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白玉蟾在道教组织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两宋时期,中国南方出现了一个以修炼内丹为主的道教派别,后世称为金丹派南宗(以别于北方的北宗全真道),其开山祖师为北宋的张伯端,依次传石泰、薛道光、陈楠,再传白玉蟾,已是第五代,他们一起被称为南宗五祖。他们各有丹书传世,是中国南方内丹派的主流。但在白玉蟾之前的四代,基本上是秘密传授,传播范围很窄,门徒很少;且无本派祖山、宫观,故未形成群众性的教团。至白玉蟾时,他收了很多弟子,除前面说的彭耜、留元长、陈守默、詹继瑞外,留下姓名的尚有:赵汝渠、叶古熙、周希清、胡世简、罗致大、洪知常、陈知白、庄致柔、王启道等人;再传弟子又有赵牧夫、谢显道、萧廷芝、林伯谦、李道纯等人。白玉蟾努力改变过去无固定修道传教场所的局面,仿照张陵天师道,设立了称为“靖”的教区组织。据彭耜对其弟子林伯谦说:“尔祖师(指白玉蟾)所治碧芝靖,予今所治鹤林靖,尔今所治紫光靖。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如汉天师二十四治矣……”(《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白玉蟾以这些“靖”为修道传教据点,扩大了道教影响,加速了组织发展,从而使道教南宗很快成为一个有较多徒众、有一定传教地域的较有规模的教团,即成为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群众性教派。有学者从这一角度出发,称白玉蟾为道教南宗的实际创造者,是有道理的。
其次,白玉蟾在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上,也有较大成就。他曾修炼过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制丹药的方术)、内丹(以人体为炉鼎修炼体内精气神的方术)和雷法(一种符咒斋醮术),并写过这些方面的著作。外丹术盛行于隋唐,至宋代渐趋衰落,但此时道教内或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在继续修习外丹烧炼,白玉蟾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其师陈楠那里接受了外丹传授,多年进行实际操作。白玉蟾所作诗词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得诀归来试炼丹,龙争虎战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武夷结草二年余,花笑莺啼春一壶。流水下山人出洞,岩前空有炼丹炉。”(《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他把这方面的经验写成《金华冲碧丹经秘旨》一书,传授给弟子彭耜。不过在外丹修炼方面,白玉蟾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后来就完全放弃,转向修炼内丹。他认为“外丹难炼而无成,内丹易炼而有成”。修炼内丹成了他一生用力最多的一门功课,其成就也最大。他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使道教南宗的内丹理论更趋成熟,他的作品成为后世道教的指导性读物。在修炼内丹的同时,他又兼修雷法。他自称是天上雷部神谪降人间,号“神霄散吏”,能呼召风雷,求雨禳灾。在这方面他也有若干著作行世,被道教神霄派奉为经典,他本人也被尊为一代祖师。白玉蟾著述颇丰,现存十余种,主要有《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道德宝章》、《静余玄问》、《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正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等。现就其中内丹、老学、文学三方面内容作简单介绍。(一)内丹 内丹是道教南宗的主要方术。作为道教南宗一代传人的白玉蟾,也因在这方面有较深造诣才被其徒众尊为一代祖师。事实上,他继前四代祖师之后,撰有更多的内丹著作。比较重要的除《指玄篇》所列《修仙辨惑论》、《谷神不死论》、《阴阳升降论》等外,还有《海琼问道集》中的《玄关显秘论》、《金液大还丹赋》、《金液大还丹诗》,以及《海琼传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中的很多有关篇章。这些著作既继承了南宗的丹法理论,又对之有所发展。和传统内丹家一样,他认为,以人身为鼎器,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采用适当的步骤和方法,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能将精气神融合而成金丹,使人延年乃至长生。他说:“人身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修真十书·上清集》。)他继承了张伯端以来南宗的炼丹理论,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北宗全真道与此相反,为先性后命),明确地把修炼过程划分为初、中、上三关:初关炼形,中关炼气,上关炼神。入手则以“凝神聚气”为要。白玉蟾说:“今夫修此理者,不若先炼形,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三关修炼又以五代道士谭峭《化书》所说的“忘”字为诀要,即初关炼形,“忘形以养气”;中关炼气,“忘气以养神”;上关炼神,“忘神以养虚”。他说:“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他将此“忘”字诀和会禅僧惠能之偈语,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并劝修炼者多在“忘之一字上做工夫”(《海琼问道集·玄关显秘论》。)。
他又将此内炼过程细分为十九个环节,名《丹法参同十九诀》:(1)采药,(2)结丹,(3)烹炼,(4)固济,(5)武火,(6)文火,(7)沐浴,(8)丹砂,(9)过关,(10)分胎,(11)温养,(12)防危,(13)工夫,(14)交媾,(15)大还,(16)圣胎,(17)九转,(18)换鼎,(19)太极。而且以“调心炼神”为诀要,要修炼者牢牢把握,贯彻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如“采药”之诀为“收拾身心,敛藏神气”;“结丹”之诀为“凝气聚神(据上引《玄关显秘论》当作“凝神聚气”),念念不动”;“烹炼”之诀为“玉符(喻无为真心)保神,金液炼形”;“固济”之诀为“忘形绝念,谓之固济”;“武火”之诀为“奋迅精神,驱除杂念”;“文火”之诀为“专气致柔,含光默默;温温不绝,绵绵若存”;“沐浴”之诀为“洗心涤虑,谓之沐浴”;“太极”之诀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海琼传道集》。),可见白玉蟾是把调心炼神渗透到整个炼养过程中,此四字是其丹法的核心、精髓。
这种丹法思想不仅见于《丹法十九诀》,更是广泛表现于白玉蟾的内丹理论中。如其《丹法参同七鉴》就是如此。该《七鉴》对七个内丹名词作了如下解释:“心源性海,谓之华池”;“性犹水也,谓之神水”;“心地开花,谓之黄芽”;“虚室生白,谓之白雪”;“一气周流,谓之河车”;“巽者顺也,顺调其心”(释“巽风”);“清静光明,圆通广大”(释“金丹”)(《海琼传道集》。)。这同样可以看出,“调心炼神”是其中的根本。因此白玉蟾虽然仍遵循南宗的先命后性路线,但更加强调心性修炼的作用,从而使其丹法具有与其先辈不同的特点。他在回答弟子彭耜等的问话中,就明确说:“夫人身中有内三宝,曰精、气、神是也。神是主,精、气是客。”(《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这就是说,神是主宰精、气的,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整个炼养过程中,都必须以神作主宰,都要在神的驾驭中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