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31

第31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5)

阿赖耶识种子又是怎样变现出一切现象的呢?瑜伽行派宣称,人们的经验认识遗留在阿赖耶识里成为种子,阿赖耶识种子又生起诸八识,这八种识如发生作用必于自识内变现种种影像,如眼识变现形声,耳识变现声音,即能把识的一部分转变为“心”的对象,作为自身接触、认识的对象。瑜伽行派十分强调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七识的不同作用,指出虽然八个识都能变现相应的现象,但是前七识所变现的只是影现于内心的物像,并非是心外的色、声、香、味、触乃至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事物的本质。真正能变现心外的事物本质的是第八阿赖耶识。前七识的种子都摄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第八阿赖耶识摄藏了一切万有所由以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第八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总根源、总依据。由此,瑜伽行派并不说八识缘起,而独称第八阿赖耶识缘起。

瑜伽行派为了进一步说明种子变现现象的理论,还提出了“现行”范畴,并通过阐述种子和现行的关系,作为论证万法唯识的基本论据。所谓现行是指第八阿赖耶识种子显现出来的一切现象。种子是阿赖耶识的潜在状态,现行是潜在状态转化出来的外在表现。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没有种子就没有现行,这是种子和现行的基本因果关系。在实际上,种子和现行又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按照熏习的理论,前七识是“能熏”,第八识是“所熏”,当前七识的现行变现出各种现象时,就将印象储藏在第八识中,熏习已有的种子,产生出新的种子。所以种子有能生的和所熏的两面,现行有所生的和能熏的两面,两者是双重的因果关系:“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种种子和现行的互为因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就是瑜伽行派所讲的阿赖耶识种子变现现象的总的轨迹和图景。

人人都有阿赖耶识,各人的阿赖耶识也不相同,那么,各人变现的现象是否也都不相同呢?

瑜伽行派宣传变现有共变与不共变两种,变现有相同的又有不相同的。所谓共变,是指共同种子的变现,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所谓不共变是由不共同种子的变现,如个人的五官、身体等。共变又分两种:一是共中共,指共同种子变现,又是个人和他人共同受用的,如山川大地等;一种是共中不共,共同种子变现,但个人与他人不共同受用的,如房子、衣服等。不共变也分两种:一是不共中共,如眼球、耳穴、鼻柱等没有认识作用的生理器官;一是不共中不共,如依附于眼球、耳穴、鼻柱等的非生理机能,是产生感觉的条件。瑜伽行派还宣传这些共或不共的种子是名言种子,要变现共或不共的现象,还必须有善恶的业种子。一个人生起的共或不共的现行果,是前生阿赖耶识中共或不共的种子和善恶的业种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瑜伽行派的理论,阿赖耶识种子是一切现象的第一根源,就其作为一切现象的根据来说,可以说是带有本体的意义。但是,阿赖耶识种子又居于现象之中,属于有为法,不是本体。瑜伽行派所讲的本体是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即所谓真实如常的理体。也就是说,瑜伽行派是把现象与本体相隔离的。

二、唯识无境说瑜伽行派还从阿赖耶识种子变现说,推出唯识无境说。他们宣扬,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内识的变现,识外没有独立的客观存在。这也就是唯有内心、心外无境的“内有外无”说。

“唯识”含有多重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意义,瑜伽行派各家对唯识的阐释侧重点各有不同,综合各家的观点,主要是:(1)一切现象都不离识,称为唯识。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依存于经验、意识的东西。所谓“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现象都不能单独脱离识而独立存在。

(2)唯是简别的意思,即排遣执著心外之境为实有的迷妄。识是了别,是内心的作用。所谓唯识就是唯有内识,也就是识有境无。(3)一切以识为性,称为唯识。识是能分别了达,境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是识的所分别了达。能分别和所分别都出于识,就是说,一切现象归根到底在性质上都属于识的一类,是为唯识。这些意义的思想核心是,客观事物是识的所分别,是识的体现,是识的一部分。

唯识无境说的境,指六识所了别的对象,如眼识以色尘“尘”,指世间的一切事物,佛教认为世间事物不净,会染污真性,故名。为其境界,耳识以声尘为其境界,色尘、声尘就是认识对象。无境是指境的不真实性。印度佛教认为,所谓真实就是不待缘的、绝对的、不变的,这被认为是无须证明的公理。瑜伽行派也认为世界万物既然是变化无常的,那就是不真实的,只有主观的识是唯一的真实。它还通过唯识的理论来论证无境,强调认识对象、外界的境都是人的心识变现出来映现于自己心里的影像而已,是不真实的,这就是反对认识内容之外别有客观存在,认为被认识的客观对象是依赖主观而存在的。如一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是那个人主观认识上的老虎。客观上有没有老虎呢?瑜伽行派认为老虎只是一种假象,是变化无常的,没有实体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瑜伽行派也承认色法和心法的区别,色是有质碍的,识是能了别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在瑜伽行派看来,作为认识对象的实在是不能超出认识之外的,色不能离开识而存在。如果以为识外还有独立存在的认识对象,那就如同妄执镜中的影像为实有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妄见。瑜伽行派强调认识领域中主客体的统一性,是有理论意义的,但是否认映现于人们内心影像的客观实体的真实性,否认客观事物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不正确的。

§§§第五节六大缘起论

公元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而形成的密教,宣扬六大缘起论,认为世界万物、众生乃至佛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造成的。这个学说比较简略,但也有其特色。

六大,也称“六界”,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本元素。六大早在《阿含经》中已有论及,《中阿含经·度经》说:“云何六界法?……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后来“大日如来”经典又提出“六大无碍常瑜伽”的命题。“瑜伽”,相应的意思。宣传六大是自他无碍、彼此相应的。密教据此提出六大缘起论。“大”是说六大弥纶整个宇宙,无所不遍,无所不在,所以是大,是大种。六大是说世界的六种大种,六种基本元素。具体地说,地大,指一切坚性的东西,有保持的作用。水大,显性的东西,有收集的作用。火大的本质是热性,使东西成熟。风大,指流动气体,有使动物生长的作用。空大,即虚空,内外的间隙,也是能生长的因。识大,指心,包括五蕴的受、想、行、识四部分,是有情生存之所依。概括起来说,六大有六性、五用、六形和六色。按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的顺序,六种性质是坚、湿、暖、动、无碍和了别。五种业用是持、摄、熟、长和不障。六种形状是方、圆、三角、半月、团形和杂形。六种颜色是黄、白、赤、黑、青、杂。一切现象都不出这六性、五用、六形、六色。六大的前五大属于物质现象,后一大属于精神现象,六大就是心物二元,由心物合而构成万物,带有鲜明的心物二元论色彩。同时密教又把地、水、火、风、空色法归属于理,识为心法则归属于智,强调色心不二,理智为一,从而又归结于唯心主义了。

六大如何生成宇宙万物呢?密教提出了“六大无碍”说,六大周遍整个宇宙,互具互融,所以为一切现象缘起的本原。六大无碍分为“异类无碍”和“同类无碍”两种。异类无碍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互具,即六大中的任何一大互具其他五大。如一地大中,具其他五大,一水大中,也具余五大,其他大也如此。二是各具,即六大各守自性,互不相乱。密教认为,六大相互无碍,彼此涉入,由此而生成万物。也就是说,有一大必有其他五大,一滴水、一抔土也有其他五大,非情识的金石、草木也有识大。由此也可以说,一大中就具有一切现象,无碍一体。还可反过来说,全宇宙任何一处都是地大,或都是水大,乃至都是识大,六大无碍涉入。同类无碍是指彼此的六大相望,无障无碍,相互涉入。比如,此之地大,与彼之地大,无碍涉入。此之水大,与彼之水大,无碍涉入。火、风、空、识也是如此。由此也可说,一地融摄无穷无尽的地,一水融摄无穷无尽的水,火、风、空、识也是如此。再是,此之六大,与彼之六大,也无碍涉入,如众生之六大与佛之六大也是融会无碍的,由此也可以说,众生外无佛,佛外无众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综合异类无碍和同类无碍,可见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至广大众生,再至菩萨、佛,彼此虽有高下、凡圣的区别,粗细、大小的不同,但无一不是六大所成,都是互相涉入、圆融无碍的。

密教还宣称,六大就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是梵文摩诃毗卢舍那如来的意译。“摩诃”是大的意思,“毗卢舍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合称为“大日”。“如来”是佛的称号。

密教认为,大日如来就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是所尊奉的主要对象。这也就是说,六大就是佛身,佛身就是六大。宇宙一切现象都由六大构成,也无非就是大日如来。宇宙间大至山河大地,小至一尘一毛,都具有六大,都以大日如来为体,是大日如来法身的显现。一切国土无非是大日如来所依的密严净土。密教把一切现象归结为佛的显现,这就把佛教缘起理论推进到更加神秘的境地。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皇家杀手

    重生:皇家杀手

    别人穿越到古代都是泡美男的,她带着记忆投生到古代却专喜欢抢人!你说,没事的时候,开间鸭店,收购青楼,闲极无聊了杀杀人,放放火,多么惬意啊?有事的时候,好吧,专门调查贪官污吏以及那些容易造反的人,然后诛杀。谁叫她是皇家杀手呢?
  • 文艺时代

    文艺时代

    他曾在一个小县城中看到一个名叫小武的小偷,也曾在苏州河边见识过一条金发的美人鱼,更是在一个小村子里看过一个汉子在被砍头前学驴叫……本书很墨迹~——————————新书发布了《顾道长生》
  • 碎了时光,暖了情殇

    碎了时光,暖了情殇

    原来,委曲求全和他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上劝他多多珍惜未婚妻,工作上又为他卖命加班争业绩。从送公司,送房子,认做姐弟。或许都是天注定的,弟弟突然一去不复返,送车子到送未婚夫,逢人便说她有一个帅小弟。到最后,有一种爱,又要忙着管理公司,亮如橘色,那年他们十六七,姐姐为此念叨十来年,碎了时光,可他居然不记得她这个姐姐。可到最后送丈夫,不是看到他被人追着说流氓,就是见他倒卖成人用品。为了让他早点恢复记忆,暖了情殇!--情节虚构,还要应对被他伤了心的情人,再见时,请勿模仿,他更是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却一直杳无音讯。十年人事两不知,她都默默的接受。让她又要忙着生活。人品变差了没关系,她却迟迟不肯踏出那一步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迷(动植物篇)

    与太阳适度亲密的距离、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种种机缘使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30万种,植物大37万种,每一种都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在这些植物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样令人着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 鸾凤之舞

    鸾凤之舞

    夜溪:生性冷漠的青龙国二皇子,霸道强权不喜欢被人束缚的生活,却偏偏任她束缚尘幻:鸾凤国国师,才富五车温柔善良却又有着坚定的心,替她挡去风风雨雨环儿:她的贴身男侍,贴心又善解人意,毒术天下居一凌无缺:江湖和明月宫齐名的破尘殿殿主,看似温柔骨子里却是腹黑型代表,冷心冷血却又对她千依百顺司空满:玉虎国大学士司空苍之孙,邪媚妖娆,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做事狠绝,甘愿和他人共侍一人她,鸾凤国七皇女冷墨晴,在皇宫与江湖之间徘徊,无奈的收美男.好吧,她承认自己长的还不错,武功也还过得去,可是,为什么就只能被动挨打呢?决定了!她要主动出击!可是,谁能告诉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凌家千金

    凌家千金

    喜欢占小便宜的婶婶,家长里短,看似糊涂实则精明的母亲,以及聪明却运气不大好的老爹跟小气贪财的伯伯,鸡毛蒜皮,生不出儿子的舅妈和不想娶妾的舅舅,看这一家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奔小康。相公,这是一个穿越女平凡的乡村生活纪事。看起来偏心却公正的奶奶,那是什么东西,可以吃吗?
  • 壮士,你家房顶有流氓

    壮士,你家房顶有流氓

    冷瑟瑟喜欢蹲在房顶看远处。手下总是问她:“老大老大,你在看什么?”冷瑟瑟总会回一句:“看美男。”“哪家美男?”“知县老爷。”方小安都会会默默地从房顶下面走过去。他只是个大厨,他不知道冷瑟瑟明媚的忧伤来自哪里,他只知道,冷瑟瑟开始看知县老爷了,他该做糖醋排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