说。同时,称如来为真解脱(真实之解脱),称阿罗汉为一分解脱。一分解脱非真实究竟之解脱,则将不饶益他人,故亦称为“堕于解脱深坑者”。⑨不二之法:这“不二”又作无二、离二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据《大乘义章》卷一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为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然主要系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受重视。《中论》等总结般若思想,以“不生亦不灭”等八不表明法性之本质,并作为不执偏见、契合法性之佛教认识,此称为中道欢。这不二之法乃“如如平等而非对待分别”的一实相法,称为不二之法。见性即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即在见性;分说是三,质言则唯一。若论禅定解脱而不论见性,则是二法;只论见性而不论禅定解脱,是不二之法。⑩高贵德王菩萨:具称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光明遍照是指外化之广,高贵德王是指辨内行之深,菩萨是修自利利他六度万行的人。《北本涅槃经》第二十一至二十六卷,或《南本涅槃经》第十九至二十四卷,即是《高贵德王菩萨品》。四重禁:指比丘极严重之四种禁制。全称四重禁戒,略作四重。又作四重罪、四波罗夷罪。即杀生、偷盗、邪淫(指与人或畜牲行淫事之净行)、妄语(即伪言体证上人法)。上述为戒律所禁之四种根本重罪。

在密教中,真言行者之戒律为:不舍正法,不舍菩提心,不悭胜法,不害众生等四种,亦称四重戒。五逆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佛教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小乘之五逆罪,即:害母(亦作杀母)、害父(亦作杀父)、害阿罗汉(亦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血(亦作出佛身血)、破僧(亦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为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以其行为堕无间地狱,故又称五无间业。大乘之五逆罪,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举出五大根本重罪,即:(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佛。(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慧沼于《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将小乘五逆杀母、杀父合为一项,再加上诽谤正法(佛法)一项,而成立三乘之通用五逆罪。一阐提:又作一阐底迦、一颠迦、一阐提柯、阐提。另有阿颠底迦、阿阐提或阿阐底迦等词,当为一阐提同类语之讹音。此语原为“正有欲求之人”,故译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无种性、烧种,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入楞伽经》卷二分阐提为二,即:(1)断善阐提,即本来缺解脱因者(断善根)。(2)大悲阐提,又作菩萨阐提,即菩萨本着救度一切众生之悲愿,而故意不入涅槃者。《大庄严论经》卷一中,亦有二说,即:(1)有性阐提,借助佛力,终可成佛者。(2)无性阐提,无论至何时,皆不得成佛。此外,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则立有断善阐提、大悲阐提和无性阐提三者之说。其中,断善阐提乃属有性阐提一类。一阐提发心甚难,有若天生之盲人难以治癒,故喻为生盲阐提。昔时,道生主张“阐提成佛”之说,遭受守旧僧徒之抨击,直至昙无谶译出《大般涅槃经》后,此类说法渐渐被接受。然法相宗仍主张有不能成佛之众生存在;天台、华严及其他大乘诸宗,则主张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故一阐提能否成佛,犹为教界争论之问题。蕴、界:蕴,乃积聚、类别之意。一般指五蕴,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1)色蕴,即一切色法之类聚。(2)受蕴,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受。(3)想蕴,眼触等所生之诸想。(4)行蕴,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意志与心之作用。(5)识蕴,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五蕴系一切有为法之大别,在《俱舍论》所立七十五法中,总类聚有为之七十二法为五蕴,唯识学立百法,在《大乘百法明门论》中,合有为法九十四摄为五蕴,皆不包括无为法。界,为种类、种族之义。此处界指十八界,乃指人类一身中能依之识、所依之根与所缘之界等十八种类之法。十八类自性各别不同,故称十八界,又作十八持。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发生认识之功能),及所对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为认识之对象),以及感官(六根)缘对境(六境)所生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合为十八种,称为十八界。除去六识,则为十二处,而六识实际亦由十二处之意处展开,依此,十八界或十二处摄尽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为三科。三科是以人为中心,侧重对人、人格、人身、人的肉体与精神构成分类,把统一提示六祖说:僧争辩风动幡动,告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动。到了巴陵和尚就翻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又向甚么处著?有人为祖师出气,出来与巴陵相见!”到了雪窦重显和尚,又更翻案说:“风动幡动,既是风幡,又向甚么处著?有人为巴陵出气,出来与雪窦相见!”后来野堂普崇禅师举上示众,唱云:“非风非幡无处著,是风是幡无处著。辽天俊鹘悉迷纵,踞地金毛还失措。呵!呵!呵!令人转意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佛心才禅师颂云:“指出风幡具不是,直言心动亦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侬家归翠微。”今姑以临济四料简法作一个解释:两僧话(说风动幡动)是夺人不夺境(存境泯心),是否定己心而还他宇宙法于客境(舍平等的主观界而从差别的客观界)。六祖话(说非风幡动是心动)是夺境不夺人(存心泯境),是否定外境而会纳宇宙万法于己心(破差别的客观异而平等之主观界)。巴陵翻六祖案(说不是风动幡动也不是心动),是人境俱夺(泯心泯境),是“双遮”,是“把住”,是“全收”,是否定主客两界而杀尽“平等”、“差别”的二见。雪窦翻巴陵案(说风幡动也是心动),是人境俱不夺人(存心存境),是“双照”,是“放行”,是“全放”,是通过否定重否定后的肯定一切而复活两界的全体大用,以显“平等”、“差别”的统一而直到事事无碍之禅。

经文

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①,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②。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注释

①使君:古时对刺使的尊称。但凡奉使之官,亦皆可以使君称之。②劫:即劫波之略称,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之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提示六祖何以要说“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呢?这就是说,过去佛祖如此说,现在佛祖如此说,将来佛祖亦必如此说;佛祖道同,祖祖心印,非六祖一人的私智私言。凭这两句话,就可以起众信而除众疑了。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回声

    回声

    电视连续剧《回声》写于八年以前,是根据我十六年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女囚徒》改编而成的。电影《长征》是从宏观上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电视连续剧《回声》是从微观上再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换言之,电影主要写长征中的上层领袖人物,电视连续剧则应着墨于长征路上普通的红军指战员。
  • 总裁的暖妻

    总裁的暖妻

    唐无忧的人生,从回到唐家的那刻开始,全盘重洗。爸爸成了哥哥,妈妈成了嫂子;姐姐成了侄女,弟弟成了侄子;而爷爷成了爸爸。一切荒唐的改变,只为一场帮助父亲荣升的“商业联姻”。爸爸说:只要一年,一年之后对方会提离婚,你就解脱了。妈妈说:你奶奶在你这个年纪都有你爸爸了,早点嫁人没什么不好。姐姐说:不要脸的东西,真以为自己是豪门少奶奶,你永远给我记住,那是我不要才轮到你的。他却说:唐无忧,我连心都给了你,你就不能为我吃回醋?*淬了毒的亲情,却将她推进了灌了蜜的爱情里。那年初见,她以为他是她最大的劫。而他让她知道,有一种劫,你一辈子都不会想逃脱。
  • 超级风水师

    超级风水师

    人无完人,一个毛头小子因为得到了阴阳五行气功的修炼方法,意外洞悉到了这个世界上的诸多玄奇之秘,他任性自私,为所欲为,敢想敢做……可是当他真正了解,真正经历了之后,他成长了起来,他修成了正果。心境成熟之后,他一心专研风水大阵,助人为乐,积善行德,最终踏入巅峰,一举创造了超级风水神话!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黑色破局

    黑色破局

    《黑色破局》是一部关于中日情报战争的长篇谍战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我地下党情报组长陈克和他的战友当年在隐蔽战线上将黑桃A、木村等老对手所设下的迷局逐一破除的故事。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悬念迭起。谍影飘忽,将远逝年代里情报大战中的我党地下人员、军统特工和日本间谍之间的残酷斗争,描述得淋漓尽致。全书分为“黑箭”、“黑洞”、“黑影”三篇,将敌特秘密行动梯次展开,栩栩如生地揭示了敌我双方在谍战中的设局、做局、布局、对局、破局等过程,错综迷幻,扣人心弦。
  • 摄政王的金牌宠妃

    摄政王的金牌宠妃

    那年春天,中毒,扑倒了个王爷,到了秋天,儿女成双!儿女天生带毒,碎了心,断了肠!进王府偷解药,被抓,欠债要偿还!摄政王说,一而再,再而三,这债要细算!撒娇卖萌齐上阵,哄得摄政王心花怒放,横着走,无人敢拦!传说相府嫡女凤倾城彪悍凶猛,上的朝堂,下的厨房,杀得过强敌,斗的过渣爹与白眼狼!身后萌娃一对,闪亮登场!【阴谋】有人说凤倾城和长工有染,败坏世俗,该浸猪笼!第二日,那些说这话的人,不是聋了,就是哑了,要么就是断手断腿!谁干的?【陷害】说她凶悍似虎,苛待庶妹。凤倾城笑,扬手打的庶妹满脸桃花开,让她知道花儿为什么开得这样红!谁鼓掌!【谈判】摄政王问,如果,我们之间,只能活一个,你怎么选?凤倾城答,逍遥快活,我来!送死,你去!【看病】“王爷,你这病……”“王爷,你这病…”“很严重?”“嗯!”“多严重?”“不举!”“可有医?”“无…”“本王到不这么认为!”“王爷此言…”“本王对你很有感觉!”“可我是个男人!”“你不是男人,最多算得上不男不女,而本王,最喜不男不女【萌娃语录】“我娘是世界上最好的娘!”“我娘是世界上最威武霸气的娘!”“我娘是世界上最涩的娘!”一巴掌拍下,某女怒,“说错了!”萌娃歪着头,眨巴着大眼睛,“娘,可是爹是这么说的啊!”“你爹还说他政务繁忙,整日抽不开身,结果呢,还不是陪你娘窝在花架下,给你娘梳理头发!”【这是一个女汉子推到闷骚男的故事,亦是一个冷汉子反扑腹黑女的故事,这年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妖女狂妃

    妖女狂妃

    她是现代律师界的新宠,只有她不想接的官司没有她打不赢的官司。她心理学博士,却是未来的黑道女王近身搏击、暗杀、样样全能,还是个智商300的天才她离经叛道,专做别人不敢为之的事,却无意被自己手下一颗小小的炸弹炸得灰飞烟灭了。一朝醒来却成了凤翎国最小的十七公主的身上。传言这十七公主终日戴着一张黄金面具,见过其真实模样的全都死于非命。传言十七公主刁蛮任性,一点不如意就要砍人脑袋!传言这十七公主性情阴晴不定,满腹草包,胸无点墨!可是这面貌不清的十七公主喜欢上了南瑄王,请皇上赐婚!南瑄王拒婚,成为北冥国的笑柄,最后还被情敌推入荷花池给淹死再次重生,傻气尽去,星眸闪耀,灼灼其华!安分守己从来不是她信奉的宗旨,有仇必报才是王道。生活就是要充满惊险才是真正的生活!本文女强!女强男也强!强强对决!《誘宠傲娇小尤物》by清洛妃《带着女儿嫁豪门》by小小懒鱼《大神,不可以》by沐清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