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09

第9章 白玉蟾生卒年及事迹考略(1)

白玉蟾,南宋著名道士。原名葛长庚,字白叟。祖籍福建闽清。因祖父葛有兴董教于广东琼州(今海南省),生长庚于此,故为琼州人。未几,父亡母嫁,葛长庚弃家外出。后至雷州,继白氏后,改姓白,名玉蟾,字众甫,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紫清、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

关于他的出生年,有两种不同记载。一是白玉蟾大弟子彭耜所作之《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谓其生于宋光宗绍熙甲寅三月十五日,即绍熙五年(1194)三月十五日。该文云:“先生姓葛,讳长庚,字白叟。先世福之闽清人。母氏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时大父有兴董教琼,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十五日也。”(萧天石编《道藏精华》第十集之二上。)后出之《逍遥山万寿宫志》即据此说。二是清人彭竹林所撰之《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谓生于宋高宗绍兴甲寅三月十五日,即绍兴四年(1134)三月十五日。该文云:“玉蟾,本姓葛,大父有兴,福州闽清县人,董教琼州。父振业,于绍兴甲寅岁三月十五日,梦道者以玉蟾蜍授之,是夕产子,母即玉蟾名之以应梦。”(萧天石编《道藏精华》第十集之二上。)后出之《广东通志》、《祁阳县志》等即据此说。

白玉蟾之生年目前只见这两种记载。这两种记载谁正确呢?我认为,前一记载正确,后一记载错误。第一,彭耜是白玉蟾大弟子,其师之生年自然知晓,书之于文,当不会有误。而《神仙通鉴白真人事迹三条》来源于清康熙时成书的《神仙通鉴》,去宋世已远,且是神话小说作品(章回小说体),其可信度自然较差。第二,从白玉蟾著作和时人对白玉蟾生平记述的署年来看,

其所署之年,与生于绍熙甲寅之说相吻合,而与生于绍兴甲寅之说相去甚远。在白玉蟾著作和时人对他的记述中,有些只以干支署年,有些则既署干支,又署帝王年号。其中出现最多的为宋宁宗之嘉定。从嘉定壬申(1212),到嘉定壬午(1222),几乎逐年皆见。而嘉定之后的署年,仅见理宗绍定己丑(1229),即相传白玉蟾解化之年(时年三十六);嘉定之前的署年,则仅见宁宗开禧元年(拜陈楠为师之年,见后文)和绍熙甲寅(出生之年)两年。这种情况表明,白玉蟾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这与他生于绍熙甲寅之说是相吻合的。因为依据此说,这个阶段正是他十几岁到三十岁的时候(离解化只有几年),也是他活动最频繁(包括云游各地)的时候,多处见嘉定纪年之记载是很自然的。反之,如果将其生年提前六十年到绍兴甲寅,那么,从绍兴甲寅到绍熙甲寅这六十年间,皇帝则经由高宗、孝宗,方到光宗;帝王年号则须经由绍兴、隆兴、乾道、淳熙,方到绍熙,怎么这样多个朝代都不见白玉蟾活动事迹的一点记载呢?须知这六十年恰是白玉蟾由青年、壮年进至老年的阶段,这个阶段无一点活动不是很奇怪吗?这样长一个时段的事迹空缺,按常理是不会有的,它只能表明其莫须有。另一方面,如果白玉蟾真的生于绍兴甲寅,至宁宗嘉定年间,已经是七十四到九十岁的高龄,原先青壮年时期不活动、不云游的白玉蟾,到此高龄时期的嘉定年间,却突然现身于世,并去各地云游,这合理吗?可能吗?因此,绍兴甲寅出生之说是不可信的。

第三,以特定年历之事迹来检验两说,也证明生于绍熙甲寅之说可信,生于绍兴甲寅之说不可信。如据白玉蟾自述和时人的记载,都说白玉蟾是在少年时代即拜陈楠为师的。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自述说:“海南白玉蟾,幼从先师陈泥丸(世人对陈楠的称呼)学丹法。”(《海琼问道集》,《正统道藏》本。)在《必竟凭地歌》中又说:“翠虚真人(陈楠之号)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开禧元年(1205)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修真十书·上清集》。)在《日用记》中又说:“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学,已而学之,偶得其说。”(《白海琼真人集》,《道藏辑要》娄集。)以绍熙甲寅(1194)为生年,至开禧元年(1205),恰好十二岁,正是少年时代。又,宁宗嘉定中与白玉蟾常相往还的武夷山冲佑观观主苏森在《跋修仙辨惑论序》中也说:“先生姓白名玉蟾,自号海南翁,或号武夷翁,未详何处人也。人问之,则言十岁时师事陈泥丸,九年学炼金液神丹……”(同上。)尽管此处有十和十二岁之异,但总体表明白玉蟾是在少年时代师事陈楠的。反之,如果将白玉蟾生年提前到绍兴甲寅,至开禧元年,白玉蟾就不是十二岁的少年,而是七十二岁的老翁了。七十二岁拜师学道并非绝不可能,而是与白玉蟾自述和时人记载恰相抵触。这也表明绍熙甲寅之说可信,绍兴甲寅之说不可靠。又如,据白玉蟾弟子彭耜、留元长等记载,他们拜白玉蟾为师时,白玉蟾在青年时代。留元长为《海琼问道集》作序时说:“幼时业爱修仙,鞭心于兹,不觉壬子(疑当作“丙子”)又丁丑矣!……是年春,遭遇真师海琼君,姓白讳玉蟾……自云:二十有一矣。”彭耜《道阃元枢歌》云:“嘉定丁丑春三月,有一道人蓬其发。授我袖中一卷书,读之字字金丹诀。道人去后杳难逢,北海苍梧有底踪。貌其形状以问人,人言此是白蟾翁。”(《海琼问道集》。)两人都说在嘉定丁丑(1217)同一年拜白玉蟾为师,留元长并说当时白玉蟾告诉他年龄二十一岁。按生年绍熙甲寅推算,此年白玉蟾实是二十四岁,不是二十一岁(不知是留元长记错了,或是后人传抄错了)。尽管有此小小误差,但大体表明白玉蟾收徒是在青年时代。反之,如果将白玉蟾生年提前六十年到绍兴甲寅,那么,至嘉定丁丑(1217),白玉蟾就不是二十四岁的青年,而是八十四岁的老翁了。这与其弟子彭耜、留元长的说法也是十分矛盾的。因此,以上面两个特定年代的事迹来考察,仍可断定绍熙甲寅出生之说是可信的,绍兴甲寅出生说不可信。总括上述,我认为,白玉蟾的出生年是光宗绍熙甲寅(1194),而不是高宗绍兴甲寅(1134)。

白玉蟾天资聪慧,从小又受到很好的教育,故“七岁能诗赋,背诵九经”(《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载《道藏辑要》之《白海琼真人集》。),“十岁来广城应童子科,主司命赋织机诗,即应声咏曰:‘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逍遥山万寿宫志·白真人传》,《藏外道书》第20册,巴蜀书社1992年版。)开禧元年(1205),在广东罗浮山遇道士陈楠(号翠虚),拜其为师,从之先后学外丹、内丹与雷法,凡九年,尽得其道。在此期间,跟随陈楠浪游各地。嘉定六年(1213)陈楠去世以后,“乃独往还于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白玉蟾》。)。足迹遍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嘉定八年(1215),收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嘉定十年(1217),又收彭耜、留元长为徒。白玉蟾名声逐渐大起来。嘉定十一年(1218)春,游江西西山,适逢宁宗降御香,建醮于西山玉隆宫,使者邀其“为国升座”主醮事,“观者如堵”。其后又邀其去九宫山瑞庆宫,为国主醮,“神龙见于天”。有旨诏见,不赴而去。嘉定十五年(1222)四月,去京城临安,“伏阙言天下事”,结果“沮不得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既而臣僚上言先生左道惑众,群常数百人,叔监丞坐是得祠”(以上见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载《道藏辑要》之《白海琼真人集》。)。此后,白玉蟾便致力于传道授徒,设立教区组织。

关于白玉蟾的卒年、寿数,又是一个有争议而难于决断的问题。其弟子彭耜在《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中说:“绍定己丑(1229)冬,或传先生解化于禖江。先生尝有诗云:‘待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以岁计之,似若相符。”据此,白玉蟾似于此年逝世,寿三十六。但彭耜接着又说:“逾年,人皆见于陇蜀,又未尝有死,竟莫知所终。”即对前说又不加肯定。这种模棱两可的论述,使人难作决断。对此问题,在宋元时代就曾引起过争议。与白玉蟾同时而年寿较长的刘克庄(1187—1269),在所写的《王隐君六学九书序》中说:“近世丹家如邹子益、曾景建、黄天谷,皆余所善;惟白玉蟾不及识,然知其为闽清葛氏子。邹不登七十,黄、曾仅六十,蟾尤夭死。”(《后村集》卷二四,《四库全书》集部。)此说与绍定己丑年卒相接近。其后元人所作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白玉蟾》传中,又专出一条注文云:“刘后村序《王隐六学九书》云‘蟾尤夭死’,非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即明确表示不同意夭死之说。当代学者对此问题也有分歧,最初多数学者认为绍定己丑为其卒年,寿三十六;几年前,有学者从白玉蟾著作中发现某些记载与之不符,遂对己丑年卒的说法表示不同意,提出白玉蟾曾经活到九十来岁,至元初尚在世的推断。例如,白玉蟾在《修真十书》卷三九《大道歌》中自称:“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在同书卷四十一《水调歌头·自述十首》中又说:“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在《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与彭鹤林书》中又自称:“琼山老叟白某。”在《修真十书·指玄篇·谢仙师寄书词》中,又云:“自嗟蒲柳之质,几近桑榆之年,老颊犹红,如有神仙之分。”末署“大宋丙子闰七月二十四日”。

对上述《修真十书》中头两条举证,因难断其写作年代,我们无法加以论说;而对后两条举证,却可作一些分析。首先,第三条举证之白玉蟾《与彭鹤林书》。翻检该书,可以看出它是多封书信的汇集。其头两封信中,曾出现“丁丑”、“戊寅”两个干支署年。如第一封信中说“丁丑九月十四日,玉蟾将如泉山。……戊寅三月十五日,寓江州太平兴国宫”,末署“琼山老人白某谨书”。在第二封信中有“(戊寅)十月二十一日,琼山老叟致书福州鹤林真士彭卿治所”云云。这两封信和别的几封汇集一起的《与彭鹤林书》,被收入《海琼白真人语录》卷四。全书之末,有一彭耜跋语,署年理宗“淳辛亥”(1251)。据此,可以判定白玉蟾信中所署之“丁丑”、“戊寅”,当是“淳辛亥”前之嘉定年号,即嘉定十年(1217)和嘉定十一年(1218)。如此,问题又来了,即白玉蟾生于绍熙甲寅(1194),至嘉定十年和十一年时,他年仅二十四五岁,何能称“老人”、“老叟”呢?这是十分费解的事。

其次,第四个举证之《谢仙师寄书词》中有“桑榆之年,老颊犹红”等语,末署“大宋丙子闰七月二十四日”。南宋丙子年有三,一是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是宁宗嘉定九年(1216);三是端宗景炎元年(1276)。关键是该年“闰七月”。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和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只有嘉定九年是闰七月,其余两年都不是闰七月(一闰十月,一闰三月),证明“大宋丙子”是嘉定九年(1216)。另外,在白玉蟾所作的《上清集》、《武夷集》中,将丙子和嘉定连书之文有四处,即《修真十书》卷三七《驻云堂记》末署“嘉定丙子雨水后两日援笔为记云”;卷四二《懒翁斋赋》云:“玉蟾喜而赋此斋,时乃嘉定丙子初夏十有五日也”;卷四五《武夷重建止止庵记》云“于是得其地焉,岁在嘉定丙子之王春”;卷四七《忏谢朱表》末署“太岁丙子嘉定九年正月日……白某表奏”(以上四文皆载《修真十书》。)。这样多处嘉定与丙子连书,也可作为“大宋丙子”就是嘉定丙子之佐证。这样一来,问题又出来了。嘉定九年,白玉蟾年仅二十三岁,怎么能说是“桑榆之年”呢?

以上两个举证都说明白玉蟾当时尚在青年时期,不是老年时期,因此不能作为白玉蟾曾经活到八九十岁的证据。如果上述嘉定十、十一和九年时白玉蟾真到“桑榆之年”,已成“老叟”,那么,其生年当不是绍熙甲寅,而是其前几十年如绍兴甲寅了,这似乎倒给前述生于绍兴甲寅说找到了根据。但如前所述,以此生年对比白玉蟾自己和时人的记述,矛盾之处甚多,仅此两例很难消除那些矛盾,也很难支撑其说的成立。至于白玉蟾为什么要在青年时代自称“老叟”,已到“桑榆之年”,我们还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敬请各位专家赐教。

那么,白玉蟾的卒年,到底是何年呢?我们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或传解化于禖江”之“绍定己丑”(1229)。因为所记虽是传闻,但在白玉蟾著作中完全不见此年之后的任何活动记载,也不见时人和后人对此年之后其事迹之记述,这或许正是白玉蟾确已逝世的真实反映。但考虑到白玉蟾著作中有“六十四年都是错”,“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等记载,也不能完全排除他曾经活到六十四、乃至九十多岁的可能。或许在绍定己丑之后,他长期隐姓埋名于深山,自己不留一点记载,且未被旁人发现,故而事迹不留人间。不过基于他惯于写作的特点,这种可能性较小吧!白

玉蟾一生好学,儒释道三教之书皆所研览。其弟子留元长称其师“三教之书,靡所不究”(《紫元问道集序》,《道藏辑要》娄集。)。朋友苏森说他“心通三教,学贯九流”(《跋修仙辨惑论序》,《道藏辑要》娄集。)。时人诸葛琰说:“其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靡不赅贯。”(《跋鹤林紫元问道集序》,《道藏辑要》娄集。)故其为文,能得心应手,并多会通三教之言,使其著作显现出浓厚的三教融合色彩。白玉蟾又颇富才华,凡诗词歌赋文论等各种文学体裁,都能自如地流于笔端,是南宋以来道流中之文学巨子。姚鹿卿《庐山集序》说:“先生噫笑涕唾皆为文章,下笔辄数千言,不假思索。”(《庐山集序》,《道藏辑要》娄集。)故所作文章颇有文彩。不仅如此,白玉蟾还对琴棋书画颇有造诣。留元长说:“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紫元问道集序》,《道藏辑要》娄集。)赵道一说:“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尤妙梅竹;而不轻作。间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白玉蟾》。)其书法作品,知名者有《仙庐峰六咏卷》、《天朗气清诗》、《足轩铭》等。《足轩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绘画作品,知名者有《修篁映水图》、《竹实来禽图》、《紫府真人像》、《纯阳子像》等九件。评论家称其所画人物有吴道子风韵。

白玉蟾一生从事道教活动,其成就主要在道教方面。他既对道教组织发展做过较多工作,又对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做过多方面研究,在道教历史发展中是一个贡献较大、地位较高的道士。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邪凰妖凤

    邪凰妖凤

    【凰尊第四部】这是一个“剑”的世界,强者为尊,是为剑尊!星潋滟,一个惊采绝艳的人物,原本应该受尽荣耀的她,却被人贴上了废物二字。最终,她将逆转苍穹,在这个名为灵魂大陆的地方,犹如一颗闪耀的巨星,带着满身杀意,无比狂傲地颠覆了这个世界。爱我之人,我以性命相守,害我之人,我以地狱相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

    故事讲述了军人关山林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妻子乌云在那种在特殊年代中孕育出的极具革命色彩的爱情。在作者磅礴厚重的笔触下,关山林及乌云以及他们一家人在那种特殊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悲恸感叹!整个故事大气浪漫,尖锐的性格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冲突穿插其中,对读者而言,这是个虽远离当下时代,却极具冲击力的故事。
  • 重生之傲世千金

    重生之傲世千金

    新文《我曾深深爱过你》外坑啦啦啦~~http://m.pgsk.com/a/972459/前世,云若安的心中只有陆少卿,而陆少卿也常常在她耳边低声的呼唤着“小安儿”。直到她的妹妹带着五岁的孩子找上门来,她被妹妹害到流产致死,他一直冷眼旁观。这一世,她傲视重生,顶着世界首席珠宝设计师的名头接近他。这一次,发誓不会再让他利用自己,残害自己。欺她辱她者,算计的你走投无路。破她家庭者,逼得你身败名裂,如过街老鼠。害她孩子者,对不起,这个世界上已经不需要你了!这一世,她不会再由着别人掌控她,她要活出自己的风采。......但是,这是怎么回事?渣男回头,抛弃小三,准备来找她了?哼!不好意思,本姑娘不吃回头草!有多远滚多远。对了,本姑娘还没有虐够你,乖乖的来回滚!青梅竹马风度翩翩,笑起来阳光灿烂:“小安儿啊,我可是全身心的为你付出了。”“对不起,我不需要。你的付出留给你心里的那位吧!”这一世,她只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来都没有想要再次投入一份感情。但是,直到那个男人在她的生活中处处渗透......
  • 人间微醉好入眠

    人间微醉好入眠

    爱上了最不应该爱上的人,却是此生最身不由己的选择。欢迎大家阅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