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100000015

第15章 千秋止有一扬雄(4)

“文道合一”是传统文学观的主要特点。先秦时期,“文”的概念比较模糊,既是与“道”相对的概念,泛指各种各样体裁的文章;又是与“质”相对的概念,特指语言的华美,相当于现代所说的“文采”。“道”的概念则比较广泛,既专指儒家的学说,即所谓“圣道”;又泛指所有与治理国家有关的问题,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国家大事”。孔子口中的“文”,大多是指“文采”,如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重视“文采”,主张说话、写文章都要讲究文采;但是,孔子更注重实用,所以他特别强调文章的作用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为君、父的事业服务)。孔子的“尚文”、“尚用”,开后世“文道合一”主张的先河。

扬雄自幼爱好辞赋,后来又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辞赋作品,对辞赋具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辞赋绝不能失去讽喻的社会功能(“赋者,将以风也”),实际上,他主张一切文学作品都应当对社会有补益作用。当他认识到辞赋华丽的词藻必然会掩盖作者讽喻的目的之后,宁可放弃,也不违背自己良心去写那种仅仅追求铺陈华丽的辞赋。如果把《反离骚》和“四赋”作为他前期辞赋作品的代表,把《解难》、《解嘲》作为他后期作品的代表,再将这些前、后期作品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扬雄文学主张的变化。后来扬雄在《法言·吾子》中,将辞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认为“诗人之赋”才是辞赋的正宗,代表了辞赋发展的方向。扬雄所谓的“诗人之赋”,就是像屈原《离骚》那样,虽然语言华丽铺陈,但是内容充实、富有兴寄的作品。这正是“文道合一”的文学主张。

扬雄关于辞赋的主张,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南北朝时期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诠赋》在解释“赋”这种文学体裁时所说的“体物写志”(描写事物状貌,抒发作者感情),实际上采用了扬雄的说法(“赋者,风也”)。刘勰在评价辞赋的优劣时,直接引用了扬雄“诗人之赋”的观点;并且用扬雄反对辞赋过分追求词藻华丽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穀者也”)。郭绍虞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是现代出版的文学批评史著作中最权威的著作。他在论述中国上古时期(先秦至两汉)文学观的变化时,专门安排了“扬雄发展了传统的文学观”一节,其中开头的一段话是:

荀子以后再度发挥传统的文学观的是扬雄。扬雄,字子云,生在西汉末年,当时经学、辞赋都相当发达,但是他“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那就比当时的经生胜过一筹了。他曾一度爱好辞赋,沉溺其中,但是不久也就摆脱出来,看作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了。这又比当时的赋家胜过一筹。

扬雄既比他同时代的经生胜过一筹,又比他同时代的赋家胜过一筹。正是这两个“胜过一筹”,才使得他不仅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四,在人性论方面,扬雄“善恶混”的主张意义重大而深远。

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不善的品德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造恶性以养成善的品德。扬雄则主张“善恶混”,认为人的天性中潜藏着善和恶两种意念,他在《法言·修身》中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欤?”

扬雄的“善恶混”学说,既强调“修”(学习)的重扬雄故里的“子云文化长廊”要作用,更强调“气”的决定作用。“气”是什么?“气”是支配一个人向善或者向恶的主观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志向”、“志气”。

扬雄非常重视人的内在自觉性(志向)。扬雄认为,决定一个人道德完善和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立志和努力,外在环境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他在《法言·问明》中说,群鸟变不了凤凰,群兽也变不成麒麟,因为它们的差异是先天生成的,而且主要是形貌上的差异;而凡人与圣人之间,绝不存在这种先天的而且主要是形貌上的差异,决定一个人是凡人还是圣人的根本原因,完全在于是否立志和努力。在扬雄看来,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这是对汉代谶纬之学中流行的“圣人天生”说的彻底否定和批判。

扬雄不仅给人以“成圣”的信心,而且给人指明了成圣的路径。他在《法言·学行》中,以“水”为喻,说明学习绝不能自满,要像河水那样昼夜不停地永远向前;以“鸿”(大雁)为喻,说明学习绝不能迷失方向,要像大雁那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以“木”(大树)为喻,说明学习绝不能浅尝辄止,要像大树那样把根子牢牢地扎在地下而又不断地向上成长。

由此可见,扬雄的“善恶混”学说具有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意义和作用,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在认识论方面,扬雄“尚智”的主张不仅超越前人,而且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和记取的东西。

所谓“尚智”,就是崇尚智慧、崇尚知识。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智”和“仁”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他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说:“仁者安乐,智者利仁。”儒家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作为基本的道德标准,可见对“智”的重视。但是,扬雄对“智”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学者。

在扬雄看来,智慧是一个人“成圣”的必备条件,“独智”(具有最杰出智慧)的人就是“圣人”。他在《法言·修身》中把人分为三类:任由情欲驱使的,是禽兽一般的下人;能接受礼仪教化的,是普通的中人;具有卓绝智慧的,就可算得上是圣人。这就是所谓“独智入圣”。

为什么“独智”的人就可以算是“圣人”?原来,“圣人”这个概念的最早含义就只是指知识和才能最杰出的人,类似后代所说的“诗圣”、“茶圣”、“酒圣”中“圣”字的含义。至于称孔子为“圣人”,称禹、汤、文、武为“圣王”,那已经增加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的伦理内涵了。不过,扬雄笔下的“圣人”,是两种含义兼而有之的。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四行篇》一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圣,天知也。知人道曰知,知天道曰圣。”“天知”是指最高智慧。只知人道不知天道的,只能算是“智者”;只有了解天道的,才能算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

扬雄自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成圣”的志向。他一生都在为成就圣人的事业而努力着、奋斗着,而且他终于获得了成功。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法言》是扬雄“知人道”的著作,《太玄》是扬雄“知天道”的著作。这正是桓谭等人称扬雄为“西道孔子”、司马光认为扬雄超越孟子和荀子的根本原因。

扬雄“尚智”的认识论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将自然宇宙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以探索自然宇宙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的主要目的,《太玄》就是这样的著作。

第二,既注重从宏观上探讨事物的根本规律,又强调从微观上注意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这就是《法言·问明》中的“大知”、“小知”之辩,以及《法言·先知》中的“知其道者其如视,忽、眇、绵作昞”两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第三,强调一切真理都必须要经得住事实的检验。这就是《法言·问神》中的一段话:“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为妄。”

应当说,扬雄的“尚智”说所反映的他的认识论观点,包含了不少科学的理论因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就认为:扬雄的认识论,具有反映论的因素。不少哲学家认为,扬雄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

扬雄生活在神学迷信盛行的西汉末期,成、哀二帝为求子嗣而滥行祭祀,更加助长了迷信鬼神的社会风气。但是,扬雄始终坚信: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既没有鬼神,也没有神仙。扬雄的无神论思想,跟他近于科学的认识论是一脉相承的。受扬雄“尚智”和无神论思想的影响,与他同时代的几个扬雄崇拜者,如桓谭、王充、张衡等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无神论者。张衡受《太玄》启发,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代科学家。

我们说扬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绝不是要故意抬高他的地位,而是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的。四、深远影响

班固继承父亲班彪续撰《汉书》,竟然不把班彪批评扬雄“褒美伪新”的话当一回事,反而对扬雄褒美有加,寄以无限的崇敬与同情,这足以说明扬雄的影响之“深”。

从朱熹批“莽大夫扬雄死”算起,扬雄在中国学术界倒霉了差不多一千年,但是为扬雄鸣冤叫屈、辩诬洗雪的现象也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清人编撰《三字经》的时候,仍然将扬雄视为圣贤,说什么“五子者,有荀扬”,这又足以说明扬雄的影响之“远”。

探讨前人为扬雄辩诬的各种根据和理由,不仅可以看到扬雄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深远影响,尤其能够加深我们对扬雄思想的深刻理解。

前人为扬雄辩诬的各种根据和理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认为扬雄“仕莽”是出于无奈,情有可原;“美新”之词,是扬雄借“剧秦”(批判秦朝)以讽刺王莽。

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朱熹的同时代人洪迈。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说:

世儒或以《剧秦美新》贬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夫诵述新莽之德,止能美于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直以戏莽尔。使雄善为谀佞,撰符命,称功德以邀爵位,当与国师公同列,岂固穷如是哉!

洪迈的意思是:扬雄撰写《剧秦美新》是出于无奈,文章用暴秦跟王莽新朝作比较,是讽刺王莽仅仅比秦始皇的暴政好一点而已;如果扬雄真正要阿附王莽,那他就会像刘歆那样的飞黄腾达,哪里会落得穷愁潦倒的下场?因此,他认为朱熹仅凭《剧秦美新》就把扬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不正确的。

第二,认为扬雄“仕莽”无可非议,《剧秦美新》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同类推荐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星空中的传奇

    星空中的传奇

    在战场上结束自己的一生——那该有多壮丽?当年幼的秦夏弦第一次窥见那种壮丽的人生之时,她就决定要去追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王独宠:绝代女捕快

    大王独宠:绝代女捕快

    她,横空穿越,强入衙门当女官,绝色倾国,腹黑惊人,指点江山谁人在,众多美男入梦来,濯濯之光,揭开了一幕幕人间的黑暗,丑恶……他,邪恶冷艳;他,温润如玉;他,狡猾如狐;他……“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难道这玉锷……”“这玉锷是在哪里得来的?”千里泽冷冷地问道。“喂,你先放开我,你不觉得这姿态很诡异吗?你真不懂……”“快说!”还没等昭茜反抗完,千里泽紧紧地绷着脸,冷声喝道。
  •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所体现的文字语言的力量,是通过阅读形成的。阅读,或同意、或保留、或质疑、或辩驳,都可以激活人们的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可以感染人们的人性情怀和情感世界。文字符号必须通过与鲜活头脑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只有通过阅读,冰冷的符号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焰。因此,图书不只是为了珍藏,更是为了人们的阅读。各种媒介的书写--甲骨文、竹简、莎草纸、牛皮卷、石碑、木刻本、铅印本、激光照排、电子版--都须在人们的阅读中,才能发挥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激发智慧的功能。
  • 邪王宠妻无下限:王妃有毒

    邪王宠妻无下限:王妃有毒

    云舞依,因家中势力组织火拼,一朝穿越,竟成为丞相府人尽皆知的废柴小姐。寒王府内,一记眼神淡漠疏离,引起寒王兴味,却因此惨遭追杀。生在阴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异世大陆,逆境蜕变,破镜重生,与君共征异界,弹指江山,睥睨天下!
  • 富爸爸家训

    富爸爸家训

    心理学家曾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询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爸爸的兜里掏出来的”;其次是“钱是银行给的”;再次是“钱是售货员给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工作挣来的;其中最有意思的答案是“钱是长在树上的”。 怎样让孩子正确看待金钱、怎样花钱、怎样培养孩子未来的理财能力,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太虚魔尊

    太虚魔尊

    战遍世界高手的龙神国神秘少年,为解开力量之迷,在机缘巧合下唤醒了洪荒时代的妖尊。而随着血月的出现与七大神器的现世,少年的身世亦渐渐明朗。究竟洪荒太虚五尊孰弱孰强?一场从远古延续至未来的阴谋,必将导致灭世圣战一触即发。
  • 史前最后一只恐龙

    史前最后一只恐龙

    枝繁叶茂的亚热带丛林中,一只冠齿兽正在河边从容地喝水,丝毫没有注意到长草丛后面几只中爪兽阴鸷的小眼睛;河流上游,一只成年鳄鱼将整个身体潜入水下,伺机来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然而这场已经准备好的连环杀戮盛宴却因为一只矮暴龙的插手而泡汤了。眼看猎物被这恶霸夺走,中爪兽们只能够无奈地互相舔舔伤痕,继续物色下一个目标;至于那只潜伏的鳄鱼,则早已经吓得逃回了老窝。 这一幕情景发生在新生代,晚于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推测的“白垩纪—第三纪恐龙大灭绝事件”至少一千万年。 作为新生代最后一只恐龙,乔华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你能想象出当我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只恐龙后的那种绝望么?”乔华用爪子轻轻挠着发白的肚皮道,“这就好比重生成了张作霖,结果一问旁边的副官自己在哪儿。尼玛,皇姑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