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04

第4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4)

书与不书同样不能完全表达圣人之义,而且还容易混乱名实。所以,孔子在笔削之外,另创变文之法。变文往往用一两个字的改变,就可以使“是非得失之故,可无辨而自明”,较之笔削能够更好地表现圣人之义。如,庄公元年冬,“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桓公有“篡杀之罪”,天王不能讨,反而于其薨后赐命宠之,故不称天只称王,变天王为王,以明其失,赵汸据此总结出变文条例一,“文同礼失,王不称天”;庄公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齐人实为齐侯,这是孔子变侯为人,赵汸以其为变文条例之五,“讳公与仇人狩外称人,同微者”;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秋,师还”,师实为鲁庄公,这是变公为师,赵汸以其为变文条例之四,“讳公为仇人役,变公将称师”(以上所引皆见《春秋属辞》卷一〇。)。赵汸认为,用改变一两个字来表明其义的变文,同样是孔子笔削的重要手法,因此,《春秋属辞》的第一〇、一一、一二卷用了三卷之多来论说变文。

赵汸论变文反对历史上的《公羊》家之说,尤其反对宋以后的有褒无贬之说。他说:“其知者以为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其不知者谓之无达例而已。”所谓《春秋》无达例,是由董仲舒的《春秋》无达辞发展出来的,为《公羊》家之说。这是批评《公羊》家不知《春秋》变文之义。赵汸的变文条例的第9条,论“凡执恒称人,必伯讨而后称君”(如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等记录,在《春秋》中有十余次,故为衡称;而后者仅两见,分别见于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成公五年春“晋侯执曹伯归之于京师”),也有批评《公羊》学之说:

《公羊传》曰:“称侯而执者,伯讨;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

今案:凡执恒称人,从史文也;必伯讨而后称君,盖变文以与之。《左氏》见史法唯执称人,而不知经意,故发例舛谬。

《左传》以史说经,不明变文,自不用说。而赵汸以为《公羊传》的解释也有不知“凡执恒称人,从史文也”的失误,这就不对了。《公羊传》的精神正是反对以史文说《春秋》,赵汸此说是他治《春秋》受到《左传》影响的又一表现。他又说:

然自斯义不明,学者弗能深考,一字褒贬之说盖由是而出焉;夫既以变文为贬矣,而不变者非褒也,由是有贬无褒之说生焉;又其甚者,乃有法书之说焉……其可以论于《春秋》之旨乎?(以上所引皆见《春秋属辞》卷一〇。)

所谓一字褒贬之说亦为汉代《公羊》学之说,以至有所谓《春秋》“一字之荣荣于华兖,一字之严严于斧鉞”之说。而有褒无贬之说则见于宋代孙复所著的《春秋尊王发微》,其书“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一》上册。)。其更甚者的书法之说则由孙复之说进一步发展而来。赵汸一再强调变文在明是非,决嫌疑,而非所谓褒贬,这主要是反对《公羊》学的褒贬之说。由此可见,赵汸所谓变文以示义之义与《公羊》学的讲求微言大义是不同的。

变文之二是辨名实之际。关于辨名实之际,赵汸说:

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夷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者兴,中国无伯而夷狄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之实也。《春秋》之名实如此,将以示后世曰实录,可乎?曰实录且犹不可,况于圣人拨乱以经世之事哉!此辨名实所以为《春秋》之要义也。盖其说有二,一曰,去名以全实者,征伐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君侵伐不称君是也。二曰去名以责实,诸侯无王,则正不书王;中国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人是也。此二者实王伯升沉之会,国家丧乱之由,夷夏盛衰之变,天下大势之所趋,而一经之枢要也。是以圣人深致意焉。(《春秋属辞》卷一一。《春秋集传序》说:“四曰辨名实之际,亦变文也。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夷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者兴,中国无伯而夷狄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之实也。春秋之名实如此,可无辨乎?于是有去名以全实者,制法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君侵伐不称君。又有去名以责实,实者诸侯无王,则正不书王;中国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权威衰落,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孔子哀叹天下无道,但是,周王、诸侯五等爵、大夫名氏等在名义上仍然存在,故孔子要正名,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回答齐景公问政(《论语·颜渊》。)。面对春秋时期的名实不符,孔子不能直录其实,于是通过名实之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去名以全实者与去名以责实,去名相同,但一为全实,一为责实,二者正反相对。是全实还是责实,赵汸认为孔子是以春秋时期的王伯升沉局势变化来决定的。当征伐在诸侯,中国有伯主时,是全其实;当诸侯无王,中国无伯主,大夫执政时,就责其实。全其实是孔子对实是肯定的,责其实则是对实的否定。但是,孔子的全其实只是相对于责其实而言,并不是完全肯定其实。因为,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反对礼乐征伐从诸侯出,所以,无论是全其实,还是责其实,孔子都去其名,以示对春秋时期名不副实的批评,以表达其回复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政治。就笔法而言,《春秋》辨名实之际的变文的特点是去其史法当书之名,如《春秋》史法于正月皆书王正月,而《春秋》于桓公正不书王者十有三,以责“天下之无王”之实,赵汸为此总结出变文第一十九条,“天下无王,桓公则《春秋》阙不书王”(《春秋属辞》卷一一。)。

变文之三是谨华夷之辨。“正名实之际”是对中原而言,“谨华夷之辨”则是就中原与四夷来说的。赵汸说:

五曰,谨华夷之辨,亦变文也。楚至东周强于四夷,僭王猾夏,故伯者之兴,以攘却为功。然则晋伯中衰,楚益侵陵中国,俄而入陈,围郑,平宋,盟于蜀,盟于宋,会于申,甚至伐吴,灭陈,灭蔡,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天下知有楚而已。故《春秋》书楚事,无一不致其严者,而书吴越与徐,亦必与中国异辞,所以信大义予天下也。(《春秋集传序》。《春秋属辞》卷一二说:中国之视外裔犹天地冠履也,而又何谨焉?所以信大义于天下也。昔先王基于九州,分五服,内外之限甚严矣,周失其纲,天下无伯,于是荆人始横,齐桓始起而惩创之,其威稍戢,然自晋伯中衰,楚君将皆称君,其大夫皆称大夫,疑于中国矣,入陈围郑平宋,而晋人以为天方授楚,不可与争,盟于蜀,而东方诸侯莫敢不至,盟于宋,而南北之势成,诸侯交相见矣;申之会十有一国……于是伐吴灭陈灭蔡,皆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俄而,复陈于蔡,天下知有楚已。是故终《春秋》书楚事,无一不致其严者,所以信大义予天下也,以此坊民。)

春秋时期以楚国为代表的所谓四夷,曾对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形成巨大的威胁,“尊王”与“攘夷”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所标举的两面旗帜,齐桓公、晋文公亦以内尊天王、外攘四夷而成为伯主。赵汸以“谨华夷之辨”为《春秋》的重要内容,这是正确的。“谨华夷之辨”有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内中国,而外外裔,在论述“书与不书”的条例六十八“诸侯灭畿内国不书,为夷狄所灭则书”时,赵汸说:

《传》僖五年,晋灭虢,遂袭虞,灭之,经皆不书。杜氏谓,晋修虞祀,而归其职贡于王,故不言灭,党乱之辞也;陈氏谓,虢与虞皆自亡,故不详所以灭之之罪也,诡急非王道:皆不可通于《春秋》。盖畿内诸侯,食天子之邑,与列国不同,故晋灭虞虢不书,讳诸侯灭三公封国,同叛王室也。……夷狄,王者不畜,故灭温不讳者,所以深外之。(《春秋属辞》卷九。)

赵汸认为杜预与陈傅良对晋灭虞、虢不书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他对比《春秋》不书晋灭虞虢,而书夷狄灭温,认为是《春秋》的内外之别,因其为内故严责其过,以灭畿内国罪“同叛王室”,要予以讳言;而夷狄为外,故不需讳言,可以直书其事。

另一个原则是不与外裔而与中国,如变文条例三十四,“讳外裔执王臣,变执言伐,讳外裔获中国之君,变获为归”,事见隐公七年冬“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庄公十年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赵汸解释说:

以上戎执王臣言伐者一,《公羊传》曰:“执之也,其言伐之,不与外裔之执中国也。”据获麟后,有书执其君者,则史书戎执王臣必无隐避,于是夫子书伐,为中国讳也。荆获蔡侯言以归者一,《公羊传》曰:“获也,不言其获,不与外裔之获中国也。”是亦讳辞。又案,此战也,不言战而言败者,《穀梁传》曰:“外裔中国,不言战也。”二传此类必有所受,盖既变获言以归,则不得复言战也。”(《春秋属辞》卷一二。)

与中国不与外裔,是《公羊传》与《穀梁传》论说《春秋》的共同观点,所以,赵汸肯定《公羊传》与《穀梁传》的此类说法,“必有所受”。在论孔子笔削之义时,赵汸时有引用《公羊传》、《穀梁传》为依据的类似论说。

但是,赵汸即使是引《公羊传》为依据时,也有不同之处。如对变文条例二十六,“中国有伯,楚君大夫将同称人,惟会得称君”(赵汸统计“楚君大夫将称人”有22条,见《春秋属辞》卷一二该条。),二十七,“中国无伯,则楚君将称君,略之而后称人,疑于讨贼称师”(赵汸统计“楚君将称君”有28条(皆出于文、宣、成、襄、昭、定、哀),见《春秋属辞》卷一二该条。),赵汸评述说:

盖中国有伯,则《春秋》略之以正其名;中国无伯(指晋灵公以来),则《春秋》详之,以著其实。不正其名,则不足以信攘却之义;不著其实,则不足以见蛮荆之强。然泓之战,宋公称爵,而楚子称人不使蛮荆之君得抗中国诸侯也;邲之战,楚子称爵,而荀林父称氏名,见蛮荆侵叛,乃中国所得讨也;泓之战,宋公身伤以卒,而但书师败绩,为中国讳也;鄢陵之战,直书楚子败绩,治其罪也。(《春秋属辞》卷一二。)

泓之战见于僖公二十二年,邲之战见于宣公十一年夏六月,鄢陵之战见于成公十六年六月,《公羊传》对其皆有论说(分别见《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2年,第2259页上、2284页下、2297页下。)。而《公羊传》的论夷夏之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以礼义为转移的。例如,邲之战楚王称楚子,而晋荀林父称氏名,董仲舒与《公羊传》的解释都是以楚王有礼义,晋国失礼义来解释的。赵汸却以为夷夏是绝对排斥的,故凡遇夷夏之交,他总是以不使蛮荆之君得抗中国诸侯之类来说明,以至用蛮荆侵叛中国而被讨来解释邲之战,甚至说“中国之视外裔犹天地冠履也”(《春秋属辞》卷一二。)。这显然与《公羊传》之说不合,甚至是正相反对的。这与赵汸身处外族统治的元代末年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赵汸所以醉心于《春秋》的原因,是要从《春秋》的夷夏之辨中找寻到抵御外族的理论根据。在这种情况下,经学家对《春秋》夷夏之辨的解释,往往是强调二者的对立,而不讲《公羊》学的夷夏以礼义为转移。因此,赵汸与《公羊传》在夷夏之辨上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了。

三特笔以正名分

变文之后为特笔。关于特笔,赵汸说:

特笔,以正名分,决嫌疑也。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若夫然乱久极祸,大分不明,而又有非常之故焉,则变文亦不足以尽义,是故有特笔。凡特笔皆谓有所是正也。夫变文虽曰有损益,然犹史氏恒辞尔。……今考《春秋》,凡辞旨卓异,与史文弗类者,皆人事之变,恒辞不足以尽义,而后圣人特笔是正之,非史氏所及也。然所正者不过片言,而三纲五常赫然复正,故曰非圣人孰能修之。庄周氏曰:“《春秋》以道名分。”盖亦得其大意云。(《春秋属辞》卷一三。《春秋集传序》说“六曰,特笔以正名,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然祸乱既极,大分不明,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变文犹不足以尽义,而后圣人特笔是正,所以正其名分也。夫变文虽有损益,犹曰史氏恒辞;若特笔则辞旨卓异,非夫史氏恒辞矣。”)

笔削、变文虽然都是孔子笔法的体现,但是,笔削与变文都是据史文所作的变更,只有特笔才完全是圣人所修。笔削、变文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圣人之义,只有特笔才能完全地表明圣人之义。所以,赵汸以笔削为行权,变文为示义,唯以特笔可以正名分。但是完全是孔子所修的特笔在《春秋》中仅有数条,因而,特笔虽然最能体现圣人之义,在《春秋》中所占数量却不多。

特笔的正名分,主要是正君臣父子的尊卑上下的等级名分。赵汸在释“郑伯克段于鄢”时,对此有明确地论说:

其曰郑伯克段何?修《春秋》之特笔也。《春秋》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变文不足以尽义,而后有特笔,凡特笔必有正于君臣父子之间也。(《春秋集传》卷一。)

以正君臣父子的尊卑上下之分是特笔的独特作用。赵汸对特笔的解释多以此发义。如,《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赵汸以其为特笔之一,“讳会天王以狩书”,《左传》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赵汸以为这是“《左氏》释经之言”,非“鲁史旧文”。此一特笔“则天威赫赫临于下土,有不可以强弱论者,而晋侯盖世之功微矣。上以尊天子,下以全晋侯,而贵王贱伯之义溢于言表。诸家发义甚多,惟《穀梁传》曰:‘讳会天王也。’此经之逸义也。”此条是讲君臣、王伯的尊卑之分。又如:《春秋》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春秋属辞》卷一三,赵汸考证说:《公羊》、《穀梁》“皆作‘伐齐纳纠’,孔颖达曰:‘今《左氏》定本纠上有子字。’盖唐初学者校定《春秋》古经以正二传之失。”),赵汸以其为特笔之四,“所纳应立,虽未在位称子”,他解释说,史法于群公子争国皆不称子,此称子是特笔,因公子纠之母为鲁女,而小白之母为卫女,“则纠贵应立,然以才则小白贤,以党则小白有国高为内,主论其事则子纠见杀,而小白成一匡天下之功,苟后世但以小白为贤而有功,而不知纠贵之应立,则自贤者必丑正,恃功者可夺适,斯有国者祸乱之原也。”故于纠称子,明其当立;于被杀称子以同其在位者,而明纠与小白之正与不正。此条是从母子的尊贵与否讲何为合法的继承人。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最为人推崇的两位伯主,而这两条条例中,否定齐桓公的当立、晋文公的召王,可见特笔的等级名分是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

特笔也有对义理的阐发。如,《春秋》庄公四年夏,“季侯大去其国”,赵汸以其为特笔之十五,“季侯出奔,书去国”,认为其中寓含着圣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季侯不忍残民,以争必亡之国,又不忍五庙不祀,故使季以纪事齐,独委国去之,亦与灭国不死社稷者不同……古之君子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季侯其知此也。故圣人特笔以明之大者,季侯之名,从史文也。”

同类推荐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 怒放的爱恋

    怒放的爱恋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空山灵雨(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热门推荐
  • 糖果屋女孩儿

    糖果屋女孩儿

    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孩童记忆,青涩青春,朦胧爱情的故事。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无论好与不好,伤痛或快乐,那都将是你我无法替代的重要回忆。
  • 逆天狂凤:错把邪皇当炉鼎

    逆天狂凤:错把邪皇当炉鼎

    杀手踏上了修真大道,从废柴一步步踏向大乘,皆因一炉鼎给力。初识,她夺了他的修为,抢了他的宝剑,吃干抹净,拔腿就走。再见面,她说:"不用谢我,那是我应该做的。"她执掌精纯剑道,洞悉炼器神髓,闯秘境,收神兽,踩上仙,誓要将这天下折腾个翻天覆地。君焕天解开外袍丢在一边,咬牙切齿道:"炉鼎就炉鼎吧,你给我安分点儿!"群号:146958216敲门砖是书中任意人物姓名
  • 狂刀之异世纵横

    狂刀之异世纵横

    万年前的一场大战,席卷整个大陆,使得无数传承失落。少年夜风成长于此,不断的挑战,一步步征途,只为成为巅峰王者!鬼魔三族大战,在大陆掀起了腥风血雨……
  • 绝色翻天下

    绝色翻天下

    本文提倡一生一世一双人。女主腹黑忠贞,男主更加腹黑情深。在现代,她虽是豪门千金,可背后黑暗却无人得知,一心只求抓住最后一点阳光,可无奈命运偏偏捉弄与她.古代的她,貌美倾城,身份高贵,可无奈胆小懦弱,被视为废柴当她穿越成她,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他,白衣素身,惹得无数女子竞相争,原先对她不屑一顾,可如今却情深难以自拔.还有他,他,他......看女主如何在古代混的风声水起,傲视天下!美男1燕锦云原以为,世上已没有值得我动心的了,直到遇到你,我才知道自己的心会跳动,自己跟平常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凌冰兰,你个坏丫头,把我的心偷走了,还想不管吗?更何况你还是我的未婚妻,就算天涯海角,我也一定会追到你。把你禁锢在我身边一身一世,罚我宠你一生一世!美男2凌风绝杀盟的日子是血腥黑暗的,原以为我一辈子只能生活在黑暗中,一直到死,不曾想,身受重伤,弥留之际,遇见了你。你,凌冰兰,给了我姓,给了我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可我知道自己永远不能跟上你的步伐,没关系,只要能守候在你的身边,我就心满意足了。美男3燕藏风没有遇到你之前。称霸四国是我一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忍常人不能忍受之事,做常人不敢做之事。但遇到你之后,我变得更贪心了,江山美人我都要。美男4蓝玉我一生淡泊名利,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原以为自己会清心寡欲的过一生。可你凌冰兰为什么要出现在我面前,搅乱了我平静的心,我该怎么办。美男5吴昊宇原先对你不屑一顾,对你见死不救,碎你一池芳心,这是你给我的报应吗?就算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我的心也是空的,一生只能在对你的怀念中度过。可笑我的自负,可笑我的自作聪明。美男还在增加哦!美男无限,基情无限
  •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小说以中国竞争最白热化的白酒业为背景,“赤裸裸”地再现“血淋淋”的市场争夺格局。职业经理人毛华临危受命,以营销顾问的身份加入家福泉集团,通过在危机时期立竿见影的营销策划活动和一系列成功的品牌推广,得到集团老板黎江湾的高度认可,很快被提升为集团营销总监。但是,作为一个职场空降兵,突然掉进白酒这个竞争惨烈的大酒缸,困惑、无奈、矛盾和痛苦纷沓而至:品牌间的对抗、上下级间的博弈、新旧势力间的冲突、企业潜规则和规范管理问的矛盾、事业、爱情问的两难全强者得以生存,破局方能发展!
  • 你在为谁工作(全新升级版)

    你在为谁工作(全新升级版)

    揭秘世界500强企业择人标准,破译高效能人士素质基因。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还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搞清楚“你为谁工作?”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你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深深地影响到你的命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的眸子

    中国的眸子

    无论是处境还是心境,我们这代人是中国土地上一批最复杂、最独特的人——一边为祖国与民族的新生唱着赞歌,一边为自己作了那个时代陪葬的青春唱起挽歌;回忆噩梦般的过去,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双份的勇气;走向曙色中的未来,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毛泽东的两句话,那意思还真是说对了。收在本书中的几篇作品,在一个新时期开始的时候,肯定与读者已经见得太多的浅吟自斟、杯水微澜以及具有某种装饰性、仅有动物性的作品迥然不同,除了命运使然外,还因为自上世纪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以及这现实中总有披裹斑斓神话的历史暗度陈仓,让我常常有捕捉它们并解读它们的强烈冲动
  • 高山牧场

    高山牧场

    平凡的都市入门级小白领无意间得到一个神奇的珠子,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混到美帝内部,开牧场,改良牛马,养点猛兽,伴着蓝天,雪山,还有青翠的草场,没事赶赶牛,打打猎,骑骑马,悠闲而自在,不用为上班打卡而烦恼,也不用再看老板的脸色,也不用在管同事间为了升职钩心斗角,迎着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嗯!下午到了在睡个小午觉****************************新书《山洼小富农》上传了,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捧场,多多收藏!http://m.pgsk.com/info/1004929121
  • 三生缘:绝色将军

    三生缘:绝色将军

    朋友妻,不可欺!那么,妹妹呢?!他是龙族逃婚少主,前有老娘逼娶侍女,后有真爱投怀送温暖!可国仇家恨在身,他岂能深陷温柔乡?忍辱负重,爱情和仇恨是他活着的理由,穷途末路,可大仇未报,偶遇仙缘,看他如何逆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