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18

第18章 忏悔品第六(1)

释品题:忏悔,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为梵语“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期于达到灭罪之目的。因此品所说,乃六祖慧能大师为士庶讲自性五分法身、无相忏悔、自心四弘誓愿,自性三宝归戒、自性一体三身佛等,这些程序,好比忏摩时的仪式,故以“忏悔”为品题。忏悔有多种,如理忏、事忏、无生忏、取相忏、作法忏、大忏悔、庄严忏、无相忏等,此品所云之忏悔,乃指无相忏悔。

经文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①,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②!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③,次授“无相忏悔”④。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⑤,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⑥,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⑦,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⑧,莫向外觅!

注释

①广韶:广州和韶州。骈集:骈,乃两马并驾一车。嵇康《琴赋》:“骈驰翼驱。”集,群鸟栖止于树上。《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引申为集聚、会合。骈集,就是并合聚在一起的意思。②胡跪:意指胡人之跪拜,又作胡跽。关于胡跪之相有种种异说:(1)谓胡跪乃胡人之敬相,跽即印度屈膝之相,是唯屈膝便称胡跪。(2)或指长跪,谓双膝着地,竖二足以支身。(3)或指互跪,即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盖古时印度、西域地方总称为胡,故胡跪乃意味一般胡人跪拜之敬仪。然以经典中所说,右膝着地者为正仪。③自性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又作无漏五蕴、无等等五蕴。乃大小乘之无学位(最高之悟境),即佛及阿罗汉之自体所具备之五种功德。按小乘佛教之解释,《俱舍论光记》卷一所举,即:(1)戒身,又作戒蕴、戒众、戒品。即无漏之身语业。(2)定身,又作定蕴、定众、定品。即无学之空、无愿、无相等三三昧。(3)慧身,又作慧蕴、慧众、慧品、即无学之正见、正知。(4)解脱身,又作解脱蕴、解脱众、解脱品。即与正见相应之胜解。(5)解脱知见身,又作解脱所见身、解脱知见蕴、解脱知见众、解脱知见品。即无学之尽智、无生智。其中,解脱身与解脱知见身,合称为解知见。盖小乘之无学位所证得之尽智、无生智为解脱知见,此于佛教教团中,本被视为抑制肉体与精神之欲望,以便能够静心、磨炼智慧,而从一切束缚中解脱之法门;并且自己能意识到解脱后之清无染,而显示出进入所谓之悟境。按大乘佛教之解释,见于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二十,佛之自体所具备之五种功德,即:(1)戒身,指如来之身、口、意三业远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2)定身,谓如来之真心寂静,自性不动,远离一切妄念,称为定法身。(3)慧身,谓如来真心体明,自性无暗,观达法性,称为慧法身,即指根本智。(4)解脱身,谓如来之自体无累,解脱一切系缚,称为解脱法身。(5)解脱知见身,谓证知自体本来无染,已实解脱,称为解脱知见法身。关于五分法身名义之解释,该书说“分”为因,而上述之五种为成身之因,故称“分”;“法”为自体,而上述之五种为无学之体,故称之为“法”;“法”是轨则之义,上述五种为成身之轨,故称之为“法”;“身”者是体,而上述之五种为诸佛之体,故称“身”;又以众德聚积之义,故亦称为“身”。五分法身之次第历然,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由解脱而有解脱知见。戒、定、慧三者就因而受名,解脱、解脱知见二者就果而付名,然此五者均为佛之功德。以此五法而成佛身,则称五分法身。在密教的五分法身中,戒指生佛不二,六大无碍之三昧耶戒;定指安住于生佛不二之大决定心;慧指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解脱自悟已明六大无碍之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解脱之见,指自明已无隔之缚之知见。由于禅宗认为这五种功德法而成的佛身,均存在于自我的本性之中,所以称“自性五分法身”。以“香”比喻五分法身,则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④无相忏悔: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五香各自内熏,非向外觅,即是无相忏悔。⑤矜恤:矜,通“怜”,怜悯;同情。《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恤,体恤;周济。《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矜恤,就是怜悯救济的意思。⑥攀缘:猿猴依枝附木转移称之为“攀缘”,后来禅修借用为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著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众生之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此乃一切烦恼之根源。盖凡夫之人,妄想微动即攀缘诸法;妄想既有所攀缘,则善恶已分;善恶既分,则憎爱并炽;由是,内烦众结,外生万疾;此皆攀缘作用所致者。⑦和光接物:即和光同尘之意。出自《老子》:“和其光,同其尘”一语,原意指谓与尘俗相合而不自立异。于佛教,指佛菩萨为救度众生,须隐藏菩提之智慧光,以应化身权假方便,生于充满烦恼之尘世,与众生结缘,次第引导众生入佛法,称为和光接物。《摩诃止观》卷六下,即称此种权巧施设为“和光同尘”。然《北本涅槃经》卷六,称此种施设为“和光不同尘”,意谓佛菩萨为达救度目的而与尘世众生和合,却不为恶浊所染。其意均大同小异,当以和光接物或和光同尘达意较为准确。⑧内熏:亦作冥熏。于本觉之真如内,冥冥熏习妄心,使生菩提心。《止观辅行传弘诀》卷四之三:“自非内熏,何能生悟?故知生悟,力在真如。故以冥冥为外护也。”提示敦煌本先说自性三身佛,次发四弘誓愿,次说无相忏悔,次说无相三皈依戒。此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一段,为敦煌本无。自性五分法身香,是自性法身上的五种功德法香。戒定慧三功德法香是从因上立名;解脱、解脱知见两功德香,是从果上立名。“香”的意义,是以智慧火烧那抽象的无价真香,这是真实庄严佛身,这是真实供养如来。这五分香,皆从自性上说,皆从功德上修,也就是自证自性法身来成如如佛。若不能用这五分香向内自熏,而仅仅在小善福德上向外求觅,那就不可能成佛了。在“解脱知见香”下,“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两句,不可轻易读过,禅门行者,悟前考功夫,悟后考见解。一不可落空亡枯寂,即使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非正真禅境界;二不可落孤陋寡闻,即须多研究教理以自求印证,广行六度以自行考验。所谓“达理”、“接物”,悟后更须智悲双运,来圆满自己的觉行。

经文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①,令得三业清净②。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③,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诳染④;从前所的恶业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注释

①三世:亦作三际、去来今、去来现、已今当。世,为迁流义。乃过去世(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世(现在、现世、现生、中际)与未来世(未来、来世、来生、当来、后际)之总称。现在世与未来世合称为现当二世。所谓三世,指一个人现在生存之现世、出生以前生存之前世及命终以后生存之来世。又有以现在世之一刹那为中心,及其前后称为三世者。或以劫为单位,贤劫为现在,以此而建立三世说。一般佛教均以时为假立者,然胜论外道或时论师则视时为实在者。至于由过去之业因,所招感之现在果报,此种三世因果报应之理,即称三世因果;而出现于三世之佛,则称三世诸佛。小乘主张一世一佛;而大乘认为空间充满十方诸佛,在时间上普现于三世,此称十方横化、三世竖化。总括而言,各宗派对于三世之观点有下列四说:(1)有部认为色、心等有为法之法体,系遍满三世而为实有,故称为“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准此而言,则“过去法”与“现在法”无法安立,对此,大多由类、相、位、待之不同,而有种种异说。其中,有部以“位”之不同为正义,而认为法体乃普遍于三世之实在,法体本身虽无三世之差别,但以其作用之标准衡量,未起作用时之法,称为未来法;现在正起作用者,称为现在法;而已起作用者,则称过去法。以上是对现在即是一刹那之说而言者。(2)大众部与经量部认为,于现在一刹那所起者始为实有,而过去与未来法皆无(非存在)。此即“本无今有,有已还无”之主张。故以过去法为曾有,未来法为当有,而说明三世,此即称为“现在有体,过未无体”。(3)唯识派以“过未无体”之立场,主张有三种三世。即:道理三世,在现在法上,有过去曾有之因相与未来当有之果相,故具足过去与未来。神通三世,过去、未来虽非实在,但依宿命智(宿命能)观过去,依他心智(他心通)观现在,依生死智(天眼通)观未来,如此依神通力所显示之三世,而作为现在刹那心识之相分。唯识三世,系依迷心之虚妄来分别三世,然此仅为现在之心识变现之相分。(4)华严宗立有九世、十世之说。即在三世各有三世,指过去之过去,乃至未来之未来等九世,彼此相同,彼此和合(相即相入)而归纳于一念之中。九世上加上一念,总合为十世,而于十玄门中,立有“十世隔法异成门”。②三业:三业的含义非常广泛,类别大约有十四种之多,根据经文之义,当系指身口意三业。身业,指身所作及无所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等为身恶业;反之,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者为不淫),即为身善业,称之为身三支。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所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两舌)、恶语(恶口)、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恶语、不两舌、不绮语则为口善业,称之为口四支。意业,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若不贪、不嗔、不邪见等则为意善业,称之为意三支。合而称为“身三口四意三”。此外,另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之身口意三业。③恶业:就善、恶、无记等三性所分之三业之一。

又作不善业,指以贪、嗔、痴等为因缘之业,为善业之对称,谓身口意所造乖理之行为,即指出于身口意三者之坏事、坏话、坏心等,能招感现在与未来之若果。通常指造五逆、十恶等业。《四十华严》卷四十:“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④诳:,心所法之一。于自己的才貎、名、利、能力、出身等不善对待,骄傲放纵深生贪著为性,能碍不,生起杂染为业。这种依持自己的长处,骄矜自持,居傲凌人的心理活动为。与慢的差别在:谓不对他人,而仅对自己之种姓、色力、财位、智力等有所染著,使心高举之精神作用,即对自己之长处产生傲慢自大之心;对他人心起高慢,则称为慢。《成唯识论》卷六云:“云何为?于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为性。”这个“醉”字用得好,“醉傲”是的表现。《唯识述记》卷三十云:“醉者,昏迷异名也。”有的人,于此盛事,自以殊胜,很伟大,于是得意忘形,如酗酒之人,放浪形骸、肆无忌惮,如痴如醉,陶醉在他自己所建立的虚幻不实之王国,大做白日梦。《成唯识论》卷六谓“此亦贪爱一分为体,离贪无别相可用”。故有的学者认为为贪心所一分所摄;有的讲为慢心所一分所摄;笔者以为贪、慢二心所二分所摄。诳,欺诈之意,心所法之一。为获取名利,本无有德而诈现有德为性,能障碍不诳,依靠不正当方式生活为业。实际上就是诈骗,以种种手段迷惑他人之行为和精神作用。据《成唯识论》卷六载,诳即为得利养而现矫德,以诡诈为性,以邪命为业。俱舍宗以为实有之法;唯识宗谓以贪、痴之部分为体,系由贪分之一分而假立者,离此二者即别无诳之相用。不诳是依无贪、无痴善根所建立的善法,即是一种务实、踏实、平实的好作风,不自欺我和欺人。诳则是其反面,以邪命为生计。所谓邪命者,谓是一个诡谲矫诈之人,多从事不正当或不合法的事业来谋取生计。邪命是相对正命(以正当之职事活命)而言,从事正当的经济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人们大部分罪恶,都是从不正当的经济生活而来。诳为贪心所一分所摄。提示过去由于不识自性本来自清净,认缘虑心为己心,随境而生,逐境而灭,念念不离诳嫉妒,故常常造成罪业。六祖要行者回过头来返观自性,勿为妄念所迷。于是始知从前所谓“无边众生”不是在外的众生,竟是自心中的众生。一朝忏悔,永不再起,“无边烦恼”于今断尽,就在这忏悔断尽的当时,朗然见性。于是始又知从前所谓“无量法门”、“无上佛道”不须向外觅求,竟是法尔现成的心地法门,法尔现成的自性真如佛。《楞伽师资记》引四祖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现,是名第一忏。”六祖的“自性无相忏悔”,正与此相同。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陶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本书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学英语写作的技巧和实际应用。
  • 星辰变

    星辰变

    一名孩童,天生无法修炼内功。为了得到父亲的重视关注,他毅然选择了修炼痛苦艰难的外功。春去秋来,时光如梭,这个孩童长大了……变成了一名青年,真正改变他的命运,是一颗流星化作的神秘晶石——流星泪。这颗流星泪在青年无所觉中,融入了青年的体内,青年他也仿佛破茧化蝶一般蜕变……而随之而来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他的父亲也终于知道了他从来没有真正倾注心力的儿子的惊人实力……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英文爱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英文爱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内文篇 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于 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 、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活 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文之...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秋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秋

    生活也许不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人生也许不是每天都能如意顺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每天给生活一缕清风,每天给心灵一次放假,每天给生命一帖处方,每天给人生一个惊喜,每天给自己一片阳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狂凤重生,惊世大小姐

    狂凤重生,惊世大小姐

    不要低估人性的阴暗,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重生后,花未眠发誓,害她之人,欠她之人,都要付出代价!前世背叛的渣男前夫?踢断他的子孙根,活活疼死他!背后阴招的恶毒庶妹?片肉食心,要了她的小命!不顾亲情的狠毒祖母?放蛊噬血,沦为她的无心傀儡!嗜赌如命的无情生父?剔除族谱,赶出家门!花未眠本欲复仇后孤独死去,却不料被这个无赖缠上了!可他是渣男前夫的亲弟弟,她一心复仇,这样的两个人怎么能在一起?花未眠:“我跟你有杀哥之仇,你还要我?”无赖嬉笑:“要要要!做鬼也风流,我甘愿死在你手里!”浴火才能重生,惊世重生,狂凤逆袭,花未眠步步为赢,她要用鲜血让这些欺辱过她的人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未眠早已做好了准备,这一出复仇大戏才刚刚开始……
  • 农女喜临门

    农女喜临门

    现代励志姐林心安前一刻才站在事业的顶峰,下一刻就被空难发配到了莫名的时空,奶奶的,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更倒霉的是这穷地方连水都快没得喝了。烂草屋,破门窗,缸无米,地无粮,一家十几口,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守着群山碧湖,愣是各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唉,上辈子是个穷孤儿,这辈子好歹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还能怎么办,挽起袖子把活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