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600000035

第35章 下篇:中国古代哲学史序(1)

我们要编中国古代哲学史,有两层难处。第一是材料问题:周秦的书,真的同伪的混在一处。就是真的,其中错简错字又是很多。若没有做过清朝人叫做“汉学”的一步工夫,所搜的材料必多错误。第二是形式问题: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庄子》的《天下》篇,《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诸子略》,均是平行的纪述。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哲学史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

现在治过“汉学”的人虽还不少,但总是没有治过西洋哲学史的。留学西洋的学生,治哲学的,本没有几人。这几人中,能兼治“汉学”的,更少了。适之先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虽自幼进新式的学校,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编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难处,一到先生手里,就比较的容易多了。

先生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才满一年。此一年的短时期中,成了这一编《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可算是心灵手敏了。我曾细细读了一遍,看出其中几处的特长:

第一是证明的方法。我们对于一个哲学家,若是不能考实他生存的时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来源;若不能辨别他遗著的真伪,便不能揭出他实在的主义;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辩证的方法,便不能发现他有无矛盾的议论。适之先生这大纲中此三部分的研究,差不多占了全书三分之一,不但可以表示个人的苦心,并且为后来的学者开无数法门。

第二是扼要的手段。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远在老子、孔子之前,是无可疑的。但要从此等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记载中,抽出纯粹的哲学思想,编成系统,不是穷年累月不能成功的。适之先生认定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所以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起。这是何等手段!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同是儒家,荀子非孟子,崇拜孟子的人,又非荀子。汉宋儒者,崇拜孔子,排斥诸子;近人替诸子抱不平,又有意嘲弄孔子。这都是闹意气罢了!适之先生此编,对于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是很平等的。

第四是系统的研究。古人记学术的都用平行法,我已说过了。适之先生此编,不但孔墨两家有师承可考的,一一显出变迁的痕迹。便是从老子到韩非,古人划分做道家和儒墨名法等家的,一经排比时代,比较论旨,都有递次演进的脉络可以表示。此真是古人所见不到的。

以上四种特长,是较大的,其他较小的长处,读的人自能领会,我不必赘说了。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编成一部完全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把我们三千年来一半断烂、一半庞杂的哲学界,理出一个头绪来,给我们一种研究本国哲学史的门径,那真是我们的幸福了!

中华民国七年八月三日 蔡元培

再版自序

一部哲学的书,在这个时代,居然能于两个月之内再版,这是我自己不会梦想到的事。这种出于意料外的欢迎,使我心里欢喜感谢,自不消说得。

这部书的稿本是去年九月寄出付印的,到今年二月出版时,我自己的见解已有几处和这书不同了。近来承各地的朋友同我讨论这部书的内容,有几点我很佩服。我本想把这几处修正了然后再版。但是这时候各处需要这书的人很多,我又一时分不出功夫来做修正的事,所以只好暂时先把原版重印。这是我很抱歉的事。(有一两处已在正误表中改正。又关于墨辩的一部分,我很希望读者能参看《北京大学月刊》第三期里我的《〈墨子·小取〉篇新诂》一篇。)

我做这部书,对于过去的学者我最感谢的是:王怀祖、王伯申、俞荫甫、孙仲容四个人。对于近人,我最感谢章太炎先生。北京大学的同事里面,钱玄同、朱逷先两位先生对于这书都曾给我许多帮助。这书排印校稿的时候,我正奔丧回家去了,多亏得高一涵和张申府两位先生替我校对,我很感谢他们。

民国八年五月三日 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

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就是我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民国七年九月写成付印,民国八年二月第一版出版。今年是民国四十七年,这部书出版以来,整整三十九年了。台北商务印书馆现在用“万有文库”的五号字本《中国古代哲学史》重印,仍用《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名称。我做了一个正误表,附在卷尾。

“万有文库”本是民国十八年用五号字重排的(原书是用四号字排的)。那时候,我在上海正着手写《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长编”,已决定不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的名称了。所以当时“万有文库”的编辑人要把我的哲学史上卷收在那部丛书里,我就提议,把这个五号字重排本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我现在翻开我四十年前写成的这本书,当然可以看出许多缺点。我可以举出几组例子:(一)我当时还相信孔子做出“删诗书,订礼乐”的工作,这大概是错的。我在正误表里,已把这一类的话都删去了。(二)我当时用《列子》里的《杨朱》篇来代表杨朱的思想,这也是错的。《列子》是一部东晋时人伪造的书,其中如《说符篇》好像摘抄了一些先秦的语句,但《杨朱》篇似乎很不可信。请读者看看我的《读吕氏春秋》(收在《胡适文存》三集)。我觉得《吕氏春秋》的《本生》、《重己》、《贵生》、《情欲》诸篇很可以表现中国古代产生的一种很健全的个人主义,大可以不必用《列子》的《杨朱》篇了。《吕氏春秋·不二》篇说“杨生贵己”,李善注《文选》引作“杨朱贵己”。我现在相信《吕氏春秋》的“贵生”“重己”的理论很可能就是杨朱一派的“贵己”主义。(三)此书第九篇第一章《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是全书里最脆弱的一章,其中有一节述《〈列子〉书中的生物进化论》,也曾引用《列子》伪书,更是违背了我自己在第一篇里提倡的“史料若不可靠,历史便无信史的价值”的原则。我在那一章里述《〈庄子〉书中的生物进化论》,用的材料,下的结论,现在看来,都大有问题。例如《庄子·寓言》篇说: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知其伦。是谓天均。

这一段本不好懂。但看“始卒若环,莫知其伦”八个字,这里说的不过是一种循环的变化论罢了。我在当时竟说: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此十一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

这真是一个年轻人的谬妄议论,真是辱没了《物种由来》那部不朽的大著作了!

我现在让台北商务印书馆把我这本四十年前的旧书重印出来,这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有不少缺点,究竟还有他自身的特别立场、特别方法,也许还可以补充这四十年中出来的几部中国哲学史的看法。

我这本书的特别立场是要抓住每一位哲人或每一个学派的“名学方法”(逻辑方法,即是知识思考的方法),认为这是哲学史的中心问题。我在第八篇里曾说:

古代本没有什么“名家”。无论哪一家的哲学,都有一种为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便是这一家的名学。所以老子要无名,孔子要正名,墨子说“言有三表”,……这都是各家的“名学”。因为家家都有“名学”,所以没有什么“名家”。

这个看法,我认为根本不错。试看近世思想史上,程、朱、陆、王的争论,岂不是一个名学方法的争论?朱晦庵把“格物”解作“即物而穷其理”,王阳明把“格物”解作“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这岂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名学方法的争论吗?南宋的朱陆之争,当时已认作“尊德性”与“道问学”两条路子的不同——那也是一个方法上的争执。两宋以来,“格物”两个字就有几十种不同的解释,其实多数也还是方法上的不同。

所以我这本哲学史在这个基本立场上,在当时颇有开山的作用。可惜后来写中国哲学史的人,很少能够充分了解这个看法。

这个看法根本就不承认司马谈把古代思想分作“六家”的办法。我不承认古代有什么“道家”、“名家”、“法家”的名称。我这本书里从没有用“道家”二字,因为“道家”之名是先秦古书里从没有见过的。我也不信古代有“法家”的名称,所以我在第十二篇第二章用了“所谓法家”的标题,在那一章里我明说:“古代本没有什么‘法家’。……我以为中国古代只有法理学,只有法治的学说,并无所谓‘法家’。”至于刘向、刘歆父子分的“九流”,我当然更不承认了。

这样推翻“六家”、“九流”的旧说,而直接回到可靠的史料,依据史料重新寻出古代思想的渊源流变:这是我四十年前的一个目标。我的成绩也许没有做到我的期望,但这个治思想史的方法是在今天还值得学人的考虑的。

在民国六年我在北京大学开讲中国哲学史之前,中国哲学是要从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讲起的。据顾颉刚先生的记载,我第一天讲中国哲学史从老子、孔子讲起,几乎引起了班上学生的抗议风潮!后来蔡元培先生给这本书写序,他还特别提出“从老子、孔子讲起”这一点,说是“截断众流”的手段。其实他老人家是感觉到他应该说几句话替我辩护这一点。

四十年来,有些学者们好像跑在我的前面去了。他们要进一步,把老子那个人和《老子》那部书都推翻,都移后两三百年。他们讲中国哲学思想,要从孔子讲起。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就是这样办的。冯先生的书里,先讲了孔子、墨子、孟子、杨朱、陈仲子、许行、告子、尹文、宋、彭蒙、田骈、慎到、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到了第八章才提出“《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冯先生说:

《老子》一书,……系战国时人所作。关于此说之证据,前人已详举(原注:参看崔东壁《沫洙泗考信录》,汪中《老子考异》,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兹不赘述。就本书中所述关于上古时代学术界之大概情形观之,亦可见《老子》为战国时人之作品。盖一则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故《老子》不能早于《论语》;二则《老子》之文体,非问答体,故应在《论语》、《孟子》后;三则《老子》之文为简明之“经”体,可见其为战国时之作品。此三端及前人所已举之证据,若任举其一,则不免有为逻辑上所谓“丐词”(Begging the question)之嫌。但合而观之,则《老子》之文体、学说,及各方面之旁证,皆指明其为战国时之作品,此则必非偶然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民国三十六年增订八版,页二一○)

冯先生举出的证据实在都不合逻辑,都不成证据。我曾对他说:

……积聚了许多“逻辑上所谓‘丐词’”,居然可以成为定案的证据!这种考据方法,我不能不替老子和《老子》书喊一声“青天大老爷,小的有冤枉上诉!”聚蚊可以成雷,但究竟是蚊不是雷。证人自己承认的“丐词”,究竟是“丐词”,不是证据。

这是我在二十五年前说的话。我到今天,还没有看到这班怀疑的学人提出什么可以叫我心服的证据。所以我到今天还不感觉我应该把老子这个人或《老子》这部书挪移到战国后期去(留心这个问题的人,可以看看我的《评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及附录。这些文字收在《胡适论学近著》,页一○三以下;即台北版《胡适文存四集》,页一○四以下)。

二三十年过去了,我多吃了几担米,长了一点经验。有一天,我忽然大觉大悟了!我忽然明白:这个老子年代的问题原来不是一个考据方法的问题,原来只是一个宗教信仰的问题!像冯友兰先生一类的学者,他们诚心相信,中国哲学史当然要认孔子是开山老祖,当然要认孔子是“万世师表”。在这个诚心的宗教信仰里,孔子之前当然不应该有个老子。在这个诚心的信仰里,当然不能承认有一个跟着老聃学礼助葬的孔子。

试看冯友兰先生如何说法:

……在中国哲学史中,孔子实占开山之地位。后世尊为惟一师表,虽不对而亦非无由也。由此之故,此哲学史自孔子讲起。(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页二九)

懂得了“虽不对而亦非无由也”的心理,我才恍然大悟:我在二十五年前写几万字的长文讨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真是白费心思,白费精力了。

1958年1月10日 在纽约寓楼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还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因为人生切要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例如:

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哲 学 史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一)专治一个时代的,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二)专治一个学派的,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三)专讲一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四)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学说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称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学,并不是孔子的儒学,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学。但是这个不同之中,却也有个相同的所在,又有个一线相承的所在。这种同异沿革的线索,非有哲学史不能明白写出来。

(二)求因: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学,何以不同于孔子、孟子的哲学?陆象山、王阳明的哲学,又何以不同于程子、朱子呢?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甲)个人才性不同。

(乙)所处的时势不同。

(丙)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同类推荐
  •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系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规划重点项目,该研究课题的立项,得到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具体包括了:蒙文通的生平与著述、关于清代经学、蒙文通经学之特色、蒙文通理学范畴探讨等方面的内容。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流水落花一瞥中

    流水落花一瞥中

    石评梅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新文《独家专宠:陆少99次追妻》《隐婚甜妻:厉少,强势宠》都是宠文哦!丞相府二小姐,爹爹不疼,娘亲不爱、嫡姐庶妹发泄的对象。太子厌恶,未嫁先休。最后撞死在墙上。在睁眼,她已不是懦弱的二小姐。是来自千年以后的金牌杀手,欺我者,揍得他娘都不认识!太子退婚,没事,老娘不稀罕种马。谁爱要谁拿去。却遇见腹黑的他,他宠她、爱她!“娘子说的全是对的,就算错的也是我的错”。“娘子,就算你把天捅破,也有我在你身后帮你撑着。娘子、许你一生世一双人可好?”某妖孽笑着问到。她说:“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正文已完结,放心观看)宠文不虐!
  • 第一等弃妃

    第一等弃妃

    正经版当二十一世纪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变成被人抓奸在床的可怜小弃妇。当古代封建的冷血王爷,老马失蹄,被昔日呆傻的弃妃用刀抵在咽喉。究竟谁,才是真正隐藏不露的高手?“妈的,再敢对老娘说脏话,小心割了你的舌头!”*“果真是不知廉耻的贱人,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与人苟合,给本王滚出王府。”男子冷冷的望着躺在床上,只穿了一件肚兜的女人。“王爷,你这是要休了臣妾啊,那臣妾以后可怎么活啊!”女人眼珠一转,随即哭哭啼啼的拉住男子的衣袖,顺便揩了把鼻涕和眼泪。男子嫌恶的一手将她推开,“残花败柳!稍后本王自会差人将休书和嫁妆送来,收拾东西,立刻滚出去。”大袖一挥,头也不回的走了。再次相见,他却错愕当场,这真是她那胆小愚笨,唯唯诺诺以七出之“淫”,惨遭休弃的女子吗?“来人,将这贱人的嫁妆抬过来。”男子冷笑,一张休书也顺便扔在了她的脚下。躺在贵妃椅上的女人缓缓起身,盈盈一笑,霎时风华万千,“谢王爷赐下休书。实不相瞒,本小姐实在是求之不得啊。不过我还得提醒王爷一件事,我不叫贱——人,我叫孟如药;或者,我可以理解成王爷认为我是个人见人爱的女人?”男子怔在当场,这还是他那唯唯诺诺的小妻子吗,怎么倒像个十足的刁妇?不等男子回答,她便叫上丫鬟,旁若无人的打开箱子,霎时宝光四溢,“小绿,跟本小姐一起点点,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男子额头青筋暴起,咬着牙狠狠说道:“本王还不至于穷到那种地步,去贪图一个女人的财物。”“那可不一定,知人知面,不知心嘛。”红唇轻启,话中不留半点情意。下一秒,男子彻底暴走。等他幡然悔悟,想要重拾旧爱,却发现,她的身边,已经站着一个恍如谪仙般的男子。她的身边,再也容不下他的位置。二逼版司空南哀怨的看着某人:药药,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肯嫁给我?孟如药冷冷一笑:想要我嫁给你,除非天上没了太阳和月亮。司南抬头看天,顿时狂喜:你的意思是,只要一阴天,你就嫁给我咯?!孟如药:......去屎。**寺庙旁,司空未站在庙门前,高举着“回头是岸”横幅,大声喊道:施主看这里!马车内男子撩帘笑骂道:白痴!随即马车加快速度,10秒之后,碰撞惨叫坠落声接连传来。司空未转头,疑惑的对孟如药说:“药药,咱们是不是直接写“前方桥梁已断”好一些’?孟如药老僧入定,意味不明一笑:不用,佛曰,早死早超生。他们不入地狱,难道我入地狱?**
  • 至尊狂妃:邪魅大小姐

    至尊狂妃:邪魅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穿越到一个废物大小姐身上,没人疼没人爱,被自己妹妹推到河里香消玉殒。再睁开眸子的她多面圆滑,冷酷,腹黑,狡诈。创建明月帝国第一情报局,第一兵团,玩的是样样风生水起,她的魅力无限,成就最伟大的势力。风华绝代。吸引了无数男子为她牵肠,为她挂肚。而她,却只驻足于身后那一抹宠爱无限,一直放任她成长给她全部的宠爱的男子的身上。他说:“箫儿,你想做什么放手去做。本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这世界,就是本王捧在你手心里的玩具。”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空间医药师

    空间医药师

    前世好歹是个有点名气的外科大夫,一个电梯事故让她穿越到古代,大龄剩女转眼成为小萝莉,有房有车有存款变成没房没车没银子。不过好在老天附送了一个空间药田给她,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提亲的一个接一个,而她只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否则管他王族贵胄还是平头百姓,说啥也不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图如画:囚爱小王后

    凰图如画:囚爱小王后

    她是高科技时代的小神童,穿越到盛世天朝,落入无法救赎的黑暗。他是生杀予夺心狠手辣的王,一道圣旨,天朝臣子可尽情享用罪臣之女;孰料,她凤身天定,命格为后,三个月后,他说:今夜,由你侍寝。这一次,她再不能逃脱命运之手。整整十四天,连续不休的在他身下哭饶,她发誓,一定做这天下最大的女枭雄,将他的龙椅踹翻,龙床压塌,让他将牢底坐穿……她怒吼:暴君再敢过来,老子就开枪开炮了!*每天保底三更,正常六更,上午十点之前更完,若是加更在下午和晚上,求包养,求支持,欢迎加入童童官方群:4851275**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极限突击

    极限突击

    一只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突击队精彩绝伦的军旅生涯。作为特战突击队队员,他们都是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记录的神秘军人!(内容纯属虚构。)
  • 把健康带回家的保健植物

    把健康带回家的保健植物

    本书精选了60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室内植物,采用翔实地叙述,配以大量高清图片,分别从名称、别名科属、外观特征、养护要领、保健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详细地介绍了植物的药用、养生、美容护肤、香薰等功效,并融入了家庭小药方、花卉菜谱、精油及花草茶方面的知识。本书的目的是让爱好植物的读者对室内植物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并且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在如何养护植物和欣赏植物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这些植物达到保健的目的。如何利用“植物疗法”使现代的人们缓解精神压力,愉悦心情,同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室内植物的保健功能,都是本书试图完整传达给读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