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8

第8章 行由品第一(5)

经文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慧明①,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躁,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慧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慧能遂出,坐盘石上。慧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慧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②,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③?”慧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④,还更有密意否?”慧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慧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慧明师也。”慧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慧明今后向甚处去?”慧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⑤。”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陡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慧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注释

①慧明:亦作惠明。生卒年不详。鄱阳(江西)人。俗姓陈,为陈宣帝之孙。曾受四品将军爵,隶署诸卫,故有将军之号。幼年于永昌寺出家,于高宗之世,投黄梅山五祖弘忍,初无证悟,后闻六祖慧能得五祖衣钵,乃蹑迹急追,而于大庾岭会之,承六祖慧能之开示,遂得彻悟本源,故改名道名,并拜留六祖座下三年,其后居于袁州蒙山,聚徒习禅,大宣慧能之旨。②正与么时:与么,犹言怎么样。正与么时,即正在这么样的时候。③本来面目: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又作本地风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即自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本具之心性。与显教之“本觉”、密教之“本初”意义相同。④密语密意:密语指佛陀真实、秘密之言语与教示。佛真意自表面之理解而言,是隐藏的,称为密意。⑤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即袁州府;逢袁则止是说到袁州的地方就可停止下来。蒙即袁州蒙山;遇蒙则居是说到蒙山的地方就可安住下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暗示惠明今后的弘化区范围在江西境内。提示对慧明说法,只教证取无念心。不思善、不思恶、制心一处而无妄念即是还其本来面目,即是见了性也。

经文

慧能后至曹溪①,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②。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注释

①曹溪:位于韶州(今广东曲江县东南)之河,发源于狗耳岭,西流与溱水合,以经曹侯冢故,又称曹侯溪。梁天监元年(502)天竺婆罗门三藏智药到曹溪口,饮其水而知源为圣地,乃劝村人建寺,复因其地似西国之宝林山,故称宝林寺。智药预言170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开演无上法门,得道者如林。至唐仪凤二年(677)春,六祖慧能从弘忍得法后,从印宗剃发,受具足戒而归宝林寺,大弘法化,人称曹溪法门。②随宜说法:随顺众生的根机,而以种种善巧方便为之说法。提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乃至藏传佛教都不一定坚持素食,但汉地佛教坚持素食。近代太虚大师提倡汉地佛教僧人必须做到“独身、素食、僧装”。慧能在未受具足戒前,在猎人队伍中尚且只吃肉边菜。故应提倡素食。

经文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①。遂出,至广州法性寺②,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③。时有风吹幡动④,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⑤。”一众骇然⑥。印宗延至上席⑦,征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⑧。”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⑨。”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议,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剃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注释

①遁:可作逃用;回避用;亦可作隐去用。此处作隐没而不出,但不是永久潜居。②法性寺:位于广州西北部。又作制旨寺、制止道场。今称为光孝寺。东晋时,罽宾僧始造立寺宇,号王园寺。南朝时,真谛在此翻译经典,慧恺、僧宗等亦跟随来此,一时译经风盛。唐贞观年间,称为乾明法性寺。高宗仪凤元年(676)六祖慧能到达此寺。北宋初,称乾明禅院。元延祐年间,铸造齐僧大镬。明洪武年间,作为“僧禄所”,敕赐《大藏经》。成化八年(1472),敕赐“光孝禅寺”之扁额。清顺治十一年(1654),遭兵毁而废颓,后由原志禅师重建迄今。③印宗(627—713):唐代僧,吴郡(江苏吴县)人。唐咸亨元年(670)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恳辞不受,住蕲春参谒弘忍大师。后于广州法性寺宣讲《涅槃经》,遇六祖慧能大师,始悟玄理,而以慧能为传法师。其采集自梁至唐之诸方贤达之言,著成《心要集》行世。先天二年二月示寂于会稽山妙喜寺,世寿八十七。④幡:长方而下垂的旗子。如长幡,亦为旌旗的总称。如旗幡招展。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⑤仁者:乃对人之敬称,或单称仁。《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尔,名为仁者。”《景德传灯录》卷一《婆须蜜章》:“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⑥一众:指在场之全体大众。⑦上席:座位中之第一位。⑧禅定:禅与定之结合词。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na之音译(禅那,汉译为静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为禅定。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解脱:音译为毗木叉,意谓解放。指由烦恼束缚中解放,而超脱迷苦之境地;以能度迷之世界,故又称度脱;以得解脱,故称得脱。广义言之,摆脱世俗任何束缚,于宗教精神上感到自由,均可用以称之。如从三界束缚中获得解脱,分别称为欲缠解脱、色缠解脱、无色缠解脱。由修习所断烦恼不同,可分为见所断烦恼解脱、修所断烦恼解脱等。特殊而论,指断绝生死原因,不再拘于业报轮回,与涅槃、圆寂之含义相通。

佛教原以涅槃与解脱表示实践道之终极境地,其后乃逐渐形成种种分类而加以考究。例如:有为解脱(指声闻证阿罗汉得解脱者,能明白了解心之作用,即胜解)与无为解脱(涅槃),或性净解脱(指众生本具离烦恼之清净本性),与障尽解脱(由于现实之烦恼污染本来之清净,故今断其烦恼而得解脱);或心解脱(指心离贪爱)与慧解脱(以智慧观照而远离无明),或慧解脱(阿罗汉未得灭尽定者)与俱解脱(阿罗汉至得灭尽定者),或时解脱与不时解脱等二解脱。此外,另有烦恼解脱、邪见解脱等十解脱。由耳闻佛法而得解脱,特名为“解脱耳”。解脱味,意指解脱之真味,由于解脱之境地乃平等无差别,故又称一味。以小乘佛教而言,得解脱最速需经三生,故有“三生解脱”之说。同时,称如来为真解脱(真实之解脱),称阿罗汉为一分解脱。一分解脱非真实究竟之解脱,则将不饶益他人,故亦称为“堕于解脱深坑者”。⑨不二之法:这“不二”又作无二、离二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据《大乘义章》卷一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为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然主要系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受重视。《中论》等总结般若思想,以“不生亦不灭”等八不表明法性之本质,并作为不执偏见、契合法性之佛教认识,此称为中道欢。这不二之法乃“如如平等而非对待分别”的一实相法,称为不二之法。见性即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即在见性;分说是三,质言则唯一。若论禅定解脱而不论见性,则是二法;只论见性而不论禅定解脱,是不二之法。⑩高贵德王菩萨:具称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光明遍照是指外化之广,高贵德王是指辨内行之深,菩萨是修自利利他六度万行的人。《北本涅槃经》第二十一至二十六卷,或《南本涅槃经》第十九至二十四卷,即是《高贵德王菩萨品》。四重禁:指比丘极严重之四种禁制。全称四重禁戒,略作四重。又作四重罪、四波罗夷罪。即杀生、偷盗、邪淫(指与人或畜牲行淫事之净行)、妄语(即伪言体证上人法)。上述为戒律所禁之四种根本重罪。

在密教中,真言行者之戒律为:不舍正法,不舍菩提心,不悭胜法,不害众生等四种,亦称四重戒。五逆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佛教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小乘之五逆罪,即:害母(亦作杀母)、害父(亦作杀父)、害阿罗汉(亦作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血(亦作出佛身血)、破僧(亦作破和合僧、斗乱众僧)等五者。前二者为弃恩田,后三者为坏德田,故称五逆、五重罪。以其行为堕无间地狱,故又称五无间业。大乘之五逆罪,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四举出五大根本重罪,即:(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等事,而心生欢喜。(2)毁谤声闻、缘觉以及大乘佛。(3)妨碍出家人修行,或杀害出家人。(4)犯小乘五逆罪之一。(5)主张所有皆无业报,而行十不善业;或不畏后世果报,而教唆他人行十恶等。慧沼于《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中,将小乘五逆杀母、杀父合为一项,再加上诽谤正法(佛法)一项,而成立三乘之通用五逆罪。一阐提:又作一阐底迦、一颠迦、一阐提柯、阐提。另有阿颠底迦、阿阐提或阿阐底迦等词,当为一阐提同类语之讹音。此语原为“正有欲求之人”,故译为断善根、信不具足、极欲、大贪、无种性、烧种,即指断绝一切善根、无法成佛者。《入楞伽经》卷二分阐提为二,即:(1)断善阐提,即本来缺解脱因者(断善根)。(2)大悲阐提,又作菩萨阐提,即菩萨本着救度一切众生之悲愿,而故意不入涅槃者。《大庄严论经》卷一中,亦有二说,即:(1)有性阐提,借助佛力,终可成佛者。(2)无性阐提,无论至何时,皆不得成佛。此外,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则立有断善阐提、大悲阐提和无性阐提三者之说。其中,断善阐提乃属有性阐提一类。一阐提发心甚难,有若天生之盲人难以治癒,故喻为生盲阐提。昔时,道生主张“阐提成佛”之说,遭受守旧僧徒之抨击,直至昙无谶译出《大般涅槃经》后,此类说法渐渐被接受。然法相宗仍主张有不能成佛之众生存在;天台、华严及其他大乘诸宗,则主张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故一阐提能否成佛,犹为教界争论之问题。蕴、界:蕴,乃积聚、类别之意。一般指五蕴,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1)色蕴,即一切色法之类聚。(2)受蕴,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受。(3)想蕴,眼触等所生之诸想。(4)行蕴,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意志与心之作用。(5)识蕴,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五蕴系一切有为法之大别,在《俱舍论》所立七十五法中,总类聚有为之七十二法为五蕴,唯识学立百法,在《大乘百法明门论》中,合有为法九十四摄为五蕴,皆不包括无为法。界,为种类、种族之义。此处界指十八界,乃指人类一身中能依之识、所依之根与所缘之界等十八种类之法。十八类自性各别不同,故称十八界,又作十八持。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发生认识之功能),及所对之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为认识之对象),以及感官(六根)缘对境(六境)所生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合为十八种,称为十八界。除去六识,则为十二处,而六识实际亦由十二处之意处展开,依此,十八界或十二处摄尽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为三科。三科是以人为中心,侧重对人、人格、人身、人的肉体与精神构成分类,把统一提示六祖说:僧争辩风动幡动,告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心动。到了巴陵和尚就翻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又向甚么处著?有人为祖师出气,出来与巴陵相见!”到了雪窦重显和尚,又更翻案说:“风动幡动,既是风幡,又向甚么处著?有人为巴陵出气,出来与雪窦相见!”后来野堂普崇禅师举上示众,唱云:“非风非幡无处著,是风是幡无处著。辽天俊鹘悉迷纵,踞地金毛还失措。呵!呵!呵!令人转意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佛心才禅师颂云:“指出风幡具不是,直言心动亦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侬家归翠微。”今姑以临济四料简法作一个解释:两僧话(说风动幡动)是夺人不夺境(存境泯心),是否定己心而还他宇宙法于客境(舍平等的主观界而从差别的客观界)。六祖话(说非风幡动是心动)是夺境不夺人(存心泯境),是否定外境而会纳宇宙万法于己心(破差别的客观异而平等之主观界)。巴陵翻六祖案(说不是风动幡动也不是心动),是人境俱夺(泯心泯境),是“双遮”,是“把住”,是“全收”,是否定主客两界而杀尽“平等”、“差别”的二见。雪窦翻巴陵案(说风幡动也是心动),是人境俱不夺人(存心存境),是“双照”,是“放行”,是“全放”,是通过否定重否定后的肯定一切而复活两界的全体大用,以显“平等”、“差别”的统一而直到事事无碍之禅。

经文

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①,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②。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注释

①使君:古时对刺使的尊称。但凡奉使之官,亦皆可以使君称之。②劫:即劫波之略称,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之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提示六祖何以要说“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呢?这就是说,过去佛祖如此说,现在佛祖如此说,将来佛祖亦必如此说;佛祖道同,祖祖心印,非六祖一人的私智私言。凭这两句话,就可以起众信而除众疑了。

同类推荐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错点王妃

    错点王妃

    他是英明神武的当朝新皇,他是骁勇善战的战神四王爷,先皇驾崩,新皇未登,天启国最尊贵的两个男人相对而坐:“我欲娶淑敏郡主为后。”愕然看着对面皇兄眼中那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柔情和爱意,略带着调侃地说到:“如此,可就要恭贺皇兄了。”~~~新皇登基,先皇遗诏,新皇需娶丞相之长女为后,并将静安王之女淑敏郡主赐婚于四王爷为正妃。此遗诏一出,两男同时感觉五雷轰顶,而在静安王府内,某只却“吭哧吭哧”地吃着零嘴儿,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看着前来宣旨的公公,白眼儿一翻,说道:“靠,竟然这么随便的就把本郡主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先皇的人品咋这么恶劣呢?”淑敏淑敏,这位淑敏郡主敏倒是有,只是这淑嘛……~~~她本想这辈子安安心心地当一个混吃等死,脑域空间无限接近零的无脑大小姐,却……算了算了,反正这好像也并不损害她想继续混吃等死的初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别来惹她就OK了。可是,可是,这一个个的怎么回事?你个死皇帝,做什么这样好像深情款款,情意绵绵地看着本郡主?会让人误会的好吧?喂喂喂,王爷相公,我只是稍微出墙了那么一下你干什么就一副好像要杀人的样子?反正你又不喜欢我。靠你们这些臭女人,自己管不好自家男人竟然还找麻烦找到本郡主的头上来了,找死!不过,哇哦,这个美男不错呀——主动粘上,坐在美人的大腿上面,勾勾脖子抛抛媚眼,问道:“美人,能否问你个事儿?”美人轻揽佳人柔柔纤腰,笑得那叫一个风情万种,道:“区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问:“婚否?”答曰:“尚未婚配。”再问:“那不知是否有意找位亲亲娘子?”再答:“若是能够如你这般的,自然是马上就想要抱回家中。”旁边,一个冷冰冰的不似人的声音响起:“安静儿,别忘了你已经是有夫之妇!荣玥,马上滚出本王的视线之内!”——————呃,那个,宝贝一个没忍住,就又开了个新文,嘿嘿,亲们支持下哈~《凤帝皇后》:奈何桥边,她与他相对而立,说道:“感谢阿容,为路遥抵挡了二十年的风雨,到生命终结之时都不曾放手。若有来生,但愿…再不相见。”仰头喝下手中的孟婆汤,转身踏上了奈何桥,不曾回头,只留下一句“再不相见”在奈何桥边久久回荡。
  • 妖孽当道,请小心

    妖孽当道,请小心

    人潮涌动的街头,雪轻手握一张纸,几乎要将之捏碎一般,虽然身子单薄,看上去与一般的十二岁少女无异,但那张娇俏可爱的脸上却是与之不相符的愤怒神色。紧握着纸张的手揉了揉,刚刚还好好的纸,瞬间变成了碎屑洒落在地。她走进人群中,紧绷着一张脸,漫无目的的走着,憋着的那口恶气不知道该如何发泄。那对毫无责任心的父母,竟然将十二岁的她丢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美其名曰为了分散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谷域

    谷域

    或忠或奸,各为其主,相互间刀消剑长,纷争不断,更在最后六大势力为图生存,最后一战的时候。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悲歌!,苍天不识人心,只言风雨!二千年前的遗物玉匙消失二十年后重现江湖。谷域正统山宗顿时四面楚歌,六大势力共逐其中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甜心的诱惑

    甜心的诱惑

    他说:陪我演场戏,演我老婆,期限一辈子!她说:请放心。我们之间没有离异只有丧偶!,她不想毁了兄长未来,嫁了风流不羁的他。他别有居心,娶了视老公如无物的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勿惹外星帝凰妃

    勿惹外星帝凰妃

    【本文一对一,女强加宠文,男女主1V1,清白干净】她,殷朝左相嫡女花舞月,天生废材祸国命,爹不亲娘不爱,单纯外带运势衰,摘朵花还被外星人砸死。她,传说中的外星人,代号五月,超能力霸气侧漏,耍计谋运筹帷幄,鞍前马后造神舟,却被人类一脚踹下外太空。尼玛,穿越一次容易吗?妹子挑衅是吧?抽你耳光!庶母装逼是吧?让你生娃!玩腹黑?装深沉?老娘十倍玩回去!大家闺秀白莲花?对不起,老娘可是外星人。【片段一:斗得了妹纸】水仙不开花,还真当老娘是蒜头?“花舞月,你竟敢打我?”“不好意思打的就是你。理由很简单,我是嫡,你是庶,我是长,你是幼,姐姐教育妹妹,合情合理,你到底要我打几次才能明白啊?”“你…贱人。”“那就请贱人转告楚王,老娘还在披荆斩棘的路上,还有龙床未上,美女未看,帅哥未泡,叫他继续作死吧。”【片段二:逆得了女主】“花舞月,我才是临王看上的女人,你只不过是替身而已,嚣张什么?”“抱歉,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你是女主,可惜我是外星人。”“你既然休了他,为什么还霸占他的床?”“老娘就是喜欢占着茅坑不如厕。不过,害得老娘下不来床的罪魁祸首还是苏长夜!”【片段三:败得了节操】一日,某女屁颠屁颠逃离皇宫,在郊外寻了个地摆摊,继续打着神医的幌子招摇撞骗。忽然,一绝世佳人款款而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某女两眼发直,色眯眯的把脉,“姑娘,你有了。”“恩?谁的?”“我的。”某女凑上前去,捏着绝世佳人的下巴,狂吃豆腐,“老娘最爱看美人了,跟了我,有肉吃哦。”绝世佳人抬眸,顾盼生辉,“那你还舍得休了朕吗?”“…你还有没有节操了?”某女雷到在地,男扮女装,丫的,够无耻?!“节操一物,朕早已败光。”某男唇角勾着极浅的笑意,霸气的封住某女的唇。某女心里咆哮,“苏长夜,总有一天,老娘要给你戴绿帽子去。”
  • 奇特的锐眼

    奇特的锐眼

    诗集《奇特的锐眼》源于生活,是国桥对人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半点的浮夸与做作。国桥的诗真正是诗中有情、有景、有物,而更重要的还是诗中的灵魂所在;国桥的诗又很美,像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