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6

第36章 隋唐至明清时期道教与儒释的关系(5)

明初道士王道渊是著名的内丹理论家,他师承南宗性命双修、先命后性思想,而以混融性命为其主要特点。他的内丹理论就颇具理学色彩。首先,他以理学家的“体用”之说阐述性命双修,说:“性者,人身一点元灵之神也,命者,人身一点元阳真气也。命非性不生,性非命不立。”“性乃为人一身之主宰,命乃为人一身之根本。……性应物时,命乃为体,性乃为用;命运化时,性乃为体,命乃为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方可谓之道,缺一不可行也。”(《还真集》卷中)体用之说,即来源于理学家。程颐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易传序》,载《二程集》卷三,《四库全书》集部。)次,王道渊虽主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但却以炼心为修命的下手工夫。如何炼心?就是采理学家的惩忿窒欲方法。他说:“惩忿者,戒心也,窒欲者,止念也。戒其心,则忿不生,止其念,则欲不起。忿不生,而心自清,欲不起,而情自静。心清性静,则道自然而凝矣。”(《道玄篇》)里他提出以理学家的“惩忿窒欲”达到戒心、止念的目的。第三,在修性问题上,王道渊汲取理学思想更多。他袭用朱熹“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观点,将人性分为两种,说:“人之生也,性无有不善,而于气质不同,禀受自异,故有本然之性,有气质之性。本然之性者,知觉运动是也;气质之性者,贪嗔痴爱是也。”(《还真集》卷中)是说,人禀受于天的“本然之性”都是善的,只是由于气质不同,才使它有善有恶。不仅人类如此,万物亦然:“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此非无佛性也,乃形质之异也,人与万物之性同,人与万物之形异。”(《还真集》卷中)说:“其于人也,性有善有恶;其于物也,性亦有善有恶。何也?此气质之异也,非性之本然。”(《道玄篇》)是说,人的本然之性是善的,万物的本然之性也“无不皆善”,虎狼蜂蚁就具有父子君臣的德性,与人无异。平时所见人性之有善恶,那是所禀气质不同带来的,非天性之本然。以上这些说法,均可在佛教和理学家那里找到直接来源。为了证明人生之前就有一个天赋的本然之性(又叫“真性”或“人身一点元灵之神”)存在,王道渊又糅李翱《复性书》和禅宗“月印万川”之说以作喻,说:“性如空中之月,形犹地上之水。万水澄清,一月普明,万水浊浑,一月普昏,非月之有明有昏,乃水之有清有浊。人为圣为哲为贤,得气之清者也,人为愚为昧为恶,得气之浊者也。佛乃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也。”(《还真集》卷中。)思是说,人自先天所得之“真性”、“元灵之神”本是洁白无瑕的,只由于被气质之性污染了,常常昏浊无明,故修性之要在于清除上面的污垢,使之复其本来的真面目。此外,他在《道玄篇》中又借用许多儒家思想以阐道之玄旨,说:“君无臣不举,臣无君不主,君臣同心,天下莫能取。君视民如子,民视君如母,子母相亲,天下莫能语。我之于道,生之若母,保之若子,子母相守,长生不死。”“人于日用也,礼乐不可无也。有礼则心致于敬,有乐则身致于和。心致于敬,则百事齐之,身致于和,则百神安之。神安之,则气满于冲虚。”“天下治道有五焉,以仁布天下则民安,以义制天下则民服,以礼教天下则民敬,以智察天下则民守,以信亲天下则民立。此五者同出而名异,是以圣人体道若虚,用道有余。”“善忠者必善于孝,善孝者必善于忠。入则移忠孝于亲,为子之道尽矣,出则移忠孝于君,为臣之道尽矣。是故君与亲一而已,忠于孝亦一而矣,其善忠善孝者,天之道也。”“为人臣以道辅人主者,当洁己以奉公,上不闭恩,则君之德下流矣,下不闭言,则民之情上达矣。上下相通,则家国之道常泰矣。”如此等等,不必分析,即可见他所阐的道之玄义,已极大地儒学化了。

明初道士张宇初,被敕封为43代天师。他本以符咒术为其祖传的看家本领,但也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一方面兼修内丹,另一方面又“贯综三氏,融为一途”( 《岘泉集》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文章乃斐然可观,其中若《太极释》、《先天图论》、《河图原》、《辨荀子》、《辨阴符经》诸篇,皆有合儒者之言,《问神》一篇,悉本程朱之理,未尝以云师、风伯荒怪之说,张大其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岘泉集》条)际上,上述诸篇不仅“有合儒者之言”,而且很多内容只是理学家言论的改头换面。张宇初说:“太极散而为万物,则万物各一其性,各具一太极。……合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未分之前,道为太极,已形之后,皆具是理,则心为太极。……万事万化皆本诸心,心所具者,天地万物不违之至理也。”(《岘泉集》卷一。)说:“人道者心,收之则万殊一本,放之则一本万殊。物物各具一太极,莫非此心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盖心统性情,而理具于心,气囿于形,皆天命流行而赋焉。……是曰心为太极也,物物皆具是性焉。”(《岘泉集》卷一)有这些,都是周敦颐《太极图说》出现后,程朱理学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张宇初将它们连思想带语言全部拿了过来。其《问神》一篇,张宇初又完全以二程言论证鬼神之非无。他说:“夫天积气也,地亦气之厚者,形而上者是也。?行形之内,即天命之流行也。以其流行不息,必有宰之者焉。程子曰,主宰谓之帝,妙用谓之鬼神。又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二气之良能,盖阴阳之运迹不可见,而理可推焉,理之显微有不可窥测而神居焉。故虽圣人未始言其无也,特不专言之而已。”(《岘泉集》卷一)趣的是,张宇初还用佛教涅?解脱之说以超度亡魂,说:“经曰:三界众生本无轮转,真一道?本无生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故曰: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只为息此一念,一灵妙有,亘古长存。盖由结爱为根,积想成业,故有种种受生,种种偿报,千生轮转,万劫苦恼,转转不息,罔自觉知。座下四众受度亡魂:我以非舌言,汝以非心听,向非言非听处,猛烈悟来,毕竟不落万缘,超出万幻,则三业六根,一时净尽……大众闻此法音,顿然解悟。”(《岘泉集》卷七)洋洒洒千余言,不啻佛教徒宣唱“法音”。

与不少道士结合内丹大讲性理之学的同时,又有一些道士大讲佛教的“参究”。明初全真道士何道全是其中之一。其门徒给他编辑的《随机应化录》,记录了他游历江、浙、淮、楚、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言行,其中既有与道士、信徒及官吏等讲道的言论,又有与一大批僧人参禅论道的言论。兹举数例如下:

师至邳州佑德观,有秀聚峰和尚参师,问“念佛”二字?师曰:“何必远求,自己的佛如何不认?假如诸将西方佛来,却把你自家佛放在何处!汝不闻川老云:……身中自有真元始,何须心外觅天尊。儒云:吾身自有一太极也。”和尚再问曰:“请师开示念佛捷径法门,得见佛面。”师笑曰:“吾语汝,……且念佛法门有三等:一降魔,二观想,三参究。此三段俱不在念佛数珠上。”(《随机应化录》卷上)

这段话大意谓前两等念佛法门为根柢浅者所行,行之,不能见佛成佛,只有第三等“参究”,方能见佛成佛。他说:“参究念佛者,须择静处,节饮食,厚毡褥,宽衣结跏趺坐,竖脊调气,屏除杂念。然后将佛号轻轻举起,不在出声,默念一声至百声。如有杂念,重头再举,直至百声无间断。一声声参究意义:念佛的是谁?四大分张之时,念佛的归于何处安身立命?且参且念,时时不离。行住坐卧中参念,不可忘却穷根究本,直须要个明白。直至不参自参,不举自举。日久月深,猛然摸着自己鼻孔,认着阿弥陀佛。恁时一声,即登彼岸,胜似念千万亿佛名,数念珠耗气也。”(《随机应化录》卷上。)

师至东海大伊山古佛陀寺,与梁和尚语间,有铁牛和尚参师,拜求指个生死路头,教个出身之处。师曰:“有成有败是生死路头,无去无来是出身之处。……吾今直言与汝:若情忘念灭便是生门,意乱心狂便是死路。其心不与万法为侣,一性孤明湛然独照,此乃出身之处。”乃作诗曰:“不灭不生性湛然,无来无去出三千。要知这个翻身处,踏破虚空透妙玄。”(《随机应化录》卷上。)

师至静室,有僧聪都参师,问曰:“假如有一女子迎面而来,看为女子,看为男子乎?”师曰:“此是古语公案,要你自参自悟。吾若开解,难做功夫。”其僧再三请解。师叱曰:“看作女人著境相,看作男子无眼目。真性本无殊,著相生分别。背境向心观,自然万事彻。”师又叱曰:“学落花流水去。”其僧不语。师曰:“见如不见,焉知男女?心若无心,焉有罪福?大道不分男女,你别辨做甚!”(《随机应化录》卷下)

仅此数例,已可看出何道全对禅学是颇有研究的,如不看他的穿戴,会以为他是很有修养的禅僧。他曾作《三教一源》诗说:“道冠儒履释袈裟,三教从来总一家。红莲白藕青荷叶,绿竹黄鞭紫笋芽。虽然形服难相似,其实根源本不差。大道真空元不二,一树岂放两般花。”(《随机应化录》卷下。)他看来,三教本是同一藕根上的红莲、白藕与荷叶,同一竹根上的笋芽、黄鞭与绿竹,其宗旨与思想都是“不二”的,只是各家的穿戴不一样罢了。这大概也是当时三教状况的真实写照。

明中叶以后,道教趋于衰落,思想理论无所创新,但融合儒、释的步伐仍未停止。活动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道士陆西星,被称为内丹东派的开创者。他的内丹理论同样继续融合儒、释。首先,他主性命双修,阴阳双修,而用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思想加以阐释,说:“性则神也,命则精与?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他认为:“所谓性,即无极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二者是人生所必具的:“人之生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者妙合,而人始生焉。”故性命必须双修。但“性(即神)为命(精、?)之主宰”,“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自住,精住则?自生”。故其丹法是“自无为而有为,有为之后而复返于无为”,即从性功开始,经命功再返回性功。可见修性炼神为其丹法之重点。其次,陆西星仍袭用理学家“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观点,将人性分为自先天而来的本性和自后天而来的气质之性两种。他说:“夫性一而矣,何以有本性、质性之异?曰:本性者,自先天而言之,清净圆明,混成具足,圣不加丰,愚不少啬者也。质性者,自后天而言之,生于形气之私,于是始有清浊厚薄之异。”照他看来,这个来自先天的本性,是“清净圆明”,洁白无瑕的,任何人都“具足”无缺,圣人不会多一点,愚人不会少一点。那么,人为什么有贤愚、善恶之分呢?他认为,这是由于人在后天所具的质性不同的缘故:“性则水也,落于气质,犹水之入于泥淖中也。决而行之,但见泥淖而不见其水,泥淖岂能自行,水行之也,但水混于泥淖而不见耳。”因此他把清除这个由质性带来的泥淖作为修性的主要课题。第三,以遣欲澄神为清除质性泥淖的手段。陆西星认为,使人本性浑浊、元神不得清静的大敌是人欲。他说:“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清静经》言:‘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易》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所谓洗心,即澄神之谓也。周子曰:‘无欲故静。’所谓无欲,即遣欲之尽也。”(以上皆见《玄肤论》,《方壶外史选刊》卷下)心寡欲,虽为道家固有思想,亦为《清静经》的主旨,但此论“遣欲澄神”,难免融有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因素,其所引“周子曰”云云,亦已露其端倪。为了阐述“遣欲澄神”,他又引进佛教“真”、“妄”、“迷”、“觉”等说法:“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所谓心者有二焉:扰神之心乃妄心也,好静之心乃真心也。”他又说:“夫人之一心,本来无二,但以迷、觉而分真、妄。《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静,天地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情随境转,真以妄迷,纷然而起欲作之心。”(《吕祖百字碑》卷上,《方壶外史选刊》卷上。)既有妄心,即惊其神,其神可得清乎?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生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心可得而静乎?”(《玄肤论》,《方壶外史选刊》卷下。)要使神清静,既要遣欲,又要除此妄心。“以真销妄,妄尽真存,正觉现前,方名见性。”(《吕祖百字碑》卷上,《方壶外史选刊》卷上)见“遣欲澄神”、“以真销妄”是陆西星内丹理论的根本点,而这正是儒、释、道融合的产物。

活动于清乾、嘉时期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刘一明融合儒、释更突出。他以丹道解《易》,又将易学、理学融入丹道,使其内丹理论更具理学思辨色彩。

(一)先天真一之气

刘一明认为,道生天地万物是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是道的顺行。但道不能直接产生天地万物,必须经过一个中介才能实现,这个中介就是“先天真一之气”。他说:“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推其道源,盖自虚无中而生一气,自一气而生天生地产阴阳。阴阳再合,其中又含一气而成三体。三体既成,一气运动,阴而阳,阳而阴,于是万物生矣。”(《悟真直指》卷二,载《道书十二种》,《藏外道书》第8册)种观点来源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模式,所谓“先天真一之气”相当于道所生之“一”。刘一明认为,由道的顺行所产生的万物,终有死期,人也一样。欲求不死,只有修逆而行之的丹道,才能使人回复到未出生前的胎儿状态。因为胎儿乃是由“先天真一祖气”孕育而成,且只有此“一点祖气”,“别无加杂”( 《象言破疑·胎中面目》,《藏外道书》第8册。)而此祖气至善至纯,故“天地万物水火刀兵俱不能伤,七情六欲五贼四相俱不能近,究到实处,只一虚空而已”( 《象言破疑·胎中面目》,《藏外道书》第8册。)刘一明认为,人如回复到那种状态,就将与道永存。所以他既把所谓“先天真一之气”作为道生万物的中介,又把它作为修炼内丹的根本和最后归宿。因而他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周易阐真》卷首《先天横图》,《藏外道书》第8册)“即人生本来乾元面目”( 《会心内集》卷下《真正丹药论》,《藏外道书》第8册)故他说:“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气而已,别无他物。采药采者是此,炼药炼者是此,还丹还者是此……以道全形全者是此……长生长者是此。”(《指南针·百字碑注》,《藏外道书》第8册)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宗主

    史上最强宗主

    带着神秘的造人系统,叶辰穿越到了玄星大陆一个破落宗门“天灵宗”的少宗主身上。造人系统,各种神话和历史上的人物都可以创造出来,剑仙、人神、妖王……“神剑宗的那群剑侠说我们太嚣张,要来教训我们?吕洞宾,去调教调教他们!”“妖族联盟的那群妖兽想抢我们天灵宗的地盘?悟空,你去虐他们!”“书圣宗的那群儒生说我们徒有暴力没有文化?李白,你去教教他们写诗!”“还有西方佛门有几个佛陀说天灵宗杀孽太多,想要来度化我们?”叶辰眉头微微皱起,对着身后问道:“你们谁去解决这些秃驴?”如来佛祖从叶辰背后走了出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打造史上最强宗主,就是这么欺负人!
  • 天下贰之群英会

    天下贰之群英会

    太古时代,天地混沌,没有天地,日月,山河,生灵。万物还未成形,整个虚无一片。信仰众神的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资质和悟性。投入到了不同的门派。不同的人踏上了不同的修真之路......各部族势力纷起,纷争不休,皆想成为大荒人间界统治者。以旌雨楼为首的势力在群雄之中突颖而出。在旌雨楼首领流云焯玛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横扫六合为平定大荒创下了不朽的传奇......我们的时代,自此而始。
  • 妾出自魔门

    妾出自魔门

    妖女出山,毒手遮天,魔魅天下——学成下山的第一天,堂堂将军府唯一的嫡女就被自家老爹以报恩之名塞进一顶小轿抬进了恩人家的偏门,做冲喜新娘,而且还是妾!原因就是那位丑名远扬、克死好几个未婚妻的大哥不愿娶妻?这到底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在开玩笑呢?原本是看在可以有一个方便伪装的身份好完成魔门任务才嫁过来,可瞧瞧她都遇见了什么?后院的阴谋诡计,到处的栽赃陷害,还有国仇家恨混杂其中……老爹呀,您这是报恩还是报仇呢?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事,害她忍不住想出手了可怎么办?害她想将这滩浑水搅得更乱怎么办?
  •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身边的少女特工:邻家小妹不好惹

    身边的少女特工:邻家小妹不好惹

    她,16岁,和一位工作神秘的叔叔住在一起。有天放学归来,家中突然来了一群陌生的黑衣人,同时告诉她叔叔已身亡的消息。她对叔叔的死因产生了怀疑暗地调查真相。孰不知她的每一行动均落在某个神秘组织的严密监控下……她精通五国语言,会游泳攀岩骑马射击赛车,她是叔叔从小刻意培养出的一名少年特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式养生

    中国式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与形成也随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纷纷寻求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
  • 网王之公主殿下驾到

    网王之公主殿下驾到

    几年以后,公主殿下带着贝丝出现在网王的世界里,她和几位王子的故事也即将上演……当再一次遇到那些“人”的时候,她又该怎样面对呢?当被卷入权利和欲望的斗争中的时候,她还能说出“只要不触及本殿下的底线,你们的任何事情都与本殿下我无关!”的话、全身而退吗?
  • 我的男人两千岁

    我的男人两千岁

    林艾第一次见到时涵,她的车撞到了他,他却突然消失了;第二次见到他,他竟然是她新来的上司;这第三次见面么,她拉起他就走!多年后,林艾感叹道:实践告诉我,遇到好男人要趁早下手哦!尽管他不是人!
  • 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的中医文化告诉我们:人体生病全由内外邪的双面夹击所致。本书从饮食、经络、运动、情志甚至是日常的起处坐卧等习惯教你不生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