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31

第31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5)

阿赖耶识种子又是怎样变现出一切现象的呢?瑜伽行派宣称,人们的经验认识遗留在阿赖耶识里成为种子,阿赖耶识种子又生起诸八识,这八种识如发生作用必于自识内变现种种影像,如眼识变现形声,耳识变现声音,即能把识的一部分转变为“心”的对象,作为自身接触、认识的对象。瑜伽行派十分强调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七识的不同作用,指出虽然八个识都能变现相应的现象,但是前七识所变现的只是影现于内心的物像,并非是心外的色、声、香、味、触乃至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事物的本质。真正能变现心外的事物本质的是第八阿赖耶识。前七识的种子都摄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第八阿赖耶识摄藏了一切万有所由以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第八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总根源、总依据。由此,瑜伽行派并不说八识缘起,而独称第八阿赖耶识缘起。

瑜伽行派为了进一步说明种子变现现象的理论,还提出了“现行”范畴,并通过阐述种子和现行的关系,作为论证万法唯识的基本论据。所谓现行是指第八阿赖耶识种子显现出来的一切现象。种子是阿赖耶识的潜在状态,现行是潜在状态转化出来的外在表现。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没有种子就没有现行,这是种子和现行的基本因果关系。在实际上,种子和现行又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按照熏习的理论,前七识是“能熏”,第八识是“所熏”,当前七识的现行变现出各种现象时,就将印象储藏在第八识中,熏习已有的种子,产生出新的种子。所以种子有能生的和所熏的两面,现行有所生的和能熏的两面,两者是双重的因果关系:“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种种子和现行的互为因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就是瑜伽行派所讲的阿赖耶识种子变现现象的总的轨迹和图景。

人人都有阿赖耶识,各人的阿赖耶识也不相同,那么,各人变现的现象是否也都不相同呢?

瑜伽行派宣传变现有共变与不共变两种,变现有相同的又有不相同的。所谓共变,是指共同种子的变现,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所谓不共变是由不共同种子的变现,如个人的五官、身体等。共变又分两种:一是共中共,指共同种子变现,又是个人和他人共同受用的,如山川大地等;一种是共中不共,共同种子变现,但个人与他人不共同受用的,如房子、衣服等。不共变也分两种:一是不共中共,如眼球、耳穴、鼻柱等没有认识作用的生理器官;一是不共中不共,如依附于眼球、耳穴、鼻柱等的非生理机能,是产生感觉的条件。瑜伽行派还宣传这些共或不共的种子是名言种子,要变现共或不共的现象,还必须有善恶的业种子。一个人生起的共或不共的现行果,是前生阿赖耶识中共或不共的种子和善恶的业种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瑜伽行派的理论,阿赖耶识种子是一切现象的第一根源,就其作为一切现象的根据来说,可以说是带有本体的意义。但是,阿赖耶识种子又居于现象之中,属于有为法,不是本体。瑜伽行派所讲的本体是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即所谓真实如常的理体。也就是说,瑜伽行派是把现象与本体相隔离的。

二、唯识无境说瑜伽行派还从阿赖耶识种子变现说,推出唯识无境说。他们宣扬,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内识的变现,识外没有独立的客观存在。这也就是唯有内心、心外无境的“内有外无”说。

“唯识”含有多重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意义,瑜伽行派各家对唯识的阐释侧重点各有不同,综合各家的观点,主要是:(1)一切现象都不离识,称为唯识。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依存于经验、意识的东西。所谓“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现象都不能单独脱离识而独立存在。

(2)唯是简别的意思,即排遣执著心外之境为实有的迷妄。识是了别,是内心的作用。所谓唯识就是唯有内识,也就是识有境无。(3)一切以识为性,称为唯识。识是能分别了达,境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是识的所分别了达。能分别和所分别都出于识,就是说,一切现象归根到底在性质上都属于识的一类,是为唯识。这些意义的思想核心是,客观事物是识的所分别,是识的体现,是识的一部分。

唯识无境说的境,指六识所了别的对象,如眼识以色尘“尘”,指世间的一切事物,佛教认为世间事物不净,会染污真性,故名。为其境界,耳识以声尘为其境界,色尘、声尘就是认识对象。无境是指境的不真实性。印度佛教认为,所谓真实就是不待缘的、绝对的、不变的,这被认为是无须证明的公理。瑜伽行派也认为世界万物既然是变化无常的,那就是不真实的,只有主观的识是唯一的真实。它还通过唯识的理论来论证无境,强调认识对象、外界的境都是人的心识变现出来映现于自己心里的影像而已,是不真实的,这就是反对认识内容之外别有客观存在,认为被认识的客观对象是依赖主观而存在的。如一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是那个人主观认识上的老虎。客观上有没有老虎呢?瑜伽行派认为老虎只是一种假象,是变化无常的,没有实体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瑜伽行派也承认色法和心法的区别,色是有质碍的,识是能了别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在瑜伽行派看来,作为认识对象的实在是不能超出认识之外的,色不能离开识而存在。如果以为识外还有独立存在的认识对象,那就如同妄执镜中的影像为实有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妄见。瑜伽行派强调认识领域中主客体的统一性,是有理论意义的,但是否认映现于人们内心影像的客观实体的真实性,否认客观事物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不正确的。

§§§第五节六大缘起论

公元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而形成的密教,宣扬六大缘起论,认为世界万物、众生乃至佛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造成的。这个学说比较简略,但也有其特色。

六大,也称“六界”,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本元素。六大早在《阿含经》中已有论及,《中阿含经·度经》说:“云何六界法?……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后来“大日如来”经典又提出“六大无碍常瑜伽”的命题。“瑜伽”,相应的意思。宣传六大是自他无碍、彼此相应的。密教据此提出六大缘起论。“大”是说六大弥纶整个宇宙,无所不遍,无所不在,所以是大,是大种。六大是说世界的六种大种,六种基本元素。具体地说,地大,指一切坚性的东西,有保持的作用。水大,显性的东西,有收集的作用。火大的本质是热性,使东西成熟。风大,指流动气体,有使动物生长的作用。空大,即虚空,内外的间隙,也是能生长的因。识大,指心,包括五蕴的受、想、行、识四部分,是有情生存之所依。概括起来说,六大有六性、五用、六形和六色。按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的顺序,六种性质是坚、湿、暖、动、无碍和了别。五种业用是持、摄、熟、长和不障。六种形状是方、圆、三角、半月、团形和杂形。六种颜色是黄、白、赤、黑、青、杂。一切现象都不出这六性、五用、六形、六色。六大的前五大属于物质现象,后一大属于精神现象,六大就是心物二元,由心物合而构成万物,带有鲜明的心物二元论色彩。同时密教又把地、水、火、风、空色法归属于理,识为心法则归属于智,强调色心不二,理智为一,从而又归结于唯心主义了。

六大如何生成宇宙万物呢?密教提出了“六大无碍”说,六大周遍整个宇宙,互具互融,所以为一切现象缘起的本原。六大无碍分为“异类无碍”和“同类无碍”两种。异类无碍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互具,即六大中的任何一大互具其他五大。如一地大中,具其他五大,一水大中,也具余五大,其他大也如此。二是各具,即六大各守自性,互不相乱。密教认为,六大相互无碍,彼此涉入,由此而生成万物。也就是说,有一大必有其他五大,一滴水、一抔土也有其他五大,非情识的金石、草木也有识大。由此也可以说,一大中就具有一切现象,无碍一体。还可反过来说,全宇宙任何一处都是地大,或都是水大,乃至都是识大,六大无碍涉入。同类无碍是指彼此的六大相望,无障无碍,相互涉入。比如,此之地大,与彼之地大,无碍涉入。此之水大,与彼之水大,无碍涉入。火、风、空、识也是如此。由此也可说,一地融摄无穷无尽的地,一水融摄无穷无尽的水,火、风、空、识也是如此。再是,此之六大,与彼之六大,也无碍涉入,如众生之六大与佛之六大也是融会无碍的,由此也可以说,众生外无佛,佛外无众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综合异类无碍和同类无碍,可见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至广大众生,再至菩萨、佛,彼此虽有高下、凡圣的区别,粗细、大小的不同,但无一不是六大所成,都是互相涉入、圆融无碍的。

密教还宣称,六大就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是梵文摩诃毗卢舍那如来的意译。“摩诃”是大的意思,“毗卢舍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合称为“大日”。“如来”是佛的称号。

密教认为,大日如来就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是所尊奉的主要对象。这也就是说,六大就是佛身,佛身就是六大。宇宙一切现象都由六大构成,也无非就是大日如来。宇宙间大至山河大地,小至一尘一毛,都具有六大,都以大日如来为体,是大日如来法身的显现。一切国土无非是大日如来所依的密严净土。密教把一切现象归结为佛的显现,这就把佛教缘起理论推进到更加神秘的境地。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热门推荐
  •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旅行是个好东西。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经历过的那段情,看得最清楚。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
  • 善待自己2: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白金版)

    善待自己2: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白金版)

    放纵自己的人,善待人生,会得到短期的快乐。但同时也会因为目光短浅而失去更多的未来的发展机会。对自己好,善待自己,珍惜自己,善待在人生的游戏中的机会,是最基本的要求。长时间无法得到突破,但要分清自己当时所处的位置。人可以有欲望,尽量让自己简单、朴素在复杂的氛围中。善待自己,人可能就会迷失。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公正,善待命运,因为那就是上苍的考验。或者放任,虽然你和许多人的结果是一样的 ,或者放弃。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这时候人就应该更多地放时间在学习。世上没有比生活自己的阴影里更可怕的事了。,这是游戏的潜规则。尽量让自己快乐,但过程同样重要。人可以对不起你。善待自己并不等于放任自己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信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市的人都忙着训练鸽子,希望所养的鸽子能被选为传信鸽。小男孩也一心想把花颈鸽训练成信鸽王。它曾冲向老鹰,去救自己的同伴,也曾在暴风雨中迷航;还曾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幸的是花颈鸽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受伤,从此意志消沉……它还能飞上蓝天吗?
  • 夫君,有礼了

    夫君,有礼了

    正文简介...前世之事帮人背了黑锅,算了,玉帝给了她无边的法力好,扶世就贫吧!美丽的外表让人窒息,试问世界几人不陶醉呢?又笑问她的个性,哪个男子不喜欢?她来到这里,男子纷纷倾倒,可是这是她心中所想的吗?这么多男子为她倾心,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一种负担。不知道何时已经成了负担,让她怎么选...当她选择离开时,她失去了一切,但是她错了,爱他的男人都超越了她想象的境界,当男主齐上阵,女子该怎么选择...“奉预知之命受封汝于初寅国女皇!”“女人可以做皇帝的吗?”“以你的修为,在天下人的心中的地位,已经没有人可以超越你!”她冰雪聪明,心系天下,心有天下。而,天下人亦然有她,她成为一代一代女皇待天下被她平定之后...“元老,还有什么事吗?”她苦着脸说道。“是的,女皇优良的血统必须延传下去,现在要做的就是充裕后宫!”听了元老的话,某人直接喷血:“我对女人没兴趣的!”确定自己的立场。说着九位帅哥齐刷刷的站在了面前,晃动手中扇子看着清雪,清雪一阵想死感觉都有...“我也要在里面!”这是从后面又冒出一个人,那个沉睡了三年的人。那时她无法选择,他们爱她,更不希望她难过,既然这样,那么就让他们同时拥有吧!温柔的人因为她变得霸道,霸道的人却因为她变得温柔。到底有何魔力?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只是一切已经开始,到底该怎么做呢?场景:--------NO.1--------“太后,有何吩咐?”“帮哀家在闵妃的汤里下点这个...”“太后,这可是...”“哀家知道,催情散嘛,看着皇上这么消沉,哀家帮帮他...”太后一脸的诡异说道,贼老太婆。“皇后,你没事吧,身体好热啊!”“我...我,放开我!你想吃我豆腐,就算我死我也不要和你在一起。你和那个太后是一样的东西。”跑了...留下皇帝一个独守空闺!---------NO.2---------大街上随便找了一个邪魅的男子:“这个给你!”一锭金元宝!男子发愣的看着身前这个妩媚倾国的女子,不解:“什么意思”“买你一夜。”一肚子火的清雪说道!男子愣在原地...那破庙前,当着所谓的天神的面,她脱去衣衫,脱去她全部的爱...“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要爱上我。”她哭着说。-----NO.3------“你们爱不爱我?”迎接她的是沉默,她站着冷笑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其中所选各位,既有源自人性邪恶狡黠之底层,也有自底层脱颖而出并始终对自己的故土念兹在兹的;既有以自己的立场角度驰骋对底层的想象的,也有沉溺苦水中而能表现人性之光的底层。也有取自底层的视角同其中人物呼吸与共的。,也有成名已久偶涉底层的名家;既有后起新秀。正因为这种色彩斑斓,这是对近年来底层写作和乡土叙述的一个总的巡览,故而就有了底层多样面貌的呈现,既有一直从事底层写作并以此闻名的“专家”,既有挣扎于苦难和血泪中的底层惨象,也有文坛宿将;既有位居显要而念念不忘底层艰辛并能保持一个永远的赤子之心的,也有不为苦难所迫而能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底层群像,也是对它们的一个全面的回顾
  •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推荐教材之一。内容按照《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该方案对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进行编写,重点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 探索发现未解之谜

    探索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本书深入挖掘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围绕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精选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精神培训的案例,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职场人士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