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31

第31章 园艺 园林与花艺中的梅花(下):(3)

林洪的《山家清供》、《山家清事》是两种专门记载江湖闲隐生活用品的著作,成书于定居杭州后,收载于陶宗仪的《说郛》中。前者主要记载各种风味食品,共102道,既有得之前贤故事和诗文吟咏,如槐叶冷淘、凋菰饭之类,也有时人包括林洪本人烹饪与饮食的最新经验。其中蜜渍梅花(杨万里首创)、汤绽梅、梅粥三种以梅花作主料,醒酒菜以梅花作佐料,大耐糕以梅实为调料,梅花汤饼则是以梅花形面片汆水拟落梅浮水,梅花脯以诸果拌食模拟梅花风味。以上总计7道,均为时人新创。《山家清事》主要记载江湖士人的生活要诀与器物,如相鹤诀、种竹法、酒具之类,共16条。其中“梅花纸帐”详细地介绍了形制与用法,另“插花法”中谈到梅花瓶插的注意事项,“种梅养鹤图说”则介绍了自家居处植梅的情形。总而言之,与梅花有关的内容占了不小的比重。

正如书名中“山家”二字所显示的那样,林洪是当时日益庞大的江湖无业游士群体中的一员,与范成大的朝廷显宦、张镃的贵胄公子不同,代表着广大中下层封建文人的社会身份、文化品格和生活面貌,所述“清供”、“清事”也更加着眼于生活的枝微末节,因此,透过其内容,可以感受到梅花在广大中下层封建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深厚情结。在日常生活的诗意创造中,梅花成了一个重要的物质题材,点缀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着人们的情趣。

6陈景沂《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是一部关于植物尤其是栽培植物专题的大型类书。辑者陈景沂,号肥遁,又号愚一子,天台(今属浙江)人。该书前有韩境序文,作于理宗宝祐元年(1253);辑者自序,作于宝祐四年(1256)。自序中曾谈及自己的简历:“余束发习雕虫,弱冠游方外,初馆西浙(引者按:今浙江湖州),继寓京庠(引者按:指当时都城临安的国子监)、姑苏、金陵、两淮(今江苏扬州、安徽合肥)诸乡校。晨窗夜灯,不倦披阅。记事而提其要,纂言而钩其玄。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集凡四百余门。”根据两序文所提供的信息,陈景沂早年即着手纂集《全芳备祖》,几经努力,估计脱稿在理宗即位(1225)前后,曾“呈天子之览”。其时作者约30岁左右,故自称是“少年之书”。其付刻约在宝祐癸丑至丙辰间(1253-1256)。

此书专辑植物(特别是栽培植物)资料,故称“芳”。据自序:“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辑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赋,必稽其始”,故称“备祖”。从中可知全书内容轮廓和命名大意。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如卷一为“梅花”,卷二为“牡丹”,卷三为“芍药”等等,120种左右。后集31卷,分为7个部分,计9卷记果,3卷记卉,1卷记草,6卷记木,3卷记农桑,5卷记蔬,4卷记药。著录植物150余种。各种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三目,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的各种文献资料;二是“赋咏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凡十目,收集文人墨客有关的诗、词、歌、赋;三是“乐府祖”,收录有关的词,分别以词牌标目。今有宋刻残本、手抄本、农业出版社1982年影印宋残本(残缺部分由抄本配补)。

《全芳备祖》的植物学、园艺学、古籍辑佚与校勘等方面的价值备受重视,放在梅文化史上,也是地位突出、贡献多多。首先,从书中植物的序次上说,花部在前,而梅花又置于花部之首。序言道:“凡有花可赏、有实可食者,固当录之,而不容后也。至于洁白之可取,节操之可嘉,英华之夐出,香色之俱全者,是皆禀天地之英,皦然殊异,尤不可不列之先也。”此俨然是对梅花列于群芳之首的解释,简明地概括了梅花的超拔之处,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基本观点。其次,从数量上说,花部27卷著录植物120种左右,其中12种花占一卷分量,梅花即其一。在这12卷中,第一卷梅花是字数最多的,规模几乎是其他各卷的两倍。另有红梅、蜡梅一卷(第四卷)。这其中以“赋咏祖”最为丰富,辑录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仅第一卷共计收完篇185首、散句133条,集中保存了唐宋时期大量优秀的咏梅名篇、佳句。这些篇章近九成属于宋代尤其是南宋,反映了宋代咏梅创作风气之盛。宋以后一些植物谱录和类书中的梅花资料多从此书摘抄、过录。

三、元明清

1吴全节漱芳亭

吴全节(1269-1346),元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人,字成季,号闲闲。正一派道士,13岁入龙虎山学道,至元二十四年(1287)随师张留孙入京晋见元世祖忽必烈。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授玄教嗣师。英宗至治二年(1322)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吴全节生活于元代中期,颇受宠遇,久处京师,雅好与士大夫结交,能文善书,堪称儒雅。在梅花欣赏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所建漱芳亭,从江南移植梅花。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初燕地未有梅花,吴闲闲宗师时为嗣师,新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吴全节为嗣师时曾于至大三年(1310)赴江南祀茅山并归省双亲,移植梅花或即此行。所种梅花至少有红、白二种范梈《次韵赋吴尊师漱芳亭白红梅花二首》,《范德机诗集》卷五。。颇为江南文人所喜爱,张雨等名士游赏其下,为一时佳话。元都北京地区地处南温带北部边缘,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吴全节发明以蒙古包(穹庐)罩护,也属因俗制宜,据说当时张雨流连其中,恍如行西湖孤山下,又如入仙人壶中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吴全节此举开创了燕地艺梅的历史。元代宫庭“绕罗亭植红梅百株”,“红梅初发,携尊对酌,名曰浇红之宴”陶宗仪《元氏宫掖记》,《说郛》卷一一○上。,当属吴全节引植后带来的变化。

2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

《二如亭群芳谱》(简称《群芳谱》)是明代后期一部植物学和农学巨著,其体例基本沿用《全芳备祖》,较为明确、全面。撰者王象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字荩臣,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1634-1711)祖父,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中书舍人,迁礼部主事等,崇祯间任浙江右参政、右布政使。年七十致仕,优游林下20年,年九十余卒。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一:“万历中先祖官京师,为党人所忌,借丁巳京察,谪官家居十载,甘农圃以没齿,作为此书,名亭曰二如,以见志,后刻于虞山毛氏汲古阁。”丁巳京察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王象晋《群芳谱》自序也称“历十余寒暑,始克就绪,题之曰《二如亭群芳谱》”,可见王象晋编辑此书前后历时十年,最终完成于天启七年(1627)(今本《群芳谱》三十卷卷末有天启元年好生居士即王象晋的跋语,因而也多认为是该书撰成的时间)。全书分天谱3卷、岁谱4卷、谷谱1卷、蔬谱2卷、果谱4卷、茶竹谱1卷、桑麻葛苎谱1卷、药谱3卷、木谱3卷、花谱3卷、卉谱2卷、鹤鱼谱1卷,共计28卷。梅与蜡梅资料分见于果部卷一和花谱卷一。分品种、接法、移种、制用、艺文等,最具价值的是品种部分。果部卷一记梅品种:白花有绿萼、重叶、消梅、玉蝶、冠城、时梅、早梅、冬梅8种;红梅有千叶红梅(福州红、潭州红、邵武红三种)、鹤顶、鸳鸯、双头红梅、杏梅5种;异品有冰梅、墨梅2种;其他杂载品种有千叶黄、蜡梅、侯梅、朱梅、紫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枝梅、胭脂梅9种。花谱卷一载蜡梅4种:磬口、荷花、九英(即狗蝇)、檀香。上述梅花共24目26种。其中侯梅、朱梅、紫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枝梅、胭脂梅等7种,显然掇自《西京杂记》,并无实际意义,而玉蝶、时梅、早梅、冬梅、冰梅、墨梅等6种,蜡梅中的荷花,均为宋范成大《梅谱》未载,显属元明以来的新品种。遗憾的是,还有一些明代以来的新品种未及著录,如王路《花史左编》卷三、卷四所载“花开朵朵向下”的照水梅,王世懋《学圃杂疏》所载且霜梅、梅酱梅等果梅品种。尽管如此,王象晋《群芳谱》毕竟提供了当时较为全面的品种名录,集中反映了明代艺梅品种的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完成的徐光启《农政全书》梅之条目下的文字与《群芳谱》这一条目几乎完全相同。两书成书时间都在天启间,《农政全书》或延至崇祯初年,是否有这样一些可能,即王象晋取材于徐氏书稿,或两人取材于同一种前人著述。但似又不像,因为《群芳谱》中除罗列品种外,对当时的园圃情况还另有说明,如称“今人争上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又引陈继儒语以为佐证,显然更像原始著述。而《农政全书》中删去了这些枝节。加之王象晋遗漏的且霜梅、梅酱梅、照水梅等梅品多属江浙地方品种,王象晋以北人对江南圃艺不得其详,情有可原,而籍贯上海的徐光启,对农艺研究颇深,不致如此。因此可以说,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梅花条目是直接过录了《群芳谱》的相应内容,《群芳谱》在当时圃艺著述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可见一斑。

3陈淏《花镜》

陈淏(1615-1703),字爻,号扶摇,又称西湖花隐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入杭郡庠生,名噪乡校中”,未得科名。一生主要生活于杭州,博学多艺,祖传医术,以经营书坊为生,曾一度寄居金陵,与李渔合作刊书方渭仁《扶摇陈先生暨原配戴孺人合葬墓志铭》,陈枚《留青新集》卷三,转引自王建《〈《花镜》作者陈淏子考〉辨》,《文献》2003年第2期。此处陈淏生卒年也采王建等人考说。。所辑《花镜》是一部花卉专书。自序署时康熙戊辰八月,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可见该书编辑当完成于此前,康熙四十六年(1707)完成的官修《广群芳谱》已见引用,也可佐证这一成书时间。全书6卷,专论观赏植物,而兼及果树。卷一“花历新裁(裁,一本作栽)”,排列四时花卉种植月令;卷二“课花十八法”,概括各种艺植、观赏、制用之法;卷三花木类考、卷四藤蔓类考、卷五花草类考、卷六禽兽鱼虫考,分类著述各种花卉的名义、特色、种植、制用事宜,尤详于艺植、制用之法,因而颇便于实用。梅花资料见于卷三花木类,该卷花品中牡丹第一,梅第二,与《全芳备祖》、《群芳谱》等书中梅花居首有所不同,代表了花卉审美中牡丹、梅花并重,以牡丹为花王、梅花为花魁的一派观点,同时也反映了入清后梅花地位的微妙改变。

4汪灏等《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是以王象晋《群芳谱》为基础的大型增订本,由清康熙间官方组织续修。清人认为,《群芳谱》虽称丰富,但有明显不足之处,主要是所谓“略于种植,而详于疗治之法与典故艺文”《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群芳谱〉提要》。。康熙认为“比见近人所纂《群芳谱》,蒐集众长,义类可取。但惜尚多疏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捃摭荟萃,删其支冗,补其阙遗”《御制〈佩文斋广群芳谱〉序》,《广群芳谱》卷首。。王象晋以一人之力写成《群芳谱》,难免疏漏、讹误,经汪灏、张逸少等人集体纂修,对原书讹误错漏加以更正,删削冗文,拾遗补缺,调整体例,自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月至四十六年二月,历时两年。全书分天时、谷、桑麻、蔬、茶、花、果、木、竹、卉、药11谱共100卷。其中花谱32卷,数量最多,果谱其次,14卷。全书体例严谨,类次明确,各条下分释名、汇考(事实掌故)、集藻(诗文)、别录(制用、栽植)缀集材料。书中以“原”字表明为《群芳谱》原文,“增”字标明系新增内容。《四库全书总目》称:“新辑者十之八九,象晋旧文,仅存十之一二。”新增内容之多,已不啻为一部新著。

该书梅资料分花、果两题分置于花、果两谱之首。其中梅花有3卷,就数量而言,在花谱中仅次于菊花的4卷,与荷花、牡丹相同。红梅另立,附于梅花后,蜡梅则完全独立,与山茶、瑞香合据1卷。梅花部分,在《群芳谱》原有26种外,补录了范成大《梅谱》所载江梅、官城,《花镜》所载照水、品字、丽枝、台阁共6种,累计32种(合蜡梅)。显然,《广群芳谱》只是掇集诸家旧载,未能根据当时圃艺实际进行增补,贡献不大。《广群芳谱》梅花条目的贡献主要在汇考、集藻、别录诸栏增补了大量资料,尤其是《全芳备祖》成书以来各方面的梅花资料。如集藻栏中分序、说、文、传、记、颂、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诗散句、词等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历代赋咏梅花的名篇佳作,时间上涵盖整个清以前,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文学资料。汇考、别录中则多为诗话笔记、诸子杂谈、地志杂史中的梅花掌故、艺植、制用一类资料。综合起来,《广群芳谱》构成了较为全面而丰富的文献资料汇编,代表了那个时代梅花历史文化知识的基本积累。

同类推荐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热门推荐
  •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已完结,请放心跳坑,新文请戳↑其它作品。】此文原名《烈焰神医,冷情少主弱爆了》她是21世纪盛誉全球的外科医生,旅游途中遭表妹暗算,跌落大海,香消玉殒。一朝穿越,竟成了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这小胳膊小腿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唉!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熬吧。时光如梭,好不容易熬过了没有自由的十五年,可没想到刚脱离苦海,又被迫陷入“狼窝”——被人从家里劫去给什么堡主治病,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被胁迫之下只好无奈妥协,哼!都给我等着吧!女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姐掌握主权的时候,让你们一个个生不如死。片段:“哟,王爷如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怎么,这么多的美人,王爷为何不让她们留夜呢?嗯……王爷您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要不让妾身给您治治?妾身一界神医,只要出手,定能让王爷恢复往日雄风。”瑶儿明眸一睇黑着脸将一干美貌女子给赶出门去的冷酷男子,她就是有心要气死眼前这个专横霸道,不信任她的男人。原本站在原地,生着闷气的煜云在听到她的话后,脸色一沉,心中对她的迟钝气愤不已,当下长臂一伸,便将其禁锢在身下,抵在桌案上,咬牙切齿道:“臭丫头,你会为你的话付出代价的,既然你觉得本王有难言之隐,而你又恰好是神医,且又是本王的王妃,那么便由你来为本王医治吧。”随着话音落下,他已欺身而上,誓要让她明白,他这方面非但没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男人还要强上许多!************************************************【后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遇,我说若是这样,我愿用前世的一万次顾盼,换取与你今生的携手。我只愿伴随在你左右,择一城终老,与你共白首。依然乃新人一枚,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我会努力加油的!么么哒!!!
  • 武魔风云

    武魔风云

    他是废材,却是拥有者举世无双的附魂珠。他遭受屈辱而去,家族却是顷刻间覆灭。千古谜团出现,太古异种为何封存?妖魔兽之皇者相遇,他们宿命相同,能否打破宿命的枷锁?他的出现,对于大陆而言,究竟是吉是凶?
  • 网游之萌女王

    网游之萌女王

    "昔日叱咤游戏的女流氓决定从良,玩起了卖萌可耻的萌道小法师。众玩家:请问萌神如何卖萌?萌喵喵:八百万一斤,限量贩售,先到先得,决不打折。众玩家:请问萌神如何才能做到萌妹与女王完美结合?萌喵喵:萝莉身,女王心,毁你三观没商量。众玩家:请问萌神大人心目中的男神是什么样的?萌喵喵:头戴光环,背长翅膀,能用七天创世界。总结:流氓卖萌,不得不从!
  •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后的养生食谱

    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后的养生食谱

    食典、食经、品宫廷养生文化;益身、益心、传华夏强健秘方。想知道皇后是如何养颜、养气、补血的?书中汇集萧皇后、吕后、慈禧太后等历史上有名的美女皇后的保养秘方,一探皇家养生秘笈。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3)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我的王妃是影后

    我的王妃是影后

    影视歌三栖明星袁小雅无意中穿越到了不知名的朝代。而且是穿越成了一个妾侍,居然还是疯子。她屡次三番被陷害,当然不会傻傻的坐以待毙!在不知不觉的布局与拆局当中,却渐渐的把自己的心也给奉送了出去,且让我们看袁小雅到底是选择放弃反击抱得美男归呢?还是选择一一报复狠心之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是作者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进入高校前,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十多年,担任过驻外分公司经理、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办公室副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内容大多都出自亲自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