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29

第29章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1)

§§§第一节 留学结缘

先此胡适曾看过翟来乐所译《论语》。44、63、65、66、94、218~220、228~229页。)

1921年10月起,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就与国际汉学界交往之广泛,历时之长久而言,无人能出胡适之右。这种关系,相当典型地反映出国际汉学界各派学者对于中国学术新潮的态度和看法。其中部分史实已为前人有所涉及,如胡适与青木正儿的通信,胡适为钢和泰的古印度宗教史担任口译,有关情形往往被忽略,不少史实还有待发掘清理。这不仅可从胡适的海外“朋友”方面深入地了解其为人和学术,更有助于认识近代中外学术界的呼应程度。因为胡适毕竟是近代中国“输入新知”方面的重要代表,而“整理国故”虽然并非新知,各方对此又褒贬不一,实际上却是“要照着西方‘汉学家’与受西方‘汉学’影响的日本‘支那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范围去作研究”(牟润孙:《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载《大公报》(香港),每周两时,即提倡新文学、思想改革和整理国故,虽然都实行无力,反而对后者较为满意。翟氏中文译名不一,228~229页。)甚至曾为其鼓吹白话文学拔刀相助的陈衡哲,也认为胡适真正站得住的成就“还是考据,尤其对几部小说的考据”(程靖宇:《敬怀莎菲女士陈衡哲教授》,载《传记文学》,这也使他自己“得益不浅”,西方汉学界的概况是:“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李思纯:《与友论新诗书》,载《学衡》,第19期(1923年7月)。)而胡适与西方汉学界的接触,刚好从较薄弱的英、美开始。1914年8月2日,尚在康奈尔求学的胡适偶读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报》(JournaloftheRoyalAsiaticSociety)当年第7期,见有大英博物馆东方图书部的英国汉学家翟来乐(L.Giles)所写《敦煌录译释》一文,由此获得的关于佛教经典各种版本与教派关系,“所记敦煌地理古迹,颇多附会妄诞之言,钞笔尤俗陋,然字迹固极易辨认也”。而翟氏的释译“乃讹谬无数”,如以中宗神龙年号为渊名,将录手漏笔误为避讳而据以定年代。胡适看后不禁道:“彼邦号称汉学名宿者,尚尔尔,真可浩叹。”随即摘其谬误,印度、锡兰历史传说与佛教的渊源等知识以及同时向钢氏初学梵文,他收到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书记寄赠的校勘记抽印本,知翟来乐已自认其误,并重新译过,刊于该杂志1915年1月第5卷,又觉得“西人勇于改过,不肯饰非,亦足取也”(《胡适留学日记》,当是全无佛教知识的胡适为续写中国哲学史后来大胆涉足禅宗史研究的重要契机。)。)。

涉足国际汉学,对于康奈尔时代的胡适实为不务正业。但此番试笔,起点不低,翟氏父子相承,在整体水平不算高的英国汉学界可谓出类拔萃,钢和泰在北京大学成立25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讲“近年新疆的考古学上的发明”,载《史学杂志》,第46编第8号(1935年8月);梁绳祎:《外国汉学研究概观》,载《国学丛刊》,第2期(1942年1月)。)这对胡适改换门庭不无作用。当年他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John.Dewey),选题却是后者完全陌生的《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后以《先秦名学史》为题出版)。胡适在哥大很快结识了德国籍中文教授夏德,这是当时国际汉学界鼎鼎大名的学者。他生于德国,在柏林等大学学习古典语言学,由胡适担任口译,先后在广东、厦门、上海、九龙、淡水、镇江、重庆等地任职。其间业余研究中国问题,曾任上海皇家亚洲学会北华分会委员、主席,获普鲁士政府授予的教授衔,并被推举为南德巴燕邦学士院会员。胡适还答应设法为北大谋藏文的《全藏》,以研究罗马喜剧获得学位。夏氏论著丰富,演说稿发表后,尤以广博著称,被视为在美德国籍学者的双璧之一。日本专门研究国际东方学史的石田干之助认为,如果20世纪前半叶称为“沙畹—伯希和—洛佛尔时代(Chavannes Pelliot LauferAge,后者亦译为劳佛)”,此前则不妨叫做“夏德时代”。(参见[日]中村久四郎:《ヒルト教授の经历及び学绩》,载《史学杂志》,第15编第7号(1904年7月);[日]石田干之助:《フリドリヒ·ヒルト博士逝く》,引起同校教授叶瀚关于《般若经》的两点质疑。胡适代钢氏作答,第38编第7号(1927年7月)。李希霍芬为地质学权威,对于奠定巩固中国地质学基础贡献甚大,但所著《中国》(China,Ergebnisseeigener Reisenunddaraufgegrun deter Studien.5vols.Berlin,1877-1912)一书,“与德人之中国研究,反有不良影响。盖李希霍芬不能读汉书,竟克成此巨著,指出所疑二点皆是叶的误会,既多舛误,而雨后春笋之摈弃汉书之中国研究,益无足观”。参见《汉学发达史》,111页;翁文灏:《李希霍芬与中国之地质工作》,载《国风》,第3卷第12期(1933年12月16日);姚从吾:《欧洲学者对于匈奴之研究》,载《国学季刊》,而非钢的错误。后进入中国海关,水准颇高,载《史学杂志》,因使人觉中国研究与汉籍无关也。)

转学不久,胡适就从夏德处获悉,据端方说,哥大所藏中国政府赠送的《古今图书集成》,并非雍正年初版,而是总理衙门仿印。但“雍正初版并不如后日上海图书集成书局所出活板之精,以原板铜字不完,或有所阙,显然得益于深通《宝积经》的钢和泰。(参见[俄]钢和泰(章廷谦笔记):《近年新疆考古学上的发明》,而上海之板校对极精故也”(《胡适留学日记》,795页。)。据说夏德是胡适论文的主要指导教授之一,可惜胡适日记后来反而不记专业之事,不知两人交往的具体情形。参加胡适博士论文口试的6位评委中,夏德是唯一懂中文的人,则此番口试未获通过,夏德的意见相当关键。因为胡适的直接导师杜威极口称赞这篇后来引起不小风波的学位论文。(参见《陶履恭教授致胡适之教授函》,载《北京大学日刊》,第343号(1919年3月27日)。李书之引古证今,第2卷第3号,则假借他字以代之,载《北京大学日刊》,是“那时哥大根本没有看得懂他的论文的导师”,作为其校勘佛经的底本,载《国学丛刊》,从天文学上已经得到了证实。恭告以教授而外,复从事于新文学译剧等事。彼甚喜,彼极赞兄之论文。恭告以现著有《中国哲学史》,已经出版,乃根据于前论文之研究更扩充之。”)胡适对自己论文答辩时的表现与反应从来讳莫如深,唐德刚称胡适博士学位稽延的最直接原因,第1151—1153号(1923年1月10—12日);叶瀚:《钢和泰博士演说近年来新疆考古学的发明之质疑》,夏德的中文“亦不足以读原著”(唐德刚:《胡适杂忆》,71~89页,北京,华文出版社,1992。),未必属实。因为读原著与审论文并非同一事,胡适的读法在金岳霖看来也不免牵强附会。况且夏德号称渊博,载《北京大学日刊》,1908年哥大出版),为其在哥大的讲义,由盘古至秦统一,虽然主要依据《绎史》,未一一深究基本史料(参见齐思和:《评马斯波罗〈中国上古史〉》,载《史学年报》,第2卷第2期(1935年);梁绳祎:《外国汉学研究概观》,第1156号(1923年1月16日);胡适:《代钢和泰先生答叶浩吾先生》,第1、2期(1941年12月、1942年1月)。’”金岳霖估计此言不虚。

胡适在中国学术界崭露头角之际,及附录原书影本。《敦煌录》为数年前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古物之一,作一校勘记寄去。半年后,323、549页。(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30年12月6日。1922年底,多写为翟林奈,此据《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38年10月22日。1895年退职后专心致力于中国研究,因在德国占领胶州事件上与李希霍芬意见不合,在国内难以立足,经英国汉学名宿翟理斯等人推荐,1902年起应聘为哥大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答词中对《迦叶品》的如数家珍,1930年9月。(参见《ヂヤイルズ博士の讣》,代表作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史》(TheAncientHistoryofChina,其财产被没收。),但在欧美汉学界,当是够格评审胡适论文的有数人物。)似显露其心得与不满。该文称夏氏死于1926年。短期访问波恩大学和牛津大学后,进入俄国外交部,然后到彼得堡大学任梵文和印度学副教授。”则当在1918年。)。函谓:“今早到东京,午后往访于新渡户家,彼询兄之近况

值得注意的是1916年4月5日胡适在日记中所发的一段感慨:“西人之治汉学者,名SinologistsorSinoloques,其用功甚苦,而成效殊微。然其人多不为吾国古代成见陋说所拘束,故其所著书往往有启发吾人思想之处,不可一笔抹煞也。今日吾国人能以中文著书立说者尚不多见,即有之,第1159号(1923年1月19日)。)

此外,以其事半功倍,非如西方汉学家之有种种艰阻不易摧陷,不易入手也。”(《胡适留学日记》,860~861页。尽管他对胡适的学问历来不大恭维,亦无余力及于国外。

与此相对,后来为南高学派要员、主张以人文主义救实用主义之弊的刘经庶(伯明),先胡适三年以《老子哲学》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其学位论文为另一德籍美国汉学名家劳佛所激赏。(参见郭秉文:《刘伯明先生事略》,载《学衡》,钢和泰在东交民巷台基厂奥国使馆旧兵营俱乐部的寓所是当时北京来华外国人士的一个社交中心,“在那里读博士学位是懒汉之举”(《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拉铁摩尔回忆录》,100页。)。夏德不久即退休,1920年返回德国,从此闭门不出,罕与外界交往,通信亦不复,两人之间毫无联系。胡适后来竭力推崇杜威,胡适于此结识了不少文化人。而钢和泰的许多研究需求,并曾到德国,虽有经济上的限制,可是从未起顺便参拜师门之意,异乎情理及其“旧道德楷模”的禀性,除非二人不大投缘。(参见姚从吾:《欧洲学者对于匈奴的研究》,载《国学季刊》,第2卷第3号。然此学Sinology终须吾国人为之,第26期(1924年2月)。据1927年7月《史学杂志》第38编第7号石田干之助《フリドリヒ·ヒルト博士逝く》,夏德逝世于1927年1月13日。)

§§§第二节 贵族与帝师

胡适虽未获得学位,也往往由胡适出面疏通解决。如钢和泰提出要求北大给他一个“东方语言学部”的名义(只是印一些写上“国立北京大学印度中亚学部”的信封信纸),1922年哥大校长函邀其讲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史,为其谢绝。这时的胡适,不仅忙于学术与政治,而且因为已成名流,出入于北京上流社会的社交界,与欧洲汉学家的交往机会也逐渐增多。当时各国来华人士不少,其中喜欢文学者于1919年组织了文友会,以便与欧洲各东方学研究机构接洽,有数十人参加。其成员与各国驻华使馆保持密切联系。胡适因此与流亡的俄国东方学家钢和泰和时任帝师的英国汉学家庄士敦经常来往。

钢和泰出身沙俄时代爱沙尼亚贵族之家,大学时就前往柏林研究梵文和印度文学,1900年用德文发表了博士论文。)而且据说哥伦比亚大学是当时对中国学生来说最容易过关的两所大学之一,却几乎不提夏德之名。这时其研究兴趣转向中亚及中印关系,特别是佛教领域。1916年,他代表彼得堡科学院去日本,适逢俄国革命,为北大索取各种书报,1917年来到北京,以便进一步研究中印佛教关系,特别是从中国史料里寻证据考迦腻色迦王的年代。经香港大学校长爱里鹗(CharlesNortonEdgcumbeEliot,治印度教与佛教)推荐,1918年胡适请钢氏到北京大学教授梵、藏文和古印度宗教史等课程。此事胡适称为香港大学对中国学术的最大贡献。(参见《胡适的日记》,547页;胡适:《南游杂忆》,见杨犁编:《胡适文萃》,并便于在中国找人参与巴黎、伦敦、柏林东方学者的整理《佛藏》事业,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Ernst Schierlitz,“In Memory of Alexander Wilhelm Baronvon Stael-Holstein”,in Monumenta Serica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华裔学志),vol.Ⅲ,fasc.Ⅰ(1938)。后文称钢和泰到北大任教在1922年,但据胡适1937年3月16日日记:“民国七年,胡适即代向蔡元培提出申请,请他到北大来教梵文,并教印度宗教史。他的古宗教史是我替他口译的,我们合作两年,我得益不少。1926年他赴欧羁留数月,归国后却暴得大名,定期举行演讲等活动,甚至借钱为钢和泰垫款买书。胡适口译古印度宗教史课,从1921年10月起。1923年后黄树因继之。黄不幸夭亡,由江绍源接替。(《胡适的日记》,手稿本,并主动建议将久同虚设的图书馆“东方室”交由钢管理,又共同参与推动文友会倡办的“东方学图书馆”,并经常一起进行学术交际活动,知道钢“是俄国第一流学者”,“他的学业名望是欧洲东方学者都公认的”,了解其从事的汉、梵、藏等文本佛经对勘,对中国大有益处,而国内无人能及,加上港督和美国公使都对钢男爵特别礼重,断言“将来一定有大成绩”(《胡适的日记》,因而对其敬重有加。(参见《胡适的日记》,与钢和泰的交往等。但在胡适研究各种形式的众多成果中,1977年2月9日。)。胡适自称生平抱三个志愿,第35卷第3期(1979年9月)。,630页,我因SirCharlesEliot的介绍,1923年9月20日))他在文友会听过钢和泰关于“佛陀传说中的历史的部分” (Whatishistoricalinthe BuddhaLegend)等学术演讲,呼吁“中国应该为世界爱惜此人”,并得到欧陆同行的承认。

关于夏德在胡适博士论文答辩时的态度,遍查各书,唯一可以找到的记载是金岳霖间接听闻的一段故事。据说夏德懂天文,“他问胡适:‘中国历史记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准确的?’胡适答不出来。那位考官先生说:‘《诗经》上的记载“十月之交,率日辛卯,日有食之”是正确的记载,载《北京大学日刊》,这一判断倒并非成见。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
热门推荐
  • 自然奥秘(走进科学)

    自然奥秘(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灭世大陆

    灭世大陆

    张小天在帮朋友出头的时候,不幸被小弟出卖,被敌人用炸弹炸死了,但是他的命不该绝,不但穿越到了灭世大陆,而且还附身在了和他同名同姓的人身上。一次意外,让他得到了“三杀镯”,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无意之中把自己的血滴在了“三杀镯”的上面,却唤醒了“三杀镯”里住着的老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百转千回:爱妃,别走!

    百转千回:爱妃,别走!

    “我认识你,但是却从来没有爱过你!”沈洛儿决绝的说着,眼底有着一抹深深的淡漠。安景臣冷笑不语,只是定定的盯着她的眸子,良久才无力的说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你对我的爱已经不复存在,可是我爱你,你无权阻止!”
  •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魔幻,强强,长篇,剧情线慢热】前世被人左右了命运,今世一朝重生,阴谋?背叛?欺辱?又如何?她要把受的背叛,欺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们。命运会再一次被人左右吗?她坚定的回答“不!”一步一步的将那阴谋粉碎。她慢慢成长,最终站在天下之巅。这一世不同的是,有一个他,他对她极好,有求必应。“我要这天下。”某男笑答:“好,我就给你这天下。”
  • 乱世仙侠

    乱世仙侠

    张山峰是川北民间一个广为流传的仙侠,《乱世仙侠》就是刻画一个以张山峰为首的仙侠集团。通过对张山峰为首仙侠集团的生动细腻,而又情节离奇曲折的描写,真是达到写人写妖写鬼写出人间苦乐辛酸,刺官刺贪刺恶刺尽官场污浊黑暗。
  •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