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15

第15章 孔广森与庄述祖的经学(1)

孔广森与庄述祖的经学都是继续庄存与而来,但是,不同的经学思想决定他们两人对清代后来经学的影响大不相同。孔广森的经学思想基本上没有超越庄存与的《春秋》学,庄述祖的经学思想则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向西汉今文经学的转化。

§§§第一节孔广森的生平与著述

孔广森的《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承继庄存与的《春秋》学重《公羊》的倾向。较之庄存与的《春秋正辞》,这部著作从书名上更为接近汉代的《公羊》学。但是,从内容上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的经学基本思想,仍停留在庄存与《春秋》学的水平上,甚至可以说有某种倒退。

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又字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八代孙。他的祖父是衍圣公孔传铎,父亲孔继汾是孔传铎的第四子,字体仪,号止堂,以知识渊博,深通经学而著称。史载孔广森:“聪颖特达,尝受学戴震、姚鼐之门,经、史、小学,沉览妙解。”(《孔广森传》,《清史稿》卷四八一。)17岁时就举于乡,20岁时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检讨。“年少入官,性淡泊,耽著述。”(同上。)遂告养归家。后因其父编写《孔氏家仪》一书,遭族人孔继戍告发,以篡改《大清会典》之罪充军,经孔广森借贷赎罪而得救。乾隆五十一年(1786),大母与父相继去世,孔广森居丧,因过分悲伤而逝世,时年35岁。

孔广森才华横溢,尽管英年早逝,却在诸多方面颇有建树。徐世昌的《清儒学案·顨轩学案》说他:“研经明算,声韵尤精,圣裔儒宗,旷代一遇。”姚鼐的《仪郑堂记》也说:“约博学,工为词章。天下方诵以为善,约顾不自足,作堂于其居,名之曰仪郑,自庶几于康成。”他的文词在当时为一些学者所推崇,如孙星衍在《仪郑堂骈俪文序》中说:“余在江淮间,友人汪容甫出顨轩骈体文相示,叹为绝手。”虽然孔广森自己表示对东汉的郑玄最为尊崇,其居还以“仪郑堂”为名,但是,江藩以为孔广森真正的成就并不在训诂文词,而在推研经义。所以,《汉学师承记》在讲孔广森时,竟全文收录孔广森的《戴氏遗书序》为主要内容,并说他“深于戴氏之学,故能义探其原”。

在短短的一生中,孔广森留下了《大戴记补注》十三卷、《礼学卮言》六卷、《经学卮言》六卷、《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六卷、《骈俪文》三卷、《仪郑堂文集》二卷等著作,内容涉及文词、经学等诸多方面。(参见徐世昌:《清儒学案·顨轩学案》,江藩《汉学师承记》等。)其中最为清儒所称许的则是《公羊春秋经传通义》一书,如阮元在《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序》中就称其书“成一家之言”,而孔广森本人也以《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冀备一家之言”自许(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清经解·续清经解》第5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在去世前夕,他以其书郑重地托付其弟,孔广廉说:“丙午冬,将返道山之前数夕,语广廉曰:余生平所述讵隶古人,《公羊》一编,差堪自信,藐孤成立,尚不知千秋之托,将在吾弟。”(同上。)可见,《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是孔广森经学的代表作。

§§§第二节经主义,史主事

孔广森对《春秋》的看法,与庄存与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他说:

昔我夫子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又不得为帝王辅佐,乃思以其治天下之大法,损益六代礼乐文质之经制,发为文章,以垂后世。而见夫周纲解弛,鲁道凌迟,攻战相寻,彝伦或熄,以为虽有继周而王者,犹不能以三皇之象刑,二帝之干羽,议可坐而化也,必将因衰世之宜,定新国之典,宽于劝贤,而峻于治不肖,庶几风俗可渐更、仁义可渐明、政教可渐兴。乌乎托?托之《春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他说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这是《公羊》学的孔子素王说。但孔广森承认孔子为素王与庄存与仅称孔子为至圣是不同的,故而在《春秋》一书的性质上,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孔广森不像庄存与只说孔子著《春秋》是对先圣的继承,而更多的是强调孔子损益六代礼乐文质,其中有为继周之王所立的“新国之典”,其中包含着孔子的“新意”。所以,对《春秋》一书,孔广森着重的是探求其中所包含着的孔子“新意”,即“《春秋》托王义”(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I清经解·续清经解》第5册。),而不仅仅说是对先圣的继承。

但是,孔广森也并不否认《春秋》与列国史的联系。他认为《春秋》之名,就取自鲁史《春秋》:

《春秋》虽鲁史,圣人因而不革,必有新意焉。春者阳中,万物以生;秋者阴中,万物以成;善以春赏,恶以秋刑,故以是名经。(《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春秋》本为鲁史旧名,孔子沿袭其名,但却不是简单的因袭,而是含有生成赏罚的新意,所以才成为圣人之经。然而,他反对孔子仅采鲁史的说法,认为孔子著《春秋》不仅只采鲁史,还有对他国史的采用。如在论庄公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时,孔广森就说:“俗儒辄以为旧史无日,《春秋》因之。《春秋》采列国之史,岂仅见鲁史,亦何憾于曹,而世世阙其卒日?”(《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三。)在解释僖公九年“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时,又说:“谨案《坊记》称《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盖不修《春秋》文如是,误以两事为一年之事。左氏,鲁之史官,故其传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亦误以为两弑为一年之事。经书卓子弑在下年,似据《晋乘》而改正之者也,此足明俗儒谓《春秋》但因鲁史者之妄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他明确指出《春秋》仅采鲁史的看法是俗儒的“妄陋”之论,解释不了《春秋》的许多记载。只有承认《春秋》采列国史,才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些记载。

然而,《春秋》采列国史的因而不革,只是孔子著《春秋》的一个方面。孔子著《春秋》还有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对列国史的删改,对周代礼制的损益。孔广森说:“仲尼作经,大有所删改,岂专用旧史者乎?”(《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孔子的删改损益,是孔子著《春秋》更为重要的方面。正是有了删改损益,《春秋》才成为寄托有孔子新意的经典与后王的一王大法。孔广森说:

《春秋》之制者,君子所托新意,损益周制,以为后王法。(《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一。)

孔子寄托在《春秋》中的新意,孔广森统称为“义”。他认为《春秋》的特点是,“贵明义,不贵明事”(《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主张用事与义的不同来区分史与经的不同。孔广森说:

鲁之《春秋》,史也;君子修之,则经也。经主义,史主事;事故繁,义故文少而用广。(《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史书的《春秋》主要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孔子修定的《春秋》则以“义”为主。叙事相对于言义,需要较多文词才能够表述清楚,所以,孔广森又以经文文字少、史书文字多来区分史与经的不同。但是,文字的多少只是派生出来的,义与事的不同才是经与史的根本区别。孔广森用义与事来区分经与史,与庄存与的用道与事来区分经与史,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对《春秋》义理的重视。但是,孔广森讲《春秋》之义是“新意”,是孔子损益周制的结果,这与庄存与强调《春秋》仅仅是先圣的继承是不同的。以义与事区分经与史,强调《春秋》有新意,是孔广森整个《春秋》学的出发点。

孔广森认为《春秋》的新意,不仅包含所有后王的一切王法,而且也有权衡万事万物的准则。他说:“《春秋》记事,皆为后王示法……经变之制,非不包举。”(《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又说:“《春秋》权也,量物之轻重而为之衡者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九。)他反对汉代《公羊》学以《春秋》仅仅是为汉王朝立法的说法,强调《春秋》是一切后王所必须遵循的万世法。同时,《春秋》的新意又具有无常的特点:“凡义无常,唯时所当。”(《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他十分赞同董仲舒的说法,以为“《春秋》无达辞,唯义所适”(《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六。),反对拘泥于《春秋》的文辞,主张以灵活的精神,根据“时”的不同等具体情形去体会圣人之义。他认为,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把握到《春秋》的新意。在这一点上,孔广森与董仲舒是相同的。

孔广森虽然主张用灵活的变的精神来探求《春秋》的新意,其根本仍在儒家经学的义。他所探求的《春秋》新意,其实不过是儒家经学的政治伦理原则。他说:

《春秋》有七缺:惠公妃匹不正,隐桓之祸生,是为夫之道缺;文姜淫而害夫,为妇之道缺;大夫无罪而致戳,为君之道缺;臣而害上,为臣之道缺;晋侯宋公杀妻世子,为父之道缺;商臣蔡般弑其君,为子之道缺;黩烝灾尝郊祀不修,而周公之礼缺。此君子所以惧,《春秋》所以作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

所谓七缺是孔广森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描述。他认为孔子作《春秋》,正是为了矫正春秋时期君臣、夫妇、父子之道及其祭祀诸典礼的缺失,以存先圣的王道,所谓“《春秋》之作,存王道于将绝,垂治法于不朽”(《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二。)。因此,孔广森所谓孔子新意,不过就是对缺失的君臣、夫妇、父子之道的矫正,对周公之礼、文王之法的恢复,以接续熄灭的王道。故他说:“王迹熄矣,《春秋》乃以文王之法临之,而托其义。”(《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二。)在释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时,又以为王为文王,以《春秋》继文王,是孔子“制《春秋》之本义也”(《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可见,孔广森虽然认为《春秋》有对周礼的损益,寄托有孔子的新意,但是,这个新意仍然是以文王之法、周公之礼为宗,并不是无本之本。从这一意义上,孔广森的说法与庄存与的说法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孔广森虽然讲《春秋》有新意,有王义,但同庄存与一样,都没有接受《公羊》学以王鲁等微言为内容的孔子改制说。

尽管孔广森所说的《春秋》新意,与《公羊》学的孔子改制的微言有所不同,但是他在书中仍以探求圣人新意为归。所以,孔广森特别反对把圣人之经当作史书、用历史事实来论说《春秋》的做法。在他看来,俗儒以史解经的误说源自《左传》,《左传》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史解经。故他多次批评《左传》以史解经的误诬,如释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就针对《左传》的时王之说,批评其“强据鲁史正月,正月号称为之时王,不亦诬乎?”(同上。)《左传》不仅以史解经,还往往滥用文词,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孔广森释僖公十九年夏“己酉,邾娄人执鄫子用之”条说:

谨案邾娄人自以女怨执鄫子,而托罪其后会,以说于宋耳,《左氏》岂不知季姬事实,乃归恶于宋襄,果尔,则《春秋》之舍宋而责邾娄,理不可通也,又托子鱼谏语。赵匡讥之曰:“凡左氏谬释经文,必广加文辞,欲以证实其事。”信哉!斯言!(《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五。)

无论《左传》怎样用繁文褥词来论证其说,孔广森都认为其根本不符合《春秋》之义,他说:

左氏初不受经于仲尼,不知薨不书葬之义,前汉诸儒不肯为《左氏》学者,为其是非缪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丘明所以作传者,乃若自用其意说经,泛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策,可以见成败耳,其褒贬之意,非丘明所尽也。故《春秋》所有义同文异者,皆没而不说。(《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

在他看来,左丘明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意见,采用史策的旧章常例来言说《春秋》,根本不知道《春秋》的褒贬诸义,而这正是《左传》对《春秋》文异词同不能予以正确解说的原因所在。所以,孔广森同意西汉今文经学家之说,认为《左传》不传《春秋》(刘歆在《移太常博士书》中提到经学博士皆持此说:“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但是,汉代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四库全书提要·左传提要》说:“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左丘明受经于孔子,魏晋以后诸儒更无异议,自唐赵匡始谓左氏非丘明。”),甚至指斥《左传》是“末世流俗之见”(《春秋》襄公三十年,“葬宋共姬”,孔广森曰:“宋伯姬之贞信,遭患难而不失其度,年逾闲居而不易其节,故能生致三国之媵,没动诸侯之哀,此《春秋》之所以为劝《广汉》、《行露》之意也。《左氏》顾诡托君子之言,讥其女而不妇,犹渐于末世流俗之见者与?”)。可是,孔广森在评论三传得失时,又认为《左传》对《春秋》之释有得有失,并不完全否定,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取《左传》为说,这是孔广森《春秋》学的明显矛盾。

晋代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对《左传》之学的发展、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库全书提要》于《春秋左传正义提要》中说:“杜注多强经以就传。”杜注《左传》较为忠实于本传,重在以史事解经。但孔广森以为,杜预的注不仅变乱古训,而且对后世危害极大。他说:

杜预始变乱贾服古训,以为经承旧史,史承赴告,苟如是因陋就简,整齐简牍云而,董狐、倚相之才,偏优为之,而又何贵乎圣人?大凡学者谓《春秋》事略,《左传》事详,经传必相待而行,此即大惑。文王系《易》,安知异日有为之作《十翼》者?周公次《诗》,安知异日有为之作《小序》者?必将待传而后显,则且等于扬雄之首赞,朱子之纲目,非自作而自解之不可也。圣人之所以为经,词以意立,意以词达,虽无三子之传,方且揭日月而不晦,永终古而不敝。(《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

孔广森认为,圣人之经的新意已经通过《春秋》的文词表达清楚了,根本用不着三传,尤其用不着《左传》以史事说明就可以通行于万世万物。杜预注以史解经,是将圣人之经降到了史书的地位;同时,造成了《春秋》经义必须依靠《左传》史事才能得到说明的“大惑”,这是极其有害的。后来对《春秋》的许多误说,以至王安石的“断烂朝报”之说都源自杜预之说。孔广森举例说,《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冬,黑弓以滥来奔”,《公羊传》有“文何以无邾娄”之问,杜预认为这句话是鲁史阙文。但是,杜说却是根本错误的:

《春秋》口授。恐久而失实,故文虽无邾娄,师法自连邾娄读之,因以起义。杜预横谓是鲁史阙文,后世有为断烂朝报之说,预其罪首与。(《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〇。)

孔广森不仅批评杜预的以史解经,而且将杜预说成是危害《春秋》经义的罪魁祸首。对于东汉以后经学界于《左传》的通行,用史事来解说《春秋》成为《春秋》学的主流的情形,孔广森哀叹说:“世俗莫知求《春秋》之义,徒知求《春秋》之事,其视圣经竟似《左氏》记事之标目,名存而实亡矣。”(《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叙》。)他著《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就是要纠正千余年来不知《春秋》之义,只求《春秋》之事、以史作经的失误,以恢复《春秋》经义的本来面目。

§§§第三节对历代《春秋》学的得失评判

重义不重事是孔广森对《春秋》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孔广森对历代的《春秋》学得失作出了自己的评判。阮元对孔广森的评判有一总体的说明:

曲阜圣裔孔顨轩先生思述祖志,则从事于《公羊春秋》者也。先生幼秉异资,长通绝学,凡汉晋以来之治《春秋》者不下数百家,靡不综览。尝谓《左氏》旧学湮于征南;《穀梁》本义汩于武子;王祖游谓何休志通《公羊》,往往为《公羊》疚病;其啖助、赵匡之徒又横生义例,无当于经;唯赵汸最为近正;何氏体大思精,然不无承讹率臆,于是旁通诸家,兼采《左》、《穀》,择善而从,撰《春秋公羊通义》十一卷《序》一卷。(阮元:《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序》,《清经解·续清经解》第5册。)

同类推荐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划天为界

    划天为界

    月光下,一张血盆大口大张,黑色的漩涡出现形成一股恐怖的力量,正在吸食灵气的一群鬼魂惊叫着被吸进了漩涡之内,仙人拥有的是不灭的身体仙人有漫长的生命可是他们同时拥有的是无边无际的寂寞永恒的孤独这一世,她幸运的遇到了海,平凡的人生从此有了不同人都有七情六欲,怎样从一个凡人修成正果,她真的可以成功吗?成仙,还是成魔,皆在一念之间......片段一:”吼!“一只狂暴、头上长着一支金色独角的棕熊从天而降,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成功了!“一道惊喜的声音突兀的响起。就在熊呆呆将这群鬼魂吸进口中时,旺盛的灵气骤然一齐向那只红色鬼魂疯涌,轰!红色的鬼魂身体发了一阵强烈的光芒......一瞬间消失不见了。片段二:白衣人径自走向床上的少女,只见她全身像煮熟的虾子般,红彤彤的发亮,一头长长的青丝凌乱地披散在床单上,双眼迷茫已是失去了神智。白衣人撩起她面上的青比唤道:“依依、依依——”少女抬起头来,对着她媚笑着,身体如蛇般迎上来。白衣人皱了皱眉,一双如海般浩瀚的眸子放射出刺目的金光,直直地射向少女双眸。少女一呆,宛如失去了灵魂般顿时静止在那里。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少女的身体里走出一个银色的小人来,与白衣人身体里走出的金色小人纠缠在了一起,片刻少女的身体痉挛起来,身体里流出一股暖流来。渐渐地少女身体恢复了瓷白,呼吸也变得正常,却仍然双眸紧闭,没有醒来
  • 误当皇后:女奴无心得帝宠

    误当皇后:女奴无心得帝宠

    山贼窝里伺机复仇的小女奴,却被绑走顶替了长得一样的正牌皇后。<br/>人前自称本宫,对他要说臣妾,真是绕口!<br/>好吧,他是皇上,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怎么这样还不行?<br/>前一秒笑后一秒就能怒,这个皇帝比山贼头子还难应付,真是莫名其妙<br/>&nbsp;&nbsp;&nbsp;&nbsp;
  •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本系列漫画共8本,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探险故事,穿插故事中出现的科学知识点,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还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漫画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

    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本书从家庭教育说起,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从而谈到中国当代的素质教育以及为人师的重要性,以德育人,泽被后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诛天圣王

    诛天圣王

    幻灵谷一名普通弟子,却无意中闯入另一个世界,他被人利用,身陷囹圄。他为了生存!修习上古奇术,盗取神兵盘古斧,刑天戈。云游四大陆地,解封真灵传承,唤醒四大灵兽,修灵身,战神族……谁说小子不猖狂?上诛苍天下诛王!
  • 代班保姆

    代班保姆

    交友QQ:641330532<br/>她,有着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br/>她,有着泼辣的性格,善良的心地;<br/>她,有着震撼的遭遇,坚强的意志;<br/>她,有着强烈的自尊,不屈的精神。<br/>她只是一个卑微的保姆,而且还是代班保姆。之前她一年之内做过七户人家的保姆,都是因为遇上了禽兽男。而这一次,她从一个代班保姆变身成为一个高级白领、一个知名的网络作家、一个禽兽男人的掌上明珠……<br/>幸福曾经对她来说是个奢侈的名词,却不想正悄悄走近她的身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