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60

第60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1)

佛教,亦称"浮屠教"、"释教"、"大教"、"佛道"等,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信仰,以解脱众生的烦恼、痛苦、生死,启导众生转迷开悟为根本特征的宗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又与儒家、道家(含道教)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佛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宗教、学派中典籍最多、内涵最复杂、体系最庞大的派别。佛教历史悠久,内部派别纷繁,各具异彩。佛教具有多种不同类型,如贵族性佛教与平民化佛教、精英佛教与大众佛教、义理佛教与修持佛教、僧人(寺院)佛教与居士(在家)佛教、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等。

一、佛教的创立、演变与传播

(一)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与早期佛教

1.释迦牟尼创教的历史背景

佛教由约公元前6-前5世纪古代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释迦牟尼生活在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新旧思想交替而宗教生活盛行的时代。

公元前2000-前1000年间,原居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向东进入印度恒河流域定居,原来的土著居民多数沦为奴隶。从这时直至公元前5世纪,印度的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还发展了商品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城市。根据佛典记载,当时从恒河流域的上游到下游建立了16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大国。这些国家虽然或为君主制,或为共和制,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却都实行同样的种姓制度。外来统治者雅利安人把自己定为高级种姓"雅利阿",其中又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种姓;土著居民被定为最低的种姓"达萨",也即首陀罗,合称为四种姓。婆罗门的僧侣地位最高,主持从家庭到国家的一切宗教仪式,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刹帝利是武士阶层,担任国王和文武官职,掌握政治和军事实权,是世俗统治者。吠舍是农民、牧人、手工业者和商人的阶层,负有缴纳租税和服徭役的义务。首陀罗是奴隶、杂工和仆役,社会地位最为低下。四种姓之间壁垒森严,不可通婚。

婆罗门种姓主导和维护着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婆罗门教。它以《吠陀》为天书,奉之为神圣的经典,尊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随着印度政治经济的发展,刹帝利、吠舍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越来越感到不满。各种要求更多权益的力量汇合到一起,逐渐在思想领域形成一种反婆罗门的思潮,称"沙门思潮"。佛教在反对当时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释迦牟尼的生平和他的创教活动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以其修行觉悟得道,被尊为"佛陀",略称为"佛"。其生卒年月,根据佛教典籍记载以及现有考古证据,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565-前486年之间。他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据传生来相貌端庄,天资颖悟,父亲净饭王对他寄予厚望,盼他长大后能建功立业,使国家摆脱强邻的侵扰,但释迦牟尼本人却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做政治上的统治者,一心专注于人生真谛的探索与人生痛苦的解脱。

相传在释迦牟尼14岁时,一次出外郊游,偶然看到农夫耕作艰辛,耕牛疲惫不堪,田间虫类生命短暂,倏忽而亡,回宫的路上,又看到了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和失去生命、尸体僵硬的死人,这些情景令他心灵震撼,深感一切生命都有无法避免的生老病死的痛苦。后来,一位沙门告诉他,出家修道可以从生老病死中得到解脱,于是他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在29岁的时候,释迦牟尼毅然抛弃了王子的高贵地位,离别妻儿,到深山密林中求师学道去了。

据史载,释迦牟尼初出家时,曾追随修行人学习禅定,后来他发现这不适合于他,就转而实行苦行。经过了6年坚持不懈的禁欲生活,释迦牟尼还是不能觉悟,他开始认识到这些苦行方法徒劳无益,需要另寻新的解脱道路。他在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了6年的积垢,又接受了牧女奉献鹿奶的供养,恢复了体力。随后,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在毕钵罗树(后称为菩提树)下,端身正念,发大誓愿,宁愿血液干涸,身体腐烂,如不成佛,决不起坐。经过七天七夜(有说49天)的冥思苦想,终于悟道,成就正觉,获得了解脱。

释迦牟尼在35岁悟道之后,就开始宣扬自己的学说,济度众生。此后的45年中,他席不暇暖地到处奔走,以摩揭陀、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足迹遍布恒河中游流域,其间有25年在萨罗首都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也经常住在摩揭陀首都王舍城的竹林精舍。80岁时,释迦牟尼在末罗国拘尸那加城外的娑罗双树林逝世,亦即"涅槃"。相传,他火化后的遗骨("舍利")为八个国家的国王所抢分,被视为圣物,受到崇拜。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活动,主要是两个方面,即构建、宣扬教法和建立、推行僧伽生活制度。

释迦牟尼教法的主旨是苦、集、灭、道"四谛",即阐说人生的痛苦、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和消灭痛苦的方法。其学说要点是:(1)痛苦说。释迦牟尼学说的根本出发点是认为人生是"苦"的。生老病死是苦,不得不跟所憎恶的对象在一起是苦,不得不与所喜爱的对象分离是苦,物质上和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也是苦,等等。苦是由"业"决定的。人有身、口、意三业,这些行为、言论、思想决定了未来的果报,它们的善恶性质不同则决定了众生会在境遇不同的"六道"(六道:指众生在未解脱前,根据自己的善恶行为而在现在所处和死后将处的六种轮回中转生的趋向、归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中轮回。造业的原因是"无明"和贪欲,无明即无知。因为无明,因为有贪心和追求享乐的欲望,所以众生会不断地造业,不断地轮回,无法摆脱痛苦,超越生死。只有消灭"无明",根除贪欲,进而不造恶,最后才能消灭痛苦,获得解脱。(2)解脱说。婆罗门教所信奉的解脱是指当个体灵魂的"我"和宇宙主宰的"梵"达到同一,也就是所谓的"梵我一如"的时候,可以摆脱轮回。当时又有耆那教主张的解脱,是把原本清净的灵魂上的染污去掉。在吸收这两种思想部分因素的基础上,释迦牟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以"涅槃"为解脱的目标。涅槃原意指"火的熄灭"。涅槃以后,人熄灭了烦恼之火,并且认识到本来没有一个实在的"我",由无我而去除无明,最后脱离轮回,实现解脱。(3)中道说。关于达到涅槃的方法,释迦牟尼根据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享乐"和"苦行"是两种极端的行为,都不可取。放纵自己,一味追求肉欲是卑鄙的,而自我虐待,毁形自残则是疯狂的,二者都是无益之举,只有舍此二边,取其中道,才是修行的正途。为此,释迦牟尼提出了达到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即"八正道":a.正见:正确的观念;b.正思维:正确地思考四谛的道理;c.正语:正确的言说;d.正业:正确的行为;e.正命:正当的生命方向;f.正精进:正确的努力;g.正念:忆念正法;h.正定:正确的禅定。这样释迦牟尼就提出了一套以富有特色的解脱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宗教思想体系。释迦牟尼在悟道之后,就为创建"僧伽"制度的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僧伽"即僧团,是出家佛教徒的组织形式。起初只准男性加入,后来妇女也被允许出家。释迦牟尼所建立的僧团吸纳了社会上各行业的人,如商人、猎人、理发师等,甚至杀人犯也可入教。虽然没有首陀罗加入佛教的记载,但是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佛教僧团是平等的,没有种姓歧视的。创教初期,释迦牟尼并没有为僧团制订任何制度。僧团的戒律是根据所发生的事件逐渐创建形成的。遇到事件发生时,僧人们就请释迦牟尼做出裁决,他的决定被认为是关于处置此事的"法律",也就是"戒律"。释迦牟尼所制订的戒律,涉及个人品德行为,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禁忌。除此之外,释迦牟尼还为僧伽规定了云游乞食、雨季安居和犯过忏悔等制度。这些建制构成了信徒们的宗教实践,也成为维护僧团组织和秩序的有力杠杆。释迦牟尼提出新的教义,有了僧团,又有教规,还有相应的寺院,于是,佛教就在南亚地区形成了。

释迦牟尼入灭后,其遗法由弟子加以结集而传持,约历百年仍保持其基本学说和根本精神不变,史称"早期佛教",也称"原始佛教"。

(二)部派佛教

释迦牟尼去世百年之后的400年间,即约公元前4-前1世纪,是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时期的印度,在经济上,奴隶制从鼎盛转向衰颓;在政治、军事上,经历了从难陀王朝到孔雀王朝再到巽伽王朝的更迭,以及希腊人、塞族人和安息人等外族的入侵。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生活、宗教和思想传统,佛教也相应地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佛教徒们对佛教的神话和宗教仪式加以丰富化,以期扩大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这种做法必然要使原有学说有所变异。此外,早期佛教教义和戒律的传承单凭记忆,口耳相传,这样,在授受过程中的误传难免会造成后来僧人在教义、戒律理解上面的分歧。由于这些原因,早期佛教逐渐发生分裂,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部派,从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佛教最初一次分裂被称为"根本分裂",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部派。上座部代表原来一些长老的主张,属于正统派。大众部则代表着人数众多的下层僧侣的主张,是比较强调发展的流派。在"根本分裂"之后,佛教又发生了几次"支末分裂"。关于"支末分裂"的情况,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记载不尽相同,但可知共分出了十八个部派。比较著名的有说一切有部、犊子部、多闻部、正量部等部派。

十八部派所表现出来的佛教内部的分歧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实践方面。因为曾有一些教徒做出违背部分戒律的行为,佛教举行了多次的结集来讨论是否放宽正统戒律的问题。由于难以达成共识,这些结集往往就成了部派分化的直接诱因。二是宗教理想方面。上座部认为释迦牟尼是历史人物,是思想导师。一般修道人所能得的最高正果不是成佛而是成为阿罗汉,即达到断尽一切烦恼,不再生死轮回的境界。大众部却认为,佛是一位超人间的、神通广大的神,阿罗汉不是最高果位,达到了阿罗汉依然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大众部的这些主张,后来在大乘佛教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三是哲学理论方面。部派佛教在延续早期佛教人生哲学的同时,把理论研究的焦点拓展到了宇宙观领域。对于是否有轮回流转业果相续的主体以及宇宙万有是否真实存在等问题,各部派的意见不一。关于宇宙万有的"法"是否实有,一般来说,上座系各部偏重于说"有"。比如,说一切有部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法都是实有的。而从说一切有部中分化出来的说经部则认为,事物只有在它转化为它的下一种存在方式时,才是实有的,因此,事物是刹那存在,不是三世存在。大众系各部偏于讲"法空",或者只承认现在实有,认为过去和未来都是没有实体的。在轮回主体的问题上,由于早期佛教既谈轮回,又不认可有一个实在的"我",自相矛盾,常受到"外道"的攻击,说如果没有造业受报的主体"我",就不可能有轮回。为了回答这一责难,保护佛教特有的"无我论",各部派就这一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突出的是犊子部,他们提出一种轮回主体"补特迦罗",说这种"补特迦罗"是"不可说"的法,并与人身是"不即不离"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有我"。

总体上来说,大众部与后来的大乘佛教渊源较深,而上座部如说经部等的思想也对大乘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的兴起大约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的。这时正是印度次大陆历史上所谓的"南北朝时期",即贵霜王朝和案达罗王朝分立的时代。当继起的笈多王朝三传至旃陀罗笈多二世的时候,占有了印度大部分版图。此时一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史家称之为印度中世的黄金时代。不过,国势很快又衰颓下去。在这一时期里,印度的奴隶制度趋于解体,开始于贵霜王朝的封建化在笈多王朝完成。相应地,种姓制度也发展为姓阶制度,即在原来的四种姓中,分出数以千计的世袭的姓阶。大乘佛教就是在这种制度变换、阶级关系重组的背景下逐渐产生的。

大乘是梵文Mahayana(摩诃衍那)的意译,相对于小乘即梵文Hinayana(希那衍那),乘是梵文yana的意译,意思是乘载(如车、船),也有道路的意思。大乘思想兴起后,持这种思想的人们认为,自己能运载无量数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所以谓之大乘。相对应地,持旧义的人则被他们贬为小乘。大乘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主要有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两大派别。

1.中观学派

中观学派主张观察问题不落一边(如空与有、常与断各为一边),即综合二边,合乎中道,因而得名。创始人是龙树及其学生提婆。这一派奉《大品般若经》为主要经典。龙树著的《中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以及提婆著的《百论》为此派的基本理论著作。中观学派认为,任何事物只要是依靠先行的事物而得以存在,它就必定失去声称自己有内在真实性的权利。根据佛教缘起的理论,万物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即依靠其他原因、条件而生,这就说明它不是真实存在的,没有"自性",是"自性空"的。人生的痛苦正在于对世间一切事物没有真正的了解,不知自性是空。所以,解除痛苦的关键就是要认清万物无自性,"毕竟空"。

2.瑜伽行派

约公元4至5世纪,瑜伽行派继中观学派成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主流。此派奉弥勒为始祖,实际创始人是无著、世亲两兄弟。相传无著曾受到弥勒菩萨的启示,诵出《瑜伽师地论》为教义,学派也因而得名。瑜伽行派以《解深密经》和《瑜伽师地论》等为主要经典。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的《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和《大乘百法明门论》等在创宗方面的作用最大。瑜伽行派在继承中观学派空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唯识无境"的理论,认为万法唯识所变。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万物由识所变,因此,万物(境)是无(空)。识能变现万物,识也是众生轮回转生的主体。由此瑜伽行派又提出"转依"的宗旨,把它作为"解脱"的代替语。所谓"转依","转"指转变,转化;"依","所依",指与生俱来而相续不断的意识状态("藏识")。就是说人们的意识、认识的转变,会影响到行为,可以改变客观环境,主客观不断地交互影响,就会使整个的认识行为和环境都发生变化。众生也可随着这种转化而成为佛。

(四)密教

同类推荐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热门推荐
  • 岗厦14号

    岗厦14号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绝色校草:不做你的傀儡女友

    绝色校草:不做你的傀儡女友

    (QQ群号:85112446)天地良心,她真的不知道他就是她们学校的骨灰级的校草好不好?也不知道自己第一次翻墙头进学校,就会那么糗的在墙头上勾破了自己的裙子,甚至摔在了他的身上,最后还被他看光了自己的‘小草莓内裤’OK?她才是最委屈的吧?可是为什么他就偏偏的认定了,她是故意的,认定了她是在勾引她?拜托,她没那个鸟时间,OK?什么?什么?学校的八卦这么强大?因为她很可耻的借走了他的校服,来遮掩自己破了的裙子,就被传出了她跟那个家伙‘有一腿?’还被一群‘疯子’群殴?吼,天啊,杀了她吧!靠,她非得逮住那个家伙,让他证明她跟他毫无瓜葛,可是为什么在学校礼堂里面,他当着众人的面给偷走了她的初吻?不是……不是去证明她亲白的吗?为什么变成被了这样?吼,这个流氓,到底想干什么……..她可是已经有了心仪的男生了呀,而且等了好多年了哇……..(好友梦雨馨生日文,馨,生日快乐!送上破冰迟来的祝福,不是回老家,文真的早就送给乃鸟,所以说一声saysorry)
  • 006号追夫计划(完)

    006号追夫计划(完)

    当古代超前妖孽男遇上穿越而来的女主,那是什么样的情景,是天雷勾地火,是冰与火的碰撞,是干柴加烈火,亦或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层山。这句话怎么就应验不到她身上。因他一句:“唯潇唯潇,为笑而活,倾尽天下只唯笑。”而动情。追他的过程艰辛无比:十八般搞笑追夫计划层层叠出,情书,偶遇,表白……终极目标是:把凤唯潇追到手。他不屑,哼!她要移情别恋,她要跟魔教教主走,他却:“你敢不爱我试试,嗯?”一个极度腹黑的古代男人,一个温文尔雅的魔教教主,一个厚脸皮搞怪却不白痴的现代女……正在更的文:《相公懒洋洋》《妃乱天下:休夫皇妃http://m.pgsk.com/a/113576/好友文:但愿君心似我心http://m.pgsk.com/a/217109/
  •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正是在促进民族富强和人类和谐繁荣的责任驱使之下,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 重生1978年

    重生1978年

    付春华是付家老二,还是女孩。上有被父母溺爱只爱自己的长兄,下有被父母送人、让养父母教得面目全非的弟弟和小十几岁的娇娇小妹。又因为是奶奶带大,从小就不得父母疼爱,性子既懦弱又倔强。这样的性子导致了婚姻的不幸,两次婚姻留给她的都是伤痛。到妈妈临终的时候,她才知道对她总是横眉冷对的妈妈,其实在心里一直是爱她的。 后来她无意中得到的一颗凤眼菩提子,居然是一个神秘的空间。这让付春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没想到一觉醒来,却是回到了十岁,还跟着奶奶在老家的时候。看她这一世如何利用空间,找回自信,重获父母的爱,惩治极品亲戚,寻觅到一世真爱! 新书“女配的新生”已经上传,请新老书友们能去捧捧场!有推荐票的都投到新书那边吧!新书宝宝需要亲们的关心和爱护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至尊妖娆:邪妃扛上腹黑王

    至尊妖娆:邪妃扛上腹黑王

    【已完结】她,21世纪杀手,铁血无情,生杀予夺;他,异世王爷,冷酷腹黑,权倾天下。为寻灵石,绝色杀手只身穿越到到玄幻异世,成为代嫁公主,当铁血对上腹黑,凡人对上妖孽,注定惊涛骇浪。陷阱诡计,仙侠妖魔,她又何惧。沦为“棋子”?休想!且看她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天下男子诚服在她脚下。————推荐完结文《绝世萌货:玩转邪帝360度》,推荐新书《狂帝盛宠:狐妃de玩物》
  •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六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研究结果表明,90%的教育基础都是在孩子6岁以前就奠定了的。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期,是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即使是天资平平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天才!
  • 跟巴菲特学投资

    跟巴菲特学投资

    本书总结了巴菲特40多年的投资经验,本着实用、全面的原则,从怎样选股,怎样评估股票价值、怎样找到最佳买卖时机、怎样持股等9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投资经典案例,教你在投资中怎样实践操作,让你迅速领会予菲特集中投资、长期持股、价值投资等投资策略、方法和思维。