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100000011

第11章 穷愁潦倒的“莽大夫”(2)

追查结果,国师刘歆的长子刘棻、次子刘泳、门人丁隆和王奇等人,都跟甄寻关系友好;尤其是刘棻,与甄寻过从甚密,走得最近。尽管这几位被捕之后,矢口否认与甄寻关系亲密,更不承认是甄寻制造“符命”的同谋,但仍然被问成死罪,打入死牢。盛怒之下的王莽下令,凡是被查到的刘棻同党,不用请示便可先行拘捕。这样一来,扬雄竟然被牵连了进去。

原来,刘棻很仰慕扬雄的学问,更敬重扬雄的为人。由于对“古文奇字”(篆文)很感兴趣,刘棻便拜扬雄为师,跟扬雄过从甚密。这样,扬雄也就成了刘棻的“同党”。

扬雄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处在政治斗争漩涡中的他,总是坚持儒家“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既不争名也不争利。这就是他在《解嘲》中说的:“炎炎者灭,隆隆者绝……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明哲”,最终竟然不能“保身”!

扬雄虽然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需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尤其不能违背“士可杀,不可辱”的道德操守。他喜欢刘棻,也了解刘棻,他不相信刘棻会伙同甄寻制造“符命”。甄寻“符命案”已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扬雄竟然还一点也不知晓。他是在宫中使者带着人来天禄阁抓捕他的那一刻,才知道出了什么事的。当捕快们冲上楼来抓他的时候,他没有辩解,更无力反抗,他只是趁捕快不防备的瞬间,踉踉跄跄地跑到窗前,长叹一声之后,便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扬雄没有摔死,只是摔断了腿,成了一个残疾人。王莽听说扬雄“投阁”的事以后,狠狠地训斥那位捕快头目说:“扬雄向来不过问政治,你们为什么跑到那里去抓他?”

六十七岁的扬雄,摔断腿以后无法上班,被免去了“大夫”的职衔。不久之后,又给他恢复了职衔和职务,并且准许他可以不上班工作。确切原因谁也不知道,揣测起来,可能是因为王莽知道扬雄实在太穷,一个拖着断腿的孤老头子,一旦失去了朝廷的那份俸禄,将无法生存的缘故吧。

本来就很少与人交往的扬雄,如今就更少有人与他交往了。但偶尔也有人来,来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是来向扬雄学习“古文奇字”,或者请教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他们知道扬雄嗜酒如命,也知道扬雄很穷,于是都自带酒菜前来,也就权当是对老师的酬劳吧。其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就是巨鹿人侯芭。

侯芭是巨鹿(今河北平乡、巨鹿一带)的一个富家子弟。虽然是富家子弟,但侯芭没有一点纨袴习气,一心只喜欢读书学习,而且不是为了做官。他非常仰慕扬雄的学问和人品,立志要像扬雄那样,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当侯芭得知扬雄“投阁”断腿的消息之后,便立即从巨鹿赶到京城长安。当他看到面容憔悴、瘸着双腿、老迈不堪的扬雄时,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想到自己心中的偶像就将这样形影相吊地走完最后的岁月,侯芭痛苦极了。他毅然决定:一定要陪伴老人走完最后的岁月。侯芭果真留住在扬雄家中,一面照顾着老人的衣食起居,一面跟着老人研读《太玄》、《法言》。后来侯芭成本书作者为“识贤堂”撰写的对联了扬雄《太玄》、《法言》的第一代传人,并且有《扬子法言注》六卷问世。可惜侯芭注释的《法言》早已亡佚,否则,后世的研究者们就不会有那么多“读不懂”的问题存在了。

王莽新朝天凤五年(18),扬雄终于走完了他辉煌而艰辛的人生历程,享年七十一岁。

扬雄没有子孙,也没有财产。侯芭出钱为老师在长安附近买了块地建造坟茔,把老师安葬之后,还按照古代“孝子”的礼节,为扬雄守丧三年。四、蒙冤之恨

扬雄逝世之后的两千年来,人们对扬雄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

对扬雄评价的褒贬不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两汉至魏晋南北朝,唐至北宋,南宋至清,民国至今。这四个阶段的褒贬,各有其突出的特点。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褒多于贬。在两汉众多的知名学者中,非常推崇扬雄、可视为扬雄知音的主要有四人:桓谭、王充、张衡、班固。

桓谭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其突出贡献是反对以谶纬经学为代表的神学目的论,促进了我国唯物主义哲学和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他跟扬雄是同事和朋友。桓谭非常崇拜扬雄的学识和才华,他认为扬雄的《太玄》和《法言》“文义至深”,最能阐发孔子的思想、弘扬儒家的道德。他非常同情扬雄的遭遇,认为扬雄如果能够遇到贤明的君主,他的成就和名声一定会远在先秦和西汉那些声名显赫的“诸子”之上。他对扬雄的学识和人品也极端推崇,他不仅认为扬雄是汉朝两百年来唯一的杰出人才,而且认为扬雄简直就是孔子式的人物。

王充是继桓谭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反对天命,反对谶纬迷信,反对人可以成仙不死,主张顺从天道而自然无为的思想,就是直接继承了扬雄《法言》中的有关思想而又有所发展。王充跟他的老师桓谭一样,也是对扬雄推崇备至,以至将扬雄与孔子相提并论,他说:“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扬雄为双,吾荣之。”王充:《论衡·自纪篇》。他还说:“阳成子长作《乐经》,扬子云作《太玄经》,造于眇思,极窅冥之深,非庶几之才不能成也。孔子作《春秋》,二子作两经,所谓卓尔蹈孔子之迹,鸿茂参二圣之才者也!”王充:《论衡·超奇篇》。在王充看来,扬雄的《太玄》是可以跟儒家的经典媲美的著作。

张衡是我国古代非常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后汉书·张衡传》说他“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也非常推崇扬雄,他曾经对人说:“我看了《太玄》之后,才知道扬子云非常精通数学、天文、历法。他的《太玄》一书,竟然跟儒家的五经一样的重要,绝不只是一般解释经典的著作。《太玄》把阴阳变化的道理阐述得相当透辟,使人很难再有新的发现,这是汉朝立国两百年来唯一可以称得上杰作的书。”据说张衡发明制造的“候风地动仪”和“浑天仪”,也曾受到《太玄》的启发和影响。

《汉书》作者班固也是扬雄的知音。班固对扬雄的崇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不惜用大量篇幅保存扬雄的著作与言行。在《汉书》记载人物言行的“纪”、“传”中,占篇幅最多的是“王莽传”、“高帝纪”,其次是“司马相如传”、“扬雄传”。第二,班固直接引用扬雄《法言》代表自己的观点对某些历史人物作出评价,如《东方朔传》的“赞曰”,就全是引自《法言·渊蹇》,类似情况还有不少。第三,冒着“违逆父命”的风险,对扬雄寄以无限的崇敬和同情。班固的父亲班彪,是《汉书》的始撰者,他对扬雄歌颂王莽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并且因此贬损扬雄:“(扬)雄、(刘)歆褒美伪新(王莽),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见刘知几《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班固在续撰《汉书》的时候,根本没有采信父亲的观点。第四,采用扬雄的“自序”(相当于“自传”)为扬雄作《传》。作为正史著作,这是非常罕见的。如果不是出于史书撰写者对事主扬雄的非常信任和崇拜,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像颜之推这样的极个别人讥刺扬雄“美新”之外,绝大多数著名学者是把扬雄作为“圣贤”或者“辞赋之英杰”来歌颂的。例如曹魏时人李康在其《运命论》中说:“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在李康心目中,扬雄是跟孔子、颜回、原宪、董仲舒等儒家圣贤一样“立德”的典型。晋朝人范望为《太玄》作注,其序言中有这样的赞语:“扬子云处前汉之末,值王莽用事,身絷乱事,逊退无由,是以朝隐,官爵不徙。昔者文王屈抑而系《易》,仲尼当衰周而述《春秋》……子云覃思耦《易》著《玄》。”范望把扬雄著《太玄》,视为与周文王演《易》、孔子著《春秋》一样伟大的事业。左思也认为扬雄在经学和文学上的成就永垂不朽,其《咏史八首》之四,在将寂寞著书的扬雄与富贵显赫的王侯相对照之后说:“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刘宋时代的著名诗人鲍照,在其《蜀四贤咏》中,将扬雄与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并列为蜀中“四贤”。齐梁时代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将扬雄与荀子、宋玉、司马相如、贾谊、王褒等先秦两汉的一共十个人,称为“辞赋之英杰”。

唐至北宋的五百多年间,扬雄不仅声名鹊起,而且其声望尤其是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不断跃升,甚至被抬高到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唐代人对扬雄的赞美,主要是出于对扬雄杰出才华的仰慕和淡泊名利精神的崇敬,他因此成为仕途坎坷的落拓文人赖以自勉自慰的榜样。如王勃诗云:“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赠李十四四首》)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有句云:“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刘禹锡把扬雄与隐居隆中时的孔明相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李白、杜甫则更重视扬雄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所以李白说:“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车武吟》)杜甫说:“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寿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韩愈、柳宗元对扬雄更加推崇,不过他们推崇的角度不同于其他唐代文人,他们是从儒学“道统”的角度来肯定和赞赏扬雄的。

所谓“儒学道统”,即儒家学术思想一代代传承的谱系。韩愈首创“儒学道统”,他在《原道》中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在韩愈创立的儒学道统中,虽然没有让扬雄像孟轲那样正式取得儒学传人的地位,但是韩愈将扬雄和荀况列为儒学道统的“准传人”,这已经使扬雄的学术地位大大地提高了。而韩愈在他后来所写的《读荀》一文中又说:“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圣人之道……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在韩愈心目中,扬雄已经是贡献和地位仅次于孟子、荀子的“准圣人”了。为了让人了解扬雄对儒学的贡献,柳宗元为《法言》作注解,于是有柳宗元《扬子法言注》十卷本问世。

到了北宋时代,扬雄的学术地位急剧飙升,不仅得到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和政治家的普遍认同和尊重,而且扬雄被抬高到超过孟子、荀子而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宋初的儒学大师们,无不承认扬雄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殿中侍御史柳开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国子监直讲石介说:“孔子没,杨、墨作,道大坏也,荀况存之;汉祚微,王莽篡,道大坏也,扬雄存之。”(《答欧阳永叔书》)殿中丞孙复亦说:“吾之所谓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也。”(《信道堂记》)很显然,他们都把扬雄视为继承孔、孟事业的圣贤大儒。

在北宋众多的扬雄崇拜者中,以司马光对扬雄的推崇最甚,他在阅读《太玄》数十遍之后,非常感慨地说:

韩文公称荀子,以为在轲、雄之间,又曰:“孟子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三子皆大贤,祖六艺而师孔子。孟子好《诗》、《书》,荀子好《礼》,扬子好《易》。古今之人,共所宗仰。如光之愚,固不敢议其等差。然扬子生最后,鉴于二子而折衷于圣人。潜心以求道之极致,至于白首然后著书,故其所得为多。后之立言者,莫能加也。虽未能无小疵,然其所潜最深矣。恐文公所云,亦未可以为定论也。司马光:《注扬子法言序》。

在司马光看来,扬雄的《太玄》一书对儒家之“道”的研究所达到的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韩愈将扬雄排在孟轲、荀卿之后是不公平的。司马光特别强调他读《太玄》“研精易虑,屏人事而读之数十过”,表示自己对扬雄的评价绝非“溢美”之辞。司马光最后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孔子既没,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与荀殆不足拟,况其余乎?”(《说玄》)

司马光的政敌王安石,尽管在政治上与司马光水火不容,但是在关于扬雄评价的问题上却跟司马光出奇地一致。王安石在《扬子三首》中响亮地喊出“儒者陵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扬雄”(《临川文集》卷三十三)。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五月,晋州州学教授陆长愈上书朝廷,请在孔庙中立孟子神主配享孔子,封荀卿、扬雄、韩愈为伯爵。朝廷下诏,扬雄等人不仅受封伯爵,还跟孟子一起配享孔庙。至此,扬雄死后的历史地位达到极点。

扬雄被请入孔庙接受天下人顶礼膜拜还不到一百年,命运就一下子急转直下,因为有人指控他是罪大恶极的“逆子贰臣”。给扬雄以致命打击的,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

朱熹认为扬雄至少有三大“罪恶”:一是臣事王莽,二是歌颂王莽,三是反对屈原。朱熹在其《楚辞后语》一文中,谈到扬雄的《反离骚》时说:“王莽为安汉公时,雄作《法言》已称其美,比于伊尹、周公。及莽篡汉,窃帝号,雄遂臣之,以耆老久之转为大夫。又仿相如《封禅文》,献《剧秦美新》以媚莽意,得校书天禄阁上……然则(扬)雄固为屈原之罪人,而此文乃《离骚》之谗贼矣。”朱熹在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写“纲目”(提要)的时候,仿效所谓“《春秋》笔法”(选字以寓褒贬),便在王莽新朝“天凤五年”下专门提示说“莽大夫扬雄死”,这就等于给扬雄戴上了一顶“乱臣贼子”的铁帽子。在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扬雄”这个名字就差不多等同于“不知忠孝节义”的无耻文人了。

南宋以后,汉唐以来的中国传统儒学被所谓“程朱理学”完全取代,朱熹被列入儒学道统成为圣贤,并且在近千年的儒学史上居于“一言九鼎”的权威地位。这样一来,扬雄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就不难想象了。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朝廷下旨“黜扬雄从祀,以董仲舒入祀”,也就是将扬雄的神主牌位从孔庙中撤除,让董仲舒取代扬雄配享孔子。这还只是清算扬雄以消除其影响的第一步。

中国素来就有“以人废言”的传统。明、清两代的学术界,不仅没有扬雄的一席地位,甚至连引用扬雄所说的至理名言也要特别加以说明。例如顾炎武在《答友人论学书》中的一段话:“扬子有云:‘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少闻则无约也,少见则无卓也。’此其语有所自来,不可以其出于子云而废之也。”顾炎武在引用《法言·吾子》中的扬雄语录时,特别强调:不要因为这话出自扬雄之口而不重视它。由此不难想象,明、清时代扬雄的名声已经“臭”到什么地步了。

20世纪初的民国年间,蔡东藩(1877—1945)著历史演义,更把扬雄描写成了一个阿谀奉承、贪生怕死的无耻小人。蔡氏在回末的点评中说:“扬雄甘为莽大夫,投阁不死,反为美新之文以谀媚之。老而不死是为贼,区区文名,何足道乎?揭而出之,亦维持廉耻之一端也。”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第一回。仿佛还不解气,蔡氏又赋诗一首讥讽扬雄,诗曰:子云墓前祭乡贤

才高依马算文豪,一落尘污便失操。

赢得头衔三字在,千秋笔伐总难逃。

扬雄“事莽”、“美新”的不能被后世理解,在蔡东藩笔下达于极点。如果扬雄泉下有知,其痛苦将何以堪?

同类推荐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同城热恋

    同城热恋

    他:30岁,三维动画师,痴迷于全息投影技术,构建虚幻的世界。然而现实的生活彻底崩塌,妻子要离婚,情敌是上司,一切都很混乱的时候,又遭遇野蛮邻居……她:27岁,美女空姐,性格直率,行动野蛮。面对纠结又无望的爱情,她害怕孤独,又怕秘密被揭穿……他:30岁,最有人气的外科大夫,英俊帅气,但是人情冷淡,以自我为中心。不想因好奇而变得执着,所以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遭遇失恋女后,一切就都变得不同了。她,26岁,貌美却有着小小的自卑,婚礼前遭遇背叛!偶尔能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却经常神经大条把事情搞砸,希望自己变得自信。在这座时尚的城,年轻的城,高科技的城。一群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理想的青年男女。每天都发生着时而搞笑、时而离奇、时而浪漫、时而感人的故事……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逃妻稍息立正

    逃妻稍息立正

    这边,他们抵死纠缠,职业上对抗,床底之事也要一争高低。【精彩片段一】:卸去一身的疲惫,月夕夕看着坐在沙发上的男人正在翻看着刚送来的剧本。“(震惊)你怎么会在这里?”某男人放下剧本在某一页画上几个圈:“这是我家。”“可是…”月夕夕话到嘴边就被某男人拉到身边坐下。“老婆,我现在发现PIA戏很有意思,不如这段我帮你。”月夕夕正纳闷男人今天怎么这么好心就看见剧本上红圈圈的内容当然发飙:“楚曦夜你这个流氓大色狼…”某男人看了一眼剧本,老婆真专业,这么快就入戏了,只是名字叫错了、扔掉剧本一把将月夕夕压在沙发上面:“流氓大色狼是吗?那我就让你看看自己是怎么沉迷沦陷在男爱女爱中体验天堂的。”月夕夕果断晕倒,他妈的,还真是一个字没错…【精彩片段二】:网络上疯狂下载的视频,男猪脚竟然是自己,楚曦夜深呼吸,微笑着看着坐在电脑旁边敷着面膜装无辜状的女人。“不要跟我说和你没关系?”某女人回头眨巴眨巴大眼睛,很傻很天真:“老公,你要知道人家刚学会用电脑,难免点错几个键,谁让你变态录下这么JQ的画面呢。”楚曦夜额头青筋乍现:“老公,老公是吗?那看来我们之间应该落实一下这视频的画面了…”一个熊抱某女人被楚曦夜扔在了床上,捂住胸口:“你干什么,强迫女人罪加一等的。”楚曦夜一边脱掉衬衫一边看着她:“视频里面你叫的那么大声那么舒服,我不让你嗓子哑掉的话别人不会当真的。”“你…唔.”.
  • 中国兵家

    中国兵家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的推进剂。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文化即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东亚文化的母文化,同时又是世界古文明系统中一直迮续至今的文化系统。因而它既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色。又包容着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因而它是传统、现实、未来的统一,是继承、扬弃、拓展的统一,有着永久旺盛的生命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小小恶霸太子妃(完)

    穿越:小小恶霸太子妃(完)

    不就是黑帮打架也能穿越古代三岁???还是个被人到处追杀的太子妃?醒来就见到小男孩子。什么?他是太子?他要是太子能住这比普通百姓还不如的烂"茅房"?以为他是在大言不惭哼!穷就穷,娶不到老婆就算了还想骗她这心智16岁的宇宙超级无敌少女?算了,反正她在这个时代也不认识什么人他说什么便是什么吧谁知,皇帝一道圣旨下让太子搬师回朝见鬼,他还真是个太子!哈哈,那么她不就可以作威作福了?-------------------------推荐好友幕纱小说:http://m.pgsk.com/a/116854/《冷面王爷的绝色丫头》作品介绍: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在家睡觉都能跟风来个穿越。穿就穿吧,还穿到了一个没听过的朝代。算了!我也不计较这个了,可为什么人家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王妃。眼前我这算是个怎么回事?
  • 超能狂兵

    超能狂兵

    三年前,随着那个号称最强之人消失,地下黑暗世界恢复了平静。而三年后,他低调的回到了国内,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女总裁的保镖,奈何江湖中关于的他的传说太多身不由己.....(新书《龙组兵王》,看完的小伙伴意犹未尽的话,可以转移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