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32

第32章 专案研究(5)

就南林寺戒坛重受戒所依戒本来说,如依求那跋摩,则以《四分律》系统为主,同时他也译有《十诵羯磨》;如依僧伽跋摩,则以说一切有部《十诵律》系统为主;如依狮子国比丘尼,按法显至狮子国的见闻,该国比丘尼应弘《五分律》系统。考虑到南林寺戒坛的主事人为僧伽跋摩,笔者倾向于按《十诵律》系统。

据笔者考证,净秀未曾从求那跋摩或僧伽跋摩受戒见下节《略论禅林寺净秀尼》。不仅如此,当时许多著名比丘尼没有参与此次受戒律。比如景福寺当时有一位比丘尼法辩,“少出家为景福寺慧果弟子”,未参与元嘉十一年的二部受戒。她的出名,在于与扬州刺史琅琊王刘子产的交往及从畺良耶舍习禅的修为。按她大明七年(463)卒,元嘉十一年已30岁,符合二部受戒的要求,但未有二部受戒记录。就法辩在比丘尼史上的地位来看,如未有记录,则可能她没有参与重受戒。再有,普贤寺著名的尼僧正宝贤尼元嘉十一年已44岁,时住建安寺。她有参与的可能性,但未有参与二部受戒记录。

再考南林寺戒坛涉及的尼寺,包括景福寺、建安寺、瞿昙寺、永安寺及王园寺等5所尼寺。笔者在本书第三章中统计,刘宋朝仅建康一地有新建尼寺19所,加东晋朝已建尼寺8所,共27所,且仅是见于记录的尼寺。此次重受戒、建福寺、延兴寺、简静寺、青园寺等重要尼寺均未有尼参与。综合推论,此次二部授戒并不如后世记录的那么重要。虽有慧基等僧的参与,南朝佛教界对此事并不重视,较有可能体现了刘宋政府对建康佛教势力再分配的干预。

其后,至“元徽二年,法颖律师于晋兴寺开《十诵律》题,其日有十余尼,因下讲欲重受戒。(普)贤乃遣僧局,赍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得辄复重受戒。若年岁审未满者,其师先应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僧局许可,请人监检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因兹已后,矫竞暂息。”《比丘尼传校注》,第109页。普贤寺宝贤作为京邑尼僧正,将南林寺二部重受戒定性为“增长戒善”,并禁自后重受戒的行为。

§§§第四节 略论禅林寺净秀尼

《禅林寺净秀尼传》记录于《比丘尼传》卷四,《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赵城藏》、《高丽藏》、《弘法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藏》、《频伽藏》、《弘教藏》、《大正藏》及《古今图书集成》中有收录参见童玮编《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31-132页。除《比丘尼传》外,净秀尼的事迹在《广弘明集》、《释氏六贴》、《佛祖统纪》、《大宋僧史略》、《释氏要览》、《出三藏记集》及《兜率龟镜集》中有相关记载,收录于《古今图书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印行的影印本《高僧传合集》,以碛砂藏本为底本。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比丘尼传校注》,由王孺童依据《大正藏》为底本,采用《资福藏》、《普宁藏》、《永乐北藏》、《赵城金藏》、《高丽藏》、《碛砂藏》、《径山藏(嘉兴藏)》、《永乐南藏》、《清藏》进行对校。本节以《高僧传合集》影印的《比丘尼传》为底本,参考《比丘尼传校注》、大正藏本《比丘尼传》、沈约撰《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及《古今图书集成》尼部列传部分和其他相关资料考校。

其中,《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不仅因为作者沈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七·沈约》,第941页。,被道宣评价为“沈休文之慈济,颜之推之归心,词采卓然,迥张物表”《广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册,第97页。,也因为该篇成书在释宝唱撰文之前。沈约生卒年为441—513年,他“天监中又撰《梁武纪》十四卷,又撰《迩言》十卷,《谥例》十卷,《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南史》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七·沈约》,第942页。也就是说,《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在公元513年前就已完成并有流传。而释宝唱撰《比丘尼传》成书于天监十五年(515)之后,因为卷四记录闲居寺僧述尼天监十四年(514)卒,顶山寺道贵尼及山阴招明寺法宣尼于天监十五年卒。《开元释教录》也记载:“(宝唱)天监年中,频敕撰集,皆惬帝旨。十五年景申,又敕撰《经律异相》一部。唱又别撰《尼传》四卷。”《开元释教录》,《大正藏》第55册,第538页。按成书的时间先后,考《比丘尼传》编撰缘由,笔者认为,释宝唱参考了沈约撰《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也许是同一原因,《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从晋到齐的比丘尼中,除了净秀尼事迹按沈约《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其余均按《比丘尼传》引录。一净秀尼生平

按沈约《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净秀尼先祖世代为官:上溯周孝王时,净秀先祖名非子者被封于秦,非子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秦仲少子被平王封于梁为伯。少子故之后,此一支旁宗以梁为姓。汉景帝时,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汉元嘉元年梁景为尚书令。魏时,梁爽为司徒左长史,晋太始中,梁阐为凉雍二州刺史。净秀祖遭永嘉之难,后还于宋,秀祖父子畴为征虏司马,父梁粲之为征虏府参军事,封龙川据郑梁生,吴文星等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台北:三通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第2285页注:龙川“(今县名)在广东惠阳县东北三百三十里,汉置,属南海郡”,“东汉属交州南海郡,晋属广州南海郡,南宋,南齐因之”。都亭侯《比丘尼传》为“都乡侯”,笔者认为应是“都亭侯”。“乡亭”一指乡村的亭,与“野亭”、“下亭”指同一范围,据《光武纪》云:“亭侯,伺候望敌之所”(参见安作璋《秦汉制度史稿》,第212页)。之后成为一种官职,与军事有关,并不太高,较符合净秀父亲的身份。

净秀生于东晋末年,历经宋、齐、梁,僧腊70年左右,天监五年(506)89岁往生兜率。她的一生,见证了佛教在南朝主要时期的发展、困顿与兴盛。她家世显赫笔者认为,净秀先祖受永嘉难后归宋,是东晋士族南迁,文化转移并形成南朝江东文化的体现,一方面表明了南朝所认定自己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有代表性并有一定地位的家族成员,净秀出家为尼一事也反映了统治者对佛教的认同。、童贞出家、戒行精严、少习涅槃、往生兜率,和当世多位重要高僧有接触,与历代统治者交好且关系密切宋南昌公主及黄修仪、宋明帝、齐文惠帝、齐竟陵文宣王及梁武帝相敬并供给物资。其受戒尼师业首及弟子僧念、僧述在《比丘尼传》中均有正传记录,可以说,净秀在比丘尼史上相当重要。本节主要考证她的出家受戒及往生情况。二出家及受戒

1.出家年龄

净秀尼的出家年龄,一说19《大正藏》及《比丘尼传校注》所录。,另说29《高僧传合集》,第974页,据《比丘尼传校注》:金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金陵本作29。,各传记录不一,但卒于天监五年(506),所有记录均同,现将各传中相关年表统计如下:表7-4净秀尼出家年龄推断表事件/年龄《比丘尼传校注》《比丘尼传校注》,第164-166页。《高僧传合集》

本《比丘尼传》《高僧传合集》,第 974页。《广弘明集》《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广弘明集》卷二十三,《大正藏》第52册,第270-272页。《释氏六贴》[五代]义楚《释氏六贴》卷八《高行部诸尼》,《大藏经补编》第13册, 第144页。出生(反推出)义熙十四年(418)义熙十四年(418)数据不详义熙十四年(418)持斋7岁自然持斋

元嘉元年(424)7岁自然持斋

元嘉元年(424)7岁自然持斋,十岁诵经行道,长斋蔬食7岁

元嘉元年(424)受五戒7岁后,12岁前7岁后,12岁前10至12岁7岁后,12岁前初求出家12岁

元嘉六年(428)12岁

元嘉六年(428)1212岁元嘉六年(428)出家19岁

元嘉十三年(436)29岁(446)

元嘉二十三年2929岁(446)

元嘉二十三年受精舍、施寺大明七年(463)

47岁大明七年(463)

47岁大明七年(463)大明七年(463)

47岁禅林寺命名泰始三年(467)

50岁泰始三年(467)

50岁泰始三年(467)未提敕见至内殿天监三年(504)

87岁天监三年(504)未提天监三年(504)往生天监五年(506)

89岁天监五年(506)

89岁天监五年(506)89岁再查僧述尼传僧述尼传中生卒时间需要重新校核,案《比丘尼传》,僧述卒于天监十四年(515)84岁,那么元嘉二十四年应为16岁,而传中记录她元嘉二十四年已19岁。这是另一问题,不再此论述,本文仍以19出家为准。,僧述于元嘉二十四年(447)19岁从禅林寺净秀尼出家,如果按净秀天监五年89岁来算,元嘉二十四年净秀只有29岁,所以净秀或是19岁出家,或是公元447年已超过29岁。综合比较之下,笔者认为净秀19岁出家较合理。

2.是否受戒于求那跋摩

《比丘尼传》记载:“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至都,律范清高,秀更从受戒。”《比丘尼传校注》,第165页。但《广弘明集》录为:“又于南园就颖律师陈垣《释氏疑年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4页录: “京师多宝寺法颖(敦煌索氏),齐建元四年卒,年六十七(416-482)”。受戒”,“后又就三藏法师受戒”《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广弘明集》卷二十三,《大正藏》第52册, 第271页。《释氏六贴》录为:“请晖法师、颖律师讲十诵律,从跋摩受戒。”《释氏六贴》卷八《高行部诸尼》,《大藏经补编》第13册,第144页。以上三条不同记录,引出净秀是否从求那跋摩受戒,《比丘尼传》此处“求那跋摩”是否需要校改的问题。

案《高僧传》:求那跋摩,罽宾人,20岁出家受戒,“深达律品妙入禅要”,于元嘉八年前,已随商人竺难提元嘉十年此人载比丘尼铁萨罗等入住景福寺,见《僧果传》。 “值便风遂至广州”,“以元嘉八年正月达于建邺”《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 第340页。另一说录于《比丘尼传校注》第43页:“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求那跋摩至建邺后,(元嘉八年)住祇洹寺讲法华和十地,并译出《杂心论》后品,于“其年九月二十八日中食未毕”逝,时65岁《续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 第341页。如果求那跋摩元嘉八年逝,时净秀只得13岁,尚未出家,不可能更从其受戒。

另一位外国三藏法师僧伽跋摩也有为南朝比丘尼传戒的经历:元嘉十一年笔者认为应指元嘉八年,元嘉十一年一说适用于僧伽跋摩。,“时师子国比丘尼八人来,未几复有尼铁索罗三人至,足为十众,乃请僧伽跋摩为师,为景福寺尼慧果等,于南林戒坛依二众重受具戒,度三百余人”《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大正藏》49册, 第344页。但是,僧伽跋摩“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高僧传》卷三,《大正藏》第50册, 第342页。根据《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净秀)后又就三藏法师受戒,清净水香复如前,不异青园”一句,笔者推论,这一受戒时间应在立禅林寺后,即大明七年(463)后,“跋摩”不应指求那跋摩。至于僧伽跋摩,元嘉十九年后,是否又还南朝为尼受戒,有待考证。另一种可能,因为《净秀尼传》中提到有神异的外国道人来自罽宾,所以净秀一系法脉应和罽宾有联系,她受戒于一位来自罽宾并且当时在都下的三藏法师,但已失该三藏法师之名号,而以求那跋摩代之。

与净秀及戒律有关的外国沙门还有一位僧伽跋陀罗,永明十年(492),“禅林比丘尼净秀,闻僧伽跋陀罗法师于广州共僧祎法师译出梵本《善见毗婆沙律》一部十八卷,京师未有,渴仰欲见”,并以十一年“四月十日得律还都,顶礼执读,敬写流布”《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 第82页。由此可见,净秀也从僧伽跋陀罗处受得戒律一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净秀并未直接受戒于求那跋摩。三持律与往生

禅林寺净秀尼作为东晋宋齐梁陈时期比丘尼习禅及往生的代表人物,极具特点。首先,净秀对佛教戒律的学习,并非只限于一种:净秀先从外国沙门普练谘受五戒,她的受业师青园寺业首尼的戒法传承不详,极有可能是《摩诃僧祇律》系统,因为东晋时期由佛陀跋陀罗与法显译共的《摩诃僧祇律》与佛陀跋陀罗在建康弘传的禅法相配合,建康地区大多数寺院对此部律有一定接触。其次,净秀受戒于法颖,创立禅林寺后又请比丘于寺中讲《十诵律》。再次,不只限于建康所译的戒律,净秀又远赴广州从僧伽跋陀罗处得到《善见律毗婆沙》一部。也就是说,净秀对各大戒律都有研究,博采众家之长,以符合中国比丘尼的需要。

在净秀带领下的“禅林寺为禅学所宗,去来投集更成嚣动”《比丘尼传校注》第204页。而且,禅林寺也经常显现神迹:“秀手写众经,别立经台置在于堂内。娑伽罗龙王二兄弟,现迹弥日示其拥护,知识往来无不见者。每奉请圣僧果食之,上必有异迹。”净秀“又尝七日供养礼忏讫摄心澍想,即见二胡僧举手共语:一称弥呿罗,一称毗佉罗,所著袈裟色如熟桑椹。秀即以泥染衣,色令如所见。他日又请阿耨达池五百罗汉,复请罽宾国五百罗汉”同上,第166页。等,均为神通显现应验事例。

净秀往生弥勒净土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净秀早年,“时有马先生,世呼神人也。见秀记言:‘此尼当生兜率。’”天监五年,“彭城寺慧令法师六月十九日,梦见一柱殿严丽非常,谓是兜率天宫,见净秀在其中,令即嘱之:‘得生好处勿忘将接。’秀曰:‘法师兄是大丈夫。弘通经教自应居胜地。’”这一年七月十三日,净秀梦见“幡盖乐器在佛殿西”,二十七日,净秀“告诸弟子:我升兜率天”《比丘尼传校注》,第166页。这段话表明,持戒与往生弥勒净土有一定关系。

上段所录彭城寺比丘慧令,笔者认为,是梁武帝时期的僧正:梁天监九年 “敕僧正慧超,令唤京师能讲大法师,宿德如僧祐、昙准等二十人,共至建康。前辩妙光事,超即奉旨。与昙准、僧祐、法宠、慧令、慧集、智藏、僧旻、法云等二十人,于县辩问。”《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第40页中-下。案《广弘明集》,中大通五年,“自皇太子王侯以下,侍中司空袁昂等,六百九十八人,其僧正慧令等义学僧镇座一千人,昼则同心听受,夜则更述制义”《萧子显御讲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广弘明集》卷十九,《大正藏》第52册,第237页上。从时间上推论,上述慧令为同一人。笔者认为,比丘慧令在萧梁的建康佛教界具有相当影响力,作为建康二十大德之一,及京邑僧正,他的弥勒净土信仰对僧尼的修行起到指导作用。

§§§第五节 “八敬法”再检视

“八敬法”,也译作“八不可过法”、“八重法”,规定了比丘尼应尊敬比丘的八条基本原则,在“布萨时应白比丘尼僧中说是八敬法。布萨竟,至明日,是先受八敬法比丘尼,应还来礼是教诫比丘足。比丘尼僧和合,头面礼和合比丘僧足,比丘尼僧和合布萨竟”《十诵律》卷四十七,《大正藏》第23册,第345页下。若“未说八敬法,便语后比丘者突吉罗”《十诵律》卷十一,《大正藏》第23册,第82页上。在部派传承过程中所记录的“八敬法”充分展示了比丘对于比丘尼的优越地位。一“八敬法”的主要内容

同类推荐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邂逅大师

    邂逅大师

    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记录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鸿图近年来游历世界名胜之地,每每“邂逅”那些大师的经历。在人生中,在书业和读者中颇具影响的“文汇原创丛书”,与大师同行,你会像钢铁一样坚强,又推出新作,你会像大海一样坦荡,你会因像他们一样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永远幸福
  • 皇家学院:十亿新娘

    皇家学院:十亿新娘

    她看了天使,怎么办?竟要她负责?一个有厌食症,性格拽到不行的贵‘太子’;一个漫不经心,学院时期红透半天边的少年;一个学习天才、做得一手美食的转校学妹;用恶劣表达不知说不出口骄傲的爱打击、让她失去与人恋爱信心、、、
  • 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在当今的时代,销售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充斥着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个人,大到企业、组织、机构、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无法脱离开销售而存在。销售是产品价值的体现,是利润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和欲望的手段,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媒介。本书引用国内外销售名家的经典案例,旨在帮助销售经理提高销售管理的技巧和技能、提升销售业绩。
  • 蛇蝎太后之夫君妖娆

    蛇蝎太后之夫君妖娆

    冷玖一豪门世家的大小姐,内心冷血无情,外表却妖娆妩媚,视男人如玩物,被人算计葬身大海,再次醒来,她穿越成了凤御王朝最年轻的太后,美貌无双却心如蛇蝎,毒死嫔妃,诛杀皇子,手段残忍血腥,令人发指!旧情人新帝对她恨之入骨?不但要将她打入冷宫还敢扇她耳光?朝臣恨不得将她凌迟正法?后宫嫔妃个个伪善恶毒?妖娆一笑,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摆设啊?从此太后强悍出世,后宫再也不得安宁!没事勾搭勾搭皇叔,再调戏调戏丞相,闲来无事找个包子捏捏,然后坐看一堆嫔妃你争我斗,日子过得如斯的滋润,只是这一个个脱光光求负责的家伙是怎么回事?《皇叔版》“太后这几日看起来心情不错!”“嗯!是不错!”“本王别院的桃花开得正旺,不知太后想不想去看看?”“看看可以!不过,皇叔你可不可以挪开一点?”《丞相版》《渣男版》“太后!你要怎样才愿意放了皇后?”“出去!”“太后!你到底想怎样?”“丢出去!”“菁华!你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你,但是先放了皇后!”“阉了丢出去!”注:本文男主身心干净,女主妖娆强大,男主也不弱,荡漾是有的,幸福也是有得,渣男渣女也是必须狠狠虐的!本文重口味,看文自带避雷针,不喜误入,若是你的菜,就赶紧下筷子吧!央央潇湘,某只在努力,求多多收藏,多多留言,如果开心给朵花花,送颗钻钻,那将是在下最大的鼓励,不胜感激!另:友情提示,某只是坑货,坑了多少就不必说,凡是封面为“此乃废坑”的地方,亲们就不要去点了,不然坑了在下可不负责的哦!
  • 总经理管人管事管利润大全集

    总经理管人管事管利润大全集

    本书共六篇,包括了第一篇总经理的角色与自我管理、第二篇管人与激励、第三篇技术与生产、第四篇营销与服务、第五篇财务管理与利润管控、第六篇企业文化与员工守则。
  • 街市

    街市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天尊轮回

    天尊轮回

    前世天尊,今世轮回;风雨飘零,再度飘渺;魔界之旅,悄然成名;偶遇世交,反目成仇;好友相助,横扫下界;七界来回,誓救七界;几翻波折,才知原尾;整顿下界,誓上神界;凡人、仙人、神人再走一遭,方知首领也不好做啊!
  • 懒狂弃后

    懒狂弃后

    不爱胭脂爱乾坤,谁道女子不如男!女主姿态慵懒,心性潇狂。她腹黑强势,并非那些花痴女所能匹敌。无论是后宫争宠的美人心计,还是战场练兵的人心收买,亦或是江湖帮派的壮大组织,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被女主掌控的游刃有余、手到擒来。作为女子,她有冰艳的容貌,高贵的气质,时而慵懒清贵,时而娇媚可爱。香艳惑人,胭脂本无罪,奈何佳人不爱胭脂爱乾坤。只有那旌旗猎猎、战鼓阵阵的誓师台,才能一解佳人情衷。她身披甲胄号令三军,一骑绝尘,驱赶外敌、清除叛党。她凤袍加身统领后宫,独树一帜,纠察奸细、扫清卧底。血染江山如画,佳人清贵睿智,时而运筹帷幄,时而身先士卒,管制后宫、沙场练兵。待到她歃血疆场,问鼎天下万里锦绣之时,身边能否有一伟岸身姿随时供她依靠歇息?如此强势冷情的女主能否打开心胸接纳男主?二人相互合作、究竟能不能牵手睥睨天下、笑傲江湖?待到盛世降临,二人能否同登九重宝塔,并肩看天地浩大。。。。。。女主与男主感情曲折发展,冰冷霸气的男主与强悍傲世的女主强强碰撞,精彩不断。行文绮丽兼磅礴,时而诙谐打趣。此文男追女,费劲千辛万苦。结局一对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