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100000016

第16章 千秋止有一扬雄(5)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费密。费密在他的《弘道书·从祀旧制议》中明确指出:王莽篡汉是一场“和平演变”,对扬雄的生活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扬雄辞官冒犯王莽,给他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至于《剧秦美新》一文,宋朝、明朝的那么多大学者都说扬雄不可能写这样的文章,应当是可信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第三,认为扬雄死在王莽篡汉之前,根本不存在“仕莽”败德的事;至于《剧秦美新》的作者,应当是王莽集团的重要成员谷永(谷永也字“子云”),这是张冠李戴的错误让扬雄背了黑锅。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明朝人简绍芳。简绍芳说:扬雄在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就死了,王莽篡汉是扬《太玄经》英文版封面雄死后二十年的事,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仕莽”的事;至于《剧秦美新》的作者,有可能是“谷子云”,绝不可能是扬子云。后来在四川做官的明朝人胡直,引申简绍芳的说法,但认为扬雄没有死那么早,应当是死在王莽篡汉前夕的“平帝末”,并且认为扬雄因为无力阻止王莽篡汉,只好借《法言》来讽谏王莽,胡直最后非常感慨地说:“予悲守道君子,蒙诬逮千载,故因简公之言而毕其说。”明朝万历年间的四川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范涞,不顾当时“贬雄”的风气,筹款在成都修了座“扬子云故居”和一系列纪念扬雄的建筑物(“墨池”、“草玄堂”、“子云亭”等),还撰写了《新修扬子云草玄堂记》。范涞认为,扬雄“仕莽之说疑点甚多”,理由是“稽古证今,知子云必不仕莽”、“前代名家谓子云忠臣者甚多”。

到了清代,先是一批四川籍的儒生为扬雄鸣不平,如道光年间的拔贡冉瑞岱在其《书扬子云传后》诗中说:“扬子文章载《汉书》,美新一帙本来无。甄刘假托称符命,千古沉冤莽大夫。”酉阳县贡生田世醇则在其《读范涞平反子云一记书后》诗中说:“三世为郎懒策勋,穷年卧阁理元(玄)文。美新一颂从何起,忘却当年两子云。”冉瑞岱以《汉书》没有记载扬雄著《剧秦美新》为理由,田世醇则以谷永也字“子云”为理由,都是企图为扬雄“美新”开脱。

民国年间的大学者刘师培,曾经写过一首为扬雄辩诬的长诗,其中有:“吾读华阳志,雄卒居摄初。身未事王莽,兹文得无诬?雄本志淡泊,何至工献谀?班固传信史,微词雄则无。”刘师培的意思是: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扬雄死在王莽篡汉之前,“仕莽”是不可能的;按照《汉书》的记载,扬雄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剧秦美新》那样献媚的文章的。

第四,认为扬雄遭到贬损,被戴上“莽大夫”这样耻辱的帽子,是因为以朱熹为代表的“后儒”对道德的要求过于苛刻;言下之意,扬雄的“仕莽美新”都是情有可原和可以理解的。

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人物也是费密。费密以“微子归周,圣人未尝不许以仁”、“管仲相桓公,民到于今受其赐”,以及孔子也在季氏专权的鲁国做官为例,说明“身仕二朝”或者“不为旧主殉节”,并不是什么“败德”、“失节”的事情,于是指责朱熹等“后儒”对扬雄的贬损,是“苛隘之论”,是“偏私之说”。费密还特别强调:如果仅仅一言一事有过失就遭否定贬损,那么程朱理学的创立者们,没有哪一个逃得过被否定贬损的命运。

清代著名学者何焯在其《义门读书记》中说:“子云之节有惭龚生,然夷之刘歆,则失其平矣。宋贤抑扬之论,几于夷跖,要不若孟坚此赞真实录也。”意思是说:扬雄的节操,虽然比不上拒绝给王莽做臣子的大儒龚胜,但总比真正投靠王莽的刘歆要好得多;朱熹等人把扬雄当做春秋时的大盗跖来对待,真是太过分了。

第五,认为扬雄声誉的大起大落、先尊而后卑,是由于儒学政治观和正统观念发生变化造成的;朱熹把只是一个文学家和学者的扬雄斥为乱臣贼子,是一个冤案。

著名文史研究专家、西华师大教授杨世明先生,便是这一观点的代表。杨世明先生在其《扬雄身后褒贬评说考议》一文中说:

(南宋时,扬雄声誉一落千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观的变化。在汉唐,除了夷夏大防(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如李陵降匈奴,庾信仕魏周,被认为是节操有亏外,随政权鼎革而身仕二朝,比比皆是,不以为非,因为天道循环,有德者王……王莽之代汉,除了他的权诈,这种思想恐怕是其成功的理论武器。而这类阶级力量,则是其登位的社会基础,史载:王莽辞封宰衡,上书者吏民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当时潮流如此,由汉而入新者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宋以后,理学大重伦常节操,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尽管蔡琰被迫失身,也视为失节,何况扬雄仕新莽为大夫!自然不能再尊之为圣贤。

三是正统观念的变化。春秋时有所谓“尊王攘夷”,实际是一种正统思想。陈寿作《三国志》,为魏之诸帝列“纪”,而蜀、吴之主入“传”,这是以曹魏为正统。此后“正统”、“闰位”(非正统)成为史论之一大题目。北宋时,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不采正闰之说。他说:“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由此可见,他对于历代政权,态度颇为客观,重事实而轻正闰,这确有过人的眼光。既然如此,扬雄之臣事王莽何异于其仕于哀、平?《剧秦美新》之谀美新莽,较之历代臣下之谀事其君,又何得独招责骂?所以司马光之崇拜扬雄,完全是就其人其书而然,不以政治上之遭际论功过。朱熹则不然,他是很重视夷夏之辨、正闰之分的……扬雄的真面目是文学家,是学者,朱熹硬把他定为乱臣贼子,是一个冤案。

应当说,杨世明先生说到了朱熹贬损扬雄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要害,是很有见地的。 在“识贤堂”举行书法竞赛第六,认为扬雄写作《剧秦美新》,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绝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辱进退而献媚讨好王莽。

最能代表这一派观点的,是当代著名学者、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沈伯俊研究员。沈伯俊先生在其所撰《在矛盾中追求超越的扬雄》一文中说: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看,历史上王莽的篡汉自立和托古改制,乃是一次失败了的政治改良。在王莽篡汉之前,西汉王朝已经极端腐败,社会矛盾已经极端尖锐,老百姓的生活极端痛苦,大厦将倾,人心思变,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王莽看到了这种趋势,掌权之后,即通过示人节俭、献钱献地分给贫民、救济灾民、增加太学生名额、严惩杀死奴婢的亲生儿子等手段,竭力笼络人心;代汉自立后,又禁止买卖土地奴婢,企图缓和社会矛盾。因此,王莽称帝前后,受到士大夫的普遍拥护,也得到部分百姓的好感,许多人把社会改良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扬雄写作《剧秦美新》,以暴虐的秦朝为鉴戒,期望王莽建立一种清平的政治,实在并不奇怪。这不过表达了一个善良书生的幻想,绝非什么献媚投靠;若要献媚投靠,炮制几个宣扬王莽受命于天、理应代汉称帝的符命,岂不是更能讨得王莽的欢心吗?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王莽当上皇帝后,扬雄继续遭到冷遇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由于受阶级利益的限制,政策多变,制度混乱,王莽不仅没能解决汉末的种种积弊,反而激化了各方矛盾,加深了社会危机;加之天灾频仍,民不聊生,绿林起义、赤眉起义相继爆发,使王莽的新朝迅速覆灭。取而代之的王朝,仍是刘氏汉王朝。于是,王莽一度享有的美名烟消云散,留下的却是“矫情虚伪”、“阴谋篡汉”的千载骂名。这是书呆子扬雄当初完全想不到的,他对此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后人固然不必巧言为扬雄辩解,但也只能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批评他不应该在举世嚣然中去随大流凑那次热闹,而不必没完没了地指责他。

沈伯俊先生揭示了扬雄“仕莽美新”的原因,而了解扬雄为什么要“仕莽美新”,是认识扬雄和正确评价扬雄的关键。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上述为扬雄辩诬的言论呢?扬雄故里的诵经典活动

笔者认为,简绍芳、刘师培等人辩诬的理由毫不可取,只能是授人以柄;费密等人辩诬的理由虽然有一定说服力,但都没有说到问题的要害处;只有杨世明、沈伯俊两位先生的意见最值得关注,因为弄清楚扬雄遭到贬损和扬雄“仕莽美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正确评价扬雄历史地位的关键。

造成扬雄声誉和地位大起大落的最根本原因,是“正统观念”的改变。

假如王莽姓“刘”,或者后来取代王莽的刘秀不姓“刘”,王莽的代汉而立还会被叫做“篡位”吗?按照汉代流行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观念,像王莽那样既有“内圣”的道德修养,又有“外王”的治世才能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代汉而立?摒弃所谓“正统观念”来看问题,结合汉代人的观念来看扬雄的“仕莽美新”,扬雄还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

《汉书》所记载的王莽,其实已经是或多或少地被歪曲甚至丑化了的王莽;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人物,让今天的我们去感受他所做的那些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仍然是令人钦敬和感动的。扬雄以歌颂王莽的功德作为《法言》全书的结尾,这跟他在书中所表达的对“象龙”现象的不满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说扬雄对王莽的歌颂,既不是谄媚,也不含有自全自谋的成分,而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扬雄写作《剧秦美新》,还能说扬雄是“献《剧秦美新》以媚莽意”(朱熹《楚辞后语》)吗?

扬雄道德节操的可敬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在发自内心地拥戴王莽的同时,却又绝不参与制造符命的活动。一方面,因为他是无神论者,他不愿意参与违背自己心意的迷信活动;而更为主要的原因,他鄙弃一切政治投机的行为,哪怕他已经因此而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当“仕莽美新”的阴霾从扬雄头上散尽之后,我们不禁要理直气壮地说:在中国文化史上,以人格、成就、贡献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论,千秋止有一扬雄!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热门推荐
  • 芳华女侯

    芳华女侯

    我的新文《贵圈真乱》http://m.pgsk.com/a/954719/m.pgsk.com乱世沉浮,宫阙旧事。宣成二十二年,北朝大魏朝中传闻,永历帝得力心腹谋士,似乎是一女子,机变无双,狡黠多端。永历二年,南朝大夏民间传闻,永历帝亲封的芳华侯,也是一女子,闺名青樱,芳华绝代。永历三年,京中亦有传闻,永历帝宠冠六宫的英贵嫔,闺名也是青樱。此女是否彼女?此青樱是否彼青樱?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前尘往事和惊天秘密?红烛罗帐,金碧椒房,谣言纷纷,传说芳华侯时常留宿宫中,就在连皇后也不许进入的清明殿中龙榻上……礼部尚书冒死上谏:“芳华侯纵然是有功之臣,夜宿宫中也名不正言不顺,有损圣上清名!还请皇上放芳华侯回府!”他闻言冷笑道:“朕会让这件事名正言顺!”与一向得宠的逸妃在御花园偶遇,逸妃强命芳华侯行礼,谁料当夜便被打入冷宫思过!他阴沉道:“招惹她,这就是下场!”为他甘愿深宫终老,为他指点江山,为他策马沙场,为他远赴北朝纵横捭阖,却在宠冠六宫之时方知,他强留她在宫中,为的只是“得凤潜者得天下。”而她的身份却是……北朝四王拓跋彦,雪山上救她一命,战场上纵她数次,从未山盟海誓,只每年生辰遣人来道:“只盼他负你。”南朝旧事,芳华女侯。
  • 双生庶女

    双生庶女

    分别寄养在两个姨娘名下的双生姐妹同时出嫁,名动锦城;姐姐才情绝艳,妹妹温婉如玉;姐姐嫁的是昌邑侯府的俊美无铸的世子爷,妹妹嫁的是备受皇恩的世袭郡王爷。都说相爷好福气,谁料洞房花烛夜,新娘却是换了人;晴天霹雳,姐姐成了人人称羡的郡王妃,她成了侯府厌弃的扫把星。成亲三载,苦于无子,被迫为妾;这还不算,与小叔乱伦?与外男通奸?一纸休书,砸在脸上,伤在心间?一杯鸩酒,灌入愁肠,了却余生?不!休书,她可以收,收得毫不犹豫,这样的夫君,不要也罢!鸩酒,她不能喝,喝了枉成冤魂,天大的冤屈,她还没伸!可是,贴身的丫鬟,竟然帮着灌她毒酒?双生姐姐含笑踩在她身上洒下化骨水?是她看错了么?原来,一切都是她的亲姐姐搞的鬼:被推破相,嫡母惨死,姨娘升位,上错花轿,三年无子,乱伦通奸,休书鸩酒…当初的好,一切都是假象。为什么?因为一样的容貌,姐姐不讨家人欢心,她却能逗得家人开怀;一样的容貌,姐姐要嫁给性格暴躁的侯爷世子,她却能嫁给身份尊贵的郡王爷;一样的容貌,姐姐后院姬妾成群,她却独受夫君的宠爱…有谁甘心?是嫉恨蒙了双眼!易谨宁恨极而笑,隐忍着鸩毒带来的疼痛,看着自己的双脚渐渐被化骨水化去,狠狠发誓:若有来生,此生所受,我定千百倍报之!一觉醒来,她已重生,一改温婉,犀利决绝。姨娘恶毒,她更狠毒;亲姐伪善,她更伪善;庶妹刁钻,她更刁钻;来吧,看谁更会演戏!可是,还有一个人更会演戏,她的半傻子瞎子夫君,那就…一起演吧。玩转朝堂,整死妖精,铲除祸害,揪出害群之马!害我元凶,不甘落马,水落石出,爆料惊天秘密!落魄夫妻,惨遭追杀,横扫劲敌,看我坐拥江山!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竟不知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双生妹妹。抢她的夫君,夺她的后位,还要死要活说她才是真正的易谨宁…【精彩语录】妖异美男来爬墙,她撤了梯子,指着墙角的狗洞,“你,适合从那里出去!”太后懿旨赐婚,她爽快接旨,“不就是个半傻子外加睁眼瞎子?我嫁!”与亲姐同一天出嫁,她不慌不忙,心道,“这回你要跟我换夫君,我还成全你!”洞房花烛夜,她将夫君暴打一顿,独占大床,“爬狗洞的,不准睡我的床!”【精彩对白】书房篇:某王爷正在闭眼作画,王妃进来道:“咦,干嘛闭着眼睛画?”某王爷睁眼,闪亮的眸子流光乍现:“我是瞎子!”某王妃上前,指着那副美人戏猫图:“为什么要把人的皮肤画成绿色,把猫的爪子画成人的手?”
  • 兽弈天下

    兽弈天下

    一道神秘的金纹,它神秘、玄奥、晦涩。却又宏大、深邃、浩瀚。且看魏佑桑如何穿过重重迷雾,在一个充满杀机的异兽大陆,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寻得金纹的秘密。天道酬勤,人定胜天,且看神奇少年如何解开那环环相扣的真相。气势磅礴的战斗、无法割舍的亲情、爱恨情仇的纠缠、贯穿全局的迷雾。
  •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第一眼,他看上了那个可爱的小娃娃;第二眼,他觉得这个当娘的真好玩;第三眼,他决定把这对母女收归自己麾下。第一眼,她觉得这个男人不简单;第二眼,她断定他会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第三眼,她答应下嫁,带着女儿坐上花轿。一个是太师府中最为低贱的庶出小姐,众所周知的破鞋,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一个是凤凰王朝最为高贵的嫡出皇子,少女的理想郎君,年及弱冠却无妃无子,两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一段不为世人看好的婚姻,却——照样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她的男人,他的反应:青梅竹马找上门?简单一个字:滚!孩子她亲爹出现?长腿一踢:你怎么不去死!镇国大将军要带她远走高飞,远离这是非之地?怒气冲天:你当我这六王爷是死人啊?他的女人,她的对策:家有小妾三只?淡然一笑:关我什么事?下属送来美人十个?无辜大眼一眨:你塞给我干什么?邻国公主一口咬定要下嫁?收拾东西:那你娶她呀!我这就让出正妃之位?最后,王爷抓狂了:你这个女人,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呢?最后,王妃郁闷了:你这个男人,为什么非要逼我出离愤怒呢?场景一:——爱妃,本王今天又在朝堂上摆了那个老不死的一道,真是大快人心啊!哈哈哈!——…——你为什么不说话?——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爷威武,王爷天下无敌,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场景二:——爱妃,本王今天兽性大发,杀了你的狗大宴宾客。——哦。——你没别的话说?——没。——为什么?那可是陪了你和清儿五年的狗啊!——第一,那本就是一只畜生,还是一只年已迟暮正在等死的畜生,王爷杀了它是助它早日解脱;第二,它是臣妾的,臣妾的一切都是王爷的,王爷想拿自己的东西怎么办,臣妾无权置喙;第三,您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只要能让您高兴,牺牲一条小小的狗命算什么?第四…——来人,把王妃的狗还给她!场景三:——爱妃,皇兄看上了咱们的女儿,想把她聘给太子做太子妃。——不行。——为什么?——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说什么本王听不懂。不过,本王已经答应了皇兄了,圣旨即刻就到。——…——爱妃?——王、八、蛋!——嘎?爱妃,你、你说话了?——你这个王八蛋!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是不是?快快把我女儿的婚姻自主权还来来来来来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霸气总裁,请矜持!

    霸气总裁,请矜持!

    温沐觉得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和沈非翊在一起的那三年时间。她最后悔的事,却是惹到了沈非翊这个人。身为环宇影视总裁的沈非翊,他英俊潇洒,是城中女人趋之若鹜的对象,却也狠辣无情,能把温沐捧上影后的位置,能极尽温柔地爱她怜惜她,也能残忍地将她拉下来。而他的残忍狠辣,就只是因为她和别的男人躺在同一张床上的照片!在媒体的追问下,他和另一个女人并肩而立,优雅地承认:他爱的人不是她。看见她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他冷漠、狠戾地说道:“全面封杀溫沐和莫白,一天之内,我要她从所有媒体新闻上消失!”既然不信她,为什么还会在她受伤之时心疼她关心她?既然不再爱她,她接吻戏接激情戏和他有任何关系吗?而令温沐最悲哀的是,无论沈非翊如何对她,她心中放不下的始终还是这个男人……
  • 三千独宠

    三千独宠

    【蓬莱岛】她是逍遥王爷的宠妃,却被囚禁在凤阳侯的府中。权倾朝野的侯爷,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他被世人讥讽绿云罩顶,依然不改初衷。他玩弄权势,用权力把人困在自己身边,可最后失去的却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站在人生的基准线上,从人生定位、调整心态、选择放弃、失败挫折、珍惜时间等方面入手,深刻而细致地为你解读人生的主宰,成败的关键,让你在振奋人心的阅读中给自己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
  • 读点经典

    读点经典

    本书所选录的内容主题可分为操守、修养、为政、勤学、交友、爱情、亲情等几方面,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提高读者(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行政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