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16

第16章 孔广森与庄述祖的经学(2)

阮元此说基本上是合乎孔广森的思想的。对于自西汉以后的历代《春秋》学,尤其是注《左传》的杜预之学、注《穀梁》的范宁之学、解《公羊》的何休之学,以及以啖助、赵匡为代表的《春秋》学,孔广森都有所否定,这与庄存与认为《春秋》三传及历代诸贤的《春秋》学都有可取之处,正好形成对照。正如庄存与肯定历代《春秋》学,同时也对他们有所批评一样,孔广森的否定历代《春秋》学,也有对他们的肯定,即使是对他最为反对的以史解经的《左传》及杜预之学,也不是完全否定的。然而,庄存与与孔广森虽然对历代《春秋》学都有肯定与否定,前者却是从肯定出发,在肯定的基础上的否定;后者则是从否定出发,在否定基础上的肯定。即孔广森是以否定为主,庄存与则是以肯定为主。只有对孟子、赵汸的《春秋》学,孔广森是称许的,没有否定之语;在对《春秋》的解释上,孔广森较之庄存与也更为接近赵汸。

据可靠文献记载,最早对《春秋》有较为详细论说的是孟子。孔广森认为,“孟子最善《春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并把孟子关于《春秋》的论说作为评判其他论说的标准。孟子之后,出现三传之学,孔广森认为“公羊、穀梁、左丘明并出于周秦之交,源于七十子之党……古之通经者,首重师法,三传要各有得失”(同上。),三传虽未必全合于《春秋》,但源出七十子,多少保留有先师的师法,而各有得失。孔广森这一观点,突出了汉代经学所强调的师法,对清代今古文经学之分及各家经学的分野具有深远影响。

孔广森认为,三传的得失主要表现在《公羊》的知其义而不知事与《左传》的知其事而不知义。而“《春秋》皆假事以托义者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如《春秋》的褒贬之义,就是假天子之事以行之:“《春秋》假天子之事,设七等之科,所善者进其号,所恶者降其秩,君子虽有其德,苟无其位,诸侯大夫之功罪,非匹夫得而议也,是故以文王之法临之而黜陟焉。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诗》有美刺,《春秋》有褒贬,其义一也”(同上。)。所以,事与义并不是完全排斥的,而是相互印证的,可以用《左传》之事来证《公羊》之义。他说:

《左氏》得其事,而不知其义;《公羊》得其义,而不详其事。每以《左氏》之事证《公羊》之义,乃益决《公羊》之可信云。(同上。)

这里是以义为主,强调《公羊》之义的可信。另外,在批评《左传》与杜预时,他也讲到以史解经是错误的,甚至以为《春秋》之义连三传都不需要就可以明白,《左传》不传《春秋》之说;但是,孔广森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左传》,否定事对明义的作用。他的书虽然以《公羊》为主,但也兼取《左传》、《穀梁》,或用以证明《公羊》之义,或用以纠正《公羊》的失误。如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左传》以为雨不克葬,礼也;《穀梁传》以为既有日,不为雨止,礼也。孔广森说:“《王制》:庶人悬封葬,不为雨止。明士以上皆为雨止也……可知雨不克葬者,礼典之故常,《春秋》之垂训矣。”(《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七。)这是以《左传》证《公羊》之义。隐公二年,“纪子伯”,《公羊传》以为“无闻焉”,孔广森据《左传》以为作“子帛”,伯与帛乃是隶书书写之异,(《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这是补《公羊》之失。桓公三年,“九月,齐侯送姜氏于”,《公羊传》以为是讥齐侯,何休解释是因违反了送女父母不下堂之礼,孔广森则据《左传》诸侯嫁女于小国,应下大夫送之为说,(《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二。)这是纠《公羊》的误说。(此外,庄公十七年“春,齐人执郑瞻”等条,孔广森也偶取《左传》为说。)至于他取《穀梁》与《公羊》互证,或用以补纠《公羊》的情况就更多了,仅在庄公十九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孔广森就五次引《穀梁》为说。孔广森的兼取《左传》、《穀梁》来补证《公羊》之说的做法,反映了他会通三传的观念。

孔广森不仅有三传会通的观念,而且有六经相通的观念。他说:“六经皆圣贤之语,曷为不可相通?”并斥责赵匡《春秋》之例不可通于六经之说的观点是“妄之妄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六。)因此,他解《春秋》不仅采三传为说,而且时常与六经相互引证。《易经》、《尚书》、《诗经》、《周礼》、《礼记》、《仪礼》都被孔广森多次引用。此外,《尔雅》、《音义》、《竹书纪年》等书也时常被孔广森用来解释《春秋》。这种引用三传、六经乃至文字训诂书籍以解《春秋》的做法,是清代《公羊》学开始复兴时,庄存与与孔广森都具有的特点。而孔广森较之庄存与,更重视以文字训诂来训解《春秋》。他在许多地方,往往取文字训诂来代替《公羊》学的微言大义,如隐公元年,据《尔雅》“正,长也”,释“王正月”为十二月之长,而不同于何休的大一统之说;(《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隐公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公羊》学讲讨贼之义,而孔广森则重在对濮的地点的考证;(同上。)隐公五年,“公观鱼于棠”,庄存与对此条重在批评公不爱民,而孔广森则重在用语言学解释《公羊传》的“登来”为齐语及其读音;桓公六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公羊》以“得正”为解,何休以“美得正义”说,而孔广森则重在训解以、从的区别:“以人从己曰以,以己从人曰从,言从王者,诸侯畏威服义,不召而至,不令而行,有征而无战”(《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二。)。这就没有了《公羊》学所肯定的尊王之义。这些类似的训解,离开了孔广森自己强调的探求《春秋》新意的道路,而接近于乾嘉汉学的文字训诂路数。所以,孔广森虽然以探求《春秋》新意为目标,但是,又常常用文字训诂来代替对大义的探讨。这是孔广森的《春秋》学较多地受到乾嘉汉学影响的表现。反倒是庄存与的《春秋》学,比较不受文字训诂的影响,而真正贯穿了探求大义的趣旨。

孔广森尽管采六经及其他著作,以至用文字训诂解《春秋》,但是,会通三传还是他的主要倾向。在三传中他又以《公羊传》为主,因为他以为三传唯“公羊家独有合于孟子”(《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他比较《公羊》与《左传》及《穀梁》的得失说:“《左氏》之事详,《公羊》之义长,《春秋》重义不重事,斯《公羊传》犹不可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认为在三传中只有《公羊》知《春秋》新意,如论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时说:“《左氏》驰骋于文辨,《穀梁》圈囿于词例,此圣人制作之精意,两千年未有言焉,知《春秋》者,其唯公羊子乎?”(《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二。)又如,僖公二十二年,“宋公与楚师战于泓,宋师败绩”,《公羊》认为宋公虽败,却有“王心”,予以赞赏,《左氏》、《穀梁》则以成败论宋公,孔广森以为只有《公羊传》之说得孔子之义,而“左氏、穀梁氏亲传《春秋》,(孔广森对《左传》的基本看法是,《左传》以史解经,故不传《春秋》,此处又说左氏亲传《春秋》,以《左传》为传《春秋》之书,这是自相矛盾的。)犹徒以成败论事则甚矣,习俗之不易变,而王化之难成也。”是“先功利而后仁义”(《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与圣人之义相违背。故他一再称许“《公羊》之说诚得《春秋》微旨”(《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六。)。

除了《公羊传》在义方面胜于二传,孔广森认为《公羊传》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公羊传》的经文较二传为优。尽管三传同传《春秋》,在经文上基本相同,但是,因其对《春秋》理解不同,经文也有一些差异。如昭公十三年,《公羊传》“楚公子弃疾弑公子比”,而二传经文皆作“杀”。孔广森说:“《音义》二家皆作杀。若然,比专得弑君之罪,而弃疾反类于讨贼之人矣,不亦颇乎?此条及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公羊》经文皆特长于《左》、《穀》。”(《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孔广森对此的解释是“弃疾奉比为王,而己为之司马,比虽不成君,弃疾固君之矣,故经曰,弑公子比。既不与比君之名,仍罪弃疾以弑之实。《春秋》一言,而权衡各当如此。”)二是《公羊传》得读经要法,他多次讲《公羊传》的“《春秋》见者不复见”等说,“皆读经之要法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并且在书中常常据《公羊传》所言书法来解说《春秋》之义。在三传中,孔广森对《公羊传》的肯定,较之庄存与的偏重《公羊》更为明显。

然而,孔广森对三传更多的是批评。对《左传》为代表的《春秋》学的批评已见前叙,对《公羊》学的批评将在下一节专论,这里只讲对《穀梁》的批评。由于《穀梁》较《左传》更接近于《公羊》,所以,孔广森对《穀梁》的批评比较缓和,也没有对《左传》的批评多。他不仅从总体上批评《穀梁》的“圈囿于词例”,“先功利而后仁义”,不明圣人之义,而且,还指出了《穀梁》的诸多误说。如僖公十八年,“夏,师救齐”,《穀梁》云:“善救齐也。”孔广森却说:“非也。宋儒且谓凡书救,未有不善者。吕不韦有言:兵苟义,攻伐可,救守亦可;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若齐之事,乃伐者义,而救者不义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这是据《吕氏春秋》之说来批评《穀梁》的以救齐为善、合于道义的误说。类似指责,就不一一列举了。

孔广森在批评三传时,还把孔子以后对《春秋》的许多谬说,归源于三传。如,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公羊传》据“常事不书”说,而以此所书为讥,孔广森以为“传于田狩祭祀,特发常事不书例者,每岁举之,不可胜书,第书其失礼者而己,至于婚姻丧纪,虽有常礼,而无常年,故随事悉书。《穀梁》云:亲迎恒事不志。似袭常事不书之言,而失其本旨。遂课宋元学者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事事凿求其说。隐三年,《解诂》谓平王崩,鲁隐往奔丧,其意亦以为得礼不书,则何氏已谬解此传矣”(《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二。)。他认为《公羊》、《穀梁》的常事不书的误说,不仅影响了何休的误解,也开启了宋元经学解《春秋》、事事凿求其说的谬解。而《左传》的以史解经,更把《春秋》学引向了邪路。总之,汉以后的《春秋》学的得失都与三传密不可分。所以,孔广森的评判历代《春秋》学,是以三传为其主要对象的。

自三传出现以后,说《春秋》者基本上不脱三传。孔广森以为,三传以后的《春秋》学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离《春秋》之义愈来愈远。何休解诂《公羊》,范宁集解《穀梁》,杜预集注《左传》,是三传的代表性注解,历代被作为钦定的经学教材,影响极大。然而,孔广森却说:“方今《左氏》旧学湮于征南,《穀梁》本义汩于武子……《解诂》体大思精,词义奥衍,亦时有承讹率臆,未能醇会传意”(《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他认为杜预与范宁的注解,变乱贾逵、服虔等汉儒的古训,不仅没有正确地解释《左传》与《穀梁》,反而使其传义被淹汩;虽然何休的《解诂》得到称许,但是也不脱“时有承讹率臆,未能醇会传意”的指责。孔广森认为三传有得有失,而对三家注解则仅认为何休的《解诂》有可取之处,其余两家则基本上是予以否定。

至于唐宋以后的《春秋》学,更是遭到孔广森的严厉抨击。他说:

啖、赵横兴,宋儒踵煽,加以凿空悬拟,直出于三传之外,浅识之士动为所夺,其訾毁三传,率摭拾本例而肤引,例不可通者,以致其诘。(《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赵匡好驳先儒,以其说不可通于《易》、《诗》、《书》,则云《春秋》之例,不可通于它经,妄之妄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六。)

啖助、赵匡是唐代治《春秋》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经学思想对宋代疑经思潮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孔广森以“啖、赵横兴,宋儒踵煽”为说,是有道理的。如果说,晋唐以后,《公羊》、《穀梁》几成绝学,唯《左氏》不绝于讲诵,是《春秋》的大厄,那么,唐宋以后的三传皆遭訾毁,以至《春秋》经文也被视为断烂朝报,更是《春秋》学的巨大灾难。三传之后,经过杜预、范宁、何休的注解,尤其是唐宋儒生的凿空訾毁,《春秋》之义已经淆乱不堪。

在对历代《春秋》学的评判中,孔广森认为自三传以后,“唯赵汸最为近正”,只有赵汸的《春秋》学值得推许。赵汸据《礼记·经解》的《春秋》之教“属词比事”,而发展出自己的《春秋》学。孔广森极其称赞赵汸据“属词比事”以论《春秋》:

夫唯有例而又不囿于例者,乃足起事同异辞之端,以互发其蕴。《记》曰:属词比事,《春秋》之教也。此之谓也。十二公之篇,二百四十二年之纪,文成数万,赴问数千,应问数百,操其要归,不越乎同辞异辞二途而已矣。(《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他认为《春秋》千言万语,其要归不出属词比事,“辞不属不明,事不比不章”(同上。),只要运用属词比事,就可以明白《春秋》之义了,即使是难解的同词异事或是同事异词,也可以通过属词比事得到解答。他还特别赞许赵汸的因日月以明类说:

孔子之修《春秋》也,至于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史之所书,或文同事异,事同文异,则皆假日月以明其变,决其疑,大抵以日为详,则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则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则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则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学者属辞比事以求之,其等衰势分甚严,善恶浅深奇变极乱,皆以日月见之,如示诸掌。善哉!自唐以来迄今,知此者,惟赵汸一人哉!(同上。)

这段话的大部分是孔广森叙赵汸《春秋属词》卷十四的“因日月以明类”之说。在孔广森看来,只要知道属词比事,再运用日月之例,即使“等衰势分甚严,善恶浅深奇变极乱”,也能够像“如示诸掌”一样,明白无误。所以,孔广森在书中多次据赵汸的日月时例来论说《春秋》。试举孔广森对月例的引用,如桓公六年,秋“螽”,据赵汸“凡螽蝗月,唯秋初不月”的月例之说,而断为七月之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二。)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又据赵汸迁国避夷狄月,叛中国不月为说,以为邢之迁是为了避夷狄。(《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庄存与在《春秋正辞》中对赵汸的《春秋》学只是“善之”,而且很少引用赵汸之说,孔广森则极力称许,并且多次引以为说,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孔广森的著作与赵汸的著作更为接近。而赵汸的《春秋》学虽然强调《公羊》之义,实际上主要还是据《左传》以史解经,庄存与的《春秋》学才真正转到了以探求《春秋》之义为主的道路上,孔广森对赵汸的推许使他在《春秋》之义的探求上,较之庄存与反而有所倒退。

经学史上的《春秋》学,除了孟子与赵汸没有被批评以外,其余的《春秋》学派都遭到孔广森的斥责。而孔广森在批评历史上的《春秋》学时,对任何一家都没有完全的否定。即使是对于他激烈批评的赵匡的理论,有时也会采用,如他批评《左传》就引赵匡之语:“凡左氏谬释经文,必广加文辞,欲以证实其事”,还许为“信哉,斯言!”(同上。)所以,《公羊春秋经传通义》一书,从汉代到清代的历代学者,如董仲舒、胡母生、刘向、刘歆、何休、王祖游、何焯、刘敞、胡康侯、萧楚、徐彦、啖助、赵匡、赵汸、黄道周、惠士奇、戴震、姚大夫、庄存与等人关于《春秋》的论说,都有采获,这也是孔广森在经学上能够博采众家之长的一个优点。

任何一种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后期,总会有人出来评判以前的学术,总结其是非得失,或求得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或是突破旧有的学术,为新学术的形成找到出路。经学发展到清代乾嘉年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孔广森对历代经学的评判,实际上也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孔广森在评判历代《春秋》学时所表现出来的以《公羊》为主,会通三传、六经,强调经主义、史主事的区别,反对以史解经的观点,在客观上推进了清代经学由讲求文字训诂的汉学向讲求微言大义的今文学的转变,具有反对乾嘉汉学仅以文字训诂解释经典的历史意义,只是孔广森的以经学微言大义代替文字训诂还做得不彻底罢了。

同类推荐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所谓成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吃货王妃

    吃货王妃

    失恋王妃简介:失恋醉酒,她遭遇车祸,灵魂抽离之际,耳边只剩下刚甩了她的负心汉的话:吃相像猪,饿死鬼投胎的吧?老娘就是一个吃货,吃货犯法了?一朝穿越,她成了皇妃。本以为古代以胖为美,她现在穿金戴银,日子过得舒坦,可以好好的遵从本性吃个够,却没想到她所在的皇朝还是流行凹凸有致的S美。因为前世被甩的记忆,她装模作样减了几天肥。最后饿得半夜出来偷食。谁?竟敢和老娘抢东西,为了一个梨,她把未曾谋面的丈夫给咬了。一番恶斗,她顶着乱糟糟的乞丐头,得意地看着眼前咬牙切齿的男人:”怎么的,不爽啊?不爽就来咬我啊!”男人眼中的皎洁一闪而过,下一刻,她的唇一痛,真的被咬了!片段一:丫鬟小翠慌慌忙忙地跑来议事厅禀报王爷:“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和表小姐打起来了?”某王爷慵懒地卧倒在贵妃椅上,眼都没有斜上一眼,继续和幕僚议事:“淮南水灾,昨日赈灾之事,皇兄特意交代下来,你们可是有上好的对策?”幕僚一向听闻王爷宠妻,不解地问道:“王爷,王妃打架,您竟然是不担心吗?”某王爷自信一笑:“本王的王妃生猛,何惧她小表妹风一吹就倒的蒲柳之资。”丫鬟大喘了一口气,接着道:“不,王爷,王妃身子不适,差点给背过气去…”话还没有说完,某王爷已经用了轻功,一溜烟就不见了。下人慌慌忙忙地请了御医,结果让人啼笑皆非。王妃为了表小姐桌子上的一盘樱桃不至于落入他人之口,竟然一盘子全部吞了,这才让樱桃子卡了喉咙。某王爷一脸铁青:“本王不是吩咐过,不准任何人和王妃抢食物,来人,把王妃的表妹带来,杖打三十。”本文一对一,溺宠,男女主身心干净,小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络世界

    网络世界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穿越之失心王妃

    穿越之失心王妃

    “原来是又是十五了啊,难怪这么热闹。”说话的人正在延城最大的茶楼缘来楼悠闲的喝着茶。一身玄衣,英俊的脸上此刻正挂着坏坏的笑,邪邪的气质犹如勾魂的魔鬼,赫然竟是那两次半夜进入刘韵儿房间的黑衣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绝世冰妃

    绝世冰妃

    本文已入半折书库。人若无心,便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周围的一切都入不了她的眼;一切声音都入不了她的耳;即使哪里死了几百人几万人,也都入不了她的心底。常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短暂的一生是如此悲哀,即使死了也要被人利用。‘如果无心就能避免这样的伤害,那我愿生生世世不再有心!’这是常欢临死前唯一的愿望,从此她只沉浸在自己的虚无牢笼里。阎王殿上,小阎王命她投胎转世,她不理会望乡台上唯一的依恋,毅然喝下孟婆汤,却仍化不去她心中的怨气。某个朝代鲜花满布的山谷里,她出生了,接生婆在她的臀上拍了数十下,她没有哭;面对这一世的娘亲因产后出血芳魂故去,她没有哭;看着父亲殉情跟随,只给她留下一个冷若尘的名字,她仍没有留下一滴眼泪。此后,跟着姐姐过的她,每天的任务只是望着天空发呆,不会哭、不会笑,就连人最基本维持生命的吃饭,她也毫不在乎。三岁前,她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存在;三岁后,因为前尘旧怨,引来灭门之祸,姐姐、姐夫为了保护她和两个年幼的双胞胎,死了。看着尚在襁褓的两个因为失去父母而哭泣的小侄女,三岁的小女孩毅然从自己的虚无世界中醒来,从此只为了这一对儿小侄女而活。嗨,从9月14号起,《相见不相识》改名为《绝世冰妃》,还望大家多多照顾新人我的文章!
  • 你的职业前途在哪里?

    你的职业前途在哪里?

    职场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大舞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的选择也许就决定了其人生的选择。本书能够帮助没有或初涉职场的你,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对于职场中的你,本书能够让你更好地洞悉自己的职业满意度,取得职场好人缘,在职场中如鱼得水,走向成功!
  • 血月

    血月

    2012年仙剑小说大赛月度PK冠军作品。“人活着,不能像沙子一样任风摆布!”一个被流放的王子从一无所有开始了惊险、奇幻的争霸旅程。在卑鄙无耻的凶险中,他排除万难,几经生死,一步步走向“传说”的神坛。奇异的神兽,婀娜的美女,诡异的经历,恢弘的战场……从人到魔,从魔到神……
  • 欺婚厚爱

    欺婚厚爱

    某女伸出手来:“请付现,谁知霍景容却是一只铁公鸡,嘴里还念念有词:“之前的还没付清,请一次付清吧,意识到自己被骗婚,欠账对您的声誉不好。”楚嘉洺,女,楚嘉洺决定要讨回自己应有的财产。某男已经无语凝咽了。,概不赊账。”某男冲着书房忙碌的小女人大喊。新娘顿时双眼放光,包袱款款嫁入霍家,就寝了。新郎靠近新娘,勾过新郎的脖子就扑了上去。“难道你不想要十万了?”某男诱惑,“一晚十万哟。”“老婆大人,男,霍先生,新郎和新娘成为合法夫妻,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挣很多很多钱给家里的小女人花。”霍景容,郎才女貌。”礼堂上,牧师微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对新人,被他描绘的金库蓝图所诱惑,在耳边低声开口:“一个KISS,开价十万。”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的敲了起来。生平最大爱好就是喜欢钱,“我现在宣布,遇到富家大少霍景容,现在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今晚请睡书房。”小女人坚定不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