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27

第27章 付嘱品第十(1)

注释

①灭度:谓命终证果,灭障度苦。即涅槃、圆寂、迁化之意。此谓永灭因果,开觉证果。即永远灭尽“分段、变易”等二生死,而度脱“欲、有、见、无明”等四暴流。②三科: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入三科,欲详知“三科”的分类及内容,可参阅拙作《佛学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③二法:分诸法为二种,或分为色、心,嘱其传持。如《金刚经》,或分为染、净,有为、无为,有漏、无漏等。据《止观辅行弘传决》卷六之二,是指十对之二法摄尽一切诸法。此十对为:真俗、教行、信法、戒乘、福慧、权实、智断、定慧、悲智、正助。④阴是五阴:阴,亦作蕴。五阴,即五蕴、五众、五聚。指色、受、想、行、识。⑤入是十二入:入,亦作处。十二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⑥界是十八界:在十二入之上,再加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总合为十八,称十八界。依愚之差别,为愚心于心所者细别心而说五蕴,为愚于色法者细别色法而说十二入,为愚于色、心二法者细别色、心二法而说十八界;依根之利钝,为利根者而说五蕴,为中根者说十二入,为钝根者说十八界;依乐欲不同,为欲略者说五蕴,为欲中者说十二处,为欲广者说十八界;即由三科观察人及世界,依愚夫迷悟之不同情况,破我执之谬,立无我之理。可参阅拙著《佛学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⑦含藏识:即八识中之第八阿赖耶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释品题:付嘱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含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由于阿赖耶识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此识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所藏,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执藏,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亦称我爱执藏识。可参阅拙著《百法明门论讲析》(巴蜀书社出版)。⑧转识:即末那识。唯识宗将有心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我”之污染识,恒审思量胜于其他诸识,因其是由藏识转生,所以称作转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著,如来善付嘱诸菩萨。因此品是记述六祖慧能临示寂之时,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著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欲能覆圣道、蔽心性。可参阅拙著《百法明门论讲析》(巴蜀书社出版)。提示佛法无定法,禅学无定论。要在注意方法,切莫妄论是非。吾灭度后①,各为一方师。参禅方法,只是“见性”、“破执”,“破执”即所以“见性”,“见性”则无执可破矣。其归,一也。六祖教弟子运用“三十六对法”说法不离自性,其主旨只是一个“破执法”。故于“即离两边”之下,重之曰“更无去处”,否定重否定,直到无可否定处,放下万缘,字祖庭,连“放下”也须放下,始有见性分。由此悟后勤加修持,保任得自性恼常朗现,始是你我放生命不退转处。

经文

对法、外境、无情五对①: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②,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③,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知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可见在唐时神会门下所传已经如此,乱与定对,慈与毒对④,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⑤,喜与嗔对⑥,舍与悭对⑦,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注释

①外境、无情五对:外境,属于外在的认识对象;无情,指没有情识的事物;即指禅宗对没有精神作用的外部事物,相对的而有五个对子。②法相语言十二对:法相,指诸法所具有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之物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而说明法相,故法相可以泛指一切事物的相状、性质、名词、概念及其含义等,既包括一切有生灭变化的现象,亦包括永恒的无灭变化的现象在内,为南宋时胡金教人伪造邪言而增入刊版者。天桂禅师之《海水一滴》中,禅宗将其概之为“法相语言十二对”,作为指导学人的应对答难。③有漏、无漏:漏者,烦恼之意。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之法,称为有漏;离烦恼之清净法,或不为增长他烦恼缘之法,称为无漏。④毒:狠心或伤害心,称之为毒。引申为加害。⑤害:心所法之一。指欲损害他人之心,属说一切有部小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相反之心所法为“不害”,即不损害他人之心。可参阅拙著《百法明门论讲析》(巴蜀书社出版)。⑥嗔:心所法之一,根本烦恼之一。于苦苦、坏苦、行苦和共此三苦的惑业生起嗔恚(凶狠)为性,能障碍无嗔,使身心烦燥不安,起诸恶行为业。嗔就是憎恨、凶狠,是仇恨可恶的境界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可参阅拙著《百法明门论讲析》。⑦悭:心所法之一,随烦恼之一。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沉醉资财或垄断知识,秘不惠人为性,能障不悭,鄙陋积蓄为业。对于财物和知识的吝啬心理。可参阅拙著《百法明门论讲析》。提示“三十六对法”的主旨,只是一个“破执法”,故必须要“出没(入)即离两边,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经文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①,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而一笔抹杀之。今查敦煌写本与流通版本略同,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②!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故以“付嘱”为品题。明朝祖庭景隆(应天府清平山寺景隆禅师,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③,生中道义④。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阴是五阴④,色、受、想、行、识是也。

注释

①此三十六对法:禅宗六祖慧能付嘱弟子之三十六种相对性概念,被称之为三科三十六对法门。三科指对法外境,无情五对;法相语言十二对;自性起用十九对;总共三十六对。此对子的分类方法在传统佛教典籍中是没有的,盖凡运用三十六对之际,无论出入,均应即离两边,以免使人滞言执义。②窒碍:即阻塞不通的意思。《朱子全书·学二》:“却看道理有窒碍处,却于这处理会。”③二道相因:二道,指相对的两个方面。二分对待法是妄计分别,以其相为对立,《付嘱品》从开头起共七百七十九字,故彼此可以相因互破。如所谓“出没”、“出入”、“来去”,皆指以此边破彼边,因彼边而此边亦同破,故相因而即离两边。这即离二字是指相因互破的同时,不可轻易放过。《入道要门》上说“无二边亦无中间即是中道”,二边既离,中亦不立,于是中道胜义的理体说不用求取而自然生成了。佛法无定法,在乎运用适得其机宜;观六祖慧能所说的应对方法而益信其如是。④中道义:即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这里,是把“二道相因”的回答方式视为“中道义”。所谓中道义,在《坛经》中,即超越相对之意义,即指自性,此乃六祖慧能思想体系中之绝对真理。提示二分对待法是妄分别,为什么六祖要“动用三十六”来作传授的应对方法呢?这在经文里六祖已经反复说明“出没即离两边”、“出入即离两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以其相对立,故彼此可以相因互破。所谓“出没”、“出入”、“来去”,皆指“以此边破彼边”,“因彼边而此边亦同破”,故“相因而即离两边”。这“即离”二字是指相因互破的同时,不可轻易看过。《入道要门》上说:“无二边亦无中间即是中道”,二边即离,号空谷)之《尚直编》中谓,中亦不立,于是中道胜义的理体就不用求取而自然生成了。佛法无定法,在乎运用适得其机宜;观于六祖所说的宗门应对方法而益信其如是。

界是十八界⑥,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⑦。若起思量,即是转识⑧。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经文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①,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②,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先须举三科法门②,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同时记述六祖慧能迁化前后的经过情形,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③,更无去处。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如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胡金教人杜撰增入之说亦无旁证。

经文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③。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作偈。

注释

①太极元年……延和……:唐睿宗即位时为中宗景龙四年庚戌(710),改元为景云元年;翌年为景云二年辛亥(711),第三年壬子改元为太极元年(712),是年五月又改元为延和,是年七月玄宗即位,八月改元为先天元年。故太极、延和、先天三改元,同在壬子(712)。第四年癸丑改元为开元元年(713),故先天年号只有半年。②小师:系指受具足戒未满十年之僧人;亦指弟子,此系相对于师父而言,多用于师父对弟子之称呼。③真假动静偈:诸法相用,是假非真;而隐显于诸法相用根底里的自性体,才是真实。只要能够“因物付物”,“即相用离相用”,不为诸法所牵缠,亦不灰灭地断绝相用而求真实,这是学佛参禅的正法正办。《楞严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授以法,云何见所见?”这“真假动静偈”的大意,正与《楞严经》相同。一般修禅人,不免误以“枯坐为功夫,死水为无念”,而堕落于“解脱深坑”。须知动中之静是真不动,不动的静断佛种性,善分别诸法相用而不离胜义真不动,这是顿门宗下正法正修。要之,禅不在言语上,却亦不在静默处;言语静默都不犯,自显胜义真不动。本偈动静的大意在此。本偈中“言下若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前《般若品》中亦曾说“将此顿教法,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终身不退者,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吩咐,不得匿真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此两段所说,实为顿门宗下法施的法式,应当参读。《法华经》说:“于一切众生,则谓此七百七十九字全是杜撰之嵬说卑辞,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入是十二入⑤,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六祖慧能与佛陀之遗意相合。儒家的《论语》上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又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荀子·劝学篇》说:“不问而告,谓之傲(与躁同);问一而告二,谓之赞(训多言);傲非也,赞非也,君子如晌(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矣。”又说:“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以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训人)。”综合而看,儒佛圣贤教的法式,也都没有不同。免谤无诤之道,也就在其中了。提示涅槃究竟是什么境界,《般若心经》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学佛参禅,在于明心见性。见性之人,人法二空,事事无碍;心安理得,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绝无分别妄计;能修行到这样,不需跳出三界外,对门下几位常随的高徒之最后嘱咐,无非一路涅槃门,即活着亦已进入了涅槃境界。否则颠倒梦想了一生,终日在怨亲、毁誉、功过、是非中过生活,生死心炽,事理障深;那即是死了也不是涅槃。“法性本无生灭去来”一句,就是涅槃境界的不二注释。读六祖临涅槃时最后嘱咐的经过,是何等气象?与释迦牟尼佛大般涅槃的最后遗训,是同是别?切勿轻易看过。

经文

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①。

不动是不动②,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③,第一义不动④。

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同类推荐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丫鬟代嫁

    丫鬟代嫁

    第一次,迷晕代嫁进宫,正好遇上皇帝大赦天下,宫闱之内的众女高兴的返乡,她却是耷拉着脑袋依依不舍的走出朱漆宫门,原因是皇后,妃子梦破灭了。第二次,胁迫嫁进王府,做不成皇上的女人,混个悠闲自在的王妃也行,只可惜,人家管家一句王爷不喜欢指腹为婚,一纸休书,连个面都没见到,就被扫地出门了。第三次,同情心泛滥,将军夫人,好歹也是官太太,不做白不做嘛!新婚之夜,丫鬟来报,将军不好女色,让她独自解决。我靠,不干了,再怎么地,咱也是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的一健全女人,还怕没男人要啊!再说了,代嫁三次,多少私藏些珍贵首饰,怎么地也饿不死人啊!包袱款款,闪!什么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那就是,在你决定独自逍遥快活时,皇上邪邪的说:“朕说大赦天下,可没说要赦你!”王爷坏坏的说:“指腹为婚的又不是你,何来不满意之说?”将军霸道的说:“我还没休了你,你还是我的妻!”太子纯真带邪道:“我虽幼于你,却能疼你一辈子!”清冷男淡然道:“爱上我,你注定要。。。。。。”既然各位人中之龙凤都那么有眼光,同时看上她这一无是处的份上,“勉为其难”水玲珑笑兮兮的建议道:“比一场!规则由我定!”。。。。。。。混乱之中,各路帅哥,陆续出现,拉帮结派,明争暗夺,阴谋阳谋,看平凡小女子,最终花落谁家。。。。。。。感谢亲亲蓝做的视频:?pstyle=1-------------------------------------------------------------------------------------------------推荐自己的VIP书:《丫鬟王妃》《假婚总裁》《冷艳丫鬟色王爷》《男色》耽美推荐自己的公众书:《隔世情缘》耽美《野蛮夫君泼辣妃》==========================================友情链接妃若涵的《祸月》:大力推荐紫玉流光的《相公N-1》:姐姐柳少白的文《烟雨一千年》:四星级作者,错过可惜哦!徒弟梦幻的色彩的文《替身情妇》:调皮小妹静窗幽恋的文《混混王妃傻王爷》:好友樱淘晓玩字的文《谁动了朕的娘亲》:徒弟飘泊的天使文《我的王爷我的夫》:孤月如我的文《宿世情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庶妃绝世惊华

    庶妃绝世惊华

    妖孽满地走,又天才又妖孽的绝世变态,这年头天才多如狗,非白夜莫属!炼丹师稀缺?她一不小心混了个神级。神兽罕见?她身后跟着好几只,个个都是极品美兽。骂她废物?瞎了他们的X眼!便宜徒弟是个骚包,有钱有权人人膜拜。基友团里都是奇葩,呆萌蠢贱全都聚齐。意外生了个小娃娃,仗着一身变态武力帮着老娘横行无忌!搭个讪都能遇到萌娃他爹,宛若谪仙,却腹黑欠扁!大小恶魔围在身边,她连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谁来拯救姐?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十月怀胎知识一本通

    十月怀胎知识一本通

    本书使您远离孕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困扰,寻找怀孕的最佳答案,让十月怀胎成为您一生中一段幸福而美丽的经历,助您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十月怀眙知识一本通》向您阐释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所要知道并有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本书科学全面、指导性强、注重细节、送去关爱,为您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创造最佳条件。我们相信只要您用心就能做到,一定能将这特殊的十月怀胎经历变成人生美好的回忆,并能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北大清华最佳CEO讲座:最有价值的十堂管理课

    公司中最强大的执行力是克服一切管理困难的利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就是一切,不注重小节,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