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06

第6章 传(3)

人的心经常受到情绪的干扰,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情绪包括愤怒、恐惧、喜欢、忧虑等。韩非举了一例:“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闲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韩非子·说难第十二》,4633页。)卫灵公对弥子瑕的判断和处理前后巨大的反差,就是因为内心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如此,人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理智上知道孰对孰错,由于情绪的干扰,明知道正确却硬加反对,明知道错误却硬加赞成。所以儒家所说的正心,就是要克服情绪对理智的干扰。

§§§第八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朱熹提示:)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意释

和谐其家族在于“修身”。如何“修身”?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人都有“辟”的毛病。“辟”就是片面性。这些片面性有的产生于人所“亲爱”,有的产生于人所看不起和厌恶,有的产生于人所敬畏,有的产生于人所同情,有的产生于人所轻视简慢。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喜欢的也看到其缺点,不喜欢的也看到其优点。诚如民间谚语所言:人看不到其儿子的缺点,看不到其庄稼成长得茁壮。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是指自己看问题有片面性,就不能公正地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人,也不能使整个家族和谐。

致用

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洞穴中。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犯坐井观天的错误。“盲人摸象”中盲人犯的错误是由他们的不幸造成的,非常值得同情。可我们正常人犯的片面性的错误则是可悲的。我们正常人犯片面性错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不能控制住情感,时常情绪化地看问题,由情绪化而导致片面性。即“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第二,以自我为中心。“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继承人,相当于自己来生的化身。人往往感觉自己最美,当然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子有什么不美。农业社会最重庄稼,庄稼代表了财富。庄稼长的好坏就意味着你财富的多少。人的贪欲没有止境,谁也不会说自己的财富够多的了。同理,谁也不会说自己的官做得够大的了。为什么人们争权夺利永无止境?因为总是嫌钱少,嫌官小。特别是小农经济社会,每个家族都是由一家一户小家庭组成,出现矛盾,各家人都认为自己重要,自己正确,各家都不肯让步,造成家族不和谐。

§§§第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意释

安定国家先要和谐自己的家族。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家族成员使之和谐,却想让别人做到和谐,这是不可能的。君子治国和治家是一个道理,治国之道就立足于治家之道。比如,在家讲孝道,在国讲忠君,就恭敬尊长上讲,两者是相通的;在家尊兄长,在国听从长官,就服从位尊者上讲,两者是相通的;在家慈爱众子弟,在国也能够使民众自觉自愿为之奔走。《尚书·康诰》中说,护爱民众就如同保护自己刚刚出生的小婴儿,生怕有所闪失(“若保赤子”(《尚书·康诰》,107页。))。治理国家时内心时刻保有这种心态,虽不敢说完全掌握了治国之道,也差不多。有好的出发点作为基础才能治理好国家,就像先出嫁才能有孩子一样。

致用

家是国的细胞、根基。家风好必然国风好,古今之通义也。家庭或家族为人提供做出判断的最初的价值尺度,这些尺度成为人处世准则的逻辑前提。比如,尊重长辈,形成了敬上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宽厚地慈爱众子弟和晚辈,形成了扶掖后进、甘当人梯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要让一个领导人履行好社会公仆的职责,固然不能没有制度的约束。但光靠制度肯定不够,更重要的是领导人要有真诚的爱人之心。诚有爱人之心,工作虽然不能都做得尽善尽美,但也不会差得太远。

为什么要重视家族培养的情感呢?因为在人的成长中,相对而言亲人之间的道德最为真诚。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1107页。)这段对话后来成为许多人诟病孔子的证据,也令许多赞誉孔子的学者难堪。笔者则以为,这段记载其实是为了表达“孝”的真诚度。父亲偷人家的羊固然不对,儿子应该坚持正义,反对父亲的错误行为。但是,坚持正义与孝顺父亲并不绝对对立,两者可以兼顾。所谓“隐”并非窝赃纵容犯罪,而是选用恰当的方式坚持正义。比如,儿子可以私下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把羊还给人家。父亲不听,儿子可以私下找被盗者用恰当的方式赔偿人家的损失,乞求对方原谅。总之,选项很多,大可不必一开始就不顾父亲名声,径直去官府举报。孔子认为,“孝”是最真诚的情感,此情感发出的一瞬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算计,故成其为“直”。

《孟子》书里也有类似的记载。“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1154页。)孟子对舜的想象,很容易让人产生徇私枉法的印象。其实我们对他的话可以得意而妄言。他的意思是说,为了能够让父亲不受罪,舜在情感上恨不得放弃天子之位,带父亲到偏僻之处隐居。与对父亲的亲情相比,天子之位不过是随时可以抛弃的破草鞋。联想到当时许多贵族为夺君位而杀兄弑父,孟子所要表达的人的真亲情无疑是最神圣的。

这种亲情哪的人都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英国保守主义者、铁女人,一向民主、人权、法制不离口。在她得知自己的儿子马克·撒切尔介入赤道几内亚未遂政变将被引渡到赤道几内亚法庭审判后,这位母亲赶紧赶到南非与马克和他的律师商讨如何避免马克被引渡到赤几受审。不惜花大价钱保释儿子,并继续资助儿子打非常昂贵的官司。据说她的儿子原本就是个花花公子,学习成绩很差,经常惹祸。可撒切尔夫人却一直溺爱自己的宝贝儿子。马克·撒切尔这次被抓后,他的双胞胎姐姐卡罗尔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被记者团团包围,要求采访。她对弟弟的事丝毫也不感到意外,淡淡地说:“我已经习以为常,从小到大我就一直生活在他所制造出来的种种丑闻中。我的母亲非常爱马克,真不敢想象她知道此事后会有什么反应。”(《撒切尔夫人宠子祸事多》,载《北京青年报》,2006-02-13)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离任时也给自己的儿子谋了个国际奥委会委员。对他们这些做法的合理性这里不加讨论,但就人心皆有真诚的亲情这一点来说,东南西北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能够带着如同对待父母一样的真诚感情对待君主、长官,如同对待子女一样对待下属,如同对待兄弟一样对待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即便工作有一定的失误,也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朱熹提示:)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意释

统治者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其一个家族讲仁德,即能带动一国风行仁德;其一个家族互相谦让,就能带动一国互相谦让;其一个家族贪婪专横,就会导致一国之人犯上作乱。一国之治乱兴衰的关键就在这统治者能否管理好自己的家族。这是说,他以一句不好的话作为指针,就能够毁掉整个事业;他是个好人,率人以德,就能够安定整个国家。尧舜以仁引导天下,民众马上向仁跟进;桀纣以暴虐展示于天下,民众随之就反抗。统治者下的命令违反天下人的意愿,人民必然不从。统治者本人具备了这种优点,才能要求别人具备这种优点;统治者本人没有这种缺点,才能批评别人的这种缺点。自己身上不具备“恕”道,而要求别人明白“恕”道是不可能的。自己的家族都管不好,是不能管好一国的,所以统治者治国的前提是管理好自己的家族。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周南·桃夭》,130页。)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一个女子要出嫁,会使家族的亲缘连接面更加扩大,更多的人都成为一家人,就像茂盛的桃树,枝叶更加浓密。所以整个家族的人都非常快乐。“《诗》云:‘宜兄宜弟。’(《诗经·小雅·蓼萧》,177页。)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大家都成为好兄弟。懂得兄弟之情,才可以教导民众。“《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诗经·曹风·鸤鸠》,169页。)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君子的做派没有差错就能够成为四方的楷模。首先能够为父子兄弟所取法,然后能够为民众所取法。“此谓治国在齐其家。”——以上所引诗句,都是在说明治理好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族。

致用

这里所赞颂的尧舜,实际被当作人民的精神领袖。社会当然不会像儒家所说的那么简单:“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因为人的秉性中包含着自私、狡诈、冷酷、丑陋的一面。但也不能否认,由于作为个体的人渺小、懦弱、迷茫,每一个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的自私、狡诈、冷酷、丑陋的侵害。人们也渴望避免受到侵害。为了永远避免受到侵害,人的禀性中也包含着对宏伟、刚毅、智慧、美好、善良的渴求与崇拜。由此,人们需要真正具备这些高尚品质的精神领袖,能够在他们的激发和感染下工作。世界级的精神领袖有孔子、耶稣基督、佛陀、穆罕默德;民族和国家级的、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民族和国家级的伟人有印度的圣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东帝汶的古斯芒、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小到一个企业也有自己的伟人,如日本的大企业家涩泽荣一、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他们代表了人的良知,也感化了周围的人。比如松下幸之助为什么能够成功?最主要的是他用自己的道德感化了员工。什么道德?慈悲襟怀。他说:“古时候,仁德天皇看到举国炊烟寥落,便知道人民穷困,而免除了3年的赋税。3年后,举国炊烟袅袅,他才认为‘民已富有,恢复课税。’据说,这一段时间里,皇室荒芜,没有重修。也许这只是传说,重要的是,有同情人民的慈悲胸怀,才是古今的领导者所应具有的态度。这是日本一个优良的传统。也因为如此,封建时代才会出现许多明君。这件事也是繁荣的根源。我认为在讲求民主的今天,领导者必须具备关切人民福祉的胸怀。”([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365金言》,秦忆初译,114页,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87。)有了慈悲的胸怀,松下先生就从来也没有把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产。他说:“从本质上说,企业经营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企业是社会的公有物。当然,从形式上或从法律上说是属于私营企业,其中也有个人企业。但是,就其工作和事业的内容来说,都是带有社会性的,是属于公共范畴的。由此,即使是个人企业,其经营方针,不能只从私人的立场和方便来考虑。”([日]松下幸之助:《实践经营哲学》,滕颖译,2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松下先生认为领导人的道德至关重要。他说:“一个人想让另一个人动,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当然,用力量或理论或许行得通,却无法产生很大的功效。我认为以德服人才是最重要的。领导者具有令他人仰慕之德,才能产生领导者应有的权威,及其他各种力量。因此,领导者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美德。一面培养行动的力量,一面具有感化反对者、敌对者的美德。要能够时时了解对方的心境,更不可一刻或忘对自我的修持。”([日]松下幸之助:《经营者365金言》,秦忆初译,111~112页。)松下先生绝非空说,而是表达了他几十年经营实践中内心的感受。松下先生的感受说明,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和法治极为发达的当代社会,人们仍然离不开道德的熏染和感化。

同类推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异能嫡妻:王妃我最大

    异能嫡妻:王妃我最大

    想她堂堂巫家继承人,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捉鬼师,竟然会栽在这个法力不高的艳鬼身上!莫名其妙穿越不说,还穿在一个爹爹不疼,娘亲不爱的女人身上!更过分的是,竟然要把她嫁给残废…
  • 萌主当道:抢个皇上来压寨

    萌主当道:抢个皇上来压寨

    老爷子想抱外孙成疾怎么办?成亲生子。中意的男人要娶别的女人怎么办?抢人圆房。霸气龙爷为寻真爱,强抢良家美男,不料被牵扯进一连串的阴谋和麻烦之中。八方英雄常找茬?“放马过来,爷打得你断子绝孙”。各路小三来争食?“爷的人,谁敢动”。四面桃花朵朵来?“对不住,爷已立贞洁牌坊”。什么?抢错了人!冒犯了圣颜……。女汉子永追真爱,捍卫幸福的英勇事迹。集爆笑,独宠,虐爱一体,结局完美,朋友们快到碗里来。
  • 跳街舞的灰姑娘

    跳街舞的灰姑娘

    本书已出版。<br/>青春的战斗,原本就来的残酷些,那些对生活的渴望,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往往就湮灭在一个如梦幻般绚烂的泡沫中。<br/>什么时候我学会了竞争,才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成熟的意义。<br/>那些流过的汗,流过的泪,在它们翩翩坠地迸裂时,盛着多少无奈的回忆。<br/>我曾抱怨,我曾愤怒,我曾嘲笑这世界,当现实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后,我才恍然大悟。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着的。努力才有希望,努力才能看见彩虹。<br/>这是关于她们的故事,蜓羽的容忍,若夏的逃避,小妖的混账,三个B-girl的成长故事。<br/>因为孤独,才会想要在一起,因为不想寂寞,才会想要手牵着手,一路走下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家庭小茶方,小病烦恼一扫光

    家庭小茶方,小病烦恼一扫光

    本书定位为一本结构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实用的饮茶养生全典。包括三个大块:从养生和养心两个方面介绍中国茶的健康养生功效。从历史的角度、中医的角度、现代科学的角度等不同层面介绍饮茶的各种好处。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茶饮养生的基础知识。介绍我们最常见的7大茶类,已经因为加工方法的不同,造成这7大茶类的养生功效各不相同,同时简单介绍一些这些茶的家庭冲泡方法、宜忌一些名茶的简单介绍。从九大体质、家庭常见健康问题、四季茶饮、不同人群、常见病等5个方面为读者提供最实用的茶饮偏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龙骸战神

    龙骸战神

    龙骸现,星河变!一个原本挣扎在星际文明底层的人类联邦平民少年罗晟,在意外之中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生物——龙的其中一只龙眼。随着散落于宇宙四方的龙骸逐渐收集齐全,这种神秘生物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且看罗晟今后披荆斩棘,纵横星际花都,怀拥精灵美人,脚踏邪恶种族,登临宇宙之巅,铸就龙骸战神!
  •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有一个皇帝..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女人..封她为贵妃..纵使知道她一直迫害所有怀孕的妃子..害得他很久没有子嗣..纵使知道她一直在后宫横行霸道..陷害皇后..他都知道..但是..依然对她万般恩宠..他容忍了她一切..因为..他爱她..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