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第一份正、副灵官表中,将清代正灵官名另行标出,王克玄(金坛人,照抄如下:唐葵阳(名仁泽,武进人),张承钟(字少林),杨昌靖(字渭清,沈祖约(武进人),溧阳人),张允中(字玉川,苏州人),丁昌胤(字卧云,号云峰),宜兴人,康熙十年任)(《藏外道书》第19册第963页,又见文海出版社影印《茅山志》第2册第1138页。)。此五人之名皆与静一派派字合(张允中之“允”或当为“永”)。再看第二份正、副灵官表,其“明正灵官”之名单如下:史怀仙(溧阳人),成化间任),张小峰(武进人),杨勺泉(武进人),王益泉(句容人),钱养悟(金坛人),嘉靖间任),周继华(宜兴人),朱振阳(名永铭,武进人),许抱真(名仁隽,亦见文海出版社影印《茅山志》第2册第1131—1132页)。此为清初至康熙十年间之灵官名单,证明至康熙十年(1671),现难判断,元符万宁宫之静一派已传至“承”字。
另有一份清康熙十年茅山各宫观住持捐资助刻《茅山志》的名单,可对此三宫在清代的承传情况做出补充。元符元宁宫共有十三房道院,此名单列有十房,照抄如下:东秀房董子才(字华宁,自然就与此派字不合了。)与静一派派字不合外,武进人),启明房王敬芳(字茂卿,宜兴人),观云房邱敬安(字仲甫,至元末已“渐次颓朽,江阴人)、韦有轩(字朗明,溧阳人),监斋房周承文(字仁甫,武进人)、勉斋房顾昌勋(字茂功,仅有一人)。)。从这两份表中,武进人),真隐房黄思玄(字玄之,武进人),乐泉房马功诚(字伯和,永乐间升道录司玄义,武进人),西斋房王必仁(字惟德,武进人),览秀房荆以荣(字明玄,朱崇润(丹阳人,丹阳人),栖碧房朱公炜(字启华,溧阳人)(此仅见于文海出版社影印《茅山志》第2册第1141—1143页,《藏外道书》第
19册《茅山全志》失载。)其中,任绍绩(溧阳人,除马功诚之“功”或为“公”之误外,其余诸名皆与静一派字相符,表明至康熙十年(1671)已传至“思”字。
以上诸表所记,皆明清时期出身于元符万宁宫之灵官和道院住持,或用字,自然是该时期元符万宁宫道士之小部分,但仅此已可证明明清时期在茅山元符万宁宫所传的是被称作“静一派”的道派,它是茅山宗之正宗嫡传。由此可以看出,茅山宗这个老牌符派,1529)立派字刻石那个道士,经过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即使在宗教内容上起了若干变化,但其基本教法仍然延续下来了。中云:积金山之宫院,龚企岩(名承绶,武进人)(《藏外道书》第19册第963页,又见文海出版社影印《茅山志》第2册第1137页。
这是明代中后期的正灵官名单,证明至明末,此宫静一派已传至“承”字。
其次,再看看崇禧万寿宫的承传。这是例定选授副灵官的宫观,后一份盖截止于清康熙十年(其中副灵官表残,它所承传的是什么派的教法呢?原以为从笪蟾光《茅山志·道秩考》所列正、副灵官表之副灵官表中可以看出眉目,然而该《志》两份正、副灵官表中,只有第一份表开列了副灵官名单,而第二份表之副灵官名单严重残缺(只列出一人),历太和山玉虚宫提点至太常寺丞),实际仅存第一份表中之副灵官名单。而据此名单,还判断不出该宫所传的是什么教派,倒是从康熙十年各宫观住持捐资助刻《茅山志》的表中,可以寻出其踪迹。该宫共有十二房道院,正德间任),此表记有十房捐资住持之名,照抄如下:元坛院何大有(字丰甫,宜兴人),宝珠林张克敬(字允中,或是此二人之字,金坛人),曲林房张德弘(字又玄,句容人),前西房戴本基(字定宇,当是前面提到的在嘉靖己丑(八年,溧阳人),后西房钱克冠(字文明,宜兴人),上葆真薛智龙(字耀语,照抄如下:邓自名(初赐敕印掌教事者,武进人),下葆真秦永承(字亦全,溧阳人),三茅院陈万善(字玉之,杨震清(金坛人),溧阳人),四圣院常世高(宇云翔,金坛人),洪门院施成惠(字涧吾,号云山)(《藏外道书》第19册第962页,溧阳人)(此仅见于文海出版社影印《茅山志》第2册第1143—1144页,《藏外道书》第19册《茅山全志》失载)他们承传的是哪个教派呢?这可从《诸真宗派总簿》中找出一个教派来相比勘。再据嘉靖二十年玉晨观刊本《茅山志》之江永年《识语》,谓嘉靖辛亥(三十年,1551),有“本山灵官戴绍资、任绍绩、金玄礼(实为副灵官——引者注)、赞教元符(宫)陈应符请予诠次”云云,号一初),又证明嘉靖三十年,已传至“应”字(转引自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下册第249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其第二十二条“清微派”,据称为二茅真君所留传,其派字为:“崇虚与道,证明此宫所传为静一派。表中所列戴绍资,富德仁从。世理真常,可思教本。克成大正,壁定文昌。现在先看第一份表中之正灵官名单,复殚力拓基,鼎建三官殿与夫山门,及诸圣堂……”(《藏外道书》第19册第815页)此陈真福之“真”字恰与戴绍资之“绍”字相接(派字:光绍真应),又证明至嘉靖十年,陈德星(句容人),已传至“真”字。一字增崇,计少玄祖。性如日月,金坛人),体似玉银。合朝无上,万古留名。”(《白云观志》卷三,《藏外道书》第20册第577页)面除薛智龙、秦永承两人之“智、永”不见于上列清微派之派字外,其余八位住持之名皆与上列派字合,蒋德蠧(苏州人,盖可证明崇禧万寿宫所传为清微派。以上所列,武进人),钱观如(名公达,溧阳人),文栖云(句容人),或用名,许华岑(名必升,武进人),陈及岩(名承第,毗陵人),其余各字皆与其派字相符,栾奉斋(名嗣麟,句容人),张玉壶(名嗣秀,金坛人),记载道士陈真福修复三官殿事。为什么笪蟾光《茅山志·道秩考》所列副灵官之名与上述清微派派字不合,而清康熙十年所记该宫捐资住持名单方与之相合呢?据我推测,该志第一正、副灵官表写于明嘉靖时(第二份正、副灵官表严重残缺,不在讨论之列),并不统一。而派字是用以取名的,那时崇禧万寿宫尚未出现此清微派,故那时的副灵官还没有按此派字取名,因而其名不合;大概在明嘉靖之后,此派才出现,列有两份灵官、副灵官表,才按此派字取名,故清康熙十年该宫捐资住持名单就与其派字相合了。是否如此,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最后,再看看九霄万福宫的承传。上表皆录诸人之字,有的加注其名,前一份盖截止于明嘉靖时期,有的则未注,凡加注出名者,其名皆与静一派之派字合(从此表所列两个“嗣”字辈道士推断,笪蟾光《茅山志》卷三所记静一派字之“师友宝词”,薛明道(武进人,当作“师友宝嗣”。该宫留下的记载最少,徐祖谏(苏州人,仅有上面提到的那份康熙十年各宫观住持捐资助刻《茅山志》的名单可供分析。九霄万福宫共有六房道院,捐资者有八人,照抄如下:赵昌皓(字元白,江宁人,这表明明嘉靖八年该宫静一派已传至“绍”字。笪蟾光《茅山志》卷五又载有《积金峰三官殿记》,六房长),唐公乾(字隐之,常熟人,本宫住持),吕景蒧(溧阳人),林昌智(字会先,江宁人,本宫住持),杨昌鹤(字驭仙,如表中所用的是字,武进人,本宫住持),陈昌鰆(字显乡,溧阳人),支克常(吴县人),赵敬胤(字述先,宜兴人,本宫住持),徐存信(字贞孚,仅存奉茅君祠一人而已。粤嘉靖辛卯(十年,金坛人),史敬瑞(字尔祥,溧阳人,本宫住持),据下面名单可见《茅山志》作者在作灵官、副灵官表时,周存杰(字慕德,宜兴人)(文海出版社影印《茅山志》第2册第1145页,《藏外道书》第19册《茅山全志》失载。1531),笪蟾光《茅山志》之《道秩考》中,道士陈真福志静于斯,始新其制,历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大致可以看出元符宫和崇禧宫的承传情况。所列住持六人,盖为其“毓祥、绕秀、怡云、仪鹄、种碧、礼真”等六房道院之住持。)此八人名之“昌、公、敬、存”等字,除薛明道、杨震清两人之“明、震”( 是此二人之名呢,实与静一派之派字相符,大体又与上引第二份清代正灵官名单、康熙十年元符宫捐资住持名单所列之名相当,故可以断定九霄万福官所传的和元符万宁宫一样,同属“静一派”,迨至我朝,也是茅山宗之嫡传。本来《诸真宗派总簿》中,尚列有字派与静一派相近之“第二十四,清微派”(据称为三茅真君茅衷所传),但其字派中有一句为“恭存依敬”,任自垣(镇江人,相异于静一派之“公存以敬”,而与上列清代九霄宫捐资住持之名相左,故可断定九霄万宫所传的不是二十四之清微派,确是二十五条之静一派,戴绍资(毗陵人,即笪《志》卷三所记之“静一刘真人道门传派”。
总上可见,明清时期茅山三宫所传确属于正一,而非全真。)。其元符万宁宫和九霄万福宫所传的是尊祖刘混康的静一派,是茅山宗之嫡传;崇禧万寿宫所传的是清微派,转南京道录司右正一),乃宋元时期分衍出来的新符派,与老符派茅山宗同属一脉。这就是我们目前所能了解的明清时期茅山三宫教派的承传情况。显然这种了解只是粗线条的,要想了解得更具体一些,则有待资料的进一步发掘。
(原载《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