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40

第40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下):名家与名作(2)

宋璟《梅花赋》并序:“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随从父之东川,授馆官舍,时病连月,顾瞻圮墙,有梅一本,敷于榛莽中,喟然叹曰: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贞心不改,是则可取也已,感而成兴,遂作赋曰:高斋寥阒,岁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龙吟。坐穷檐以无朋,命一觞而孤斟。步前除以踯躅,倚藜杖于墙阴。蔚有寒梅,谁其封植?未绿叶而先葩,发青枝于宿枿。抉秀敷荣,冰玉一色。胡杂遝于众草,又芜没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羌洁白其何极?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香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冻雨晚湿,夙露朝滋,又如英皇,泣于九疑。爱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烟晦晨昏,阴霾昼,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卷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半含半开,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顺(原作慎,误)子,正容物悟。或憔悴若灵均,或欹傲若曼倩。或妩媚如文君,或轻盈若飞燕。口吻雌黄,拟议难遍。彼其艺兰兮九畹,采蕙兮五柞。缉之以芙蓉,赠之以芍药。玩小山之丛桂,掇芳洲之杜若。是皆物出于地产之奇,名著于风人之托。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或朝华而速谢,或夕秀而遄衰。曷若兹卉,岁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专权,相彼百花,谁敢争先!莺语方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至若栖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廛,甘遁岩穴。江仆射之孤灯向壁(原作寂,据《渊鉴类函》改),不怨凄迷;陶彭泽之三径投(原作长,据《渊鉴类函》改)闲,曾无愔结。谅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乎君子之节。聊染翰以寄怀,用垂示于来哲。从父见而勖之曰:万木僵仆,梅英再吐,玉立冰姿,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全唐文》卷二○七。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属河北)人,调露元年(679)进士,武则天时为御史中丞,睿宗时任宰相,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楚州(今江苏淮安)刺史。玄宗时复任宰相,开元八年(720)罢相。封广平郡公,卒谥文贞。与姚崇先后执政,并称开元贤相,然姚崇善于应变,宋璟刚正不阿,危言谠论,人品为世推重。其文集宋以来失传,《梅花赋》便无从得睹,宋人编《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均不载。有关其真实面貌,只唐人著述中零星涉及。颜真卿《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七时,或读《易》旷时不精,公迟而览之,自亥至寅,精义必究。明年进士高第,补上党尉,转王屋主簿。相国苏味道为侍御史出使,精择判官,奏公为介。公作《长松篇》以自兴,《梅花赋》以激时,苏深赏叹之,曰真王佐才也。”铭辞中又称:“《赋》嗤梅艳,《篇》美松长。苏公嗟称,才必佐王。”《全唐文》卷三四三。这条材料很重要,由此可见宋璟未及冠而中第,而今本《梅花赋》序“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云云,显然有假。当时宋璟有两篇作品,一诗一赋。诗美长松,托物自喻;赋讥梅艳,借以讽时。是非美刺,正反陈志,表现出初仕求进、期有作为的奋发姿态。而今本赋中梅花是颂美的对象,作者托梅自喻身世怀抱,这全然违反了宋赋本旨。而赋中“栖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廛,甘遁岩穴”云云,更是一派避世独善之意,纯然孤山咏梅以来的声吻,与宋璟此时初仕进取之身份、心志大相径庭。另晚唐皮日休《桃花赋》序云:“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也。”皮日休《桃花赋》,《全唐文》卷七九六。今本《梅花赋》虽然也多引佳丽比拟,但立意高超,风格清雅,实非“南朝徐庾体”之粉泽“富艳”可比。因此无论内容还是艺术上,今本广平《梅花赋》与唐人记载都有很大出入。而据唐人文献所透露的信息,如主题否定梅花,风格似南朝“徐庾”等,放在宋璟所处的初唐——当时人们视梅花仍在一般春花时艳,而文坛风气也以南朝绮艳之风影响为主,反较吻合。另外赋中一些段落明显点窜宋李纲《梅花赋》、唐陆龟蒙《采药赋》语句。

虽然两宋三百年间人们都认为宋璟《梅花赋》无传,今传本绝对赝作,但宋璟以一代开元直臣名相赋梅却构成了咏梅史上耀眼的事实,尤其是皮日休关于宋公“铁肠石心”不当赋辞“婉媚”的疑议,更是引发了一个不绝的话题。开始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一般的典故,用以代表因梅感春、对景能赋的诗人雅兴,作为“无情未必真豪杰”,刚肠也能作绮语的典型例证,如廖明略取广平赋梅事为贵溪尉舍梅花命名“能赋堂”韩元吉《绝尘轩》,《南涧甲乙稿》卷一六。,秦观《和黄法曹建溪梅花》“谁云广平心似铁,不惜珠玑与挥扫”《全宋诗》卷一○五五。,都是此意。到南北宋之交,随着人们对梅花的推重,尤其是对梅花傲然岁寒之精神气节美的感知赏识,开始出现了这样的议论:宋公媚辞赋梅与其性格不是相左,恰恰相反,只有宋公那样的铁心石肠、刚姿劲质才配咏梅,才得梅花精理神髓。据《韵语阳秋》卷一六记载,南北宋之交的叶梦得曾“效楚人橘颂体作《梅颂》一篇,以谓梅于穷冬凝严之中,犯霜雪而不慑,毅然与松柏并配,非桃李所可比肩,不有铁肠石心,安能穷其至”《历代诗话》下册第616页。。当时持同样见解的还有王铚,其《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注写道:“皮日休曰宋广平铁心石肠,乃作梅赋,有徐庾风格。予谓梅花高绝,非广平一等人物,不足以赋咏。”王铚《雪溪集》卷二。文风与人格的矛盾被置之不理,从中发现了人品与梅花的统一。

经过这番旧事别解、故题新说,广平赋梅成了咏梅的重要事象,其意义就不只是一般的文士风雅,而是君子人格的比德象征,其作用在于揭示梅花坚贞刚毅的品格。“萧萧官舍自寒芳,清梦何从至玉堂。唱彻凉州太催逼,何如铁石广平肠。”李曾伯《太府寺梅花盛开和曾玉堂韵二首》其二,《可斋杂稿》卷二七。“广平铁石心犹在,宁有诗情似玉台。”虞俦《次韵古梅》,《尊白堂集》卷三。与六朝及初盛唐诗人的睹梅惊时、感伤绮怨不同,宋璟的刚毅秉赋和名臣风范与梅花精神品格最为契合。落实在表现方式上,人们多以广平之“刚态毅状”来比拟梅花,用“铁心石肠”之语来描况和赞誉梅花:“广平心肠铁石,姑射肌肤冰雪。”许及之《次韵周畏知用南轩“闻说城东梅十里”句为韵六言七首》其二,《涉斋集》卷一八。“衣冠古岸绮季至,介胄嶙峋亚夫色。从来魏征真妩媚,要是广平终铁石。月香水影儿女语,千古诗肠描不得。”郑清之《冬节忤寒约客默坐……》,《安晚堂集》卷八。“素心甘淡泊,秉节性贞固……孤根倚绝望,清光更回互。生平铁石肠,不受纤尘污。念结岁寒盟,相依共迟暮。”郑会《梅雪堂》,《全宋诗》卷二九五九。“清标实用何人可,只合差肩宋广平。”曹彦约《见梅有感》,《昌谷集》卷二。“梅之为物,天清月明,风度凝远,如宋广平在开元相太平。”陈著《跋弟梅轴》,《本堂集》卷四四。在这样的人格比拟中,尤其是“铁心石肠”的措语中,梅花的刚毅品格尤其是坚贞不屈的气节情操得到最为醒目的揭示。同样,也正是这些对宋璟人格深契梅格的审美理解,为宋元之际《梅花赋》的赝制提供了“贞心不改”、“君子之节”等立意的基础。

据方回、鲜于枢等人记载,今本《梅花赋》得之于宋东京旧国子监详见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研究》第380-388页。,具体时间大约在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陈栎《题春先亭》:“闻有此文莫能得,仅见皮子加褒称。近世李君使交州,得诸尘壁轻连城。”陈栎《定宇集》卷一六。这里说的使者李君,是李思衍,谢枋得的学生,至元二十五年(1288)以礼部侍郎出使安南(今越南),二十六年秋返国黎《安南志略》卷二、三。,途经开封,或因此得之。

《梅花赋》先正面描写所见深山高斋丛棘中孤梅一株凌寒独放的情形,寄托人生不遇的处境与感受。接着以娥皇女英、藐姑神人、通德、绿珠、卓文君、赵飞燕,何晏、韩寿、温伯雪子、东郭顺子、屈原、东方朔等历史和传说中的佳人与名士对梅花进行多方面的比拟形容,最后则抉发梅花早春独步、凌越百花的本性和甘处幽寂、自保贞固的品格以自勉自励。通篇打着失意之士孤芳自赏的烙印,无论立意还是描写,都显系林逋孤山咏梅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南宋中期梅花欣赏中流行的观念、立场和方式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作者应是宋元、金元之交的人士。

3张九龄《庭梅咏》

张九龄《庭梅咏》:“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朔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张九龄《曲江集》卷五。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出身寒门庶族,少年聪敏,十年间连登三第。受玄宗信赖,任洪州都督、尚书工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敢于谏诤,二十九年罢相,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九龄之罢相是盛唐治乱转折的分水岭。张九龄的作品中多次写到梅花,把梅花称为“南国树”张九龄《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全唐诗》卷四八。。这首诗是专题咏梅,但在梅花“形似”方面着笔不多,而是对其孤芳自危、风欺雪妒、飘荡无依之处境深怀怜悯。张九龄晚年的《感遇》、《杂诗》等组诗多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贤能遭嫉、忠正见谤的感怀忧思,其中如《感遇》其一、其七以兰桂、丹橘隐喻自己洁身自好、怀才不遇的现实遭际。同样,这首咏梅诗也应属此类托物言志之作,诗中梅花的芳馨孤危也正是张九龄人格、遭遇的写照。

4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诗曰:“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全唐诗》卷二二六。诗题中所说的裴迪,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时杜甫居成都浣花溪畔草堂。时间在肃宗上元元年(760)或二年初,裴迪寄了一首《东亭送客逢早梅》诗与杜甫,杜作此诗为答。诗首联以何逊东阁(扬州刺史萧伟幕府)咏梅的故事来赞美裴迪的寄诗,颔联承友人来诗意,表达对友人挂念自己的感激。裴迪来诗中也许有叹息不能折梅相赠之意,诗人在颈联对此反为安慰,梅花正如何逊所说是“惊时”之物,“你不要对此介意,不然我也会与你一样惹起无限乡愁”。诗人最后说,“我家门前浣花溪上也有一株,那争春竞放的形象使人倍感岁月无情,催人青丝转白头”。

该诗通篇以早梅伤情立意,前半就着一个“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半围绕一个“愁”字抒写自己的情怀。正如清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此纯乎写情”《清诗话》下册第551页。,此诗表达重点在抒情,不在咏物。诗歌感情诚挚,语言浅白,始终以谈话的口吻,推心置腹一般,感人肺腑。明人王世贞推此诗为“古今咏梅第一”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九。,意在推重唐代诗歌的抒情传统。南朝以来的咏梅诗赋以刻缕“形似”为主,其中言情之作不多,主题多承乐府《梅花落》边塞苦辛相思之意,而且也多出于思妇闺怨、宫怨情态,齐梁宫体咏梅尤其如此。何逊咏梅也染闺怨色彩。鲍照、张九龄等诗作亦具托物寓怀之色彩,但只就花色比兴而已。唐代以来,诗人多着意梅花的时序特色,借以抒写宦游流落之情,如张说《幽州新城作》、卢僎《十月梅花书赠》,杜甫站在盛唐诗歌艺术发展的制高点,远承陆凯折梅寄远之意,超越传统宫体闺怨情调,直抒自我睹梅感春怀友思乡之情,实现了咏梅抒情的新境界,在咏梅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5戎昱《早梅》

诗曰:“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文苑英华》卷三二二。关于此诗作者,明清文献一作张谓,但宋人多作戎昱。戎昱(744-801),扶风(今陕西扶风)人,早年为节度幕僚,后官江南辰州(今湖南沅陵)、虔州(治今江西于都)刺史。戎昱长于七绝,风格清新明畅,此诗亦然,写早溪畔梅树花光洁白如玉,又疑为冬雪未销,渲染出早春溪畔梅花特有的明丽风景。

6柳宗元《赵师雄醉憩梅花下》

柳宗元《龙城录》卷上有《赵师雄醉憩梅花下》一则:“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对:一本作未销)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柳宗元《龙城录》卷上,《五百家注柳先生集》本。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人。出身世宦之家,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科,任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积极投身“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州(今属广西)刺史,47岁卒于柳州。《龙城录》是一部志怪杂事集,今分两卷。龙城,隋朝县名,唐初升龙州,后改名柳州。顾名思义,《龙城录》当成于柳宗元晚年贬官柳州时。但此书不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等书目著录,南宋中尤袤《遂初堂书目》小说类始有其目,也未明撰者和卷数。宋人多认为此书既不见《唐书》记载,且内容虚诞,文笔衰弱,不似柳宗元所为,而是南北宋之交王铚等人的假托之作。后世学者也多持此说,当今学者歧见纷纭,一派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柳宗元的作者身份,另一派则根据《龙城录》所载之事多与唐史不合,且不乏柳宗元身后发生者,断言其决非唐人所作程毅中《唐代小说琐记》,中华书局《文史》(第二十六辑)第281-291页;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第493-507页;《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第15页;陶敏《柳宗元〈龙城录〉真伪新考》,《文学遗产》2005年第4期;薛洪《〈龙城录〉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

尽管作者是否柳宗元一时未可遽断,但该书之始为世所知却是南北宋之交的事。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段赵师雄罗浮遇仙的故事。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如此著录此书:“称柳宗元撰,龙城谓柳州也。罗浮梅花梦事出其中。唐志无此书,盖依托也,或云王铚性之作。”直以此事为代表,可见这一故事在当时的知名度。赵师雄,正史无传,其他各类文献也未见提及。这段记叙中也有明显漏洞,一是罗浮山地处炎瘴海隅,是否有“残雪”,很值得怀疑;二是岭南天寒只在岁末,而这一时节绝不会出现“东方已白”,“月落参横”的情形。宋人怀疑此事是王铚“迁就东坡诗‘月黑林间逢缟袂’及‘月落参横’之句”的杜撰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也不全为无根之谈。

同类推荐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热门推荐
  •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求支持!VIP读者群:繁华玉煞532855907】,废材也可以活的风生水起。誓死不离。奈何却惹到了那么一个高傲霸道的男人。男人将她紧紧的压在自己的胸膛上,她,一双凌厉的眼睛里闪着的都是势在必得的光芒:“凌云天纵,因飞机爆炸穿越到陌生大陆的废物预言师身上虐渣男贱女,收宝器萌宠,以后不要让我再看见你!”女子狠毒一笑:“怎么?”“不然我见一次,强宠溺爱,世界排名第一的杀手,爱一次!”
  •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养心禅:激发心灵能量的生活禅修

    本书用极具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禅意生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自己营造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境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以平常心去面对纷繁复杂,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以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也使我们对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有更深刻的感悟。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琉璃殇,缱绻帝王侧

    琉璃殇,缱绻帝王侧

    “不要唤我先生,我给你十里红妆。”他紧紧搂着她,“我想与你共度一世,戳↑↑↑↑↑皎皎孤月,天帝之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一年,【已完结】新文,他抛却政事,三重天上;你我初遇。”“我在。“沫琉,覆手为雨。当魔界至尊亲手扼住她的脖子,看他还会不会要你!”“我······愿意。然后他看了过来,这偌大的天下没有你在陪在我身旁,偏偏有着淬过火一般的热烈和璀璨,韶韶光华:即便负尽天下,是多么寂寞的繁华。到我的身边来,目光冷冷,残忍而妖艳:“你不怕死吗?”“怕。”“你这个魔鬼!”这是一场仙魔之间的浩大战争,断然不会再辜负你。”“是吗?那我夺了你的身子,为我披上嫁衣,那又何妨?”“得到你,这是一份帝尊之间完美争夺的爱情。她三魂七魄重新归体,眼前温润如玉的男子正含笑望着她:“醒了就好。”“先生······”“阿璃。执手携老。”弹指之间,星移斗转;情愫便生。当日便是,此生如是。,眸光中似有清泉流淌,”他俯身靠近她。她说:阿璃,我不曾悔。”翻手为云,说着缱绻的情话。”她轻轻的说着,“可是我更怕你伤害他他是仙界唯一的太子殿下,换得她的回心转意。
  • 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 以心御魔

    以心御魔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意欲平凡的孩子——张雨。遭受世界折难、堕入红尘迷惘。为了复仇堕入妖道,哪知自己苦苦追逐的仇恨竟是梦幻泡影!从此抛名弃姓,更名逆无名。又遭受际遇,被赋予逆天的使命。意欲平凡的张雨本不愿背负逆天之命。谁知天意弄人,一波又一波的磨难挫折,一次又一次红尘的陨落……从此,他怨天恨地,誓要逆天改命,追溯那凄美的身影…踏破三十三界,征讨天外九天……
  • 逍遥渔夫

    逍遥渔夫

    贝海,整个东海岸最成功的渔船船长,几年时间就被美国东海岸的渔夫们称为传奇人物。神乎其神的找鱼手段,几乎从不出错的识鱼能力,还有每次出航都让无数渔夫羡慕的渔获。不光是论起重量,论起鱼质量和体形也是一等一的。从一个一开始让人看不起,甚至认为根本不懂捕渔的中国小子,变成别人眼中的超级船长,而且比所有干了几乎一辈子的渔夫都要厉害的年青人,有一个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他有一件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法宝。正是因为有了它,这才让一个啥也不会的毛头小子变成了让无数渔夫羡慕的传奇。新书《山洼小富农》上传了,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捧场,多多收藏!http://m.pgsk.com/info/1004929121
  •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